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百事通》2001,(11):23
红菜薹又名紫菜薹、油菜薹、红菜.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从 1990年开始研究红菜薹杂种优势利用工作,并选育出一系列适宜不同季节栽种和不同消费习惯要求的抗逆性强、丰产、优质品种,其中湘红一号、二号、三号分别于 1998年和 2000年春通过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 .……  相似文献   

2.
通过利用经纯合的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117AB与6个菜薹品种进行远缘杂交,对其目的有效结荚率和亲和指教进行分析,研究117AB与十字花科菜薹品种间的远缘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117AB的远缘杂交亲和性,对于不同十字花科菜薹品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117AB与菜心品种的杂交亲和性较差,而与红菜薹品种的亲和性较好;117AB×十月红菜薹、117AB×改良十月红及117AB×优选十月红等杂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性较好,其F1具有较高的有效结荚率.  相似文献   

3.
甘红杂交培育耐热红菜薹组合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用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与红菜薹杂交培育适于华南种植的耐热红菜薹杂交种的可行性,研究了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117AB与红菜薹配制的5个组合(即186-1-96A/十月红、186-1-96A/优选十月红、186-1-96A/二早子、186-1-96A/改良十月红、186-1-96A/湘研菜薹)的叶色、伸展叶数、菜薹产量、经济效益以及甘红杂种增产的原因。结果表明,甘红杂交组合186-1-96A/十月红不仅在全生育期(4个月)内每667 m2产量可达791 kg、产值达3 164元,且其叶色接近红菜薹,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甘红杂种能增产,除了其具有杂种优势外,主要是由于其对高温不敏感,生育期较长,出叶速度较慢,营养生长期较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与白菜薹和红菜薹进行对比试验和化学检测,研究无蜡粉绿菜薹1号在长沙生态条件下的生育进程、产量和菜薹品质。结果表明,绿菜薹1号菜薹平均单产为14 360.36 kg/hm~2,菜薹干物质、VC含量、总氨基酸和粗蛋白的含量比红菜薹高,分别为10.75 mg/100 g、33.26 mg/100 g、2.64%、3.94%;可溶性糖、纤维素含量与红菜薹相当,分别为1.35%和11.00%。  相似文献   

5.
试验于2017—2018年的春、秋季共4个播期比较了11个菜薹品种间的生物学特性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宜山西北方地区生产的菜薹品种。结果表明,春播菜薹表现较好的有金秋红二号、九月鲜红菜薹和四九菜心等;其中,金秋红二号表现最好,叶长、叶宽和株高最大,分别为18.72、7.20、43.60 cm,单株质量为603.96 g,产量为11 777.25 kg/hm~2,但其生育期最长,高达57 d;四九菜心和九月鲜红菜薹等产量次之。秋播菜薹表现较好的有金秋红二号、正源LN菜场2号菜心和油青粗条菜心等;其中,金秋红二号的叶宽、株高最大,分别为16.24、56.02 cm,单株质量为735.33 g,产量最高,为14 338.95 kg/hm~2,生育期依然最长;正源LN菜场2号菜心和油青粗条菜心的产量次之,分别为11 613.00、11 483.70 kg/hm~2。大部分品种秋播的生育期、叶宽、叶柄长、叶柄宽、薹粗均要优于春播,其中,金秋红二号在春播和秋播中综合表现均优于其他品种,春播四九菜心和九月鲜红菜薹、秋季正源LN菜场2号菜心和油青粗条菜心表现也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自从菜薹和菜籽两收"双低"油菜品种问世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以来,每亩油菜不仅可增收油菜籽20%,而且还可收菜薹300~350 kg。近几年来,油菜薹的市场销售价格一直高于白菜薹和红菜薹,其销售收入远高于油菜籽的销售收入,尤其是城市周边,菜薹和菜籽两收"双低"油菜的种植收入比其他油菜的种植收入一般增加200%左右。1品种选择选择生长势、抗病性、抗寒性较强,菜薹发生较  相似文献   

7.
“五彩红薹1号”2002年10月通过湖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专家现场评议。现已在湖南、湖北及广东韶关、四川成都等地推广种植。一、特征特性五彩红薹1号生长势中等,开展度33厘米,株高约40厘米,莲座叶9片左右;菜薹茎粗1.7厘米左右,紫红色,有蜡粉,单根菜薹重40克左右。极早熟,播种至始收约45天,耐热性好。在高温季节生产的菜薹无苦味,粗纤维少,口感清爽,品质好。菜薹采收期集中,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1500公斤左右,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极早熟栽培。二、栽培技术要点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播种期为8月上中旬,菜薹采收期为9月下旬 ̄11月中旬。也可提…  相似文献   

8.
菜薹花药培养出胚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菜薹、白菜薹、菜心2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及培养方式,研究基因型、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方式对不同品种菜薹花药培养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15个品种的花药诱导出胚,各品种间的出胚率差异显著;红菜薹、白菜薹、菜心中出胚率最高的分别为H08-4(1.38胚/蕾)、B08-7(,0.757胚/蕾)、C08-4(0.682胚/蕾);采用Keller培养基+10%蔗糖+0.1%活性炭作为花药胚状体诱导培养基;花药培养出胚率以接种在双层培养基中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正五彩红薹四号为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中熟、丰产、抗病的杂交一代红菜薹新品种。该品种从播种至采收70天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菜薹紫红色、有蜡粉,薹形匀直。薹叶披针形、叶柄短,薹叶比适宜。口感嫩甜,商品性好。侧薹萌发能力强,每薹鲜重50克左右,每亩产量约2000公斤。该品种商品性和丰产性良好,抗霜霉病、病毒病、  相似文献   

