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Fabricius)]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主要危害豆类作物,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该虫在漯河市1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以成虫越冬。第2代在夏大豆上发生,是主害代,危害盛期8月中下旬。若虫共5龄,成虫和三龄以上若虫能分泌臭液,有假死性。大豆田筛豆龟蝽的天敌有卵寄生蜂、蜘蛛等,卵寄生蜂发生早,后随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ia(Fabricius)]又称豆圆蝽,近几年在豫南大豆田发生量大,就河南驻马店各县区田间调查,虫株率在85%以上,单株虫量15头左右,多者可达50头以上。成虫、若虫密集在茎、叶柄、芽、花、荚果上吸食汁液,使茎变黑,生长萎缩,株势早衰,花荚脱落,荚果枯瘪不实。加之筛豆龟蝽是刺吸式口器,  相似文献   

3.
荔枝蝽卵两种寄生蜂种间辨别寄主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室内以荔枝蝽卵为寄主研究荔枝蝽卵平腹小蜂和跳小蜂的种间辨别寄主的能力 .结果表明 :平腹小蜂和跳小蜂种间不具备辨别寄主卵是否被异种蜂寄生过的能力 .跳小蜂不能从寄主卵外、卵内辨别寄主卵是否被同种蜂寄生过 .两种蜂对寄主卵的竞争结果是二者都不能繁殖出正常的后代 .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稻黑蝽Scotinophara lurida(Burmeister)已成为四川德阳地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对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的研究表明,该虫在四川德阳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陆续进入稻田,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中、下旬进入产卵高峰期,6月下旬为卵孵盛期,8月中旬进入成虫羽化盛期,9月上旬陆续离开稻田,迁入越冬场所。若虫和成虫均刺吸水稻汁液,一般在田边1~3m危害,严重的全田危害。本文还分析了稻黑蝽严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红菜蝽Eurydema ornata Linnaeus是新疆油菜的严重害虫之一。一年2代,以成虫在十字花科杂草的枯枝落叶及土块下越冬。在北疆越冬成虫于4月下旬首先在野生十字花科杂草上取食,5月中旬开始危害油菜并产卵,卵期6~11d,下旬卵开始孵化。若虫刺吸油菜叶片汁液,一般5龄,若虫期19~27d,菜蝽蝽卵蜂Trissolcus sp是主要天敌,对害虫大发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药效试验证明应用氧化乐果、速灭杀丁、高效氯氰菊酯、久效磷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福州市郊 ,5月至 6月下旬荔枝、龙眼园中荔枝蝽卵被荔枝蝽卵跳小蜂寄生率可高达 54.51% -83.33% .荔枝蝽卵跳小蜂对寄主选择较为严格 .室内测定表明 ,其仅能寄生荔枝蝽卵 .在温度 ( 2 5± 1)℃、相对湿度 70 % - 85%的条件下 ,该蜂完成一个世代约需 18- 2 0 d,成虫羽化期 3- 4 d,第 2天为高峰期 ;可行两性生殖 ,其子代雌雄性比约为 13.1∶ 1.0 ,也可营孤雌产雄生殖 .产卵过程大致可分为接触寄主、触角敲击寄主、预备产卵姿势、产卵器刺入寄主、产卵器拔出、舔食寄主卵汁、刷洗蜂体和离开寄主等 8个步骤 .每刺探寄主一次平均产卵 4 .7粒 ,最多 12 .0粒 ,每次产卵时间最短 7min,最长 30 min  相似文献   

