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云南省新发展的蚕区蚕病防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对蚕农养蚕防病的技术培训、增强蚕农养蚕防病的意识、大力改善养蚕环境和配套硬件设施、避免蚕病发生及传播等实现新蚕区蚕桑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养蚕成败的关键是蚕病是否发生.蚕病的发生直接影响到蚕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养蚕的经济效益.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我国农村养蚕因蚕病带来的损失约为10%以上.据笔者调查本省因蚕病带来的损失高于20%.有的地方单产仅有几公斤左右,有的蚕户甚至连续几季颗粒无收.究其原因都是由于蚕病的发生严重,而给蚕农带来惨重经济损失,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伤.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在本省蚕区加强蚕病防治的技术推广工作和咨询服务.蚕病科技工作者应在广大农村普及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一系列防病  相似文献   

3.
熊小利 《蚕学通讯》2007,27(3):27-28
2007年夏蚕养殖中,偶遏大量虫灾,同时蚕期又遏高温多湿天气,给蚕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蚕农的养蚕积极性也受到一定打击.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结合我区实际,浅析我区2007年夏蚕夏病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宏芳  马云戬  胡小军 《北方蚕业》2007,28(4):57-57,59
陕西关中地区夏秋蚕期间.由于高温闷热、干旱少雨、叶质下降等多方面原因.极易造成蚕病不同程度发生.为避免蚕病大面积发生.确保蚕农养蚕收入的稳定.夏秋蚕饲养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5.
杨品华 《蚕桑通报》1993,24(4):41-43
在养蚕过程中,影响优质、高产、高效的因素很多,如要求蚕儿吃得饱、吃得好、住得好,以及避免发生农药中毒或蚕病等等.其中蚕病发生是我市近年来影响蚕茧产、质量的主要因素.只有在无病的基础上,才能谈到提高茧质和增加效益.有的农民反映:这几年蚕儿越来越难养了,真是"想养蚕,怕养蚕,特别怕养夏秋蚕","蚕病多,单产低,收入少".长此下去,势必影响蚕农积极性,阻碍蚕桑生产发展.笔者根据我市农村蚕病发生情况,提出  相似文献   

6.
朱洪才 《中国蚕业》2004,25(4):47-48
随着养蚕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广大蚕农生产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控制蚕病的发生.因此,分析蚕病发生的原因、研究常见蚕病的防治对策,是获取蚕茧优质高产,增加蚕农收入的关键所在.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体会和当前生产实际情况的分析,就常见蚕病的发生种类、原因和防治对策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少蚕区蚕病发生呈上升态势,严重影响了蚕茧产量、质量和蚕农收入.为此,东台市推行“蚕药统一配供”服务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蚕药质量,规范了蚕药的销售和使用,有利于蚕病防控,稳定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了蚕农栽桑养蚕的收入.  相似文献   

8.
谢寿泳 《广西蚕业》2003,40(4):34-37
广西地处亚热带,炎热时间长,一年可养蚕十多批次,是其它省区无法相比的,但也正因为广西的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及养蚕批次密等原因,蚕病较容易发生,对此新老蚕农束手无策,有的血本无归。从2002年贵港市覃塘区调查统计结果来看,自育小蚕的农户产茧量低,平均张产量不到20公斤;为了解决当地蚕农的养蚕问题,我们在贵港市黄练镇建立了科宝小蚕共育室,现在已发展到每批共育蚕种200张的规模。采用了小蚕共育和大蚕饲养跟踪服务的办法,基本上控制了蚕病的发生,大幅度地提高了蚕茧产量和质量,平均张产量达到了40公斤,高产的达到50多公斤。本人根据一年…  相似文献   

9.
严相顺 《四川蚕业》2002,30(4):34-35
家蚕在饲养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原的侵害 ,诱发蚕病 ,蚕桑生产离不开消毒防病。随着养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大多数蚕农有了良好的消毒防病意识 ,能够做到常规的消毒防病处理。然而蚕期季季消、蚕病期期有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在生产实践中 ,蚕农用药步入误区者甚多。1 蚕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 1 重视养蚕期中的防病治病用药 ,忽视养蚕期前后的药物消毒多数蚕农忽视环境消毒 ,忽视蚕病的潜伏期 ,不重视预防。特别是春蚕期 ,不少蚕农心存侥幸心理 ,以为经过了冬天会把病菌冻死了 ,养蚕前不进行药消 ,而使用药物进行回山消毒的近似于零。养蚕…  相似文献   

