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感受受体在昆虫的觅食、食物选择、交配和产卵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果蝇、按蚊、蜜蜂、赤拟谷盗和家蚕等昆虫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各物种中完整化学感受受体(包括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得以鉴定,并从中鉴定出与气味识别、食物选择密切相关的受体基因,如果蝇的二氧化碳受体基因DmGr21a和DmGr63a,糖受体DmGr5a,以及冈比亚按蚊识别人类气味的AgOrl等。其中,昆虫的味觉受体功能与昆虫食物选择、大量取食直接相关。本文就目前昆虫基因组中味觉受体的鉴定、进化、表达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味觉受体功能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昆虫味觉编码的分子基础和神经调控网络,也是研究昆虫与植物相互关系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味觉受体自从被发现以来,人们因对其浓厚的研究兴趣增加了研究的强度和深度,人们对哺乳动物感知味觉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包括味觉感知过程的分子基础及其功能等方面。这不仅对人和动物的日常饮食调控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可以为治疗某些疾病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本文综述了味觉受体和味觉感知过程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加深对味觉受体分子基础的认识,促进对味觉感知过程的理解,为哺乳动物营养平衡和健康饲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味蕾是咪感觉器官。在哺乳动物中味蕾主要分布在舌上皮中。味蕾中存在基细胞、亮细胞、暗细胞和中间细胞四种类型,蕾内神经纤维和蕾周神经纤维共同支配味蕾。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在功能上对味细胞和味觉神经纤维进行分类和鉴定。味蕾组织染色方法在舌面拓扑学和味觉系统发育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分离出单个的味蕾细胞是研究受体细胞传导味觉机理的手段。味蕾组织培养对于研究味觉神经支配提供了有效的模型。文章介绍了味觉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两个热点争议问题:味蕾细胞分化路线和味感觉细胞的鉴定,并探讨了形成分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轩俊丽  张莉  杜立新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2):3231-3238
良好的采食行为是动物机体维持生长发育和提高生产性能的基础,而嗅觉和味觉是动物采食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感官感受,它们分别由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基因决定,这些受体基因家族是哺乳动物基因组中较大的基因家族,不仅在感觉器官中表达,还广泛表达于呼吸、消化、生殖等系统中。作者对中国羊肉消费和羊的饲养情况,当前嗅觉、味觉及其受体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嗅觉和味觉在动物采食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嗅觉和味觉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研究嗅觉和味觉在动物采食尤其是羊上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饲料调味剂的“香”和“味”对动物是一种良性刺激,它们分别作用于动物的嗅觉感受器(嗅上皮)和味觉感受器(味蕾),再通过神经反射途径和复杂的高级神经活动兴奋动物的采食行为,增加消化功能(刺激消化液分泌,促进消化道蠕动),最终提高饲料尤其是适口性差的饲料的采食量和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6.
味觉受体第一家族(T1Rs)是一类能感知甜味和鲜味的受体家族,它包括T1R1,T1R2,T1R3三个成员。T1R2+T1R3以异二聚体形式共表达参与甜味识别,而T1R1+T1R3也以异二聚体形式共表达参与鲜味识别。良好的味觉能促进牛的食欲,促进生长发育,但目前关于牛的T1Rs受体家族的研究并不多见,有必要对这个受体家族做进一步探索。本文从甜味和鲜味两个方面对这一受体家族的分子结构及信号转导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内容物的分子识别对食物的消化、摄取量的控制、胰岛素的分泌、新陈代谢等起到重要作用。这些过程很有可能受到激素/中枢神经通路的介导。但是,有关于胃肠道的味觉识别机制还不清楚。本文综述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了舌上皮组织的特异性味觉受体细胞的化学感应机制在内分泌细胞中也发挥作用,用来感知肠腔内容物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绵羊味觉受体第一家族(taste receptor family 1 member,T1R)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及其基因型在乌珠穆沁羊和湖羊群体中分布的差异性,试验采用DNA池直接测序及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法对中国蒙古系两个绵羊品种共172个个体T1Rs基因外显子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多态位点对T1Rs基因mRNA二级结构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个群体的T1R家族基因中筛查到9个SNPs。独立性卡方检验显示有5个多态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在两个绵羊群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TAS1R1基因上的SNP2,TAS1R2基因上的SNP4、SNP7和SNP8,TAS1R3上的SNP10,其中,SNP2、SNP7和SNP10为同义突变;SNP2和SNP10导致相应基因mRNA二级结构和最小自由能的改变,而SNP7仅导致TAS1R2基因最小自由能发生改变;SNP4和SNP8为错义突变,分别导致TAS1R2蛋白质中第379位天冬酰胺变为丝氨酸和第701位苏氨酸变成蛋氨酸,且突变前后受体蛋白的二级结构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10.
