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芝12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通过有性杂交和混合法选择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区芝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647. 3 kg/hm^2,比豫芝4号(CK)增产12. 1%; 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区芝麻新品种展示试验,平均产量1253. 3 kg/hm^2,较豫芝4号(CK)增产19. 1%,其粗脂肪含量56. 1%,粗蛋白质含量19. 3%。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耐渍、抗病、适应性广、抗倒伏能力强等特点。介绍了周芝12号的选育经过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适合于蚌埠地区种植的产量高、抗逆性强的小麦新品种.[方法]2019—2020年在固镇县进行田间试验,在鉴定9个参试品种(系)抗逆性同时,进行产量性状比较试验.[结果]丰华8903籽粒产量为6522 kg/hm2,较对照(皖麦38)增产12.0%,达显著水平.[结论]丰华8903有效穗数在600万/hm2左右...  相似文献   

3.
张莹 《园艺与种苗》2021,(3):27-30,57
[目的]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栗味南瓜种植的品种。[方法]引进26个栗味南瓜新品种,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豫鼎香1号、芳香这2个品种的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口感佳,适合在北京地区栽培。[结论]结果为丰富北京地区南瓜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辽宁省花生品种的产量、稳产性、适应性区划进行研究,以期对辽宁省花生单产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8个品种在省内7个地点进行试验,各处理实测产量,经方差分析、稳定性分析、离均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定各品种稳产性和适应性及亲缘关系,并对试验点进行地点相似性分析。[结果]阜花系列花生新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或当地推广品种,阜花18号产量最高,稳产性、适应性最好,并将辽宁省花生主产区进行区域区划划分。[结论]阜花系列花生新品种适宜在辽宁省境内种植,不同地区宜选择不同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适宜在遵义市推广种植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方法]对27个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展示试验。[结果]宜香优2115、农丰优256、中浙优1号、文富7号、金优38、宜香优196、川优3727、晶两优534、Y两优585、隆两优149等品种有较好的产量与抗性表现,可在遵义市推广种植。[结论]结果为遵义市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适合六安市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推广的再生稻主导品种。[方法]以13个再生稻新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对比各品种的产量、综合农艺性状、生育期和抗性表现。[结果]头季稻参试品种比对照品种丰两优香1号增产的有7个,增幅3.78%~9.45%,产量最高的品种为隆晶优1212;二茬稻比对照品种丰两优香1号增产的有6个,增幅5.27%~10.36%,产量最高的品种为友两优2152。头季稻有效穗,隆晶优1212最高;二茬稻有效穗,领优华占最高。参试品种纹枯病一般轻发,稻曲病一般未发或轻发;大部分参试品种抗倒性较强。[结论]筛选出适合在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种植的高产、多抗、优质杂交稻新品种隆晶优1212、友两优2152、领优华占、全两优一号、桃优香占、深优粤禾丝苗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适合台州地区早春种植的"新、特、优"水果黄瓜新品种。[方法]对4个水果黄瓜品种进行引种试验,调查比较其植株生长势、果实品质及产量等性状。[结果]水果黄瓜新品种寒月迷你和欧宝1617生物学特性、结果习性、商品性、产量表现均较好。[结论]水果黄瓜新品种寒月迷你、欧宝1617和金童可在台州及周边地区早春生产中进行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宜海南南部地区大棚栽培的绿皮网纹类型厚皮甜瓜品种。[方法]在前期试种的基础上,选取5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参试的5个品种中以西州蜜25的品质录优,产量以F-6405产量最高,网纹则以情网最佳,经济效益以西州蜜25最高。[结论]综合各品种性状及田间表现,结合市场对优质高产品种的需求,与对照长相玉比较,西州蜜25和F-6405这2个新品种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水稻品种种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个品种(组合)参加展示,考察产量与质量性状、全生育期天数,并比较抗逆性。[结果]参加展示品种(组合)产量7 282.5~8 854.5 kg/hm2,产量水平表现较高,米质表现都比较好,全生育期142~145 d,抗性较好。[结论]7个品种表现均较好,建议继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黄淮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选用33对SSR引物对2011/2012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区试42个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差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33对引物共检测到128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变异数2~6个,平均3.88个;每个SSR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PIC)为0.09~0.77,平均为0.53。(2)小麦新品种3个基因组的平均遗传丰富度不同,由高到低排序为A>B>D,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B>A>D。(3)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为0.15~0.88,平均为0.5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2个品种被聚为2大类,4个亚类,其中大部分品种聚集于前两个亚类。本研究表明,黄淮麦区小麦区试品种(系)中少数品种具有较大遗传差异,可为亲本利用提供参考,但参试品种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1.
