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构造模式要素.将养猪、沼气池、养鱼、果树、诱虫灯、捕食螨、水果套袋、黄板、生物有机肥、生草栽培等各项技术措施互相链接.一般每户建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与猪舍、厕所相配套形成三连通.农户常年饲养4~6头生猪,种植果树等农作物,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果园(芸香科类果树)合理应用天敌捕食螨、挂黄板等进行害虫防治,或采用水果套袋等生态技术措施防治.果树栽培中,要注重整形剪枝,合理施用沼肥、生物有机肥、普通农家肥,并因地制宜在果园中进行生草栽培,运用小型农机具进行管护.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我国果树害虫综合防治研究提高到新水平。通过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保护利用天敌,控制了害虫(螨)为害。找到一条通过果园植被多样化来达到综合治理害虫的途径。很多果树产业区大力推行果实套袋,不但提高了果实外观品质,而且保护了果实免受害虫侵害,减少化学农药喷洒次数,保护天敌,减少果实农药残留,优化环境,在苹果生产上初步踏上绿色食品生产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套作油菜对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影响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套种油菜的杏-麦果园和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初步系统研究表明,新疆南部绿洲荒漠生态区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共计24种,隶属11目,21科.杏-麦间作果园套作蜜源植物(油菜)能够提高果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天敌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节肢动物群落天敌亚群落.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苹果园后期主要害虫及天敌发生情况,2016年10月调查了10个不同管理情况下苹果园果树上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发生数量。采用五点随机取样法和目测观察法,对果树上主要害虫及天敌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果树上主要害虫为苹果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卷叶蛾类和食叶毛虫类,生草果园害虫的发生数量明显少于清耕果园;果树上的优势天敌为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和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生草果园天敌的发生数量多于清耕果园;施药越频繁的果园害虫的发生数量越多,天敌发生数量越少;果园的最大益害比为1∶1.5,最小为1∶7.4,均明显大于有效益害比1∶(20~25),此时园内自然天敌可以有效控制害虫为害,不需要使用杀虫剂防治。该调查结果说明果园生草有利于增殖天敌控制害虫,后期天敌数量多,少使用或不使用杀虫剂可显著增加越冬天敌数量,为第二年发挥天敌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1.套袋时间过早,遇35℃以上高温天气,幼果果皮嫩,未经长期锻炼,造成果落果、落袋现象。多因疏果工作不到位所致。2.果园土壤施用氮、磷、钾比例不当。无袋果园氮、磷、钾比例不同于套袋果园,一般不套袋果园氮、磷、钾为1∶0.5∶1,而套袋果园氮、磷、钾应为1∶0.8∶2较适合。  相似文献   

6.
《山东农业科学》2019,(2):91-96
为明确使用农药对生草苹果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发生动态的影响,在矮化密植苹果树行间连片种植紫花苜蓿,在果园常规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情况下,采用五点随机取样和扫网法,系统调查了生草区和清耕区苹果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与清耕区相比,生草区害虫数量明显较少,天敌数量明显增多,害虫的平均发生量是清耕区的59%,果树上天敌的平均发生量是清耕区的1.4倍。果园喷施杀虫剂后,生草区果树上天敌数量的降幅明显小于清耕区,且恢复速度快于清耕区,说明果园种植紫花苜蓿有利于保护和增殖自然天敌,从而控制果树害虫。  相似文献   

7.
“姐妹们,快过来,我家的果园苹果请你来套袋,盼望今年收成好,你帮我.我帮你,互帮互助共建和谐家园……”5月18日,三门峡灵宝朱阳镇吴家塬村19名留守妇女一边唱着歌儿,一边在果园里忙着给果实套袋。原来今天是李素琴家果园套袋时间,该村留守妇女互助队安排姐妹前去帮忙。  相似文献   

8.
应用赤眼蜂防治害虫在各地已广泛推广应用。目前在果树生产上蜂防与套袋、杀虫灯等几项技术综合运用,效益十分可观,大大降低了果园生产中防治病虫害的成本,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强度,在降低果实中农药残量的同时,保护了害虫天敌,使果园中的生态结构逐渐恢复到自然平衡状态,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9.
董文广  赵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935-5937
[目的]为优化白水地区套袋果园生态环境及苹果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实地调查结合数据分析法,对白水地区套袋果园昆虫群落的组成、发展演替、群落的时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白水地区套袋果园与常规果园相比较,套袋果园的害虫种类和数量均较少,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比常规果园高。[结论]套袋技术不利于害虫的发生,能够提高果园内的昆虫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苹果套袋可提高果品外观质量,是生产优质果品的一项重要措施。套袋技术已是广大果农普遍应用成熟的技术,现介绍套袋后苹果园如何管理的问题。1.适当浇水浇水着重抓好套袋前、去袋前和去袋后这三次水。土壤干燥,含水量低,空气温度低,容易造成套袋果日烧。因此,套袋前果园要浇一遍水,然后再进行套袋。去袋前和去袋后果园都要浇水。其作用是,浇水后水分适宜,地温和果园小  相似文献   

