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目的]探索适宜福建省南平烟区烟叶生长的揭膜时期。[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揭膜时期对南平烟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的影响,并对烟气质量进行了评吸鉴定。[结果]以移栽后40 d揭摸更能促进烟株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积累,经济效益也较好;化学成分分析表明,移栽后40 d揭膜烟碱含量有所下降,协调性较好;感官评吸结果表明,移栽后40 d揭膜烤后烟叶较其他处理好。[结论]以移栽后40 d揭摸对保障南平烟区烟叶品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根据湖南省永顺县气候和土壤特点,研究不同起垄高度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探索试验区域最优的起垄高度,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的垄高明显影响烟株、烟叶根系和叶片的生长发育,并且会影响烤烟的化学成分。适当增加起垄高度能够增加烟株根系体积和干鲜比。垄高30 cm处理旺长期和成熟期的主要农艺性状较优;垄高30、40 cm处理的烤后样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较佳;增加起垄高度可以提高烤烟产量和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决梅州产区烤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苗期长势不佳、假熟导致的烤烟质量下降的问题。[方法]设计不同的垄高与移栽方式处理,研究垄高与移栽方式对烤烟采收时期耐熟性以及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高垄与膜下移栽组合处理成熟期的烤烟大田农艺形状、经济指标、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最优,同时烟叶的落黄层次好,采收时间与其他处理相比有所推迟。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受垄高与移栽方式影响较大,增加垄体高度处理的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淀粉降低,钾含量升高;膜下移栽处理提高中上部烟叶糖碱比、氮碱比和钾氯比,降低烟碱与淀粉含量,使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评吸结果表明,高垄膜下移栽组合处理烟叶的香气质好、香气量足、刺激性小,烟叶的评吸质量综合评分较高;烤后烟叶的产量与均价有所提高,烟叶中上等烟比例增加。[结论]高垄膜下移栽处理的烤后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4.
恩施烟区小苗移栽时间对烤烟发育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不同海拔区域烟株移栽期,研究了恩施烟区不同移栽期和不同海拔气候条件对烤烟生长与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海拔烟区都表现出随移栽期的推迟,烟株生长期间对应的温度较高,烟株生长速度加快,烤烟生育期明显缩短。不同移栽期对烟株主要农艺性状和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有较大的影响,在低海拔烟区4月25日移栽、中海拔烟区5月5日移栽、高海拔烟区5月10日移栽的烟株主要农艺性状和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移栽期和施氮量对烟株个体发育的影响。[方法]对移栽时间和施氮量进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CB-1烟株农艺性状、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单叶重、内在质量的影响。[结果]105 kg/hm~2施氮量处理的烟株田间生长情况较好、株型和叶面积较适宜、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评价较好、内含物质适宜、中上部烟叶单叶重较高。1月13日移栽处理的有效叶片数增多、叶面积增大,对提高烟叶品质具有一定意义。[结论] 105 kg/hm~2施氮量和1月13日移栽处理可获得较合理的株型和比叶重、其不同部位单叶重较均匀,符合目前中棵烟培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丽江烟叶成熟度与品质,开展不同起垄高度和移栽时间双因素试验,分析烟株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碳氮转化过程,揭示起垄高度与移栽时间对丽江烟烤烟大田生长、烟叶成熟进程及烟叶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丽江烟区气候环境下,垄高35 cm处理烟株碳氮转化时间早于垄高25 cm处理,有利于烟叶生长、成熟。5月10日移栽田间长势、干物质积累量、产量高于4月30日移栽。垄高35 cm、5月10日移栽组合(T4处理)均价和产值最高,中、上部烟叶成熟度提升,烟叶外观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梅州烟区适宜的移栽方式,解决移栽方式不合理引起的生物量积累少、化学成分协调性及产质量较差等问题。[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选取梅州平远产区,设置4个不同移栽方式处理,分别在烤烟团棵期、旺长期和成熟期测定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和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结果]不同移栽方式对烤烟的生长发育、物质积累、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及产质量的影响显著。井窖式膜下小苗移栽烟株在大田生长发育良好,物质积累较高,烤后各部位烟叶化学成分协调,产质量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可以考虑在梅州烟区实际烟叶生产中推广应用井窖式小苗膜下移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起垄方式与移栽方式对河南省周口市烟区植烟土壤物理特性和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以筛选适合周口烟区烤烟产质量和土壤物理特性同步提高的起垄与移栽处理组合模式。