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从1979年12月起,开始对猪丹毒杆菌所产生的血浆凝固酶作了探索。猪丹毒杆菌的血浆凝固酶过去没有人报导过,如果它确实能产生这种酶,那是一个新发现,在基础微生物学方面有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彦力  陈焰 《农村科技》2007,(10):62-62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多在冬季和春季流行,不仅可引起羊、猪、兔发病,也可引起家禽及人发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3.
匡玉芳 《农家顾问》2011,(12):40-40
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也称李氏增多征和循环性疾病。最近在美国人中因吃瓜类鲜品而再次发生该病引起人们关注。其实从1933~1966年间,美国有731人被诊断为李氏杆菌病。李氏杆菌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微生物。自从1926年首次从兔病中分离到了这种菌.其特征是单核白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4.
《福建农业》2012,(4):30-31
一、要使用猪瘟兔化弱毒单苗疫苗包括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和猪瘟兔化弱毒兔脾淋组织苗,不要使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防猪瘟。重要的是用猪瘟单苗防好猪瘟,猪丹毒可以不防。在怀疑有猪肺疫的猪场,可用猪巴氏杆菌A型及B型(E0630)单苗联用,且应于猪瘟单苗免疫间隔7天后使用。另外,对猪瘟单苗的选择也有讲究,最好能选用两个不同知名品牌的产品,这叫双保险。  相似文献   

5.
<正>家兔李氏杆菌病是一种散发性传染病,病原体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一旦兔场发生此病,将会为兔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1流行特点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夏发病较多。不仅家兔对李氏杆菌易感,啮齿动物、家畜、鸟类也易患此病。本病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和昆虫,感染源为染病及带菌动物。病原体含于动物鼻孔、眼睛、生殖器官分泌物和粪尿中,可经饲料、水、空气传播,也可在腹内感染。如家兔接触被污染了的饲料、饮水而感染,或经交配感染。幼  相似文献   

6.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其病原为李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孢,不产生荚膜。李氏杆菌对多种畜禽均能发生自然感染,引起不同类型的疾病,家畜主要表现脑膜脑炎、败血症和妊畜流产,并伴有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正>畜禽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食源性、散发性传染病,致死率较高。病畜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妊娠流产、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一、流行现状与病原1.流行现状本病的易感动物比较广泛,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有易感性。自然发病动物以绵羊、牛、猪及兔感受性较高,家禽感染以鸡、火鸡、鹅较多,野禽、啮齿动物也易感,  相似文献   

8.
引 言 李氏杆菌是已确认的一种可污染多种食品的病原菌(Brackett,1988)。禽肉和蛋品就是可隐藏李氏杆菌的食品。人们早已发现,家禽可隐藏李氏杆菌(Gray,1958)。所以,在蛋品中检测到李氏杆菌并不奇怪(Leasor和Fcegeding,1989)。  相似文献   

9.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单增李氏杆菌)是人类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本文从内蒙古某单位送检的羊肉中分离到了一株单增李氏杆菌,并对该菌进行了系统鉴定.首先采用单增李氏杆菌的传统检验方法对该菌进行鉴定,结果发现该菌的菌落形态、菌型特征、生化特征均与单增李氏杆菌相符;再经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仪、API Listeria...  相似文献   

10.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危害颇大。为了控制该病的发生及流行,现就猪丹毒的防治作一简介。 1、流行病学 猪丹毒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常发生在夏秋高温多雨季节,冬春寒冷较少发病,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含有大量的猪丹毒杆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土壤等。在土壤中的猪丹毒杆菌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1 病原特征 李氏杆菌病又称转圈病,小尾寒羊发病较多,病原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在分类上属李氏杆菌属,是一种规整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无荚膜,无芽孢,有周身鞭毛,能运动.本菌对青霉素有抵抗力,对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族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敏感.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的皮肤而感染,通常呈散发性,发病率低,病死率高.该病应与脑包虫病相区别,脑包虫病发展缓慢,不传染给其它羊而该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12.
<正>李氏杆菌病是一种影响人、许多动物和鸟类的感染性疾病。有6种公认的种:无害李氏杆菌、伊氏李氏杆菌、格氏李氏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斯氏李氏杆菌和威氏李氏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和伊氏李氏杆菌是重要的病原,已经鉴别出来伊氏李氏杆菌的两个亚种,即伊氏亚种和伦敦亚种。反刍动物是最经常被感染的驯养动物。李氏杆菌病的基本形式包括败血症、脑炎和流产。  相似文献   