《饲料与畜牧》2007,(10):21-22
苏氨酸通常是禽类的第三限制性氨基酸。禽类日粮中添加适量苏氨酸,可提高其生产性能,增强免疫机能,改善胴体品质。本文综和论述了苏氨酸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并介绍了苏氨酸在禽类生产中的应用和禽类对其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禽类的副粘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饲料的适口性是动物对饲料的气味及口感等的综合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物的采食量,而动物的采食量与生产性能有较高的正相关。气味的感知主要源于鼻腔内嗅觉神经的突起,口感的感知主要由口腔内的味觉受体来完成,主要味觉受体包括甜味受体、鲜味受体和苦味受体等。食物进入胃肠道后,胃肠道上的味觉受体感应程度可影响并调节动物对食物的吸收率和采食行为。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有关鼻腔的嗅觉受体、口腔内的味觉受体和胃肠道内味觉受体和信号传递等相关研究,并就调味剂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调味剂的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生物进化让哺乳动物和鸟类具备敏锐的味觉和嗅觉器官,确保它们具有自己寻找食物的能力.外周化学感受被认为是动物对食物营养价值进行评估的系统.动物进食过程中产生了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感官感受.嗅觉帮助动物对食物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别,这些挥发性物质是植物必需营养物质的衍生物.嗅觉的生物学比较显示灵长类和鸟类相对于非灵长类的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4.
化学感受这一重要的生化过程对于昆虫的生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昆虫的化学感受受体家族由气味(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组成。嗅觉可以识别挥发性的化学物质,使昆虫发现食物、寻找配偶和逃避敌害;而味觉能识别可溶性刺激物,以引起觅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文章主要介绍了昆虫气味受体及味觉受体家族的特性,以及目前对多种昆虫化学感受受体超家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Toll样受体(TLRs)是模式识别受体家族的一员,在天然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禽类中至今已发现10种TLRs。研究表明在机体感染病原体时,将激活TLRs并引起一系列抗病毒相关因子的上调,参与宿主抗感染免疫反应。论文主要介绍禽类TLRs的基本特征及抗病毒信号转导通路,同时对TLRs的抗微生物作用进行分析,为TLRs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军  王克华  曲亮 《中国畜牧兽医》2013,40(11):139-142
恐惧行为给养禽生产带来经济损失,传统选育方法很难将其淘汰。随着全基因扫描、数量性状定位(QTL)及比较基因组技术的进步,禽类恐惧行为遗传调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禽类恐惧行为存在品种、性别上的差异,通过双向选择已经在鸡、鹌鹑及圆环雉上构建恐惧反应不同的品系。候选基因碱基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素、多巴胺受体等基因与恐惧行为相关,但研究结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9个染色体37个位点携带恐惧相关基因。禽类恐惧行为遗传调控研究将为品种选育及改良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硒是家禽必不可少的微量矿物元素,满足家禽硒需要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功能,而且能提高生产性能.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禽类的硒蛋白基因组、禽类与哺乳动物硒蛋白基因组的区别,以及禽类的硒蛋白基因组与营养代谢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全面理解硒对家禽生理和营养代谢功能的作用提供参考,为家禽营养与硒的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动物是指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将体外重组的基因导入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生产的带有外源基因的动物(Tramgemc Anima1)。整合到动物基因组上的外源结构基因称为转基因。在哺乳动物、鱼类方面转基因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突破,得到的转基因动物在生产实践中已展示很好的应用前景。而禽类由于其生殖生理的独特性,目前用显微注射存在着以下困难:1、不易获得大量的受精卵;2、受精时多精入卵的干扰使雄原核不易识别;3.卵子重新输入母体输卵管内的技术或受精卵体外孵化技术难度大。  相似文献   

19.
《蚕业科学》2012,(2):358-362
<正>1 Kana Tanaka,Yusuke Uda,Yukiteru Ono,Tatsuro Nakagawa,Makiko Suwa,Ryohei Yamaoka,Kazushige Touhara.Highly selective tuning of a silkworm olfactory receptor to a key mulberry leaf volatile.Current Biology,2009,19(11):881-890题目家蚕嗅觉受体对桑叶释放的气味分子具有高度选择性摘要食叶昆虫的嗅觉系统在识别气味分子以便寻找到合适的宿主植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日本东京大学综合生物科学部Tanaka等人对桑叶的挥发性气味分子进行鉴定,分析家蚕幼虫对这些气味分子识别的趋  相似文献   

20.
α-参兜鞍是一种transducins样味觉特异性G蛋白,它在从鱼到人类的多种脊椎动物物种的味细胞内均有表达,是脊椎动物味觉感受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多方面研究显示,α-参兜鞍在苦、甜、鲜味信号转导中发挥着作用。敲除了α-参兜鞍的小鼠对苦、甜、鲜味刺激的行为学和电生理反应都有下降;分子生物学研究也发现,α-参兜鞍与介导苦、甜、鲜味信号转导的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receptors,GPCRs)存在不同程度地共表达。α-参兜鞍参与的信号转导途径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均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文章综述了α-参兜鞍在味觉信号转导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