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酶法提取菜籽乳化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章绍兵  王璋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1):250-253
为获得温和的制油工艺,该文采用了多种细胞壁多糖酶制剂对湿磨菜籽浆进行水相酶解法提油。同时对菜籽内源硫苷酶的湿热灭活条件及硫苷的湿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优化了酶解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沸水处理5 min可以有效钝化菜籽内源硫苷酶,此时硫苷的降解率为11.28%;果胶酶、纤维素酶和β-葡聚糖酶经复配(4∶1∶1)后处理菜籽比单一酶制剂的作用效果好,复合酶解最适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5,加酶量3%,酶解时间5 h,在此条件下乳化油得率为92.45%。  相似文献   

2.
酶法有限水解含油菜籽蛋白的机理及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油菜籽水相酶解法萃取菜籽油的机理,以Alcalase蛋白酶在温度50℃、pH8.0条件下,对以水剂法从菜籽中提取的含油菜籽蛋白进行酶解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油菜籽蛋白乳液的固形物颗粒度对酶解反应速率有明显影响,总的趋势是颗粒度越小,酶促反应速率越大;酶催化水解速率随水解进程呈指数下降,在反应过程中过高的底物浓度会抑制酶的失活.在此基础上由试验数据推导出描述催化水解含油菜籽蛋白的动力学方程,由此通过控制酶与底物浓度之比、反应时间,可以控制水解作用的程度,从而指导和优化菜籽水相酶解法提取菜籽油的工艺.  相似文献   

3.
芝麻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该文测定了芝麻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对芝麻叶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采用乙醇提取法和微波处理与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芝麻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芝麻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为0.98%;乙醇提取法的最适工艺参数是浸提剂乙醇浓度为80%、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2.5 h,如此条件可使黄酮提取率达95.6%;微波处理与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的最适工艺参数是微波功率200 W、微波处理时间70s,乙醇浓度为80%、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30 min,这种工艺可使黄酮提取率达95.8%。  相似文献   

