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苏秦  刘星 《饲料与畜牧》1991,(1):37-42,31
育成鸡通常是指育雏脱温后至开产前的鸡(7~20周龄)。这期间饲养管理的好与差,极大地决定鸡在性成熟后的体质、产蛋状况和种用价值。所以,必须按高产鸡群的育成要求,采用科学的饲养技术和方法进行管理。一、生理特点要养好育成鸡,必须知道其生理特点。育成鸡仍处于生长迅速、发育旺盛的时期,尤其各类器官发育完成,机能健全;长骨骼、肌肉最多,但体重增长速度随日龄增加而渐趋下降,整个期间不如雏鸡生长速度快;羽毛几经换羽后,最终长出成羽;随着日龄增加,脂肪沉着量增多,易引起过肥,对其后产蛋量和蛋壳质量有很大影响;育成的中、后期生殖系统开始发育至性成熟,要正  相似文献   

2.
1育成期保证幼牛的正常发育和适时配种。哺乳期的结束并不可认为培育的结束,就体型、体重、适应性和产奶量等方面的培育更为重要。因此,要加强对育成牛的饲养管理。育成牛6~9月龄出现生长的高峰,在体组成上,随着体重的增加蛋白和灰分在比例上没有变化,但体脂却显著增加。对育成牛的饲养要适当,要使14~16月龄配种时的活重不低于340~380千克。但生长速度也不能过快。乳腺发育存在敏感期。育成牛发育进度月龄为3、6、9、12、15、18、24,体重对应为(千克)88、150、212、275、340、400、530。  相似文献   

3.
选取荷斯坦初生母犊牛45头,分别按45日龄、60日龄和90日龄断奶。结果表明,犊牛在45日龄断奶可以节约鲜奶、降低培育成本、促进消化器官的发育和提高成年时的产奶量,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幼狐的育成期是指从仔狐断奶分窝后到身体生长发育成熟这一段时间。仔狐从出生到 2 0日龄时 ,完全依赖于母乳生活 ,到 40日龄时 ,体重约达 1kg ,基本能独立生活 ,就可断乳分窝。1 分窝方法 发育健壮体重大的仔狐可 40d分窝 ,体质弱的仔狐 45d分窝。仔狐发育整齐的可1次分窝 ,分窝时先将仔狐留在原笼内 ,把母狐捉走。对发育不均、体重不等、强弱悬殊较大的同窝仔狐 ,可采取分批断乳 ,先将体重大、发育好的仔狐断奶 ,让体弱的仔狐适当延长哺乳期。断奶后 ,先分 3~ 4只放在一只笼子内饲养 ,以便相互保温 ,促进食欲。随着日龄和采食量的…  相似文献   

5.
郭彦军 《中国家禽》2002,24(9):27-27
2001年7月9日,天水市北道区社棠镇胡某笼养的486只110日龄育成伊莎母鸡转群,结合转群接种新城疫Ⅰ系苗,次日发病356只,3日龄后开始死亡,共死亡129只,该鸡群1日龄免疫鸡马立克氏苗,7日龄免疫鸡新城疫Ⅱ系苗,12日龄免疫鸡法氏囊疫苗,70日龄免疫鸡痘苗,至110日龄体质健壮,发育良好.根据临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病原检查确诊为绿脓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日龄二元杂交长大猪睾丸为实验材料,探讨猪睾丸生精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发育规律。取出7、30、60、90、150日龄猪的右侧睾丸,制样进行组织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睾丸曲细精管的直径逐渐增加,30日龄后增加的比较显著,至90日龄发育的显著,然后又快速的增加;二元杂交长大公猪30日龄内,支持细胞增殖达到最大数量,随后保持恒定;随着日龄的增加,睾丸曲细精管的直径逐渐增加,在30日龄内增加的比较显著,30~90日龄内增加的不显著,然后又快速的增加,达到最大。支持细胞的个数在30日龄内增加的显著,之后增加的不显著。7日龄猪睾丸中,精原细胞处于曲细精管管腔中间。60日龄睾丸中,精原细胞基本都贴附在曲细精管基膜上。150日龄猪睾丸中有精子生成。  相似文献   

