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B型烟粉虱在不同类型棉花上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类型棉花(彩棉、Bt棉和低酚棉)对B型烟粉虱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在低酚棉上的成虫数量和产卵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分别占总虫数的46.1%和总卵量的47.7%。彩棉上的虫量和产卵量最少,分别为23.4%和23.1%。B型烟粉虱在不同类型棉花上的适生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低酚棉上若虫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而在Bt棉和彩棉上的若虫历期较长,存活率较低,生态适应性较低。B型烟粉虱在低酚棉上的成虫寿命最长,雌成虫在低酚棉和Bt棉上的产卵量显著高于在彩棉上的产卵量。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烟草不同品种对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生物学参数影响的差异,筛选出抗Q型烟粉虱烟草品种。在室内温度(26±1)℃,湿度70%~80%,光照L:D=14:10条件下,研究6个烟草品种对Q型烟粉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在6种烟草品种上发育历期没有明显差异,而其存活率、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及生命参数差异显著。用生命参数表综合评价,G28、G140、K326和NC95是利于Q型烟粉虱的种群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品种,为易感虫品种,其中K326最敏感,云烟85和革新三号是抗性较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以转Bt基因棉花GK12、33B、SGK321上的烟粉虱为食料饲养龟纹瓢虫,研究转Bt基因棉花上的烟粉虱对龟纹瓢虫生长发育及捕食的影响,同时利用Y型嗅觉仪,观察龟纹瓢虫对来自不同类型棉花的棉叶及其烟粉虱的嗅觉反应和视觉反应。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花和对应的常规棉亲本上的烟粉虱对龟纹瓢虫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没有明显的影响。龟纹瓢虫对棉花叶片、烟粉虱若虫、蜜露、蜕等4种物质的视觉反应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对4种嗅源物质的嗅觉选择性的大小依次为:烟粉虱若虫>蜕>棉花>蜜露;在两类不同的棉花之间,转基因棉花和常规棉,龟纹瓢虫对GK12、33B、SGK321等三种转基因棉花上的烟粉虱若虫的嗅觉选择性明显较对应的常规棉亲本SM3、33、SY321上的烟粉虱若虫小;对烟粉虱若虫的蜕,两种转单价基因棉花GK12、33B较对应的常规棉亲本上的小,而转双价基因的棉花SGK321上与对应的常规棉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烟粉虱密度大于200头.皿-1时,龟纹瓢虫捕食转基因棉花上烟粉虱的数量大于对应的常规棉花亲本,但烟粉虱密度小于200头.皿-1时,龟纹瓢虫捕食转基因棉花上烟粉虱的数量小于对应的常规棉花亲本。龟纹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龟纹瓢虫取食转基因棉花上的烟粉虱的理论极限值、瞬间攻击率均大于常规棉花。  相似文献   

4.
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同属于同翅目粉虱科。烟粉虱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茄科、锦葵科蔬菜和甘薯、木薯、棉花、烟草等植物。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形态特征十分相似。烟粉虱主要用其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叶片吸取汁液。  相似文献   

5.
转Bt基因抗虫作物的成功种植,有效地控制了以鳞翅目昆虫为主的咀嚼式口器害虫,但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危害却呈现加重趋势。目前,致力于抗刺吸式昆虫的外源基因筛选、转基因作物培育,及其抗虫效果评价成为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研究重点。本文作者对目前常用的人工饲喂、建立种群生命表、蜜露检测、刺吸电位技术、酶和相关代谢产物检测和对天敌的影响等常用评价技术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烟粉虱的危害及发生特点 (一)危害 近几年烟粉虱在周口市危害逐年加重,其寄主范围之厂,危害之重,造成损失之大远远超过温室白粉虱。成为温室和大田作物及花卉的主要危险性害虫。烟粉虱以若虫和成虫群集棉花叶背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株汁液,大量消耗棉花同化产物,被害叶片出现退绿斑点或红褐色斑点,上部嫩叶翻卷,  相似文献   

