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防治草莓蚜虫效果较好的药剂,本试验选取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1.5%除虫菊素水乳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苦参碱水剂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5种药剂进行了田间比较研究,以清水为空白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75 g、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45 g对草莓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好,而且这2种药剂对草莓生长无副作用,所以在草莓蚜虫防治方面应为优先考虑药剂。  相似文献   

2.
赵荣华  陈光  蔡军社  白世践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446-8446,8448
[目的]筛选适合吐鲁番地区防治葡萄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 Nawa)的植物源杀虫剂。[方法]研究了苦参碱、藜芦碱、除虫菊素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葡萄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除虫菊素在葡萄叶蝉的防治上最有效,除虫菊素的防效药后1 d即可达97.79%,药后3 d达100%,药后11 d防效未改变;苦参碱和藜芦碱对葡萄叶蝉的防治均有明显效果,药后9 d防效均超过50%。[结论]苦参碱、藜芦碱、除虫菊素3种植物源杀虫剂均可作为防治葡萄叶蝉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3.
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周口地区棉花红蜘蛛的抗药性。结果表明:2005年周口地区棉花红蜘蛛对Avermectin极为敏感,其LC50为0.0019864 mg/L;专用杀螨剂、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也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毒力;而有机磷类药剂的毒力较低,说明该地区棉花红蜘蛛对有机磷类药剂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建议当地暂停使用有机磷类农药防治棉花红蜘蛛,可采用Avermectin与专用杀螨剂及拟除虫菊酯类药剂轮用或混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并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供试5种生防药剂分别对草莓叶螨和蚜虫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草莓叶螨防治效果最佳的药剂是1.3%苦参碱AS浓度800倍液,药后3d防治效果为66.60%,药后7d防治效果为82.20%;其次是0.3%印楝素EC4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ME1600倍液,药后3d防治效果在60%以上,药后7d防治效果在75%左右,以上3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草莓叶螨优选药剂。2.5%鱼藤酮EC600倍液和0.5%藜芦碱SL300倍液,药后3、7d防治效果较差,不推荐在防治草莓叶螨上使用。对草莓蚜虫防治效果最佳的药剂是1.8%阿维菌素ME1400倍液,药后3d防治效果为68.60%,药后7d防治效果为88.20%;其次是1.3%苦参碱AS8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ME1600倍液,药后3d防治效果在60%以上,药后7d防治效果在85%左右,以上2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草莓蚜虫优选药剂。0.5%藜芦碱SL300倍液、2.5%鱼藤酮EC400倍液和600倍液,药后3、7d防治效果均较差,不推荐在防治草莓蚜虫上使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白僵菌与绿僵菌及其复配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相容性研究和撒菌粉防治试验,评价感染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高致病力白僵菌BLK与绿僵菌Ma1775粉剂,以及其与常用生物农药复配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白僵菌BLK和绿僵菌Ma1775分别与1.5%除虫菊素和3.0%阿维菌素的相容性较好,田间防治15 d后,BLK+1.5%除虫菊素和Ma1775+3.0%阿维菌素复配剂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单剂,BLK+1.5%除虫菊素复配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减退率与防治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为(76.68±0.96)%和(73.90±1.04)%。因此,Ma1775+3.0%阿维菌素复配剂和BLK+1.5%除虫菊素复配剂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科学混配农药。合理复配药剂,可以防治同时期发生的不同病虫害,减少打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农药混配要根据农药特性及其合理配对顺序进行混配。在混配过程中,不能随意改变药剂使用倍数,以免造成浪费或出现药害。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防治菊小长管蚜有效药剂,选择低毒杀虫剂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质量分数0.6%苦参碱水剂、质量分数1.8%阿维菌素乳油、质量分数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质量分数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并将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进行复配,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依据毒力测定的结果进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和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对菊小长管蚜的毒力较高,48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266、0.347 mg/L,而质量分数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质量分数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毒力较低;通过交互测定法筛选得出氯虫苯甲酰胺与吡虫啉复配后有效成分质量比为44.07∶1时,毒效比率为1.70,增效作用最大。盆栽防治试验,吡虫啉及复配的防治效果更高且持效期长,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质量浓度分别为9 mg/L,药后7 d的防治效果最高,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防治效果分别为86.95%和94.26%,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降到81.38%...  相似文献   

8.
草莓红蜘蛛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测定3种杀虫剂对草莓红蜘蛛的毒力,并通过试验来了解草莓红蜘蛛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8%齐螨素的LC50为0.07 mg·L-1;48%毒死蜱乳油的LC50为0.082 mg·L-1;40%漩螨可湿性粉剂的LC50为0.102 mg·L-1。药剂中防治草莓红蜘蛛效果最好的是1.8%齐螨素,40%漩螨可湿性粉剂最差,草莓红蜘蛛的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使用1 000倍液齐螨素的死亡率96.4%;使用500倍液毒死蜱的死亡率84.6%;使用1 250倍液漩螨的死亡率88.9%,因此,防治草莓红蜘蛛的药剂按效果依次是1.8%齐螨素、48%毒死蜱乳油以及40%漩螨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型生物混配杀菌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减少与替换对草莓灰霉病产生抗药性的一些常用化学药剂,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多抗霉素、丁子香酚以及两者混配等5个组合对草莓灰霉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种药剂及混配组合对草莓灰霉病病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多抗霉素与丁子香酚的质量比为5∶1时抑菌效果最好,EC50(ob)为5.528 6μg/m L,增效系数为2.08,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处理对草莓灰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600、750 m L/hm26%多抗·丁香酚水乳剂在3次施药7、14 d后均有较高的防效,其中,750 m L/hm26%多抗·丁香酚水乳剂优于各单剂与中、低浓度混配制剂的田间防效,而且对草莓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防治葡萄灰霉病的高效低毒新型植物源复配杀菌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和替换对葡萄灰霉病菌产生抗药性的一些常用化学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植物源农药丁子香酚、苦参碱及其混配制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其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丁子香酚与苦参碱及6∶1、3∶1、1∶1、1∶3、1∶6混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EC50(半最大效应浓度)值分别为1.454 7、357.536 9、0.384 8、0.757 5、1.312 0、2.087 3、4.960 1μg/m L;5种混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4.41、2.56、2.21、2.75、2.00,几种配比均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其中以6∶1混配的组合增效系数最大。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0.5%丁子香酚可溶液剂250倍液+1.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高浓度)、0.5%丁子香酚可溶液剂375倍液+1.3%苦参碱水剂750倍液(中浓度)、0.5%丁子香酚可溶液剂500倍液+1.3%苦参碱水剂1 000倍液(低浓度)、0.5%丁子香酚可溶液剂250倍液、1.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对葡萄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6.31%、67.03%、55.34%、80.14%、57.73%。丁子香酚和苦参碱6∶1~1∶6混配对葡萄灰霉病菌均增效明显,果穗套袋前采用0.5%丁子香酚可溶液剂250倍液+1.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混用浸果处理后套袋,采收前调查对葡萄灰霉病害防效为85%以上,明显优于各单剂和中、低浓度混配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