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了筛选用于淡水环境镉污染监测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用2.698 mg/L Cd~(2+)暴露背角无齿蚌7,14,21,28 d,检测其鳃和消化腺中7种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经Cd~(2+)暴露后,鳃MDA含量显著增高,SOD、CAT和GPx活性受到抑制,GST和GSH代偿性地发挥了抗氧化作用,T-AOC显著增高;消化腺MDA含量无显著变化,SOD、CAT、GPx、GST和GSH均受到诱导,共同应对Cd~(2+)暴露导致的氧化损伤,T-AOC显著增高,但在28 d略有降低。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消化腺比鳃的抗氧化能力更强,受到的氧化损伤也更小;鳃SOD和CAT对Cd~(2+)暴露的敏感性和指示性最强,消化腺CAT在Cd~(2+)暴露中后期、GSH在Cd~(2+)暴露中前期的指示性较好。因此,其可用作监测和评估水体Cd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镉对背角无齿蚌消化腺和鳃组织SOD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50-753
研究镉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消化腺和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探究各组织SOD活力对镉的响应机制。试验设1个对照组和3个镉(Cd~(2+),0.5,5.0,50.0 mg/L)暴露组。镉胁迫14 d后检测背角无齿蚌消化腺和鳃SOD活力;剩余的背角无齿蚌移入清水中饲养1 d后检测SOD活力。结果显示,14 d镉胁迫可显著抑制消化腺SOD活力,鳃SOD活力只在50 mg/L Cd~(2+)组被显著诱导;清水饲养1 d后,0.5 mg/L Cd~(2+)组消化腺SOD活力较胁迫14 d时有明显回升,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5,50 mg/L Cd~(2+)组消化腺SOD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50 mg/L Cd~(2+)组鳃SOD活力回落至对照组水平。镉胁迫对背角无齿蚌消化腺和鳃SOD活力影响显著,消化腺反应更灵敏;清水处理对镉引起的SOD活力变化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淡水环境中铜(Copper, Cu)污染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鳃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检测了Cu~(2+)(0.137、0.548、2.192 mg·L~(-1))暴露于背角无齿蚌7、14、21、28 d后,其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的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MDA含量逐渐上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抗氧化酶SOD、GPx和GST活性均被显著诱导(P0.05), CAT活性被显著抑制(P0.05),抗氧化剂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Cu~(2+)暴露14、21、28 d,T-AOC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总体而言,背角无齿蚌鳃抗氧化系统在Cu~(2+)暴露下被激活,但是鳃组织器官仍然受到了氧化损伤。GPx、GST和GSH对Cu~(2+)暴露响应最为灵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镉(Cd~(2+))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鳃和肝脏的氧化损伤,根据Cd~(2+)96 h的半致死浓度,设置了5个处理组(4.22、8.43、16.86、33.72、67.45 mg·L~(-1))和1个空白对照组,分别处理24、48、72、96 h,通过实验测定其鳃与肝脏中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含量、抗超氧阴离子能力(Superoxide anion,O_2~-·)、抑制羟自由基能力(Hydroxyl radical,·OH)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结果显示,在同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背角无齿蚌鳃和肝脏中H_2O_2含量整体表现为极显著性升高(P0.01);鳃抑制·OH能力出现极显著性降低(P0.01),肝脏抑制·OH无明显变化;鳃和肝脏抗O_2~-·能力均呈极显著性降低(P0.01);鳃和肝脏T-AOC呈极显著性升高(P0.01)。研究表明,肝脏作为背角无齿蚌的解毒器官,对外源Cd~(2+)的污染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水体中镉污染监测的靶器官;鳃和肝脏抗O_2~-·能力均呈降低趋势,说明O_2~-·可能是镉致使背角无齿蚌氧化损伤的首要因素,可以作为水体镉污染监测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7,(2):211-214
