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但直到1998年,我国才有了第一个植物品种登录权——梅。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在梅花研究领域探索了60多年,先后撰写专著和学术论文多部(篇),记载梅花品种有323个,果梅品种189个。1998年,陈俊愉精心准备了各种材料,寄出《中国梅花品种图志》著作和公开发表的有关梅花研究的论著目录,正式向国际园艺学会提出梅(品种)登录权威的申请。1998年11月,陈俊愉和他所领导的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被国际园艺学会命名与登录委员会和国际园艺学会执行委员会及其理事会授权,成为梅(Prunus mume含梅花和果梅)的国际登录权威。  相似文献   

2.
资讯     
<产业快讯>北林园林学院为梅花专家陈俊愉院士祝寿本刊讯9月21日晚,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梅花专家陈俊愉举行90华诞祝寿宴会,建设部副部长、两院院士周干峙,中国园艺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北京林业大学前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台湾梅花专家裴锦超,中国花卉协会秘书长王殿富,北京市园林局副局长刘秀晨,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等专家和领导及北京林业  相似文献   

3.
<正>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ORNL)、田纳西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承办。时间:2010年9月19日-21日.  相似文献   

4.
《作物学报》2012,(9):1679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主办,中国农业大学承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创刊于1993年,主编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细胞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家武维华先生。主要刊登于农业科学有关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林业、海洋等学科在组织、器官、细胞、染色体、蛋白质、基  相似文献   

5.
《种子世界》2013,(8):27-27
通过巧妙地模仿植物自身的"抗旱激素"工作原理,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能够抗旱的"植物生长调节剂"AM1,可以帮助植物锁住叶面水分、减少蒸发。 据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研究员介绍,植物的生根、发芽、分枝、成熟、落叶等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记者从四川农业大学获悉,近日,随着大会旗帜的交接,标志着由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与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承办的为期三天的第十九届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在成都温江成功召开并圆满落幕。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和该校副校长吴德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张启发院士介绍了植物基因组学大会的历史和委员会组成,吴德教授  相似文献   

7.
《华北农学报》2004,19(2):56-56
由著名旱农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先生,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先生作序,张正斌研究员编著的《作物抗旱节水的生理遗传育种基础》,200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40余万字,定价42元。欢迎单位和个人从科学出版社购买。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作物抗旱节水生理遗传育种研究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及最新研究进展,共15章。分别是:水危机与蓝色革命、节水农业的发展、生物节水、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蒸发蒸腾估算模型、碳同位素在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中的应用及问题、作物抗旱节水形态发育适应与自我调控、作物抗旱节水的生理调控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获悉,由北京植物病理学会、中国科协科技导报社,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该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承办的"生物农药及植物病害绿色防控"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云伏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本次研讨会围绕生物农药开发、微生物资源发掘、植物病害综合绿色防控的方法与关键技术等热点问题作了深入讨论。此次研讨会特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庄文颖院士、中国农科院植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王锡锋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方荣祥院士研究团队和福建农林大学魏太云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在植物病毒经卵传播机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他们利用酵母双杂交、免疫荧光和RNAi等技术手段,以系统详实的实验证据揭示了病毒巧妙地利用昆虫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2011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近日公布,其中包括多位农药植保专家。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中,包括首都师范大学任东(昆虫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昆虫学)等。  相似文献   

11.
梅花的栽培分布多在长江及淮河流域,大致北以黄河、南以珠江为界。著名的赏梅胜地无锡梅园、武汉东湖梅园、南京梅花山、杭州梅园和苏州邓尉梅园等多分布在江淮一带,北京似乎与此无缘了。其实作为首都,北京又何尝不需要具有文化内涵的梅花来装点?应该说,将梅花引种至北京一带的尝试,早在明代即已开始,但没有成功。北京抗寒梅花的引种成功是在50年代,在陈俊愉院士和  相似文献   

12.
梅花欣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定是开放的,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笔者从2003年以来,有幸追随国际梅花品种登录权威陈俊愉院士为北京引种梅花,此中实践不由令人感叹梅花之于中华民族及其时代发展所具有的隽永且弥新的魅力,并尝试归纳了赏梅六诀:花早、香幽、姿美、色繁、  相似文献   

13.
第一届“全国水稻突变体、功能基因组与生物技术育种”研讨会于2005年3月31日在我国著名的南繁育种基地三亚市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遗传学会、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北京)和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海南省农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协办,研讨会围绕水稻突变体、基因组进化以及生物技术育种进行了深入的研讨,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学者做学术报告。同时考察了中国水稻研究所海南陵水南繁基地、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嘉兴农作物高新技术育种中心南繁基地等单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提前到会…  相似文献   

14.
《科学种养》2013,(9):63-63
通过巧妙地模仿植物自身的“抗旱激素”工作原理,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能够抗旱的植物生长调节剂(AM1),可以帮助植物锁住叶面水分、减少蒸发。据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研究员介绍,植物的生根、发芽、分枝、成熟、落叶等生长过程,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控。“脱落酸”是最为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也被称为“抗旱激素”。  相似文献   

15.
据国内史料记载,北京尝试引种梅花始于元代,但直至上世纪50年代未见引种成功的报道。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自1957年始开展以抗寒北上为目标的梅花引种驯化系统研究,通过远缘杂交、异地播种栽植等方法共获得22个抗寒优良品种。当时梅花在北京的种植地域以西北郊区为主,有北京植物园、北京林业大学苗圃、昌平下庄以及北京中山公园(城区)等地。  相似文献   

16.
《作物杂志》2015,(3):169
<正>2015年4月23日,由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九届大北农科技奖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谢华安研究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陈志敏副主任,社会奖励处陈苏处长,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金洛研究员,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宋维平,大北农集团总裁  相似文献   

17.
中国著名园艺专家、兰花专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吴应祥先生,因病于2005年12月25日22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吴应祥先生生于1915年10月,广东省平远县人,1943年毕  相似文献   

18.
《云南植物研究》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经过30年的努力,现已成为我国植物科学研究发表论文的主要学术性刊物之一,已被选为  相似文献   

19.
2004年5月26日,教育部科技司组织专家,对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进行了论证。专家组成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刘大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施蕴渝教授,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杨亚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所长陈晓亚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浙江大学梁月荣教授,教育部科技司雷忠良处长,安徽省教育厅科技处王颖超处长。专家组组长刘大钧院士主持了论证会。与会专家听取了实验室…  相似文献   

20.
《分子植物育种》2006,4(2):204-204
第十一届国际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大会(简称IAPTC&B)定于2006年8月13-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主席:许智宏(北京大学校长),大会秘书长:李家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组委会主席:薛勇彪(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所长),大会财经委员会主席:朱祯(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副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