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鸭拜耳9015和SMZ中毒1发病情况某养鸭专业户饲养212只种鸭,1994年2月份发现鸭群发病,2月27日经诊断为鸭前殖吸虫病,决定用拜耳9015(硝氯酚)治疗。每只鸭投喂拜可90151片(100毫克)、SMz(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半片(200毫克...  相似文献   

2.
引起蛋鸭、种鸭产蛋异常和发病死亡的疫病主要有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禽霍乱和鸭瘟等。对禽流感和鸭瘟,大多种(蛋)鸭养殖者都会积极预防,而对大肠杆菌病、禽霍乱或其他疫病的预防,许多养殖户不太重视。在生产中只做好禽流感和鸭瘟这两种病的预防,蛋鸭、种鸭仍可能出现产蛋异常和(或)死亡。  相似文献   

3.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樱桃谷种鸭群输卵管炎四川洪雅县畜牧局(612360)段正高四川青神县畜牧局(612460)尹定良尹东升严际洲青神县种鸭场饲养樱桃谷种鸭2700只,其中母鸭2350只,完全采用封闭式圈养,平均每只占地0.8m2(包括运动场,产蛋室及小型...  相似文献   

4.
1发病情况广东省三水市某种鸭场饲养樱桃谷种鸭5000只,其中A群(间隔为两个场地饲养)2500只,饲喂甲厂生产的蛋鸭配合饲料,B群(间隔为两个场地饲养)2500只,饲喂乙厂的蛋鸭配合饲料。1996年7月6日至12日,喂甲厂饲料的A群种鸭产蛋从1945...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可达90%以上),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流行的鸭肝炎病毒以1型DHV(DHV1)为主,以10日龄左右的雏鸭发病最多.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及死亡;成鸭亦可感染,但不表现症状而成为隐性带毒者,能给养鸭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种鸭葡萄球菌病的诊治谭雪丽,刘华(山东省茌平县畜牧局252100)一、发病情况我县某养鸭户于1997年8月11日由浙江引进“三白”种鸭5000只,1周后便有10余只雏鸭精神不振,跛腿不爱跑动,至9月27日鸭群已发病257只,其中死亡121只,病死率达...  相似文献   

7.
六枝特区五种畜禽寄生虫感染情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检猪、犬、鸡、鸭、鹅各20头(只)。收集体内外寄生虫,经形态学鉴定,检出寄生虫12种,隶属于4纲7目8科12属。其中吸虫2种、绦虫4种、线虫5种、蜘蛛昆虫1种。按寄生宿主分类,猪有5种、犬有5种、鸡有1种、鸭有2种、鹅有2种。同时采取猪血清141份,经平板凝集试验(HA)检出猪囊尾蚴阳性率为2.16%;间接血凝试验(IHA)检出弓形虫阳性率为59.57%。对猪、鸡、鸭、鹅共1034头(只)进行了粪便检查。  相似文献   

8.
2101只(公273只,母1828只)6月龄仙湖3号种鸭,饲养15个月,统计了母鸭的月产蛋数和产蛋率,分析了产蛋率(y)与月龄(x)之间的回归关系,得到下述回归方程:y=-639.507+159.960x-11.209x2+0.247x3。可根据此回归方程推算出仙湖3号种鸭各时期的产蛋率,以便合理安排生产。  相似文献   

9.
1995年剖检21只鸭,发现鸭对体吸虫(Amphimerusanatis),纤细膜壳绦虫(Hymenolepisgracilis)八钩膜壳绦虫(H.actocantha),冠状双盔带绦虫(Dicranotaeniacornula)内翻双盔带绦虫(D.introversa)和鸡异刺线虫(Heterakisgalinarum)等6种蠕虫,隶属3纲3种4属,其中鸭对体吸虫,八钩膜壳绦虫和冠状双盔带绦虫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高邮鸭在辽宁省海城市一处养鸭场的养殖实践,蛋鸭常年饲养在保温大棚内,没有运场,没有洗浴池(场)。饲养密度为每平米5.5-6只。共有3幢鸭舍,每幢鸭舍饲养3000只,全场共有9000只高邮鸭高产青壳系蛋鸭(“苏邮2号”)。  相似文献   