为研究镉(Cd~(2+))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鳃和消化腺中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设置1个对照组和3个镉处理组(Cd~(2+)质量浓度分别为0.5,5,50 mg/L),采用镉血红蛋白饱和法分别测定Cd~(2+)处理后第1,4,7,14天和Cd~(2+)清除的第1,4,7,14天鳃和消化腺中MT的含量。结果显示,鳃MT含量在5,50 mg/L Cd~(2+)处理的不同阶段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而消化腺MT含量只在第7,14天时明显上升(P0.05,P0.01),0.5 mg/L Cd~(2+)仅在第14天时对鳃和消化腺MT含量影响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移入清水后,鳃和消化腺MT含量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回落至对照组水平,但是在后期出现了反弹。由此推断,镉处理可不同程度地诱导背角无齿蚌鳃和消化腺MT含量升高,而清除试验可能对由镉引起的诱导效应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专用指示生物"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镉(Cd~(2+))的毒性效应,研究了Cd~(2+)对钩介幼虫(24 h,平均壳长0.25 mm)、稚蚌(5 d,平均壳长0.27 mm)和幼蚌(6 months,平均壳长50 mm)的急性毒性,并针对Cd~(2+)积累的靶器官——鳃,分析了幼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成蚌(48 months,平均壳长85 mm)DNA损伤(OTM)对Cd~(2+)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Cd~(2+)对钩介幼虫24 h半效应浓度(EC50)为0.001 8 mg·L~(-1),对稚蚌和幼蚌96 h EC50分别为0.004 7、4.5 mg·L~(-1);Cd~(2+)浓度0.05 mg·L~(-1)和0.5 mg·L~(-1)暴露组MDA含量随时间延长呈降低的趋势,MDA含量变化与Cd~(2+)浓度之间不相关(P0.05);OTM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升高的趋势,OTM变化和Cd~(2+)浓度之间表现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5)。研究认为,钩介幼虫和稚蚌有作为Cd~(2+)的灵敏受试物种的潜力,幼蚌和成蚌适于Cd~(2+)污染的监测与评价,OTM可作为Cd~(2+)污染预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孙云之  刘缠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50-11151
[目的]研究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对无齿蚌鳃保护酶系的影响。[方法]以清洁水体中的无齿蚌为对照,检测经不同浓度PFOS处理后的无齿蚌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3周内的变化。[结果]3周内,SOD、CA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且与处理时间正相关,POD活性变化则比较复杂。[结论]无齿蚌鳃SOD和CAT活性可作为PFOS污染指示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镉对褶纹冠蚌抗氧化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Cd2+)对褶纹冠蚌血清和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和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褶纹冠蚌在1 mg·L-1Cd2+处理后,肝胰脏S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被显著诱导;在2 mg·L-1 Cd2+处理后,肝胰脏SOD活性暴露48h被显著地诱导,其后开始回落,但是依然被显著地诱导.褶纹冠蚌经不同浓度Cd2+处理后,肝胰脏的GPX活性显著被诱导;血清中的GSH含量先显著上升,在48 h时达到峰值后显著下降;血清和肝胰脏的H2O2均被诱导;肝胰脏中MDA含量明显升高.褶纹冠蚌肝胰脏中SOD活性和血清中GSH含量可以用来指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镉污染.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镉和铅对黑斑蛙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Cd~(2+)和铅(Pb~(2+))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2+)和Pb~(2+)浓度低于1.0 mg/L时对CAT活性起诱导作用,最大值出现在0.5 mg/L附近:而高浓度Cd~(2+)和Pb~(2+)(高于1.0mg/L)对CAT起抑制作用.CAT活性对2种重金属离子的敏感程度不同,相同实验条件下,各浓度Cd~(2+)对CAT的诱导作用高于Pb~(2+).