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皖稻99(又名绿稻24) 品种来源:通过有性杂交,经7代自交,系统选育而成的常规水稻品种.亲本组合为:扬稻4号×中籼2490.200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张运胜 《作物研究》1991,5(2):36-36
1987年以来,我们连续进行了马铃薯—稻—稻复种栽培的试验与示范,全县累计种植面积3800亩。实践证明,这一耕作制度是实现稻田亩产过吨粮,产值过千元的最新栽培模式。1 薯—稻—稻复种栽培的效益 马铃薯在我县稻田栽培,一般亩产可达1000kg以上,按蔬菜市场价每公斤0.6元计算,产值可达600元;早晚稻亩产850kg,产值629元,合计亩产值可达1229元。除去成本可得纯收入1010元。与其它稻田三熟栽培比较,每亩纯收入可增加300~500元。按每5kg马铃薯折算成1kg粮食,三季可亩产粮食1050kg。  相似文献   

3.
4.
我省黄,红麻单产低。从1949年到1981年三十三年间,黄、红麻平均单产比全国平均单产还低60斤,省内各麻区产量也很悬殊,高的亩产1000斤以上,低的只有200斤左右。造成黄、红麻产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种植面积不实,栽培,施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不高以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大部分老麻区长期连作,影响单产的提高,不利于黄、红麻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省黄、红麻单产低。从1949年到1981年三十三年间,黄、红麻平均单产比全国平均单产还低60斤,省内各麻区产量也很悬殊,高的亩产1000斤以上,低的只有200斤左右。造成黄、红麻产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种植面积不实,栽培、施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不高以外,其中一个最  相似文献   

6.
江汉平原的虾稻之稻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湖北省江汉平原的虾稻生产循环过程,介绍了部分适宜虾稻生产的水稻品种以及虾稻之稻的种植技术,包括栽培方法、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要点以及虾稻田农药使用的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7.
<正> 苍南县地处浙江南端北纬27°09′~27°36′,东经120°07′~121°07′,光温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7.9℃,年日照1800小时,>0℃积温6500℃无霜期300天,年降雨量1700mm左右。完全可以满足三熟制生产的需要。1990年初我们在渎浦乡下垟村建立151亩薯稻稻三熟亩产吨粮示范片,取得了成功,摸索出一套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现简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蟹生态种养模式利用稻蟹互利共生,可以实现一地多用、一水多用、一地双收,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从稻田选择、稻田工程、蟹苗投放前的准备、蟹苗选择与投放、河蟹养殖与田间管理、稻蟹收获等方面总结了鲁西南滨湖稻区稻田养蟹技术要点,为滨湖稻区及山东省同类地区稻蟹共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天津市培育的优质小站稻品种津川1号和隆优619为供试材料,分析了春稻和麦茬稻品质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津川1号作麦茬稻的整精米率明显低于作春稻,而垩白粒率显著高于春稻;津川1号麦茬稻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偏高,食味值显著低于春稻;隆优619作春稻和麦茬稻无论在外观、加工、食味还是营养品质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是较理想的麦茬连作品种。  相似文献   

10.
太湖稻区机插稻高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机插育秧专用肥、播种量、播栽期、栽插密度、氮肥等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机插稻获得大面积产量650 kg∕667 m^2,采用育秧基质和机插秧育秧专用肥、常规粳稻播种量干谷100~120 g/盘、湿谷120~150 g/盘,正常育秧肥用量适宜播栽季节,秧龄在18~20 d,可培育适于机插的壮秧;在每667 m^2插足1.8万穴,基本苗6万左右;同时要适期栽插,一般在6月10~20日栽插;适施氮肥,氮肥运筹前后比例以6:4较适宜,有利于足穗、大穗实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物技术的现代化,要求在抓好良种和先进栽培技术的同时,积极搞好耕作制度的调整、改革,建立合理的农田生态系统,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以不断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条件。 稻田三熟制也面临着一个调整、改革的问题。为了建立合理的生态平衡,提高产量,从湖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可以在稻田三熟面积稳  相似文献   

12.
稻棉连作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为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夺取粮棉双高产探索门路,我站从1973年开始进行水稻、棉花连作栽培试验。三年试验结果证明,稻棉连作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新的栽培制度。它对于解决粮棉争地的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夺取粮棉双丰收提供了新的门路,尤其是在人多地少,上少田多的地区更是发展棉花生产的有效途径。一、试验方法及管理过程品种选择:水稻为广陆矮4号,棉花为岱红岱。试验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等。水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根据实际情况,发展优质水稻生产和早熟、粒大、优质特色品种“沁后本”蚕豆的种植。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丰富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模式,提高冬季农业效益。2003年,在梧塘镇推广稻-稻-“沁后本”蚕豆栽培模式示范,  相似文献   

14.
15.
稻和人口     
  相似文献   

16.
金秋赏稻     
永泉 《北方水稻》2007,(4):I0001-I0001
<正>拂去盛夏炎热,迎来飒爽初秋。轻风幽幽,稻香郁郁,金秋时节赏稻忙。"全国优质粳稻优良食味品评"即将寸8月18日在沈阳拉开帷幕。使我们此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是全国有15个省、市、自治区35家单位热烈响应知倾情支持,20几位国内外品评专家不辞辛苦的忙于品评方案的制定,稻米的评价与推荐,才使我们成功地策划并筛选出我国20个优良粳稻品种参加品评。大力开展我国优良食味粳稻研究的使命感与紧迫感,在这次组织的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过程的价值可能远胜亏人们对结果的关注,至此,从心底蓦然升起莫名的感动和无尽的喜悦。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稻豆复种模式较常规双季稻种植模式的优势,于2022年在杭州富阳设置早稻—晚稻、春大豆—晚稻与早稻—秋大豆3种种植模式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与大田管理下,春大豆—晚稻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最高,较双季稻模式提升63.3%,主要得益于晚稻产量的提高及春大豆的经济效益高于早稻;春大豆—晚稻模式下晚稻干物质量较双季稻模式晚稻增加206.3%;早稻—秋大豆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较双季稻模式提高51.0%,两种模式下早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但秋大豆的经济效益高于双季晚稻。稻豆复种可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并提高作物总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稻腾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重要害虫,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2009年我们开展了稻腾等药剂的试验示范工作,并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9.
2.5%稻杰防除稻稗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2.5%稻杰药剂的特点,指明了施药时间及施用剂量,通过试验总结出防除效果,对产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作为新一代除草剂,稻杰对水稻本身安全且防除稻稗效果好,应进一步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水稻起源于中国。从河姆渡文化、彭头山文化时代算起 ,我国至少已有七千多年的稻作历史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稻文化。稻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所以研究和探讨中国各民族和地区的稻文化对振兴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畲族的族源畲族自称“山哈” ,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汉族人称畲族为“畲客” ,意为来开荒的人。畲族是被称 ,而不是自称。南宋末年刘克庄的《漳州谕畲》首次提到了“畲民” ,专指生活在漳州一带的少数民族。后来原居住在漳州地区的畲民陆续迁涉到闽东北、浙南以及相邻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