11.
蔡来长 《中国家禽》1999,21(10):24-25
1病例介绍1.1广东省南海市某养鸭专业户,1999年2月14日购入樱桃谷雏鸭3000只,饲养至2月23日,将雏鸭料换为中鸭料,为预防雏鸭转换饲料发生肠胃病,用禽菌灵1000g(内含喹乙醇20g,但包装未标明)拌料80kg(含喹乙醇250mg/kg)。次日早上见雏鸭已死亡205只,但饲养者误认为药量不够,遂用禽菌灵1500g(内含喹乙醇30g)拌料80kg(含喹乙醇375mg/kg)投喂雏鸭,12h内即死亡250多只。经现场临诊怀疑喹乙醇药物中毒,要求其变换饲料及清除已拌药未被吃完的余料后,取葡萄糖水灌服,死亡逐渐减少,但1周内每天仍死亡几十只,10d共死亡965只…  相似文献   

12.
(一)发病情况2012年4月2日,汶上县某养殖户从孵化场购进了肉雏鸭2000只,5日龄前生长发育良好,从6日龄开始,鸭群内发现有几只雏鸭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然后每天死亡雏鸭逐渐增加。鸭群发病后在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不见明显效果。从鸭群发病至确诊日(4月9日)累计死亡雏鸭200只。  相似文献   

13.
台湾的养鸭业杨学梅(北京市达克种鸭研究所101305)吴伟雄(海南省海口市农工贸股份有限公司570208)黄礼(北京市顺义县前鲁鸭场101305)养鸭是台湾省的传统的家禽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肉鸭生产:每年屠宰肉鸭4千多万只,平均每人一...  相似文献   

14.
不同限饲水平对产蛋期肉种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限饲水平对产蛋期肉种鸭生产性能和孵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 40周龄父母代 SM3樱桃谷种鸭 3200只(母鸭 2600只,公鸭 600只),随机分成 4组,每组 5个重复,每个重复 160只鸭(母鸭 130只,公鸭 30只)。以玉米 -豆粕 -小麦型配合饲料(代谢能 11.50MJ/kg,粗蛋白质 18.00%)为基础饲粮。T1组日饲喂料量最大,为每只鸭 225g,其他组依次降低 15g,分别为 210(T2组)、195(T3组)和 180g(T4组),试验期 35d。结果表明:1)当日饲喂料量由225g下降到210g时,公、母鸭的体增重均显著下降(P<0.05),产蛋率略有上升,蛋重略有下降,但二者变化均不显著(P>0.05),当日饲喂料量继续下降到 195和 180g时,与日饲喂料量 225g时相比,公、母鸭体增重、产蛋率和蛋重均显著下降(P<0.05);2)经回归分析,公、母鸭体增重、产蛋率、蛋重与日饲喂料量有显著的直线或二次曲线关系(P<0.05),产蛋率与蛋重之间也有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3)日饲喂料量对种鸭死淘率及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健雏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适当限制饲喂料量可降低体增重,提高产蛋率,但过度限饲会影响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一)发病情况 2009年7月15日,某鸭场的4000只蛋种鸭突然发病,病鸭衰弱无力,无食欲,趴地或不能站立,粪便稀软。场内饲养员以为是大肠杆菌病,用恩诺沙星饮水给药,连续3天,但病情未见好转,并且出现死亡,每天3~5只。其他鸭病情缓和,但产蛋量迅速下降,比正常减少3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对鸭瘟、鸭霍乱紧急防治措施作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鸭瘟、鸭霍乱多价卵黄抗体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和8.3个C48-1强毒菌的攻击具有100%(8/8只)中和能力,对鸭瘟强毒(100个LD50)和C48-1(8.3个)攻毒后5~6小时注射4倍稀释卵黄抗体2.0ml/只,具有100%(6/6只)保护(口服有83.3%保护);分别以正常量和5倍量的鸭瘟弱毒苗免疫2月龄鸭,5~6小时后攻鸭瘟强毒,结果无一存活,鸭瘟弱毒苗和鸭瘟-禽霍乱二联活苗免疫后3天,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攻击获50%(3/6)保护,7天获83.3%(5/6)保护。A群菌苗免疫后6天对C48-1攻击获66.7%(4/6只)保护,12天获100%保护。鸭瘟-禽霍乱二联活苗免疫后3天对C48-1攻击获33.3%(2/6)保护,7天获83.3%保护;巴氏杆菌卵黄抗体和血清抗体能明显抑制巴氏杆菌生长并有溶菌现象出现;复方痢菌净、喹乙醇、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对多杀巴氏杆菌高度敏感(17~41mm)。  相似文献   

