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综合技术创新扩散和组织管理理论,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建设和传播扩散过程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扩散过程模型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扩散过程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利用系统模型实证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我国发展和扩散现状,最后从技术创新传播学的角度为实验区发展建设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是可持续发展从理念走向行动的重要体现,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探索,实验区建设经验的总结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贯彻落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如何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以科技创新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平泉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着力培树同类城市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样板,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激发县域可持续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其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未来福建省发展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对福建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强化质量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提升产业层次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具体情况,借鉴根植于本土NREF模式制定了衡量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惠济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对实验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发展过程、内涵的阐述,指出生态文明所强调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协同进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和前提,有着重要意义;并对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作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辽滨经济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系统定量表征的方法评价经济区生态承载力现状,旨在探索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最佳生态承载力评价与信息展示方法,为当地区域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辽滨经济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系统定量表征的方法评价经济区生态承载力现状,旨在探索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最佳生态承载力评价与信息展示方法,为当地区域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生态文明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相关建设性的政策建议。贵阳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实施生态协调与规划,还需要不断培育生态文化等,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1.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以生态经济学理论和中山市现有规划为依据,将中山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划分为中-东部中心城镇建设与自在生态保护区,西-西北部工业生态发展区,东北部农业生态开敞区和南部环境生态建设区4个生态经济区,对各生态经济区分别进行生态经济评价,并提出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长株潭地区农业发展模式为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为弄清长株潭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征,选取农业生态、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的25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法、GIS等方法,综合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征及其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大部分县区农业发展处于可持续起步阶段,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待整体提高;从空间格局看可划分为中部优化发展区、北部适度发展区和南部保护发展区3类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并针对不同发展区的现状和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甄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493-1495,1506
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法来度量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足迹和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两大类,利用改进模型计算分析了2004~2006年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显示该地区旅游消费模式具有相对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旅游可持续压力表模型对张家界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张家界旅游发展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张家界地区自然环境对这种发展模式的支持是可持续的,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多地受人文系统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王力峰  于春玉  刘阿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18-6219,6223
结合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概述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定量。详细分析了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如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创新能力、制度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从长远的角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实践提供良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城市建筑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进军  郭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90-7293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建筑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分析了“短命”建筑、“低品位”建筑、非节能建筑对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城市建筑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贫困山区经济,消除贫困,须协调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云阳县山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云阳县山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以实现云阳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陵康  夏抱本  陈海霞  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115-10118
在分析西藏农业发展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地形地貌、气候、农业支柱产业、人文环境等相似原则对西藏地区进行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划,将西藏化分为3个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区和8个亚区,并对各个分区进行了可持续发展潜力分析,最后根据各个分区的特征,提出了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即"一江三河"流域现代化农耕模式、藏东-藏东南农林牧结合模式和藏北限量牧业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必定要在具体区域内进行、区域是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途径。本在概述了区域概念、特性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空间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安福县实际情况,运用模糊聚类和层次分析法,对该县内部可持续发展系统空间作出正确划分,并对划分出的各注区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构建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以海南铜鼓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区域为例,验证了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揭示了研究区域的资源环境子系统、人口子系统与铜鼓岭自然保护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不高,具体体现在资源环境子系统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