10.
养蚕过程中,蚕病是威胁蚕茧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养蚕冒风险"已成为蚕农的后顾之忧.笔者在进行大蚕省力化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对云南省思南县几个蚕区进行了养活指数、茧质和经济收入、农药、氟化物污染等方面的调查.通过调查,明确了蚕病发生、危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消毒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浅议夏秋蚕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晏君 《四川蚕业》2003,31(2):40-42
说起饲养夏秋蚕,广大蚕农会自然想到,夏秋蚕不好养,蚕病多,蚕茧产量低。夏秋蚕为什么不好养?其原因是:夏秋蚕气候条件恶劣,病虫危害严重,桑叶质量差,养蚕环境留存病原多,易爆发蚕病。造成夏秋蚕单产低,蚕茧质量差,蚕农的经济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12.
当前修水县蚕农的养蚕方式是绝大部分养蚕户的小蚕期都是分户饲养.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致使修水县部分蚕区蚕病危害逐年加重,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蚕病损失是造成养蚕单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蚕病防治效果、减少蚕病损失,从而提高养蚕单产、提高经济效益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此谈谈个人浅见.一、蚕病防治的现状部分蚕业工作者和蚕农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缺乏全面的理解,防治技术措施也没完全到位,致使不能取得最佳防治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治轻防.不少蚕农不重视消毒防  相似文献   

14.
王运凤 《蚕桑通报》2005,36(3):67-69
宜都市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与农业气候特别适宜种桑养蚕.但在生产过程中,桑树常受病、虫危害,家蚕也常会发病,特别是中、晚秋蚕饲养过程中,由于蚕病的频频发生、农药中毒,给蚕农带来惨重损失.对此,笔者结合在基层的实践谈一点自己的见解,以提高中、晚秋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省养蚕在壮蚕期发生传染性蚕病严重,为害面大,造成蚕茧单产和质量下降,经济效益低,影响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因此,控制蚕病为害,便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问题。壮蚕隔沙饲育,有利于防除蚕病感染,促进壮蚕健壮发育,促进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  相似文献   

16.
薛志成 《蚕学通讯》2003,23(2):23-23,34
夏秋季养蚕有许多不利的因素 ,主要是桑病虫多、蚕病多、苍蝇多、蚕儿中毒多 ,气候变化大 ,稍有疏忽就会减产。养好夏秋蚕 ,要根据各期特点 ,抓住以下几点。1 抓病虫防治 ,保夏秋桑叶优质高产夏秋季病虫危害严重 ,影响养蚕用叶 ,又传染蚕病。所以应及早治、连续治、普遍治、彻底治 ,保证夏秋叶高产优质。2 合理布局 ,适时发种 ,科学用叶 ,采养兼顾以“夏蚕少养 ,秋蚕多养”为原则 ,根据情况 ,夏蚕发种量占全年养蚕量的 1 5%~ 2 0 %为宜 ,以便让桑条充分伸展 ,枝叶茂盛 ,为秋叶增产和下年春叶增产打下基础。夏秋季采桑叶 ,应该采叶与养树…  相似文献   

17.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 ,无论什么季节 ,什么条件下养蚕 ,都有不同程度蚕病的发生和危害。在农村中 ,蚕农由于缺乏蚕病方面的知识 ,家蚕得病后对几种常见蚕病又不能正确及时识别 ,致使蚕病得不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控制 ,最终影响蚕茧产质量 ,给蚕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针对农村这一现状 ,笔者认为 :对广大蚕农普及几种常见蚕病的识别与防治知识是非常必要的。1 蚕病的种类蚕病的种类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四大类 ,它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蚕体并在体内增殖而引起的病害 ,又可以通过病…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阐述了农村蚕病发生及危害的特点,深入分析了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确保养蚕高产的综合防治策略,为蚕农做好蚕病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宜黄县蚕病调查与防治措施熊怡文(宜黄县农业局麻桑办)蚕病是制约蚕桑生产的主要因素。蚕农往往想养蚕,但怕养蚕。怕养蚕主要怕蚕发病。为此,调查分析蚕病造成的损失和发病原因,寻求蚕病发生规律,为蚕病防治找出对策;对我县实施第二期蚕桑工程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覃海全 《广西蚕业》2010,47(1):10-13
针对我市新蚕区蚕农轻视消毒防病环节,养蚕管理粗放,导致蚕儿体质差、抗病能力弱,蚕病暴发,单产低、蚕茧质量差等状况,详述养蚕过程中消毒防病技术,为今后蚕农克服消毒防病薄弱环节,增加养蚕收入,稳定蚕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