17.
樱桃谷SM型祖代种鸭育雏观案胡明辉,陈方斌,周时荣(四川绵英种鸭有限公司621000)1993年8月2日,中英合资四川绵英种鸭有限公司引进英国樱桃谷农场作为合资公司投资的樱桃谷超级肉鸭SM型祖代种鸭23单元,共计3381只,通过28日龄的育雏观察,育...  相似文献   

18.
1对种鸭用饥饿法强制换羽1996年10月30日从北京双桥种鸭场引进父母代种雏1000只,产蛋到67周时淘汰弱、残鸭,整群后留810只种鸭,换羽前称重。饥饿法强制停产换羽,见表1。表1强制换羽实施方案从停料开始到第12天左右进行人工拔毛,拔毛前对种鸭进行检查,拔下的羽根是否干枯,如干枯,可一次拔掉每个鸭翅的主翼羽10根,覆主翼羽14根,最后拔主尾羽(公鸭不拔毛)。这样做可使强制换羽的种鸭羽毛生长整齐,产蛋时间一致,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都有极大的提高。2种鸭强制换羽后的生产性能在实施强制换羽期共死亡种鸭22只,死亡率为2.7%…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新城疫(ND)疫苗对贵州三穗麻鸭的免疫效果,选用NDⅠ系活疫苗(CS2株)、Ⅳ系灭活疫苗(LaSota株)和重组基因Ⅶ型NDV灭活疫苗(A-Ⅶ株)分别对三穗麻鸭进行免疫实验,检测疫苗最小免疫剂量、免疫鸭的抗体滴度和消长规律,以及病毒感染免疫鸭后的排毒情况。结果显示,活疫苗CS2株、灭活疫苗LaSota株、灭活疫苗A-Ⅶ株的最小免疫剂量分别为1.0 mL/只、0.5 mL/只和0.2 mL/只;3种疫苗2次免疫要高于1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滴度,但各免疫组不同免疫次数鸭的抗体滴度均在第60天达到高峰,其中以灭活疫苗A-Ⅶ株1次或2次免疫诱发的抗体滴度最高(分别为7.5log2和8.1log2),并且抗体持续期长,在免疫后第150天抗体水平仍能达到免疫保护要求;对免疫鸭的排毒检测发现,活疫苗CS2株免疫后的鸭持续排毒,灭活疫苗LaSota株免疫后的鸭排毒量少且时间短,而灭活疫苗A-Ⅶ株免疫后的鸭未检测到排毒。试验结果表明,重组基因Ⅶ型NDV灭活疫苗(A-Ⅶ株)在免疫剂量、免疫次数、免疫鸭的抗体滴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抑制免疫鸭排毒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ND疫苗。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饲粮添加甜菜碱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肠道屏障指标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健康北京鸭2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北京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00 mg/kg甜菜碱(低剂量组)、800 mg/kg甜菜碱(中剂量组)、1 200 mg/kg甜菜碱(高剂量组),于第42天清晨屠宰取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甜菜碱可以显著提升北京鸭42日龄体重(P<0.05),三种添加剂量的甜菜碱均显著降低北京鸭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甜菜碱显著提高42日龄北京鸭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三种剂量甜菜碱均显著降低42日龄北京鸭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P<0.05),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甜菜碱显著降低内毒素(ET-1)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三种添加剂量的甜菜碱均明显提高42日龄北京鸭十二指肠绒毛高度(P<0.05),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甜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