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本试验对388只含有母源抗体雏麻鸭和118只无母源抗体雏北京鸭分别进行了早期免疫接种。前者进行了不同日龄(1、5、10、15)、不同免疫途径(肌肉,皮下、点滴、饮水)鸭瘟弱毒疫苗的一次性免疫,后者进行了1日龄、不同途径(肌肉、皮下、滴鼻、喷雾)鸭瘟弱毒疫苗的首免和二免。无母源抗体雏鸭可采用肌肉和皮下途径免疫,最佳时间从1日龄开始首次免疫,免疫30天后进行二次免疫。对含母源抗体雏鸭也可采用肌肉、皮下途径,最佳时间从10日龄开始免疫,经过对含母源抗体和无母源抗体免疫雏鸭2个月的观察,前者经得住鸭瘟强毒10~(-8)的攻击,后者经得住10~(-3)的攻击;免疫效果高,免疫期达2个月仍保持着令人满意的免疫力,保护率达100%。含有母源抗体雏鸭,采用饮水和点滴途径免疫,前者最佳时间从1日龄开始免疫,后者从10日龄开始免疫,其安全性好,免疫效力高,免疫期达2个月,保护率达100%。用肌肉和饮水途径接种鸭瘟弱毒苗的方法进行大规模的预防接种,更为简便易行。 在试验中,还对早期免疫程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绍兴市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程序,曾采用上海松江产法氏囊苗21日龄一次饮水免疫。但近两年来IBD在市属各县(区)流行不断扩大。不仅未免疫的鸡群发病,经过免疫的也发病。免疫一次的发病。免疫两次的也发病,发病日龄从12日龄至49日龄不一,死亡率1.03~40%,一般20%左右。严重影响专业场(户)的积极性和养鸡业的发展。为探索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免疫效果。自1988年开始,我们对IBD免疫程序和预防措施进行了一些试  相似文献   

3.
不同免疫方式对白鸭禽流感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分别选取熟练程度不同的工人对不同首免日龄的白鸭采用不同注射部位进行禽流感免疫注射,对其免疫效价进行连续检测。结果表明:免疫后4周白鸭抗体合格率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衰减;10日龄首免效果比5日龄首免效果好;熟练工人免疫效果比非熟练工人免疫效果好;腿部内侧皮下注射方式免疫效果最好,颈部皮下注射方式免疫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4.
对1日龄矮D商品雏鸡随机分为A、B、C、D、E和对照组共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进行禽流感H5+H9疫苗的免疫。对照组不接种,A组~E组依次采取1日龄、1日龄和10日龄、1日龄和20日龄、10日龄和20日龄(0.5mL)、10日龄和20日龄免疫接种,每次接种0.3mL。每周采血1次,采用HA-HI国标法检测H5和H9抗体水平,以研究禽流感灭活苗H5、H9不同免疫时间与剂量的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21日龄后各试验组抗体水平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免疫效果显著。仅进行1日龄免疫一次,其抗体水平较低,达不到免疫保护要求。20日龄增大免疫剂量有助于提高抗体滴度,禽流感灭活苗于不同时间进行免疫均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免疫应采取二次免疫,免疫间隔时间不大于10d。  相似文献   

5.
用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方法对北京地区主要牛场进行口蹄疫(FMD)母源抗体、免前和免后抗体水平的调查,以探寻牛体内FMD抗体消长规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从而指导北京地区FMD的免疫。结果发现母源抗体水平在5日龄前小于1:32,5日龄开始上升,高水平抗体一直维持到75日龄,90日龄开始回落;加强免疫后抗体滴度大幅度升高,抗体效价离散度降低;用FMD疫苗免疫青年牛1次,21d和51d的抗体平均值都为1:256;成年母牛的分别为1:256和1:248;育成牛的分别为1:248和1:240。说明牛FMD首免的适宜日期为90日龄;适时的加强免疫有利于牛群抵抗FMD;FMD疫苗对育成牛、青年牛和成年母牛都有理想的免疫效果,对青年牛的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免疫剂量下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对规模猪场150头仔猪进行免疫对比试验.结果显示,25~30日龄首免1头份、60~65日龄二免1头份即可达到较好免疫效果,25~30日龄首免2头份、60~65日龄二免2头份免疫效果稍优于免疫1头份,二免后仔猪抗体合格率均达了国家规定的70%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猪瘟免疫失败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中部某猪场为年生产 50 0 0头仔猪的现代规模化养猪场 ,品种有大约克夏、长白和杜洛克。该场猪瘟免疫程序为 :仔猪 2 0日龄首免 2头剂 ;6 0日龄二免 4头剂 ;后备猪配种前 ( 9月龄 )免疫 4头剂 ;经产母猪在产仔后2 0d免疫 4头剂 ;种公猪于春秋两季各免疫 4头剂 ;2 0 0 0年开始成年猪免疫剂量从 4头剂增加到 6头剂 ,种公猪由每年两次增加至 3次。 1 998年 8月以前该场生产正常 ,猪群稳定 ;1 998年 8月至 2 0 0 1年 7月三年间两次发生猪瘟 ,猪群及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 发病情况第一次发病从 1 998年 8月 8日开始 ,先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  相似文献   

