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旱地小麦是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挖掘我市北方地区旱地小麦丰产潜力,本文依托山东旱地小麦开发的生产实际,从理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旱地小麦丰产栽培的可行性,提出了旱地小麦深耕蓄水、土壤培肥与配套技术落实相结合的丰产栽培对策与措施,并就如何组织大规模旱地小麦开发提出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旱地小麦生产面积666.7万 hm2,平均单产120kg/666.7m2左右,约为全国平均产量的48.2%,可见,旱地小麦区是我国小麦生产的“拖腿田”,也是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
  1北方旱地小麦的生态特征
  我国北方旱地属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具有以下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旱地小麦育种进展与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西是北方麦区典型的干旱省份,旱地小麦面积比例较大,旱地小麦生产对全省小麦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选育抗旱性、丰产性、稳产适应性等方面具有突破性的小麦品种,归纳了山西小麦生产发展概况,总结了山西旱地小麦育种在团队建设、育种方法、育种成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生产条件下旱地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指出应从育种目标、种质材料创新和育种方法等方面进行突破的育种策略和探讨建议。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我国许多农业科研工作者对旱地中、低产麦田的栽培技术、小麦的产量及高产麦田施肥与土壤水分运动变化规律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对我国小麦生产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兴安岭地区旱地的小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旱地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旱地小麦生产面积666.7万hm2,平均单产120kg/666.7m2左右,约为全国平均产量的48.2%,可见,旱地小麦区是我国小麦生产的"拖腿田",也是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1北方旱地小麦的生态特征我国北方旱地属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具有以下生态特征。1.1干旱缺水据国家气象局统计,北方季节性干旱频率黄河以南为70%~80%,黄河以北大于90%,可谓十年九旱。北方  相似文献   

6.
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连续的干旱造成地面水资源减少。严重影响了小麦生产的发展。提高旱地小麦单产将成为提高小麦总产的重要途径。缺水是影响旱地小麦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蓄水保墒的耕作技术.迅速提高肥力的施肥技术.培育壮苗的播种和群体控制技术,是实现旱地小麦高产的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7.
孟津县旱地小麦生产现状及规范化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小麦生产在孟津小麦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详细介绍了孟津县旱地小麦生产现状和规范化播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两年来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发现当前在旱地小麦区域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以充分发挥区域试验在作物育种、品种审定、农业生产中的纽带作用。加快旱地小麦品种的选育,促进我国农业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技推广》2010,(6):14-14
<正>为调查了解西北旱地小麦生产的现状和问题,深入探讨西北地区旱地小麦增产的潜力和途径,5月21~25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开展西北旱地小麦生产考察活动,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农技推广部门的代表和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参加  相似文献   

10.
晋城市地娃山西省东南部.小麦年播种面积6.3万hm2左右,其中,旱地小麦占95%以上,小麦产量受降雨等自然因素影响很大。针对晋城市小麦生产中的突出矛盾和栽培特点.对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积极探索,即:围绕“水”是旱地小麦生产的最大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选择坡改梯经济林、冲沟内生态林和沟头坡面生态林3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分别设置标准观测小区,在雨季观测这3种模式与其对照的水土流失、土壤入渗率和0~100cm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结果表明,生态林和经济林植被恢复模式,较其对照(未种植任何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分别在30%和60%以上,显示出极显著的控制水土流失的效应。植被恢复还极显著增加了土壤的入渗率(可增加100%~200%)。在雨季,生态林和经济林植被恢复模式,较其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30%和100%以上,说明植被恢复在雨季不会导致土壤旱化,因为植被恢复减少了地表水和土壤细颗粒的流失,同时还增加了降水的入渗,这2个作用都使土壤整个剖面水分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铜川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水土保持为例,从生态文明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水土流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探讨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四大作用,即水土保持是综合防治蓄水减沙的根本性措施;枢土保持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土保持缓解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水土保持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与加快生态建设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果蔗地表层土壤(0~20 cm)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d、Pb、Cr、Cu、Zn、As和Hg的含量。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为参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Cd、Pb、Cr、Cu、Zn、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1、30.4、54.5、29.8、107.4、16.69、0.28 mg/kg,综合污染指数为2.03,属于中污染。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Cd的地积累指数为1.02,属于中等污染,Hg的地累积指数为0.30,处于轻-中等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程度,其中Cd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最高,达到强生态危害程度。因此,增强果蔗地土壤安全性生产管理、严控土壤污染源与推行标准农业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南岭  郭芬芬  王小丹  刘刚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168-5171,5225