13.
知识卡片     
类别_____ 编号_____红霉素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美国礼来公司于1953年从土壤生长菌—红霉素链霉菌的培养中发现的。红霉素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影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一般它是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对其敏感的有:酿脓链球菌、粪链球菌、葡萄球菌、肾棒状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猪丹毒杆菌、炭疽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嗜血杆菌、梭菌、李氏杆菌和猪布氏杆菌。它是抑菌剂,除非大量给药,否则不会有杀菌作用。欧洲共同体和日本都已不作饲料添加剂了,美国 FDA 准许硫氰酸红霉素作饲料添加剂,但只限于鸡和火鸡。每公  相似文献   

14.
正猪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引起猪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和孕畜流产,该病致死率较高;此外,还能引起其它多种畜禽、野生动物及人共患的传染病,并能引起单核细胞增多。1病原特点(1)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是呈规则的短杆状,两端钝  相似文献   

15.
一、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 该疫苗是采用猪瘟兔化弱毒株接种乳兔或敏感细胞,收获含毒乳兔组织或细胞培养病毒液,以适当比例和猪丹毒弱毒苗液及猪肺疫弱毒菌液混合,加入优选保护剂,充分振荡,混合均匀,经冷冻干燥制成.用于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的免疫预防.猪瘟免疫期为1年,猪丹毒和猪肺疫免疫期为6个月.  相似文献   

16.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目前,猪丹毒已被发现有传染给人的危害,文中介绍猪丹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防治知识,有效掌握防控的手段对人类健康和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氏杆病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由单核增生性李氏杆菌引起单核细胞增多,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文章通过对李氏杆菌的生化特性、致病机理、毒力有关基因功能及现有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来更深的了解李氏杆菌病,做好免疫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鲤鱼、鲫鱼和鲶鱼3种淡水鱼血浆中游离磷脂的有无,为探索3种淡水鱼凝血现象的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加热兔脑磷脂凝血有效性试验检测加热磷脂的活性。以兔的PPP为基质血浆,用加热的鲤、鲫和鲶CFP为被检测血浆,混合后分别测定凝血时间,并测定其血浆中是否存在参与凝血的游离磷脂。将鲤、鲫和鲶CFP分别80℃加热20min,冷却至室温,再与兔的不同稀释倍数(血浆∶去离子水:1∶0,1∶1,1∶2,1∶3)的PPP混合,然后各混合血浆再加入0.05mol/LCaCl2(2∶1),测混合血浆凝固时间。以3种未加加热鱼的CFP和兔的PPP混合血浆复钙时间作为对照。[结果]各试验动物血浆加热磷脂的APTT平均值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磷脂在80℃加热20min后,其凝血功能并未发生变化。家兔PPP、加热后的鱼CFP-兔PPP混合血浆、正常鱼CFP-兔PPP混合血浆3个试验组的平均凝固时间,加热鱼CFP-兔PPP混合血浆凝固最慢,正常鱼CFP-兔PPP混合血浆凝固最快,家兔PPP凝固时间居中,不同稀释倍数的血浆复钙时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鲤鱼、鲫鱼和鲶鱼的CFP中不含游离的磷脂,它们CFP在无磷脂存在的条件下也可以发生凝固。  相似文献   

19.
一、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该疫苗是采用猪瘟兔化弱毒株接种乳兔或敏感细胞,收获含毒乳兔组织或细胞培养病毒液,以适当比例和猪丹毒弱毒苗液及猪肺疫弱毒菌液混合,加入优选保护剂,充分振荡,混合均匀,经冷冻干燥制成。用于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的免疫预防,猪瘟免疫期为  相似文献   

20.
羊李氏杆菌病是一种以脑膜炎、流产及急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以李氏杆菌为病原体的疾病。该病可感染牛、羊和猪,也可感染人,属于人畜共患病,其中绵羊最易感,且致死率极高。本文就羊李氏杆菌病的病原学、临床症状、治疗、预防等方面加以阐述,意在为临床上治疗羊李氏杆菌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