7.
对绿盲蝽在德州市棉花及果树上的发生、为害和综合防治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德州市一年发生5代,第1~2代为害果树,第2代成虫转主于棉花,在棉花上繁殖第3~4代,第5代成虫于10月初开始迁回果树产卵越冬,主要以卵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和地面双子叶作物及杂草上越冬;防治上应抓住关键时期,采取大面积统一防治、将该虫消灭在孵化期和成虫羽化及转移为害之前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2002、2003年,连续2年在驻马店发现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c(Fabficius)]从7月下旬开始严重危害大豆。据笔者在驻马店市农科所试验站6.67hm2大豆田调查,被害株率80%~90%,每株平均有虫10~15头,最高达120头。该虫成虫、若虫常在茎秆、叶柄、叶腋、花蕾处群集危害,吸食汁液,影响植株发育,造成叶片枯黄,茎秆瘦短,株势早衰,荚果枯瘪不实,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质量。目前,只发现该虫在大豆上发生,绿豆、豇豆等其他豆科作物均未见其危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由挥发物传递的稻虱缨小蜂、黑肩绿盲蝽种内种间关系.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和黑肩绿盲蝽通过挥发物而产生的种内作用不明显;稻虱缨小蜂并不明显避开"稻苗 +飞虱雌成虫+黑肩绿盲蝽 "复合体,黑肩绿盲蝽则明显地趋向"稻苗+飞虱雌成虫+稻虱缨小蜂"复合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4年的调查研究,在辽宁省沈阳和吉林省延吉两地发现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Motschulsky)卵的寄生蜂共6种:天幕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terbraus(Ratzeburg)〕、毒蛾黑卵蜂(暂拟)(Telcnomus sp.)、大蛾卵跳小蜂〔Gocncyrtus Kuwanae(Howard)〕、斑角跳小蜂〔O.masii(Merc.)〕、舞毒蛾卵平腹小蜂〔Anastatus disparis(Rusch.)〕、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其中在天幕毛虫卵内越冬者有4种,寄生率为13.6%—18.0%,以天幕毛虫黑卵蜂及大蛾卵跳小蜂为优势种;当年世代有4种,寄生率为7.1%—11.3%,以大蛾卵跳小蜂及舞毒蛾卵平腹小蜂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1.
松瘿小卷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松瘿小卷蛾Laspeyresia zebeana(Ratz)是落叶松人工林一种重要的枝梢害虫。在黑龙江省两年发生一代,跨3个年度。当年和翌年9月未或10月初分别以幼龄幼虫和老龄幼虫越冬,第3年度5月初开始化蛹;5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末开始产卵,6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幼虫期有两种寄生蜂,寄生率为25%左右。  相似文献   

12.
1979年首次发现食丝谷蛾为害段木栽培黑木耳菌丝后,随即进行了本项研究。本文所指出的这一害虫在我国木耳产区的分布与为害,以及记述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国内尚未见有记载。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胶东地区麦田小麦孢囊线虫田间侵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10月~2011年5月,在城阳、胶州和莱阳的3个小麦样田定期取样,在实验室内检测土壤中的小麦孢囊线虫(CCN)的孢囊、2龄幼虫和根组织内的各虫态。结果表明,2010年秋冬3地样田土壤中未检测到游离的2龄幼虫及其对根系的侵染;2龄幼虫进入土壤的始期为2011年3月初,高峰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由于干旱等不利的土壤条件,2龄幼虫对根系的侵染直到4月初才发生在城阳样田中,而胶州和莱阳由于其更严重的土壤干旱状况,侵染又向后分别推迟了约20天和30天;根系内CCN从2龄到4龄幼虫的发育,在城阳和胶州出现在4月下旬~5月中旬,在莱阳则出现在5月中下旬;成虫突破根系,在城阳和胶州出现在5月中旬,在莱阳出现在5月下旬,异常干旱强烈抑制CCN的冬后侵染。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报道梨圆蚧Quadraspidiotusperniciosus(Comstock)在福建省的发生危害.福建名果黄花梨主产区建宁县此虫发生相当严重,1a4-5代,世代重叠.以2龄若虫和少数雌成虫在梨树枝干上越冬,越冬的2龄若虫于3月间开始活动,越冬雌成虫4月上、中旬开始产子.5月中、下旬为第1代1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是梨圆蚧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寄生性天敌已知有13种,以梨圆蚧恩蚜小蜂Encarsiaperniciosi(Tower)和长缨恩蚜小蜂E.citrina(Craw)为优势种群,分别占寄生峰群体的47.5%和32.3%.寄生蜂对梨圆蚧的2龄若虫有寄生嗜好,其寄生率占各虫态被寄生总体的60.9%,一年中9月份寄生率最高,可达20%,一般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昆明地区拉美斑潜蝇田间种群发生与危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明地区蔬菜地拉美斑潜蝇幼虫危害和成虫活动主峰在4-5月,次高峰在10-11月。满天星花卉大棚内斑潜蝇种群主高峰在7-8月,次高峰在4-5月,蚕豆从11月至翌年4月,拉美斑潜蝇成虫数量呈上升趋势,幼虫在10-11月和2-4月为害较重。该虫在蔬菜地不转移危害,但在蔬菜与蚕豆地之间却转移危害,植株幼苗期和成苗期受害轻重依品种而异植株中部叶片受害较重。  相似文献   

