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猪瘟临床症状1.最急性型猪瘟。突然死亡;突然发病,表现为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粘膜发绀。2.急性和亚急性型猪瘟。急性发病期为6~20 d,亚急性为21~30 d;发病率、死亡率高达90%;白细胞数量严重下降,不及正常猪的1/2;体温升至41℃~42℃以上;食欲下降或停止;精神极度沉郁、扎堆;病后不久,病猪全身无力、走路不稳,后躯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2.
1猪又称猪肺疫。潜伏期1—5天,一般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最急性型俗称“锁喉风”,突然发病,迅速死亡。病程稍长、病状明显的体温升高至41~42℃,食欲废绝,全身衰弱,呼吸困难,心跳加快。颈下咽喉部发热,红肿,坚硬,严重者向上延及耳根,向后可达胸前。病猪呼吸极度困难,常作犬坐势,伸长头颈呼吸,有时发出喘鸣声,口鼻流出泡沫,可视黏膜发绀,腹侧、耳根和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出现呼吸症状即迅速恶化,很快死亡。病程1~2天。病死率100%,未见自然康复的。  相似文献   

3.
1临床症状 根据病程长短和临床表现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型。最急性型未出现任何症状,突然发病,迅速死亡。病程稍长者表现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心跳急速,可视黏膜发绀,皮肤出现紫红斑。  相似文献   

4.
发病情况厦门某小型猪场的猪在保育阶段,保育猪耳朵出现发绀,后躯腹下发绀,高烧不退,注射抗菌消炎退热的药物,效果不佳,陆续死亡70多头保育猪。临床症状病猪常突然发病,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发病初期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少数病例食欲废绝。体温40℃~42℃,呈稽留热,有的病例表现寒战,站立不稳。病猪全身皮肤发白,贫血,咳嗽,被毛松乱,有的全身发红。病猪耳尖、四肢、臀部、阴户及腹下皮肤出现不规则的紫斑或紫色小点,呼吸困难,呈腹式张口呼吸,有的气喘,病程多为6~10d。快到死亡前,两耳发绀,腹下后躯发绀。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  相似文献   

5.
1猪瘟 猪瘟又称烂肠瘟,美国称作猪霍乱,英国称作猪热病。猪瘟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其病原为猪瘟病毒。自然条件下仅猪发病,不分猪的品种、年龄和性别,初期时呈急性暴发,突然发病,倒地痉挛,皮肤发炎,黏膜发绀,很快死亡。急性型猪瘟较典型,体温升高到40.5-41.0℃,白细胞减少,可视黏膜苍白、出血,鼠蹊淋巴结肿大,起初便秘,后期腹泻或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急性猪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皮肤和内脏出血以及死亡率高.1临床症状一般情况下,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一般为5-15d,少数病例潜伏期可达28d.按照病程长短及临床症状,可具体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最急性型.即未发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二是急性型.急性型一般潜伏期为4-6d,表现为体温快速升高至42℃,维持时间3-5d后开始下降,病猪出现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呼吸急促、咳嗽、耳部和四肢部位末梢皮肤发绀.眼、鼻处分泌脓性液体,眼结膜充血严重,结膜可见发绀、潮红等症状.同时伴有便秘、腹泻、呕吐、直肠出血等,粪便中明显可见黏液或血液.死亡率最高可达100%[1];三是亚急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诊治苦楝子中毒病猪29头,治愈24头,死亡5头,治愈率82.7%。诊疗情况如下。一、临床症状急性型:突然发病,倒地呻吟,口吐白沫,眼神惊恐,口腔粘膜发绀,呼吸极度困难,很快窒息而死。慢性型:嘶叫不安,腹痛症状明显,流涎或呕出苦楝子残渣,全身发颤,皮肤发绀,站立不稳,行若醉酒。进而卧地不起,耳鼻发凉,  相似文献   

8.
<正>1伴有发热猪皮肤出现斑疹伴有发热现象大多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如非洲猪瘟、口蹄疫、猪丹毒、链球菌病等。病猪常突然死亡,无明显症状,死后猪皮肤上有时可出现红斑、紫斑。仅患亚急性的非洲猪瘟、猪瘟、猪副伤寒、猪丹毒及链球菌病时于生前可在猪耳尖、耳根、颈部、腹下及四肢内侧出现红斑和紫斑。非洲猪瘟仅发生于猪,其他动物不发病。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猪都可发病,数天后可波及全群,病猪虽发热,但体温一般在40.0~40.5℃。患非洲猪瘟的猪出血十分严  相似文献   

9.
春季常见猪病及其综合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波 《养殖技术顾问》2011,(11):126-126
1猪瘟又叫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1月龄以内的仔猪很少感染发病,1月龄以后易感性逐渐增加。本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当易感猪群受到传染时,即引起急性暴发,最先发病的猪呈最急性经过而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主要表现突然发病,高热稽留,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黏膜发绀。春  相似文献   