7.
某养殖户有育成鹅870只,40日龄后开始以赶放方式放牧,每天下水2次,中午歇凉时补饲精料,用泡子水混拌.水泡中经常有多量同屯农家饲养的成年鹅(鸭)游水,没搞过驱虫.该群鹅初牧时群体发育较好,但自65日龄后相继发病,病鹅精神萎顿,爬卧,曲颈嗜睡,驱赶后行走几步又很快趴下.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7月 9日 ,北道区社棠镇胡某笼养的 4 86只110日龄育成伊莎母鸡转群 ,结合转群接种新城疫Ⅰ系苗 ,次日发病 35 6只 ,3日后开始死亡 ,共死亡 12 9只 ,经诊断为绿脓杆菌感染 ,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该群鸡 1日龄免疫鸡马立克氏苗 ,7日龄免疫鸡新疫城Ⅱ系苗 ,12日龄免疫鸡法氏囊疫苗 ,70日龄免疫鸡豆苗 ,至 110日龄体质健壮发育良好。 110日龄时转群 ,结合转群用隔夜凉开水溶解Ⅰ系苗 ,蘸笔用保温瓶内开水烫涮后 ,蘸苗于翅膀内侧无毛处刺种两下。免疫鸡新城疫Ⅰ系苗后 ,于次日发病 35 6只 ,发病率 73% ,发病后病鸡按 2 5mg/kg·体…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健康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日龄小鼠脾脏胚后发育细胞的增殖规律,以探讨脾脏发育与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小鼠日龄增加,脾脏脏器指数增加,结构日益清晰,支持组织及小梁逐渐增多,分界明显,淋巴滤泡随日龄逐步增大,且与周围组织分界渐清晰,25、50日龄时在红髓与白髓区均可见较多的巨噬细胞。根据组织结构与免疫功能的关系,随着日龄增长,脾脏结构逐步发育成熟,免疫功能迅速增强。  相似文献   

10.
1转群从育雏到育成阶段,随着日龄的增加,雏鸡对温度、饲料、光照等条件要求发生变化,为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通常育雏期结束从第7周龄开始转到育成鸡舍内饲养。在转群前1星期对育成舍及设备进行检修、清洗、消毒、空舍等。  相似文献   

11.
<正>1生理特点鸡生育成阶段,仍处于生长迅速、发育旺盛时期,特别是各类器官发育完成,机能趋于健全。长骨骼、肌肉最多,但体重增长速度随着日龄增加而渐趋下降,整个期间增重幅度最大,但速度不如雏鸡快。羽毛几经换羽,最终长出成年羽。随着日龄增加,脂肪沉积量增多,易引起过肥,对产蛋量和蛋壳质量有很大影响。育成中后期生殖系统发育至性成熟。所以,在整个育成期间,应根据其生理特点和高产鸡群育成要求,采用科学饲养技术和管理方法,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一、幼貂营养需要特点 水貂仔兽从40~50日龄离乳,转为以饲料为食,至9月末为育成期,此为幼貂阶段,以后则转入准备配种期或换毛期。育成期,由于营养物质和能量在体内以动态平衡的方式积累,使机体组织细胞在数量上迅速增加,幼貂生长和发育迅速,尤其在40~80日龄期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表1)。  相似文献   

13.
实验旨在观察太湖猪不同日龄睾丸组织的生长发育,探讨猪睾丸曲精细管的增长及生精细胞发育规律。选取60、90、310日龄正常个体、310日龄晚熟个体(每组30头)的太湖猪睾丸组织,制样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测量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日龄增加,太湖猪睾丸曲细精管、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以及精子细胞直径均逐渐增加;其中90日龄的睾丸曲细精管直径较60日龄极显著增加,310日龄正常个体及310日龄晚熟个体的曲精细管直径、精原细胞直径、初级精母细胞直径以及精子细胞直径较前期阶段均极显著增加,且310日龄晚熟个体的各指标均低于310日龄正常个体。结果证明90~310日龄太湖猪公猪的睾丸生长发育较快,310日龄(晚熟个体)的睾丸增长速度较正常同龄个体慢,但仍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13慎用大剂量喹诺酮类药物蛋鸡产蛋前生长发育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0~42日龄为育雏期,主要是硬组织即骨骼的发育阶段,因此我们强调35日龄骨架发育要求达到程度最大化;43~84日龄为育成前期,此阶段主要是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舍饲条件下绵羊瘤胃形态学上的发育特点,随机选取40、60、120、180、240日龄绵羊瘤胃进行容积、瘤胃相对容积以及瘤胃黏膜乳头高度、宽度和密度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瘤胃容积和瘤胃相对容积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大,在60日龄后瘤胃容积随日龄增加显著(P〈0.05),在120日龄前瘤胃相对容积增加显著(P〈0.05)。瘤胃黏膜乳头高度和宽度随日龄增加而增大,瘤胃黏膜乳头密度在60日龄前随日龄增加而增大,在60日龄后随日龄增加而减少。瘤胃各部乳头形态变化的显著性差异不同。  相似文献   