4.
菜籽油碱催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工艺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菜籽油碱催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预测酯交换反应过程中菜籽油转化率变化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良好,最优工艺参数为:醇油摩尔比6.12︰1,催化剂用量0.9%,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57.74℃,并且在最优工艺参数下进行了验证试验,得到菜籽油转化率为97.43%,与预测值的误差为0.4%,小于5%。对生物柴油的组成成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甲酯质量分数达到99.54%。因此,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的最优工艺参数真实可靠,制得的生物柴油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5.
苦荞麦麸皮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军  王敏  季璐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7):223-225
为充分利用荞麦资源,该文测定了苦荞麦麸皮总黄酮的含量,对苦荞麦麸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苦荞麦麸皮总黄酮的含量为6.01%;乙醇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80℃,料液比1∶50,提取时间2.5 h,该工艺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达94.01%;建立了以总黄酮提取率为目标值,以各提取工艺参数为因子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经验证计算值与试验值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鸡肉蛋白酶水解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探索鸡肉酶水解工艺条件及其动力学特性,分别采用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对鸡肉进行了水解试验,得出最优酶为木瓜蛋白酶;由此选用木瓜蛋白酶做正交试验,考察水解温度、时间、加酶量、pH值和固液比5个因素对酶水解的影响,并确定出最优水解条件为温度50℃,时间7 h,加酶量2.4%(以鸡肉的质量百分数计),pH 7.0,固液比1∶4;在此条件下,水解度可达26.07%。在此基础上由试验数据推导出描述木瓜蛋白酶水解鸡肉的动力学方程,可为鸡肉酶解生化反应器的设计和鸡肉水解蛋白液或蛋白粉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酸化软煮法制取胡萝卜汁的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新鲜胡萝卜为主要原料,研究了用酸化软煮法制取胡萝卜汁的加工工艺,并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用4%的NaOH,料液比1∶2,在95℃脱皮处理73 s,和添加0.5%柠檬酸,按料液比2∶1软煮45 min,可获得较好的脱皮和磨汁效果,并使其原料的利用率提高至80%以上。20%糖液和50%胡萝卜汁配成原浆含量15%的流态汁,在100℃杀菌处理20 min后,得到的胡萝卜汁色泽橙黄,口感细腻,流动性和稳定性较好;添加0.1%的琼脂和0.3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复合稳定剂,经高压均质杀菌处理,解决了产品沉淀问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菜籽油酶法生产生物柴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生物柴油作为可再生能源,对环境友好,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该文利用固定化脂肪酶-Novo435,在无有机溶剂存在的情况下,催化菜籽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取生物柴油,对影响酯交换反应过程的因素:甲醇与油脂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脂肪酶用量、转速、水分等进行深入研究,得到了菜籽油间歇酯交换反应的适宜工艺条件:转速200 r/min、醇油摩尔比1.5∶1、反应温度50℃、酶用量10%(与油脂的质量比)、反应10 h后菜籽油的酯交换率达到47%。水分的存在不利于固定化酶在无有机溶剂系统下催化菜籽油的酯交换反应,使酯交换率降低到30%。反应所需理论甲醇量分两次加入,反应26 h后,油脂的酯交换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9.
以羊栖菜为原料从中依次提取岩藻甾醇,马尾藻甾醇及羊栖菜水溶性多糖,实现羊栖菜中甾醇和多糖的综合利用。采用硅胶柱层析、萃取以及重结晶等技术对上述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借助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以及红外光谱进行分析鉴定。并对及羊栖菜水溶性多糖的几种脱蛋白、脱色方法进行比较。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影响岩藻甾醇提取率的4个因素(时间、温度、料液比和乙醇浓度)中,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乙醇浓度。提取岩藻甾醇最佳工艺为:时间4 h,温度60℃,90%乙醇浓度,料液比1∶20。羊栖菜多糖去蛋白方法以酶解与Sevag法结合效果较好;羊栖菜多糖脱色方法各方面综合考虑,大孔树脂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利用废弃猪骨制备抗氧化肽,以猪肩胛骨蛋白为原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酶解猪肩胛骨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多肽得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与未加酶处理组进行对比,筛选出风味蛋白酶为最优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最终确立最优的酶解工艺参数为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55℃、酶底比6 200 U·g~(-1)、底物浓度3%、pH值6.0。在此条件下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5.90%,测得的多肽得率为62.80%,其中R_(adj)~2=97.05%,R2=98.95%,表明该模型拟合程度较好。本研究结果对响应面优化酶解法制备猪肩胛骨抗氧化肽工艺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酶法从菜籽中提取油及水解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同时从菜籽中提取清油和水解蛋白,依次使用复合细胞壁多糖酶和碱性蛋白酶(Alcalase 2.4 L)水解湿磨菜籽浆,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水解蛋白液。结果表明:经过酶解(复合细胞壁多糖酶:浓度3%(v/w),pH 5.0,48℃,5 h;Alcalase 2.4 L:浓度1.5%(v/w),初始pH 9.0,60℃,3 h)、洗渣和破乳后总菜籽清油提取率为88%~90%,总水解蛋白提取率为93%~95%。和溶剂萃取油相比,水酶法提取油的酸价偏高,颜色略深,但过氧化值低,两者皂化价,碘价和脂肪酸组成均接近。菜籽水解蛋白分子量小于1500的组分约占96%,其中小于600的约占87%。经过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菜籽肽中糖和灰分含量显著降低,硫苷和植酸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2.
水媒法提取食用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提出了水媒法提油技术的概念。水媒法提油技术是指以水为主要媒介的提油技术(水媒法),可辅以或不辅以与水互溶的可食用物质(例如乙醇)、食品级酶、超声波、微波等处理以破坏油料细胞壁和/或破乳的食用油提取方法。水媒法的提油过程主要分为分成破碎、提取、破乳和分离四个阶段。水媒法发展至今60余年,已全面发展了水代法、水酶法和乙醇水提法等多种制油技术。目前水媒法的产业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油料的预处理、酶的种类与成本等。但是,水媒法绿色健康、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随着工艺设备、分离技术等的发展,该技术将更加完善,成为未来未来取代传统工艺的新主流。该文将水媒法研究领域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菜籽蛋白的提取和纯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对菜籽饼进行综合利用,以低温压榨制油的双低菜籽饼为原料,探讨了菜籽蛋白的提取和纯化工艺.通过料液pH值的先后调节对比、正交、提取次数和纯化试验,得到较佳工艺条件:采用先调pH值法,水溶液的pH值为12,提取时间为20 min,温度为室温,提取3次,通过pH5和7的两步沉淀,经干燥得到分离蛋白,蛋白纯度达84.8%,得率为38.9%,且有害物质残留较少.先调pH值法与后调法相比,总的提取率可提高20个百分点,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菜籽粕中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菜籽粕中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定提取温度、水料比、提取时间三个因素的三个水平进行中心组合试验,建立了多糖得率的二次回归方程。此模型拟合性好,通过响应面分析以及岭嵴分析得到了优化组合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水料比、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都有显著影响,当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94℃,提取时间2.9 h,水料比28∶1时,多糖得率达到极大值。此条件下多糖得率预测值为2.18%,验证值为2.23%。  相似文献   