7.
在(26±1)℃、相对湿度(70±5)%和光照L:D=14:10条件下,探讨了B型烟粉虱对甘蓝、番茄、甜椒的选择性,研究了3种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供试寄主植物中,B型烟粉虱成虫最喜好番茄,其次为甘蓝。B型烟粉虱在3种蔬菜上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且种群均呈明显增长趋势,但B型烟粉虱若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等均随寄主植物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在番茄上,若虫的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雌成虫的寿命最长,单雌产卵量最高,种群内禀增长率最大,说明番茄比较适合B型烟粉虱的种群发育。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对不同白肋烟品种的选择性差异,筛选出抗Q型烟粉虱的烟草品种或种质,在室内温度为(26±1)℃,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简称RH)为60%~80%,光―暗周期为14 h—10 h的条件下,研究Q型烟粉虱对不同白肋烟品种的选择性以及不同白肋烟品种对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及Q型烟粉虱生长发育与烟草叶背茸毛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白肋烟品种对Q型烟粉虱成虫的选择性、产卵趋性及发育历期影响明显;烟草叶背茸毛密度与成虫数量显著相关,在生产上可以选育少毛的烟草品种增加对烟粉虱的抗性。Q型烟粉虱对鄂烟209的选择性强,说明鄂烟209抗虫性弱,而Q型烟粉虱对五峰1号的选择性弱,说明五峰1号的抗虫性强。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成功种植,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作者从抗咀嚼式口器昆虫转基因作物和抗刺吸式口器昆虫转基因作物两方面,对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温度、寄主、光照时间对新疆地区烟粉虱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下新疆B型烟粉虱的产卵量差异显著,在25℃恒温下,B型烟粉虱在烟草和番茄上产卵量都最高,分别为152粒/雌和182粒/雌,且成虫寿命最长.在昼夜24 h光照下新疆B型烟粉虱产卵量最高.在不同寄主上产卵量也有显著差异,在卡莫蒂尼上产卵量最高,为147粒/雌.在不同温度处理下,温度越高,新疆B型烟粉虱发育历期越短.35℃条件不能发育到成虫.在25℃温度下粉虱的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黄瓜对B型和Q型烟粉虱取食的不同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B生物型(中东-小亚细亚1种)和Q生物型(地中海种)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杀虫剂的滥用造成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危害到生态安全与人类健康,因此,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十分必要。利用植物抗性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论文旨在探讨黄瓜植株被B型、Q型烟粉虱取食后营养和防御相关酶系的反应差异,阐明黄瓜植株应对烟粉虱取食防御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为利用植物抗性防控不同烟粉虱生物型提供依据。【方法】以实验室长期培养的B型、Q型烟粉虱和黄瓜博杰1号品种为供试材料,在黄瓜植株4片真叶期分别接B型、Q型烟粉虱成虫200头,同时分别以不接虫的黄瓜植株为对照,在烟粉虱持续取食1、3、5、7、9 d后,分别测定黄瓜叶片中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多酚含量、防御物质合成相关酶活性以及保护酶活性。【结果】在整个实验期内,B型烟粉虱取食3 d后,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而Q型烟粉虱取食1 d后,黄瓜叶片内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植株显著下降。黄瓜叶片中多酚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取食后均升高,但对Q型烟粉虱取食更敏感,即活性更高。B型烟粉虱取食后引起黄瓜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均升高、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下降;而Q型烟粉虱取食后则引起SOD活性升高、POD和CAT酶活性下降。【结论】烟粉虱B型和Q型取食诱导黄瓜的营养物质含量、防御酶或保护酶活性发生不同变化。B型、Q型烟粉虱取食均能诱导黄瓜植株防御物质多酚的合成,导致叶片内多酚含量升高;但二者对黄瓜营养物质及保护酶的活性诱导存在差异,B型烟粉虱诱导黄瓜营养物质增加,Q型取食导致营养物质下降,而黄瓜防御物质在Q型烟粉虱取食后活性更强。两种烟粉虱生物型在寄主适应性上存在差异,在制定防治策略上,应该因不同烟粉虱生物型或不同寄主植物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敦煌市棉田烟粉虱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2006年9月,对敦煌市棉田烟粉虱的生物型进行了鉴定并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敦煌市棉田烟粉虱为B型烟粉虱.烟粉虱5月初开始从温室向棉田扩散,6月下旬在棉田内开始普遍发生,8月上旬形成第1个成虫高峰,至9月中下旬随棉花采摘和气温的下降田间成虫数量逐渐减少,卵、若虫的种群动态与成虫基本一致.烟粉虱从温室迁入棉田,其扩散距离越远,数量越少;距离温室越近的棉田烟粉虱发生数量越多,距离温室大棚10 m处的棉田的种群数量显著高于50 m处的棉田.  相似文献   