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选择坡改梯经济林、冲沟内生态林和沟头坡面生态林3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分别设置标准观测小区,在雨季观测这3种模式与其对照(未种植任何植被)的水土流失、土壤入渗率和0~100 cm内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结果表明,生态林和经济林植被恢复模式较其对照分别减少了水土流失30%和60%以上,显示出极显著的控制水土流失的效应。植被恢复还极显著增加了土壤的入渗率(可增加100%~200%)。在雨季,生态林和经济林植被恢复模式,较其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30%和100%以上,说明植被恢复在雨季不会导致土壤旱化,因为植被恢复减少了地表水和土壤细颗粒的流失,同时还增加了降水的入渗,这2个作用都使土壤整个剖面水分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柘溪库区柑橘无公害栽培生态环境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调查研究了柘溪库区的湖南省柑橘无病毒良种繁育中心等果园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下的柑橘生态环境效益.与普通柑橘园的常规管理相比,无病毒有机栽培管理技术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改善库区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进一步了解杭嘉湖平原水稻Oryza sativa主产区嘉兴市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水稻生产安全现状。  方法  于2018年选择嘉兴市典型水稻主产区域开展调查分析。在水稻收获期进行土壤和水稻协同采样,测定土壤和大米样品中镉、铅、铬和砷等4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及生态风险预警指数法等对水稻土重金属污染水平及污染风险进行评价。  结果  研究区域土壤镉、铅、铬和砷质量分数变幅分别为0.01~1.92、17.60~34.80、47.00~123.00、3.97~9.89 mg·kg?1,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36、25.78、72.73和7.55 mg·kg?1;土壤重金属镉质量分数超过水稻生产的土壤安全阈值(GB/T 36869?2018《水稻生产的土壤镉、铅、铬、汞、砷安全阈值》)的样本比例占31.82%;4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由强至弱依次为镉、砷、铅、铬,区域整体上表现为轻微潜在生态风险;部分土壤镉质量分数超标,但水稻籽粒镉质量分数均没有超标。  结论  研究区稻米各项指标均符合GB 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土壤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在今后的水稻生产管理中仍需加强动态监测,关注土壤镉形态转化和有效性的变化,充分保障水稻粮食生产安全。图1表8参29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海冲积平原区粮食生产生态成本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粮食生产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以黄淮海冲积平原区河北省曲周县为研究对象,对粮食生产生态成本进行研究。【方法】依据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污染相关理论,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方法对生态成本进行估算;采用灰色关联法对粮食生产生态成本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该区粮食生产生态损失总价值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2%;小麦和玉米生态成本已分别达到1.51元/kg、1.12元/kg,而出售单价分别为1.62元/kg、1.38元/kg,高成本低收益的情况对该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着不利影响;单位面积产量、播种面积、农业机械费用和劳动力支出费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生态成本的重要因素,化肥费用、有机肥费用、农药费用和灌溉费用对粮食生产生态成本的影响较小;生态成本随着家庭种植规模的变大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在当前生产力水平条件下,适度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扩大家庭种植规模,可降低生产单位粮食的生态成本,有利于实现该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华 《北京农业》2011,(9):206-207
分析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不同,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有利于农田生产,提高生产力。只有坚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保护我国的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沿海某设施农区土壤重金属累积特点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揭示设施栽培土壤重金属累积特点及污染风险状况,为沿海设施农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源头消减、生态阻控与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以近年来高效农业发展迅猛的江苏沿海某设施农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种植方式和棚龄对土壤重金属Pb、Cr、Cd、As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的影响,探讨了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对设施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目前设施农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整体良好,除重金属Pb含量超过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值(HJ/T333—2006)外,Cr、Cd和As含量均显著低于参考值;种植方式和棚龄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重金属全量与有效态含量,设施土壤Pb、Cr、Cd全量与有效态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大田,且土壤Cd全量与有效态含量随棚龄增加呈现富集特点;土壤Pb、Cr、Cd有效态含量与粘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pH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态As含量仅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目前研究区设施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轻度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呈现出青椒大棚西瓜大棚韭菜大棚的趋势,且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随棚龄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无公害番石榴生产技术规程与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番石榴品种和生产园地选择、土壤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整枝修剪、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无公害番石榴生产技术的具体规程.该规程经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