8.
(一)发病情况2011年8月6日河南省信阳市平昌镇某鸡场引进1日龄白羽肉鸡8000羽。7日龄用新支二联疫苗点眼滴鼻,14日龄用传染性法氏囊疫苗饮水免疫。按照该场免疫程序21日龄做新城疫Ⅳ系饮水免疫。据畜主反映,19日龄时鸡群已经发现存在有呼吸道症状的病鸡,本应推迟免疫,但考虑到鸡群数量较大,担心后期发生其他疾病感染,仍进行了新城疫疫苗免疫。结果23日龄开始出现大群发病,发病率达60%,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免疫方式免疫雏鸡,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检测新城疫抗体水平,根据平均值绘制抗体消减规律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前雏鸡新城疫母源抗体水平先上升,上升到达一个高峰值后,则渐次下降.在第5日龄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加,每天平均下降1个滴度,直到第9日龄开始下降到低于临界值.第9日龄免疫后,在4种免疫方式中,粗滴喷雾和滴鼻点眼方式产生的免疫效果相对较好,肌肉注射免疫方式次之,饮水免疫后所产生的抗体效价最低.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09,(2):59-59
一、要求 对所有猪进行猪瘟强制免疫。 二、免疫程序 (1)规模养猪场免疫商品猪: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种猪: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4~6个月免疫一次。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一种适合新疆乌鲁木齐垦区的猪瘟免疫程序,对不同日龄仔猪进行猪瘟免疫,然后采集血样,检测猪瘟抗体效价.根据效价不断校正,最终确定科学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其免疫程序是:猪瘟的超前免疫,剂量1头份,根据抗体效价下降情况,35日龄进行二兔,剂量4头份;仔猪常规免疫:一兔30日龄、剂量2头份;二兔50日龄、剂量4头份;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一种适合四川某猪场的猪口蹄疫免疫程序,笔者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免疫程序进行了调整,然后采集调整前和调整后不同日龄的猪血清,用ELISA和IHA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调整前3日龄、25日龄、50日龄、90日龄和120日龄猪的ELIS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30%、40%、50%、55%,IH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54.54%、66.67%、70%和85%;调整后ELIS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35%、45.45%、61.11%和50%,IH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98%、83.33%、92.86%、95%和95%。可见调整后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调整前,调整后的免疫程序为:25日龄首免,50日龄二免,90日龄三免,以后每3个月免疫一次。  相似文献   