16.
利用诱集寄主苘麻防治B型烟粉虱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利用烟粉虱对寄主植物苘麻的嗜好趋性,研究棉花和大豆田的苘麻诱杀B型烟粉虱的技术体系。【方法】设计了不同播种期、种植方式和配套施药方法来研究苘麻对烟粉虱的诱集防治效果。【结果】在棉花和大豆的整个生长期间,苘麻对烟粉虱均有极显著的诱集作用,但不同播期苘麻的诱集效果差别明显。在棉花和大豆生长早期,烟粉虱最先在早播的苘麻上发生,诱集效果达85.2%;中播和晚播苘麻对棉花和大豆生长中、后期的烟粉虱诱集效果显著,分别达到93.3%和95.4%。苘麻植株在田间分散程度和诱集效果呈正相关,单棵插花种植苘麻的诱集效果分别是片状种植和条带种植苘麻的7倍和3倍。配套施药试验结果表明,苘麻喷洒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锐劲特悬浮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高渗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25%高渗辛硫磷乳油7 d 后对烟粉虱成虫和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1.76%~97.57%和27.02%~74.77%,以阿克泰和锐劲特防治效果最佳。【结论】基于播种期、种植方式和配套合理的药剂防治的苘麻诱集方法对生态调控棉田和大豆田中的烟粉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梨叶锈螨Epitrimeruspyri(Nalepa)是新发现的梨树严重害螨.以成螨、若螨寄生于梨叶背主脉两侧吸汁为害.产卵繁殖,卵单产、裸露,多产于叶背主脉两侧.每年9月中旬以成螨在土壤或主干树皮裂缝中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出蛰,全年为害期约150d,越冬期约210d.一年中可出现两次螨口高峰:5月上、中旬为第一高峰期,8月中、下旬为次高峰期,影响该螨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是温度、降雨、食料、梨树品种和天敌,可用涂粘虫胶环、药剂、保护利用天敌等措施综合治理.50%三环锡、73%克螨特2000倍液均有极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和分析2013年同一生长季大豆和烟草上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SCN)的群体动态和世代发生特点,探讨2种作物对大豆孢囊线虫的寄主适合性差异和温湿度等气象条件对线虫发生的可能影响。【方法】采取“Zig-Zag”取样法对同一地点2种作物上的大豆孢囊线虫每隔6-8 d同时取样,用淘洗-过筛法和贝曼漏斗法分离土壤中线虫,用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染色法对根组织中线虫染色,镜检并计数。统计作物生长季每旬100 g土壤和10 g根组织中各虫态的数量,即群体密度。【结果】在大豆和烟草土壤中,大豆孢囊线虫2龄幼虫均出现于4月7日至9月15日,最大群体密度均发生在7月下旬,之前分别有2个和1个不明显发生高峰;白色雌虫最早均于6月3日出现,其群体密度在大豆土壤中于7月中旬和8月中旬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而在烟草土壤中仅于6月份有1个较低水平的高峰阶段;孢囊群体密度均于7月中旬达到最大,之后在大豆土壤中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在烟草土壤中逐渐下降到极低水平。在大豆和烟草根组织中,2龄幼虫最早均出现在5月19日,其群体密度在大豆根组织中出现3个明显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6月下旬和7月中旬,而在烟草根组织中出现2个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中旬和6月下旬,前一高峰不明显;3-4龄幼虫最早分别出现在5月26日和5月19日,最大群体密度均发生在6月下旬,但在5月下旬和7月中下旬在大豆根组织中另有2个较不明显的发生高峰;年轻雌虫最早均于5月26日出现在根组织中。该生长季大豆孢囊线虫在大豆和烟草上的繁殖系数(Rf=Pf/Pi)分别为5.0和0.5。7月上旬之后,大豆孢囊线虫在大豆上继续发生侵入和根内发育,而在烟草上再无侵入,却有许多半埋生根内的空瘪小的褐色孢囊产生。【结论】在同一生长季,大豆孢囊线虫在大豆上发生3代,而在烟草上只发生2代;大豆孢囊线虫在大豆上的繁殖明显较好,大豆寄主适合性程度明显高于烟草。7月份烟草土壤中2龄幼虫不能侵入根系可能与持续过高的土壤湿度有关,而7、8月的高温似乎抑制大豆孢囊线虫在大豆上的世代进程。  相似文献   

19.
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 L.)在本地区一年2代,以卵在2至3年生幼嫩柳条表皮层下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中旬越冬卵陆续孵化出若虫。6月中旬至7月中旬陆续羽化为越冬代成虫。第一代卵多于7月上中旬产生在禾本科作物和杂草的茎秆、叶鞘内.第一代若虫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左右,第一代成虫多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羽化。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成虫则陆续转移到附近的柳树上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20.
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sp.)是柳绵蚧重要寄生小蜂。在黑龙江省林甸县1年两代,以幼龄幼虫在柳绵蚧2龄雌若虫体内越冬。越冬代成虫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期为7月上旬至7月中旬。经定期观察,越冬代蚜小蜂雌成虫产卵进度是紧跟柳绵蚧雌成虫羽化而发生,第一代蚜小蜂产卵进度紧跟柳绵蚧1龄固定若虫发育进度。为了利用自然控制柳绵蚧种群,笔者建立了越冬代与第一代蚜小蜂种群增长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