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农业保险在种类、定价方式、支持计划等方面发展迅速。本文梳理了美国农业保险的缘起、类型、定价方式、影响以及WTO规则下支持计划的转变。研究发现,美国农业保险经历了从"指定险"到"综合险",从"产量险"到"价格险"再到"收入险"的演变,目前收入保险占整个农业保险市场的90%左右;目前采用的定价方法主要是基于非参数估计的预期损失法;农业保险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到农户的收入和福利;在WTO规则下,美国农业保险支持计划在不断演变。这些对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及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农业保险一直是中国保险业的一个弱势,几年来农业保险保费呈负增长趋势、赔付率过高使得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保险公司不愿经营农业险,而农民也由于高额的保费而将农业险拒之门外.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险市场却呈迅速增长势头.本文在深入剖析国内外经验的同时提出一系列可行性意见,希望能够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农委近日发布最新信息称,上海农业保险创新探索了蔬菜价格指数、猪肉食品安全、小额信贷保证等新险种,提升了上海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上海市农委人士说,上海传统农险产品不断创新,截至目前,上海已有水稻、瓜果、林木等20多个种植业险产品:家禽、奶牛、生猪、虾蟹等10多个养殖业险产品。与此同时,创新探索了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猪肉食品安全保险以及花菜气象指数保险等新险种。开发并承保了小额信贷保证保险,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持农业的稳步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有效需求不足,处于一种低水平均衡的状态,这种低水平均衡状态的表现是农业保险费收入低、农业保险密度低,非正规风险规避机制的存在及交易费用过高是我国农业保险处于低水平均衡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农业保险规模与农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政策性保险与"以险养险"经营模式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目的】作为"三农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业保险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进农村社会治理、保障农民收益等具有重要作用,科技赋能是保障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方法】文章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实践深入分析了智慧农险的总体框架,围绕智慧农险4个核心内容论述了其应用领域,并对智慧农险发展进行展望。【结果】涵盖数据感知、传输、处理等功能的智慧农险平台将充分支持多源数据在农业保险领域发挥价值,为种植险、养殖险、扶贫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风险保障,降低现阶段因数据缺陷导致的各类风险。【结论】面对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内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农业保险的迫切需求,智慧农险需要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角度展开综合研究,多技术集成、发展模式、创新推广模式和对产业支撑将是未来智慧农险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借鉴国外发展农业保险的有益经验,结合上海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要求,在回顾上海农业保险业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应对WTO,实现上海农业保险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2013,(6):51
自2007年江苏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以来,江苏人保财险重点实施了"千站万点"计划,有效地解决农业保险最后"五公里"的问题。江苏人保财险在提升理赔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的同时,加大农业保险机构网络、人力资源、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硬件投入,逐年增加电脑,装备"三农"保险服务站点,提升前端管理信息化水平。同时,该公司还引入无人机航拍和生物鉴定技术试点工作,通过专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财险河南分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保险功能,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发展新模式,加大新技术应用推广,打造农业保险服务新领域,助力河南农村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太平洋财险河南分公司实现农险业务保费收入24447.59万元。开展的业务主要有小麦保险、油菜保险、花生保险、大豆保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9,(24)
<正>农业保险(简称"农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农业保险大体分为种植额保险、养殖业保险、其他保险三大部分。由于我国的农业保险业务刚刚开始发展,农业保险公司目前数量很少,常见的农业保险公司如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农业保险工作会议近日提出在全省实行统一的农业保险运营模式,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强调农业保险规范运作。此外,鼓励各地探索农业保险支持农村金融建设有效途径,将信息化管理落实到农业保险工作方方面面。江苏人保财险自200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将"服  相似文献   

11.
费雪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5-17
分析安徽省农业风险状况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分析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指出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现状及进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谢雨蒙  李柱石  陈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42-15043,15050
政策性农业保险被誉为农业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是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化解农业生产风险,维护粮食安全的一项创新制度。安徽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建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了"省—市—县"3级农业保险服务网络,实现了全省17个市、93个县农业保险全覆盖,采用了"信贷+保险"的新型保险模式,率先试点了"天气指数险",无人机航拍和GPS定位技术以及"一卡通"服务,推动了安徽省农业的发展。然而,其农业保险中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农业保险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利用金融市场深入探索"信贷+保险"模式、加强农业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保险的质量以及增强理赔流程的规范性等措施来完善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146-8147
在回顾了安徽省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继续加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212-10214
在大量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证访谈,分析了安徽省农业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增加农业保险有效需求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宋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88-4289
通过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史及现状的分析,特别是对农业大省--安徽省农业保险的分析,指出我国传统农业保险的发展困境,并进一步找出农业保险发展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指出了我国发展农业保险应遵循的原则及农业保险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7.
王志刚  李玥  郑适 《农业展望》2013,9(5):29-32,42
政策性农业保险被称为农业发展的“稳定器”,是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化解农业生产风险、维护粮食安全的一个有效措施。种植业保险作为农业保险的一个分支,在保障种植业健康稳定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和稳定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2008年安徽省阜阳市开始种植业保险试点工作,现其业务发展已初具规模。总结了阜阳市种植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并就其现存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种植业保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保障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农业保险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可能。探讨农业保险对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的影响,对促进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8—2020年中部经济地带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动态演进趋势,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农业保险对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2008—2020年中部经济地带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距,黑龙江、河南和安徽的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发展水平显著优于山西和江西。农业保险可有效提升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水平,这一结果通过了缩尾处理和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提升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水平。因此,基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角度考虑,提出应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依托农业保险引导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推动农业保险风险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9.
回顾我国台湾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分析概括其经营模式,剖析台湾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特点,总结其经验,进而提出台湾地区农业保险对祖国大陆农业保险发展的一些启示:(1)明确的政策法规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保证;(2)积极的财政扶持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必要保证;(3)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基础条件;(4)有效的运行方式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所在;(5)农业天然灾害救助体系是农业保险发展的积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