10.
生猪常见病主要包括猪瘟、蓝耳病、沙门氏菌病、链球菌病、猪肺疫等,严重危害猪群的健康生长,养殖场户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减少损失。1猪瘟1.1概述猪瘟可发生于一年四季,任何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可感染。最急性病例大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猪粪便有血液及黏液,眼结膜出现脓性分泌物,其四肢、耳部及腹下等部位皮肤可发现有出血斑点;慢性病猪皮肤出现紫斑,体温升高至41℃,可视粘膜出血,呈针尖状,皮肤苍白无血色。  相似文献   

11.
<正>1临床症状一般腹泻多发于1月龄犊牛,犊牛2个月以后发病减少。1.1最急性型犊牛无任何症状即突然发病死亡,未死病牛腹泻,粪中带有血液和黏膜碎片,一般都发热。1.2急性型病牛有全身症状,出现腹胀,发病时其频繁排水样稀粪,几小时后病牛严重脱水,虚弱,昏迷、休克,其可视黏膜发绀,全身发凉,皮肤弹性消失,食欲废绝,粪便淡黄、稀薄,内含未消化的乳块、血丝和气泡,味腥臭。患牛失禁,会阴部和大腿后侧被稀粪污染,其体温偏低或正常,有全身反应时,患牛心动过缓,心  相似文献   

12.
猪肺疫诊治     
<正>猪肺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散发性传染病。1临床症状最急性型未见症状即死亡,稍缓者体温升高至40~42℃。病猪卧地不起,颈下、咽喉部红肿、发硬、压痛,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临死前,病猪伸长舌头,发出喘鸣声,其口、鼻冒出大量白色泡沫,可视黏膜发绀,耳发红、发绀,腹部和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2病理剖检2.1最急性者腹部、四肢内侧皮肤黑紫,口、鼻有  相似文献   

13.
<正>引言:猪瘟主要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特征为急性、发热和高传染性,死亡率较高。现阶段,由于一些地方养猪场高强度免疫或高强度使用疫苗,导致猪瘟病毒变异情况的出现。一般猪瘟主要类型有急性型、慢性型和温和型。急性型猪瘟,病猪会出现体温升高至40℃~42℃,食欲减退甚至不吃东西。有的病猪会突然死亡,有的病猪则没有明显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1猪瘟 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1月龄以内的仔猪很少感染发病,1月龄以上的仔猪易感性逐渐增加。本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当易感猪群受到传染时,即引起急性暴发。最先发病的猪呈最急性经过而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主要表现突然发病,高热,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黏膜发绀。眼有脓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其发生特点也不断变化.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现地具体情况,对猪常见主要疾病的发病特点进行介绍,供广大养猪户参考. 1 猪瘟 1.1 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潜伏期短,一般为2~3d,突然发病,表现为稽留高热,体温39℃以上,全身痉挛,四肢抽搐,四肢末梢、耳尖和黏膜发绀,全身多处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卧地不起,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16.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又称烂肠瘟。其病原为猪瘟病毒(HCV)。该病发病急,高热稽留,细小血管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和脾梗死。可表现为急性、慢性和不典型感染病程。急性猪瘟由强毒引起,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仔猪病死率可达90%以上。而中等毒株感染,一般出现亚急性或慢性临床症状,弱毒株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有可能不被察觉。1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猪瘟可分为5个类型。(1)最急性型。猪瘟多发生于流行初期,病猪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发病。高热稽留(40.5~42℃),皮肤  相似文献   

17.
1临床症状临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型病猪突然倒地,四肢划动,口鼻流出大量暗红色血液,呼吸急促,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慢性型病猪食欲减退,不爱运动,皮肤和可视黏膜逐渐苍白,贫血症状明显,粪便干结,表面呈黑色,并混有黏液和血液,尿少。病猪采食减少,生长发育受阻、消瘦。  相似文献   

18.
汪令四 《猪业科学》2016,(3):101-102
正猪的链球菌病(S.S)是由链球菌感染猪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危害仅次于猪瘟(HC),人畜共患。临床上以败血型、神经型、关节型和淋巴型4种类型常见。1临床症状1.1败血型此类型以全身败血症状为主,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1.1.1最急性型猪突然倒地不起,体温升高至40.5 ℃以上,皮肤急剧发红,饮食废绝,倒地后伴有神经症状,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19.
一、猪链球菌病 (一)临床症状 1.败血症型:最急性型一般无任何症状即死亡。急性型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或废食、便秘、粪干硬,常有浆液性鼻液,眼结膜潮红,流泪,几小时到两天内一部分病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少数病猪颈、背等部皮肤呈广泛性充血、潮红。病后期出现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20.
“猪皮发紫”为猪的皮肤呈现紫红或蓝紫色,在兽医临床上发现此类症状可能是如下几种情形: 1.传染病:如猪瘟、非洲猪瘟、猪丹毒、猪肺疫。 2.中毒病:如亚硝酸盐中毒。 3.过敏反应:如青霉素等药物的急性过敏。 4.疾病的晚期:外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所谓休克性反应。 鉴别诊断: 1.从体温上加以区别: ①体温升高,甚至有明显高温过程的多数为传染病引起,此时病猪会出现相应传染病的典型症状。 ②体温不高,突然全身发紫,可考虑中毒病或药物过敏引起,此种情况可调查病史,便可确诊;对于病猪全身皮肤逐渐发紫,而体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