13.
烟粉虱是一种由许多生物型组成的复合种,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不同生物型的烟粉虱在寄主范围、传毒能力、抗药性等许多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差异.利用mtDNA COI基因作标记对上海地区的烟粉虱生物型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所测上海10个代表性地区中,闵行区只检测到B型烟粉虱,嘉定、青浦和徐汇区只检测到Q型烟粉虱,其余各地区B型和Q型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共存.所测上海地区共45个种群中,有31个种群为Q型,占所测种群的68.9%,14个种群为R型,占31.1%.而且,大棚采集种群多为Q型(Q型占87.0%).结果说明Q型烟粉虱已在上海地区广泛存在、大量发生,并有取代R型烟粉虱成为上海地区烟粉虱主要危害类型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亚致死剂量对新疆阿拉尔棉区棉蚜和棉长管蚜生长与繁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棉蚜和棉长管蚜成虫毒力,以3种药剂LC10和LC30处理F0代棉蚜和棉长管蚜,记录F0代及F1代蚜虫的寿命、产蚜量和发育历期等生命参数,建立种群生命表。【结果】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亚致死剂量处理(LC30)显著抑制了棉蚜和棉长管蚜的寿命和产蚜量,寿命分别下降27.99%~40.09%和35.65%~50.79%、28.19%~37.67%和32.76%~40.27%,产蚜量分别下降45.01%~50.17%和50.25%~52.24%、21.54%~28.24%和44.57%~54.97%,且棉长管蚜的下降幅度大于棉蚜。经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处理后,随各药剂亚致死剂量增加,棉蚜和棉长管蚜生命表参数净增殖率、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降低或缩短,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增高。【结论】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亚致死剂量能够显著抑制F0及F1代蚜虫的寿命和繁殖力,且3种杀虫剂对棉长管蚜的抑制作用大于棉蚜。  相似文献   

15.
烟粉虱B型和Q型竞争能力的室内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B型和Q型均为外来入侵种类。近年田间调查表明,Q型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取代B型成为优势种,有必要研究烟粉虱生物型之间的取代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论文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这两种生物型的取食能力及竞争能力,以期为烟粉虱有效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刺吸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测定烟粉虱B型和Q型雌、雄成虫在黄瓜叶片上的取食行为,并在室内黄瓜上混合饲养两种烟粉虱生物型,多代监测其种群动态和雌雄比例,以比较其在室内无农药压力条件下的竞争力。【结果】 EPG结果显示,(i)总体上,烟粉虱B型的总刺探次数(P=0.020)和刺探的总持续时间(P=0.048)显著高于Q型;在第2阶段B型E波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Q型(P=0.001),刺探时间百分比差异不显著;B型Pd波总次数(P=0.012)和Pd波总持续时间(P=0.016)均显著高于Q型;(ii)烟粉虱B型雌性非刺探波Np的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雄性(P=0.035);而第2阶段刺探时间的百分比显著大于雄性(P=0.011),与唾液分泌相关的第2阶段E波百分比却显著短于雄性(P<0.001);但B型雌、雄性成虫在第3阶段吸食韧皮部汁液的时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Q型雌性不仅在第2阶段刺探的百分比显著高于雄性(P=0.031),而且在整个记录时间内的总持续时间也显著高于雄性(P=0.039),而雌性的非刺探时间Np波却显著短于雄性(P=0.038);(iii)对于雌性,烟粉虱B型被动吸食植物汁液的E2>10 min的个数显著多于Q型(P=0.036);但是,烟粉虱Q型雌性第2阶段E波百分比显著高于B型雌性(P<0.001)。两种生物型混合饲养结果显示,随烟粉虱世代增加,B型和Q型所占比例逐步出现分化。第1代时,B型种群数量在混合种群中所占比例已接近80%;而第5代和第6代时,B型所占比例已达到98%,Q型近乎完全被B型取代。同种生物型烟粉虱两性间的比例变化趋势一致,且同种生物型烟粉虱雌性所占比例均略高于其雄性。【结论】室内EPG记录和多代混养种群动态结果都表明,在室内没有农药压力的环境下,烟粉虱B型在黄瓜上的取食能力和种群竞争能力均高于Q型,而且两种生物型雌性的取食和竞争能力均高于雄性。  相似文献   

16.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biotypes B and Q are two invasive biotypes in the species complex. The comparison of the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two biotypes is of significance to show their invasive mechanism and to their control. The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 marker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16 B-biotype populations and 4 Q-biotype populations worldwide with a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popul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 and a B. tabaci non-B/Q-biotype popul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was used as control populations. The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showed that the diversity indexes of biotype Q including Nei's gene diversity index, Shannon informative index, and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biotype B. The high genetic diversity of biotype Q might provide the genetic basis for the excellent ecological adaptation. Cluste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ISSR could not be used in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though it could easily distinguish the biotypes of B. tabaci. The difference of the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between the biotype B and the biotype Q exists based on the ISSR marker. Meanwhil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olecular marker has its limitation in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among the biotypes of B. tabaci.  相似文献   