黑斑蛙肝脏CAT对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反应敏感,对重金属的早期污染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重金属镉(Cd)胁迫油橄榄幼苗的盆栽试验,初步分析Cd~(2+)与油橄榄体内的各种酶和植株生长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0 mg/kg Cd~(2+)处理下,油橄榄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所减弱;而当Cd2+浓度达到100 mg/kg时,各指标均受到抑制。说明低浓度Cd~(2+)促进生长,高浓度Cd~(2+)抑制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水体铜对黄河鲤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0.01、0.05、0.10、0.30、0.50、0.70和1.00 mg·L-1 Cu2 分别刺激黄河鲤1、3、5、7 d后,测定黄河鲤肝胰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黄河鲤暴露于0.01mg·L-1Cu2 溶液时,SOD、CAT和GPx活性及T-AOC高于对照组,其中GPx活性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AOC 3、5、7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u2 度为0.05 mg·L-1时,SOD和CAT活性及T-AOC(P<0.05)达到最大,其中SOD和CAT活性3、5、7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Px活性1 d时高于对照组,3、5、7 d时低于对照组,其中5、7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u2 浓度为0.10 mg·L-1时,SOD活性3、5、7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T和GPx活性及T-AO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0.30、0.50、0.70和1.00 mg·L-1)Cu2 抑制了SOD、CAT和GPx活性及T-AOC.结果提示,黄河鲤肝胰脏SOD、CAT和GPx活性及T-AOC对铜的污染均具指示作用,其中最为灵敏的是GPx活性.可以用来指示低剂量重金属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6,(2):152-157
采用急性染毒方法研究Cd~(2+)胁迫对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稻蝗胸部、腹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Cd~(2+)作用于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稻蝗体内时,其胸部和腹部的GPx,GST活性及T-AOC对Cd~(2+)胁迫的应激反应程度不同。说明Cd~(2+)可影响中华稻蝗的GPx,GST活性及T-AOC,中华稻蝗对Cd~(2+)有一定的耐受性,且这种耐受性与中华稻蝗的龄期及性别有关。中华稻蝗在受到Cd~(2+)胁迫时将调动其体内的抗氧化机制,维持H_2O_2产生与清除的平衡,有效地清除过量的ROS,保护机体免受外界不利因素的损害,进而避免机体DNA、蛋白质等功能的损伤。中华稻蝗可作为农业环境中Cd~(2+)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3.
铜对牙鲆鳃组织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牙鲆置于不同浓度的Cu2 溶液中,10 d后测定其鳃组织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Cu2 浓度的增高,CAT、SOD、GSH-PX的活性均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对于低浓度铜的长期暴露,牙鲆鳃中的GST和GSH-PX较CAT和SOD敏感,可考虑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铜低浓度长期暴露的一种生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专用指示生物"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镉(Cd)的脂质过氧化响应的组织特异性,根据Cd对幼蚌的安全浓度设定0.005、0.050、0.500 mg/L的浓度梯度,暴露48、96 h后测定斧足、内脏团、外套膜和闭壳肌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组织MDA总体呈现出"诱导—抑制"的变化趋势;外套膜MDA与Cd表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闭壳肌MDA与暴露时间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关系(P0.05)。研究认为,"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幼蚌的外套膜和闭壳肌分别适宜作为基于MDA预警、监测渔业生态环境Cd污染程度和污染时间动态的靶组织。  相似文献   

15.