11.
苹果套袋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台红霞 《现代农业科技》2010,(4):186-186,188
针对套袋果园出现的诸多问题,阐述了苹果套袋栽培的关键技术,以为加强套袋果园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优质梨套袋技术,包括套袋前的果园管理工作、套袋时期与方法、摘袋时期与方法、套袋果实着色技术、套袋后果园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优质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套袋及不同套袋密度对苹果树冠层结构参数的影响,以及套袋前、后冠层光环境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套袋处理苹果树的叶面积指数明显高于不套袋对照的,且其随着套袋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摘袋后3 d,套袋密度2/3处理和全树套袋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仍然高于不套袋对照的;纸袋的遮挡系数随着套袋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套袋处理总体上使果园的散射透过率(TD)、直射透过率(TR)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增加了叶分布(LD),其中以全树套袋处理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建立喷施清水的对照、套袋前喷药、套袋后喷药、不套袋喷药4种处理方法,喷施38%吡虫啉和噻嗪酮混合悬浮剂,建立芒果中吡虫啉、噻嗪酮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吡虫啉和噻嗪酮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6 ~93.8%、101.4~104.2%,相对偏差(RSD)分别为1.9-4.5%、9.3-15.6%.芒果中吡虫啉、噻嗪酮的最小检出量均为0.01 mg/kg.吡虫啉套袋前施药、套袋后施药、不套袋施药3种处理方式下的半衰期分别是16.74、6.38、8.10 d.噻嗪酮在套袋前施药、不套袋施药2种处理方式下的半衰期分别是9.72、9.23 d.套袋后施药的噻嗪酮的残留量低,第3天已经低于检出限.套袋处理降低了2种农药在芒果上的消解速率,吡虫啉在芒果上有较强的内吸性.  相似文献   

15.
<正>黄桃进行常规栽培,病虫危害严重,结果量大,单果小,果面疤痕、斑点多,着色不均匀,外观差,品质低劣,商品果率不到30%,效益差。自2001年起,炎陵县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开展黄桃生态栽培试验示范,围绕黄桃病虫害绿色防控,创新应用了果实套袋(见本文题图)、杀虫灯推广、诱捕器使用、释放天敌和果园生草等综合技术措施,从中总结了黄桃"果实套袋"+"四挂一种"生态栽培技术。现在种植的黄桃外观变靓,单果增大,商品优质果率提高到80%以上,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每667平方米产值达到12500元。2014年炎陵县推广黄桃套袋面积347公顷,生产优质桃果6500  相似文献   

16.
钱晶 《农家致富》2012,(11):32-33
进行套袋的果园要求综合管理水平高、树体健壮、病虫害发生轻、群体结构和树体结构良好、通风透光、生长季透光率达到25%~35%。宜选留单果(穗),选择结果部位好、果实(穗)下垂、果柄较长、果型端正、无病虫害的果实(穗)套袋。套袋品种主要  相似文献   

17.
富士苹果不套袋与套袋密度对果树冠层光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套袋及不同套袋密度对苹果树冠层结构参数的影响,以及套袋前、后冠层光环境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套袋处理苹果树的叶面积指数明显高于不套袋对照的,且其随着套袋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摘袋后3 d,套袋密度2/3处理和全树套袋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仍然高于不套袋对照的;纸袋的遮挡系数随着套袋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套袋处理总体上使果园的散射透过率(TD)、直射透过率(TR)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增加了叶分布(LD),其中以全树套袋处理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对双鸭山地区果园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双鸭山地区果园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昆虫隶属7目9科21种。同时分析了该地区果园害虫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生物控制作用。利用生物天敌防治果园害虫,有利于该地区果园的无公害、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果园生物多样性对害虫生态治理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果园植被多样性对害虫生态控制的作用、生境岛屿和周边生境生物多样性对果园天敌的增助作用、果园天敌昆虫多样性对害虫的生态控制作用、果园有益植物对害虫的生态治理作用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果园生物多样性对害虫的生态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两种套袋方式对翠冠梨果实品质、农药残留及贮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翠冠梨分别进行1次套袋(仅在花后35 d套1次大袋)和2次套袋(花后20 d先套1次小袋,花后45 d再套1次大袋),研究其对果实品质、农药残留以及常温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2次套袋比1次套袋果锈少、果点不明显、果皮光洁亮丽,而且糖度较高、酸度较低;两次套袋果实的农药残留明显少于1次套袋;在常温贮藏条件下,2次套袋的果实失水率和腐烂率都比1次套袋低,果实硬度则无明显差异.可见,2次套袋比1次套袋更有利于生产优质高档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