13.
从7日龄开始,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6mg磺胺类衍生物(G98),观察G98对肉鸡免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98能提高肉鸡的体液免疫力,在21、28和35日龄时显著提高鸡新城疫(ND)抗体水平,但对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使用鸡新城疫-禽流感(H9N2 HP株)二联灭活疫苗分别免疫3、7、14日龄三组商品肉鸡各40羽,同时设一组空白对照组。各免疫组及对照组于3、7、14、21、28、35、42日龄采血检测新城疫、禽流感抗体,于21、28、35日龄进行禽流感病毒攻毒,对比不同日龄免疫组的抗体消涨情况及不同日龄禽流感攻毒结果。发现对照组随鸡日龄增加,新城疫与禽流感抗体逐渐下降,在42日龄时下降至0,而不同免疫组新城疫与禽流感抗体均先下降,21日龄左右开始上升,至35日龄新城疫与禽流感抗体升至6log2以上。3日龄免疫组的禽流感免疫保护效果最好,21、28、35日龄时禽流感强毒攻毒保护率均达100%;7日龄免疫组在21、35日龄时禽流感强毒攻毒保护率均达100%,28日龄时禽流感强毒攻毒保护率达70%;14日龄免疫组在28、35日龄时禽流感强毒攻毒保护率均达100%,21日龄时禽流感强毒攻毒保护率只达30%。试验表明,商品肉鸡选择3日龄免疫鸡新城疫-禽流感(H9N2 HP株)二联灭活疫苗时禽流感免疫保护效果最好,采用3日龄免疫程序可以提高新城疫与禽流感的免疫保护效果,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仔猪不同日龄猪瘟免疫效果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方法与结果仔猪猪瘟免疫日龄有哺乳前、7日龄、20日龄、30日龄、45日龄及50~65日龄等。现归纳汇总加以讨论如下: (一)初生仔猪哺乳前免疫 1979年台湾省用这种方法,取猪瘟弱毒C株免疫注射仔猪,4周龄和8周龄强毒攻击,获得全保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增强猪群抵抗猪瘟病毒感染能力,采用ELISA方法对某猪场仔猪母源抗体消长情况进行监测,根据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对猪瘟疫苗首免日龄由原来的20日龄调整为35日龄,二免日龄由60日龄调整为65日龄。连续两批商品猪的猪瘟抗体监测数据表明,免疫程序调整后猪群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上升,变异系数下降,疫苗免疫效果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7.
猪瘟威胁区猪场仔猪免疫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猪瘟威胁区仔猪不同首免日龄、不同免疫剂量及不同免疫次数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仔猪28日龄首免比25日龄首免的抗体水平略高;首免剂量2头份仔猪的免疫效果不及4头份和6头份的仔猪;28日龄首免4头份、5日龄二免2-4头份,免疫仔猪的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效价均高,抗体持续期亦较长,35日龄一次免疫4头份仔猪的免疫效果不稳定,平均抗体效价低于1:16。在猪瘟威胁区以28日龄首免4头份、55日龄二免2头份的免疫程序免疫效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8.
GC02鸡球虫病疫苗免疫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GC02鸡球虫病疫苗免疫预防鸡球虫病的效果.试验一选择100只肉杂鸡,饲养至21日龄时,随机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免疫肉鸡球虫病疫苗,B组免疫GC02鸡球虫病疫苗,C组为不免疫攻虫组,D组为不免疫不攻虫组,A、B组于21日龄口服免疫球虫苗,A、B、C三组于28日龄时口服接种1×105个孢子化卵囊攻虫,于36日龄捕杀A、B、C、D组全部鸡只,以比较肉鸡球虫病疫苗与GC02鸡球虫病疫苗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球虫病疫苗均能有效的抗雏鸡艾美耳球虫感染,且是安全有效的.试验二选择100只肉杂鸡,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五组.研究了GC02鸡球虫病疫苗不同免疫次数的保护作用,Ⅰ组于14日龄免疫GC02鸡球虫病疫苗(4 000个卵囊),Ⅱ组分别于7日龄(4 000个卵囊)、21日龄(8 000个卵囊)免疫GC02鸡球虫病疫苗,Ⅲ组分别于7日龄(4 000个卵囊)、14日龄(8 000个卵囊)、21日龄(12 000个卵囊)免疫GC02鸡球虫病疫苗,Ⅳ组为不免疫攻虫组,Ⅴ组为不免疫不攻虫组,于28日龄时,Ⅰ、Ⅱ、Ⅲ、Ⅳ组均口服接种1×105个孢子化卵囊攻虫,36日龄捕杀全部鸡只,观察GC02鸡球虫病疫苗不同免疫次数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2次免疫的效果优于1次免疫和3次免疫,2次免疫能有效的控制球虫病的发生,对雏鸡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9.
鸭免疫H5N1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的免疫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不同剂量禽流感H5N1油乳剂灭活疫苗对各种周龄肉鸭、种鸭进行免疫接种,检测其相应的HI抗体水平,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标记淋巴细胞的细胞化学方法测定其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比值.探索肉、种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动态规律,为免疫防制禽流感制定最佳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免疫接种小鸭,1周龄免疫接种效果不良,2、3周龄二次免疫效果优于2周龄一次免疫.种鸭对禽流感免疫应答反应良好;雏鸭H5N1母源抗体在出雏后3日龄达到峰值,5日龄开始下降,直至19日龄消失.  相似文献   

20.
应用HVT冻干苗常规免疫雏鸡、二倍剂量免疫雏鸡、常规免疫后又分别于10日、21日龄二次免疫雏鸡和未接种任何MD疫苗的雏鸡,在饲养期间和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攻击后,常规免疫组的MD发病减少率为61.9%,二倍剂量组的MD发病减少率为71.4%,10日龄二次免疫组的MD发病减少率为76.2%,21日龄二次免疫组的MD发病减少率为81%;与常规免疫鸡比较,二倍剂量免疫和10日、21日龄二次免疫鸡的MD发病减少率可分别提高9.5%、14.3%和19.1%。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免疫接种,可减少母源抗体对HVT苗的免疫干扰,明显提高HVT苗的免疫效果,其中以21日龄时二次免疫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