10.
<正>一蔸蔸天栽种的红菜薹长得叶肥茎粗、郁郁葱葱。笔者在湖北省鄂州市华容镇何庄村六份湾采访时,正碰上姜新泉采摘即将上市的红菜薹。"我种的是洪山菜薹,比一般的菜薹甜,通过网上销售,去年已卖出几万斤,今年菜薹刚上市,就有客户在网上订购。"姜新泉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11.
紫菜薹(Brassica compestris L. var.purpurea Bailey),别名红菜薹、红油菜薹,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它与广东菜心属于同一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原产我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以湖北武昌和四川成都栽培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2.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和白菜型红菜薹为材料,通过对比试验和化学检测研究了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在重庆市生态生产条件下的产量、效益和菜薹营养。结果表明:①油蔬两用栽培产菜薹2382kg/ hm2,产菜籽2219kg/ hm2,菜籽产量比单收菜籽栽培减产8.1%;②油蔬两用栽培纯收入5221.80元/ hm2,比单收菜籽栽培新增纯收入1552.80元/ hm2,增收42.3%;③甘蓝型双低油菜薹营养丰富,除铁的含量外,其维生素C和钙、硒、锌等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白菜型红菜薹,可溶性总糖、粗纤维等营养指标与白菜型红菜薹相当。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有良好的增收效果,可在重庆市适宜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一、五彩红薹二号 该品种为早中熟、高产、抗病性强、优质杂交一代种,其突出特点是菜薹发生旺盛,多而整齐,产量高.菜薹红紫色或红色、有少量蜡粉、肥嫩,薹生叶呈宽三角形.从播种到始收60天左右,抗霜霉病,耐软腐病,较耐热、耐寒.  相似文献   

14.
鄂红2号(原代号9609×9611)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科技中心利用雄性不育系培育的杂交一代红菜薹新组合。该组合播种至始收70d左右,盛采期在90~120d。抗病性强,菜薹肥嫩无苦味,薹亮紫红色,色泽鲜艳,无蜡粉,食味微甜,品质极佳。一般每公顷产22500~34500kg。  相似文献   

15.
鄂红5号红菜薹是利用雄性不育系ZY1012作为母本,自交系HCT1067作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交种,中晚熟,从播种到始收81~85 d。菜薹少蜡粉,色泽红色,薹粗质嫩,单薹重30~50 g,薹长25~40 cm,薹叶披针形,风味品质佳,外观商品性好,综合性状优良,露地秋季种植一般每667 m~2产2 000 kg左右。  相似文献   

16.
<正>1.品种红薹二号、红薹四号和紫薹二号等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优良杂种1代红菜薹,优质、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宜秋冬季栽培。2.播种长江中下流域地区最适宜播种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于前作收获后及时翻耕整地,每667平方米施人粪尿或腐熟的猪牛粪1500公斤作基肥,再进行浅耙,使土壤疏松、土肥融合。整地作成宽1米的高畦,畦面不要太宽,浇水、间苗管理方便。菜薹应适当  相似文献   

17.
红菜薹茎基部分枝性状是薹用白菜的一种重要产量性状,内源激素对植物分枝过程有很重要的影响,为了探究与分枝相关的三种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独脚金内酯)对菜薹茎基部分枝性状的影响,本实验以红菜薹和菜心自交系为研究材料,构建六世代的遗传群体进行茎基部分枝性状的遗传分析,并且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三种激素含量,结果表明:红菜薹的茎基部分枝性状对无分枝性状为显性,F2分离群体的茎基部分枝性状表现连续分布,为数量性状,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定律;两个亲本间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无显著差异,独脚金内酯含量差异较明显,结合两个亲本之间的表型差异分析,独脚金内酯可能是影响红菜薹茎基部分枝的直接因素,上述结果为红菜薹茎基部分枝的遗传克隆和形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邱正明 《农家顾问》2010,(11):19-19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鄂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杂交红菜薹品种,2010年通过湖北审定。品质经测定,维生素C含量385.1毫克/千克,蛋白质含量2.33%,总糖含量2.29%。一般667平方米产量2000千克左右。属早熟红菜薹品种,从播种到始收55~60天。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安康市推广应用"双低"油菜油蔬两用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每亩采摘油菜薹100 kg左右,油菜籽产量与未采薹的基本持平,亩收入增加1 000元左右、亩纯收入增加800元左右.介绍了安康市"双低"油菜油蔬两用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氮素是红菜薹产量形成的关键要素,研究不同品种红菜薹对15N吸收总量的差异,对红菜薹品种的合理施肥具有参考价值。采用大棚内盆栽试验,应用15N示踪技术,设M1(根际施入法)、M2(主薹注射法)和M3(主薹叶片涂抹法)3种施入15N的方法,探讨不同品种对15N吸收总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菜薹吸收15N的总量依次为M1(1.007 3 g/株)M2(0.253 7 g/株)M3(0.231 2 g/株),M1与M2和M3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M2与M3差异不显著;Vb(侧薹型品种,0.588 5 g/株)Va(主薹型品种,0.402 6 g/株),差异显著(P0.05);Va1(长沙红菜薹)、Va2(湘潭红菜薹)、Vb1(五彩紫薹2号)、Vb2(五彩红薹2号)4个参试品种中,Vb2(0.649 7 g/株)Vb1(0.527 2 g/株)Va2(0.496 3 g/株)Va1(0.316 3 g/株)。这说明土壤施氮比植株施氮更利于红菜薹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侧薹型品种比主薹型品种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水平更高;不同品种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生产上应根据品种类型和特性施用氮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