MA Yu-hua(Fu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yang,Anhui 2360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控失肥在棉花上科学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控失肥、普通复合肥处理,研究控失肥比例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以基施控失肥A加追施初花肥和盖顶肥的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可使皮棉增产19.01%,而控失肥A一次全部基施比对照增产1.39%,基施控失肥追施初花肥和盖顶肥或基施控失肥追施盛花肥均能达到常规肥效。[结论]使用控失技术,肥料养分释放速度趋缓,既提高肥料利用率又简化棉花的施肥,节本省工,为棉花的轻简化栽培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富阳市气候生态资源对茶叶生产影响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富阳市气象台1955~2007年气候资料及局地农业小气候观测资料,按照茶树栽培环境和茶园地理特征对气象条件要求,对富阳市境内温度、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进行资源评价,结合茶叶生产实际进行富阳市茶叶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并对不利富阳市茶叶生产的气象灾害加以分析,提出生产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阜阳主要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阜阳大豆产业的发展和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相互科学引种以及便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为大豆育种改良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大豆遗传特性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美国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13份为参照、当地主栽品种和新近选育品种等为主要试验材料25份,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阜阳大豆熟期组除徐豆16、周豆11和周豆19生育期组是Ⅴ外,其余均属于生育期组Ⅳ。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西部直播水稻适宜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播稻具有省工、节本、节水、增效等优点,近年来在黑龙江东部地区大面积应用,但在黑龙江西部的半干旱地区应用面积相对较小。通过小区试验,拟筛选出适宜黑龙江西部地区直播的水稻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龙粳31、龙粳21等品种丰产性及抗逆性表现较好,适宜在黑龙江西部地区作直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对低温贮藏花生嫩果果实的研究表明,在花生嫩果果实上有真菌15种,以酵母菌、毛霉、曲霉菌、青霉菌、镰孢霉和交链孢霉等6种为优势菌,不同地区的花生嫩果果实上真菌状况有较大差异,花生嫩果果实上真菌数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大幅度增加,贮藏花生嫩果的病变有褐(黑)、红(白)腐,果实长霉等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对新引进IR不育系的观察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印度引进15个IRRI育成的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富阳)观测其育性及主要农艺性状,并初步配组测产。结果表明,10个不育系育性稳定,符合标准;IR58025A与明恢63、T9010配组,其杂种产量与汕优63相仿,但生育期较短、米质较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溶磷和生长素分泌的定性测定,从大豆根际土壤及实验室保藏菌株中分离筛选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采用大豆根瘤菌和促生菌双接种的蛭石盆栽试验,初筛获得能够促进大豆植株生长、提高大豆根瘤菌结瘤固氮作用的促生菌5株.进一步的土壤盆栽复筛实验表明,筛选得到的5株促生菌与大豆根瘤菌进行双接种,能够在阜阳、济宁和延安的3种土...  相似文献   

19.
苗期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成株期对褐飞虱的抗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浙江富阳评价了汕优63(含Bph1)、IR42(含bph2)、IR56(含Bph3)和TN1(感虫对照)以及新近育成的杂交稻中浙优1号、国稻6号等苗期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成株期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苗期中抗(5级)以上的水稻品种在成株期均表现出明显的抗性;苗期高感(9级)的水稻品种成株期亦感虫,但田间虱烧出现时间和虱烧程度有所差异。苗期高感的中浙优1号田间“虱烧”发生时间比同样高感的TN1晚5 d,推测中浙优1号对褐飞虱有一定的耐受性,这是在苗期鉴定中不能体现的。因此,应重视对苗期感虫的优良水稻品种的成株期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20.
两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材料对白背飞虱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白背飞虱种群调查和水稻产量、室内白背飞虱蜜露量、产卵量及卵发育率测定,在浙江富阳和重庆秀山两地研究了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材料对白背飞虱的抗虫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育系协青早A和珍汕97A表现出对白背飞虱比感虫对照品种TN1更感虫的"超感虫性",稻株上的若虫量分别高达371.1和292.5只/丛.在杂交稻汕优63和协优9308上的若虫数量与TN1上的相当,杂交稻的感虫性主要来源于其不育系亲本.在无杀虫剂防治的情况下,感虫杂交稻组合的千粒重和产量损失率高达22%和78%左右,不育系材料被完全毁灭,表现为虫量越大,千粒重下降幅度越大,产量损失率越高.蜜露量测定表明,恢复系明恢63和9803具有一定的耐虫性.白背飞虱在杂交稻及其亲本上的产卵量和卵发育率没有显著差异.还对杂交稻抗虫性的改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