17.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重要的入侵农业害虫,已对众多常规杀虫剂产生了高度抗性。论文针对烟粉虱的高效治理问题,通过室内和田间联合应用昆虫病原真菌与化学农药,评价其是否对烟粉虱防治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为烟粉虱的有效防控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在前期试验已经筛选到一株对Q型烟粉虱毒力较高的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Mf96基础上,先于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喷雾法,在3个浓度梯度(1.0×108、1.0×107、1.0×106个孢子/mL)的黄绿绿僵菌(Mf96)分生孢子悬乳剂中添加1.8%阿维菌素WP,分别配制成含0、15、30、45和60 µg·mL-1剂量的1.8%阿维菌素WP溶液,并喷到Q型烟粉虱2龄若虫体表,检测其死亡率。在体视显微镜下记录单位面积内的孢子沉积数量。田间试验中,分别将黄绿绿僵菌Mf96菌株悬乳剂(1.0×108个孢子/mL)和1.8%阿维菌素WP(60 µg·mL-1)单用和混用后喷施于NC95烟草上,评价其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实验室条件下,Mf96菌株悬乳剂从第4 天到第8 天对“Q型”烟粉虱2龄若虫的LC50从1 376降至183个孢子/mm2。Mf96菌株与阿维菌素(60 µg·mL-1)混合作用7 d后,真菌LC50从378降至46个孢子/mm2。低剂量的阿维菌素对黄绿绿僵菌Mf96菌株的分生孢子和菌丝生长没有影响。不同浓度黄绿绿僵菌(低、中、高)孢子悬乳剂分别与不同浓度阿维菌素(0、15、30、45 和 60 µg·mL-1)复配处理后,Q型烟粉虱2龄若虫有不同僵虫率,其中以阿维菌素30 µg·mL-1与黄绿绿僵菌高浓度悬乳剂复配处理Q型烟粉虱2龄若虫产生的僵虫率最高,达86.8%。对照(悬乳剂基础配方)和单独喷施阿维菌素处理中未见到僵虫。田间喷施真菌孢子悬乳剂、药剂和菌药混剂后5 d和10 d,菌药混用的Q型烟粉虱若虫虫口减退率均最高,分别为53.6%和85.7%;5个随机抽查时间得到校正防效变化趋势与虫口减退率趋势一致,25 d菌药混用的校正防效在所有处理中最高,达88.9%;5个随机抽查时间得到的对照组虫口减退率均为负值。【结论】黄绿绿僵菌Mf96菌株与阿维菌素联合在实验室和田间防治Q型烟粉虱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因此,利用黄绿绿僵菌Mf96分生孢子悬乳剂与低剂量1.8%阿维菌素WP联合防治Q型烟粉虱是一项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后代生命表参数的亚致死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关于昆虫病原真菌对昆虫生命表亚致死影响的研究较少,而由真菌侵染所产生的亚致死影响对于寄主昆虫的种群动力学至关重要,并最终影响着目标昆虫的害虫地位。论文旨在比较烟粉虱(Bemisia tabaci)亲代3龄若虫经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处理及对照子代种群的生命表参数,探讨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生命表参数的亚致死影响。【方法】应用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分析经球孢白僵菌处理的烟粉虱后代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率数据,以蒸馏水处理的个体作为对照。应用bootstrap方法计算种群生长参数的平均数和标准误;采用t-test比较分析球孢白僵菌处理组和对照组烟粉虱的种群参数、发育历期和繁殖力间的差异。【结果】球孢白僵菌处理的烟粉虱与对照之间在成虫前期、总产卵前期、1-4龄若虫存活率和生命表参数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与对照处理的烟粉虱成虫前期(20.59 d)相比,亲代接种球孢白僵菌使后代个体的成虫前期显著延长(26.58 d)。经球孢白僵菌处理的烟粉虱后代存活率(0.195)要比对照个体(0.76)低。球孢白僵菌处理烟粉虱后代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平均世代时间(T)和总繁殖率(GRR)分别为0.063 d-1 、1.065 d-1、6.85,30.613 d和41.883,而对照烟粉虱后代种群的上述参数分别为0.137 d-1 、1.147 d-1、33.443、25.575 d和51.44。【结论】亲代经球孢白僵菌处理的烟粉虱其子代种群增长要比对照组慢,死亡率高,但生殖能力并无显著性影响。该研究可为了解昆虫病原真菌对烟粉虱的长期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26℃条件下测定了五种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个体发育、种群存活率、成虫寿命和生育力的影响。寄主植物不同,烟粉虱幼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和生育力差异较明显,而对其生长发育影响不大。比较种群趋势指数,甘薯为最适寄主,芥蓝次之,棉花最差。  相似文献   

20.
2009-2010年,对长沙市烟粉虱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发现长沙市烟粉虱的种群发生呈现出2个高峰,分别在5-6月和9月.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区段基因的测序,对长沙烟粉虱的生物型进行鉴定,确定长沙烟粉虱的生物型为Q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