以草鱼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水测试法,研究养殖水体中不同浓度Cd~(2+)对草鱼组织器官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试图探讨重金属的毒性积累和毒性机制。采用不同浓度(1.98、2.96、4.44、6.67、10.00 mg/L)的Cd~(2+)溶液浸浴法处理草鱼鱼种,检测组织抗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及对组织器官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对草鱼种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959、1.830、1.245、1.011 mg/L;安全浓度为0.479 0、0.101 1 mg/L。Cd~(2+)对草鱼的毒性效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Cd~(2+)对草鱼鱼种肝脏的SOD活性有明显的影响(P0.5)。与对照组相比,经高浓度和低浓度处理后24、96 h显著下降(P0.5);每组24、96 h的SOD活性无显著差异。得出结论,Cd~(2+)对草鱼SOD活性的影响随时间延长而呈下降的趋势。抗氧化酶SOD、组织器官的变化这2项指标都能够敏感地指示Cd~(2+)的毒性水平,是较理想的生态毒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试验将草鱼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置于正常养殖用水中饲养,处理组暴露在Hg~(2+)浓度为0.07、0.22、0.37、0.52 mg·L~(-1)水体中。各组分别于饲养1、5、12、21 d取样,测定鳃、肝胰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整个试验期内,各组织器官中的SOD、GPx活性(0.52 mg·L~(-1)组)以及GSH含量(0.37、0.52 mg·L~(-1)组)均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0.37、0.52 mg·L~(-1)组)显著增加(P0.05)。暴露1 d时,各组织器官中的SOD、GPx活性(0.07、0.22、0.37 mg·L~(-1)组)和GSH的含量(0.07、0.22 mg·L~(-1)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鳃中的MDA含量(0.07、0.22 mg·L~(-1)组)显著下降(P0.05)。暴露5 d时,0.37 mg·L~(-1)组鳃、脾脏、肾脏中的SOD活性,鳃、肝胰脏、肾脏中的GPx活性,各组织器官中的GSH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暴露12 d时,各组织器官中SOD和GPx活性(0.37 mg·L~(-1)组)均显著下降。暴露21 d时,各组织器官中SOD和GPx活性(0.22、0.37 mg·L~(-1)组)以及脾脏和肾脏中的GSH含量(0.22 mg·L~(-1)组)均显著下降(P0.05),各组织器官中的MDA含量(0.22 mg·L~(-1)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低浓度短时间暴露Hg~(2+)对草鱼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高浓度长时间暴露则具有抑制作用;各组织器官对Hg~(2+)的应激反应和各抗氧化组分对Hg~(2+)的应激反应均不尽相同,这可能与脏器和抗氧化组分自身的特点有关,同时也反映出Hg~(2+)毒性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圆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pacifica)录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蚌科,无齿蚌属,俗称河蚌或菜蚌。贝壳大型,外形呈有角突的卵圆形,壳质薄,易碎。它是底栖肉食性鱼类、禽类的天然饵料,亦可为家畜、家禽的饲料[1]。近年来,特别在我国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圆背角无齿蚌被开发为食用  相似文献   

18.
圆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pacifica)录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蚌科,无齿蚌属,俗称河蚌或菜蚌。贝壳大型,外形呈有角突的卵圆形,壳质薄,易碎。它是底栖肉食性鱼类、禽类的天然饵料,亦可为家畜、家禽的饲料[1]。近年来,特别在我国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圆背角无齿蚌被开发为食用  相似文献   

19.
镉对中间球海胆性腺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离子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性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镉能激活海胆性腺SOD、CAT和GPx的活性,但随着镉离子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3种酶活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各试验组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镉能引起海胆性腺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0.
利用花翅摇蚊(Chironomus kilensis)开展长期低Hg~(2+)浓度暴露下花翅摇蚊毒理效应研究,根据改良寇氏法设定质量浓度为0、0.003、0.009、0.027、0.081、0.243和0.729 mg·L~(-1)氯化汞溶液,将花翅摇蚊卵带分别置于其中培养至子一代达4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摇蚊幼虫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通过LSD法多重比较检验不同浓度Hg~(2+)暴露对三种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仅0.003 mg·L~(-1)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处理组SOD活性均升高,差异显著(P0.05);仅0.729 mg·L~(-1)处理组与对照组ACh E活性升高,差异显著(P0.05);各组CA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继续培养至子二代幼虫达4龄,测定CAT活性,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花翅摇蚊幼虫在长期低Hg~(2+)浓度暴露下,SOD和ACh E活性对Hg~(2+)具有较高敏感性,可作生物化学标志物监测水体Hg~(2+)早期污染;CAT活性对Hg~(2+)敏感度较低,因此CAT无法有效监测水环境早期Hg~(2+)污染,但子二代比子一代酶活性整体升高,表明对汞适应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