采用田间试验法,以‘中烟100’为研究材料,依据起垄方式与移栽方式设置龟背型膜上移栽(T1)、龟背型膜下移栽(T2)、中凹型膜下移栽(T3)和中凹型膜上移栽(T4)4个试验处理,研究不同起垄方式对土壤物理特性和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凹型起垄的单独和复合处理均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物理特性和提高烟叶的产质量,其中以中凹型起垄配合膜下移栽处理(T3)效果最好。与T1相比,T3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和总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明显促进烤后烟叶中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上部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T1提高了15.96%,产量和产值较T1处理显著提高。因此,中凹型起垄膜下移栽处理更有利于改善植烟土壤物理特性和提高烤后烟叶产质量,是最佳种植模式,结果为河南省周口烟区适宜的烟草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赣南烟区适宜的烟草移栽期。[方法]在赣南烟区石城县,研究不同移栽期(2月20日、2月25日、3月2日、3月7日、3月12日)对K326烟叶生育期、生物学性状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烟苗在3月7日前移栽可以缩短烟株大田生育期;3月7日以前移栽的烟株叶片大小比之后移栽的大,3月7日以后移栽的烟株有效叶片数增多,3月2、7日移栽的产值相对较高;对烤后烟叶X2F、C3F、B2F 3个等级的内在成分分析表明,3月7日移栽的烟叶内在成分各项指标在所有处理中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赣南烟区烤烟生产适宜移栽期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鄂西北优质烤烟区井窖小壮苗最为适宜的移栽期。[方法]从温度、降雨量等因素着手,探讨鄂西北烟区适宜的移栽期,并结合近3年(2016—2018年)推广情况进行论证。[结果]通过井窖小壮苗移栽,将整体移栽期提前至4月20日前后(提前20 d左右),能实现海拔1 000 m以下烟叶在6月中下旬干旱来临前生长基本定型,海拔1 000 m以上烟叶在9月中下旬秋涝来临前采收完毕,规避不利气候对烟叶生长带来的影响。将烟叶成熟期集中在7—8月高温季,有利于烟叶成熟,提升烟叶质量,符合烟叶生产气候需求。3年推广验证证实,通过井窖小壮苗移栽期研究,烟苗处于最佳生长环境中,烟草前期花叶病大幅度减少,烟株发育充分,烟叶开片好,进一步明确了井窖小壮苗移栽的关键技术和标准:播种期与移栽期配套,确保移栽时烟苗达到小壮苗标准;移栽期提前,带来土壤蒸发量减少,需适度降低垄内湿度,否则容易导致僵苗。[结论]该研究为当前十堰烟区乃至湖北省提出的提前移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浦城烟区提供更加适宜的烤烟生长模式。[方法]探讨了不同移栽方式下烟叶植株的生态学特性及烤后烟叶的主要经济性状,测定不同移栽方式对烤烟生长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移栽方式与营养土配比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极大,其中膜下移栽+营养土30 kg/hm~2(T_1)处理在大田生育期、烟草植株生长前期的生态学性状和干物质积累量、抗病性、主要经济性状方面最优。[结论]膜下移栽+营养土30 kg/hm~2最适宜浦城烟区烟叶种植及培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时间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揭膜时间。[方法]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揭膜时间对烤烟生长、烟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烤烟生育中期揭膜有利于烟株根系的后期生长,移栽后40 d揭膜处理的烟株根系干重最大。不同揭膜处理对烤烟株高和产量有显著影响,且以大田移栽后40~50 d中耕培土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最好。[结论]该研究为烤烟地膜覆盖栽培及揭膜技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烤烟生长的影响,探究符合威宁县烤烟生产实际情况的栽培技术。[方法]栽培方式采取井窖式、膜下小苗移栽、双行凹形垄3个处理,对照栽培方式为当地的常规栽培方式,前2个处理栽培的时间比常规方式提前15 d。[结果]采用井窖式、膜下小苗移栽和双行凹形垄覆膜,能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株高、茎围、叶片数、叶面积均增加;采收结束时间比常规方式提前了18、13、2 d,产量分别增加87.0、73.5、45.0 kg/hm2,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0.8、0.4、0.3个百分点,均价提高了0.28、0.30、0.08元/hm2,产值分别增加1 920、1 785、1 020元/hm2。[结论]井窖式和膜下小苗移栽方式有效地避开了常规移栽时期遇到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为烟苗的还苗期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其采收期提前,能促进上部叶成熟。双行凹形垄覆膜能提高烟田抗旱保水能力,缩短烟株生育期的时间,可有效地促使烟叶成熟,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威宁烟区应采用井窖式+双行凹形垄复合型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烤烟叶片的生长规律。[方法]以烤烟G80为试验材料,利用2014—2016年烤烟育苗、大田栽培的试验数据,分析烤烟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叶片生长规律。