16.
1发病原因 初生仔猪由于消化器官发育未完善,内分泌系统不成熟,所以胃液中游离盐酸含量很少,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盐酸的含量一般要在20日龄后方可测出,至2月龄才接近成年猪的水平,由于缺乏盐酸,虽然1日龄仔猪的胃液内即含有胃蛋白酶,但消化作用在30日龄以前不能表现出来(仅有潜在的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1窝4只白化孟加拉虎从1日龄到70日龄的人工育幼全过程进行了详细记述,对代乳犬和幼虎的饲养,幼虎的脐部护理,视觉器官发育、听觉器官发育、牙齿发育、行为观察、体重增长情况、体长和尾长增长情况、室温判定等进行了全面记述和分析讨论。结果显示:幼虎4—6日龄脐带脱落,8~10日龄眼睛睁开,12~16日龄具有防御意识,50日龄能够看15~20m,65日龄30颗牙齿基本长出。随着日龄增加,幼虎体重、体长、尾长均呈现线性增长,且在1月龄内增长速度受初生重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方差随机试验,选用14周龄育成柴鸡36只,随机的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分别饲喂低能、对照、高能的日粮,试验期为28d。结果显示,育成柴鸡外周血浆FSH浓度,低能、对照与高能差异极限著(P〈0.01),并且随着日龄增加FSH浓度逐渐增加。育成柴鸡外周血浆LH浓度第1周时低能组与对照、高能组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与高能组差异不显著;第2、3周处理低能组、对照、高能组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随着日龄增加浓度增加。育成柴鸡体外培养垂体细胞分泌FSH、LH高能组与低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低能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日粮能量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育成柴鸡生殖机能。  相似文献   

19.
雏鸡7周龄时转入育成舍开始进入育成阶段,该阶段培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蛋鸡性成熟后的体质和产蛋性能,因此要培育出符合品种要求的高产后备蛋鸡,关键的一环是抓好后备母鸡的营养需要、饲养管理。12周龄以前是鸡一生中体重增长相对最快时期,内脏器官和消化道长度随体重同步变化。骨骼在最初10周内发育最快,8周龄时骨骼发育到成年骨骼的75%,12周龄时达到90%。12周龄后,各种器官发育已近健全,体增重速度减缓,胸肌明显增厚,腹脂随日龄增加而逐渐沉积。约从16周龄后,小母鸡逐渐性成熟,肝脏、卵巢、输卵管快速增长,钙质贮备增加,至产蛋率达到伽%时,体重要增加350-450克,为进入产蛋期做好生理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非洲雏鸵鸟大肠形态学的发育特点,试验以1日龄、45日龄、90日龄、334日龄的非洲鸵鸟为试验动物,其中334日龄为对照组,采用大体解剖学、组织化学和形态计量学的方法,对不同日龄非洲雏鸵鸟大肠的相对重量、肠绒毛的高度和宽度、隐窝深度及肌层厚度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盲肠和结肠的相对重量在45日龄达到高峰,直肠的相对重量1~90日龄逐渐减小;盲肠和结肠肠绒毛的高度、宽度及肌层厚度与日龄呈正相关;盲肠隐窝深度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肠隐窝深度出生至45日龄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而45~90日龄随日龄的增加而减少,在45日龄达最大值。说明1~90日龄的非洲鸵鸟大肠的发育不完善,特别是1~45日龄这个阶段应饲喂易消化且营养全面的食物,这样有助于雏鸵鸟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