15.
菜籽挤压膨化系统参数对出油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该文研究了用于浸油的一种菜籽挤压膨化预处理工艺(油菜籽清理—带壳粉碎—膨化—浸油)的可行性,油菜籽挤压膨化系统参数(模孔孔径、套筒温度、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对各考察指标(粕的残油率、膨化物含油率及榨笼出油率)的影响规律,挤压膨化系统优化参数的范围为模孔孔径8~12 mm、套筒温度105~125℃、物料含水率6.6%、螺杆转速35~55 r/min。研究表明:只要参数选择合适,带壳油菜籽清理、粉碎、挤压膨化、浸出的菜籽浸油预处理工艺是可行的,且残油率较低。该菜籽挤压膨化浸油预处理工艺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脂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水酶法油脂提取率,该文进行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脂的中试和循环酶解试验,验证小试和扩大试验的酶解和破乳参数对中试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并研究循环酶解过程中循环次数及酶添加量对油脂提取率影响和中试工艺中大豆油脂的品质。以大豆为原料,由水酶法提取大豆油的中试得出:脱皮大豆比未脱皮大豆有助于提高油脂提取率和破乳率(P0.05,油脂提取率:脱皮61.85%,未脱皮56.91%;破乳率:脱皮92.01%,未脱皮90.42%)。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大豆油脂的质量分数、离心后游离油和乳状液的质量分数、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和乳状液中水分都是影响油脂提取率的关键因素。采用中试工艺1(1次提取,2次离心,1次破乳)进行循环酶解,随着循环试验次数增加,油脂提取率逐渐增大,在第4次时达到最大值66.46%±0.28%。通过检测大豆油脂的特征值可知:水酶法提取的大豆油脂的酸值、过氧化值、磷含量显著低于溶剂浸提法(P0.05),说明水酶法提取的大豆油品质高于溶剂浸提法,并且除水分和挥发物质量分数外,其他指标均符合国家三级大豆油标准。研究结果为产业化推广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菜籽粕植酸提取和分离蛋白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酸和蛋白是菜籽粕中2种极具经济价值的成份。为提高菜籽粕的综合利用效果,该文以双低冷榨菜籽粕为原料,采用醋酸溶液提取植酸,在膜分离精制植酸粗提液过程中同时回收蛋白;再对植酸提取后的残余物进行蛋白分离,超滤纯化后获得高纯度的蛋白成品。响应面优化的植酸最适提取条件为:醋酸质量分数0.7%,提取温度48℃,液料比10 mL/g,提取时间1.6 h,该条件下植酸得率为1.865%。植酸粗提液中回收出的蛋白和损失植酸分别占菜籽粕的3.63%和0.395%。超滤精制的分离蛋白可达到70%~90%不同纯度的要求,蛋白中多酚含量显著减少,且植酸与硫苷未检出。  相似文献   

18.
微胶囊双水相提取柑桔精油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寻找一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的柑桔精油提取工艺路线,该文采用微胶囊与双水相联合萃取技术提取柑桔精油。结果表明:通过调整β-环糊精和硫酸钠的浓度比,可有效控制囊化萃取物中柑桔精油的质量。最终由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出柑桔精油在萃取温度30℃、硫酸钠浓度15%、β-环糊精浓度40%、萃取时间30 min的条件下总收率高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