[结果]烤烟新生叶片全日生长量不断加速,依次成为全株生长速度最快的叶片,然后,依次进入不可逆转的生长减速。各叶位叶片长度和宽度最快生长期均在从主要依靠功能叶片输入有机物生长向主要依靠自身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生长期间出现。指出烤烟叶片生长过程中长度和宽度增加、叶面积增加、干物质增加最快时期和光合生产率最高时期依次出现,烤烟不同品种、不同部位叶片因外形不同和同一叶片不同时期因外形变化叶面积校正系数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烤烟叶片生长规律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海拔对潮阳烤烟(Nicotianatabacum)烟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开发优质烟叶,克服高温季节对烤烟生产的影响。[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200、400、600、900和1300m)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在浏阳烟区,随着海拔的增加,单位面积烟叶的产量明显增加,烟叶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海拔400~900m的地方进行烟叶生产,有利于延长烟株大田生育期和烟株的生长发育,为养好烟株的耐熟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促进各部位烟叶成熟度的提高;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烟株各部位橘黄烟叶比例的上升,对上部烟叶的开片也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烟叶身份特别是上部烟叶的身份得到明显的改善,各部位烟叶组织结构更加疏松,烟叶色泽更加鲜亮;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各部位烟叶还原糖、钾含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烟叶香气特征更加明显;香气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吸位更加醇和、余味舒适;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烟叶的农药残留量,提高烟叶的安全性。l结论l在海拔大于1300m的地方不适宜优质烟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植物诱导抗病剂组合应用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兴阳  董家红  端永明  张廷金  杨龙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86-19188,19229
[目的]探讨植物诱导抗病剂组合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控效果。[方法]在模拟病圃环境下,研究了6种植物诱导抗病剂的不同组合对烤烟栽培品种红花大金元的烟草花叶病的防控效果。[结果]多肽保与AHO 2种诱导剂的组合应用对控制TMV有良好效果,能明显推迟带毒隐症烟株TMV的发病时间,移栽后70 d对以清水和东旺毒消为对照的大田期烟株TMV的平均防效分别达到69.64%和43.25%,且在株高、叶数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叶片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烟苗携带TMV病毒与症状能否表现无直接相关性,带毒隐症烟苗只有在发病条件适宜时才会表现症状。带毒隐症烟苗栽后19 d内是TMV发病的高峰期,在育苗阶段与大田期施用有效药剂,以及移栽后促进烟苗早生快发是控制其发病的关键措施。[结论]为制定烟草花叶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8个烤烟品种(Nicotiana tabacum)的田间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分析苗期、栽后25、45 d的各品种烟苗生长势,移栽后25和78 d烟株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烟叶采收情况。[结果]从苗期至移栽后45 d,中烟104和DL02的长势中等,在所有处理中表现最好;移栽后78 d,所有品种株高均低于80 cm,有效叶数显著少于正常年份同期;除了中烟104和DL02外,其他6个品种无产量株数比例均在60%以上;病害调查结果表明,丛顶病是最重要的病害,其中中烟104对丛顶病的抗性最好,其次是DL02,其他品种抗性差;其他病虫害发病情况,前期中烟104和DL02抗病性较好,后期无明显的规律可循。[结论]综合病虫害发病情况、农艺性状调查指标及无产量株数统计结果,认为中烟104和DL02在8个品种中总体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寻找特色烤烟品种翠碧一号在福建三明尤溪较为适宜的移栽期。[方法]探讨不同移栽期对翠碧一号烟叶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在尤溪生态气候条件下,特色烤烟品种翠碧一号较为适宜的移栽期为1月中下旬,此期移栽有助于烟株早生快发,生长发育较为充分,有效生育期适当延长,产质量性状表现较好且稳定,移栽期过早易受霜冻天气影响,推迟移栽则烟株生长后期易出现高温逼熟现象,影响烟叶产质量。[结论]特色烤烟品种翠碧一号在尤溪的适宜移栽期为1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明AM真菌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AM真菌对烤烟农艺性状、病害发生情况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AM真菌能有效促进烤烟幼苗根系生长,增加烤烟幼苗生物量积累,提高田间烤烟株高和最大叶面积,降低田间烟株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提高烤后烟叶产量。[结论]在育苗期间育苗基质中施入AM真菌能有效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提高烤后烟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