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王文彬 《水产养殖》2011,32(3):44-45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在我国大多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越冬保种。罗非鱼的越冬分为鱼种越冬和亲本越冬两种。鱼种越冬是将当年繁殖的罗非鱼苗,到10月份左右还未长成商品规格的,通过越冬,留作第2年4—5月份作为放养的鱼种。  相似文献   

2.
倪立珠 《水产养殖》2012,33(3):51-52
为了提高越冬鱼种的成活率,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综合洪泽县当地鱼种越冬的经验,对提高鱼种越冬作一简述,以供参考。1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1.1越冬水体严重缺氧一般情况下,越冬水体严重缺氧是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池塘缺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池水清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3.
彩虹鲷又叫红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在我国大多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进行越冬保种。彩虹鲷的越冬分为鱼种越冬和亲本越冬两种。鱼种越冬是将当年繁殖的彩虹鲷鱼苗,到10月左右还未长成商品规格的,通过越冬,留作第2年4月~5月作为放养的鱼种;亲本越冬是指从彩虹鲷接班鱼中选择出待第2年繁殖用的亲本鱼种,让其安全越冬。因此,搞好彩虹鲷的越冬事关当年及来年的生产和效益,  相似文献   

4.
赵德炳 《齐鲁渔业》2008,25(11):27-28
彩虹鲷又叫红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在我国大多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进行越冬保种。彩虹鲷的越冬分为鱼种越冬和亲本越冬两种。鱼种越冬是将当年繁殖的彩虹鲷鱼苗,到10月份左右还未长成商品规格的,通过越冬,于第2年4~5月作为放养的鱼种。亲本越冬是指从彩虹鲷中选择出第2年繁殖用的亲本鱼种,让其安全越冬。因此,搞好彩虹鲷的越冬事关当年及来年的生产和效益,是养殖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李玉柱 《科学养鱼》2006,(12):23-23
一、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1.鱼类体质与规格规格大的鱼种体质好,越冬成活率高而又健康。据多年的养殖经验看50~150克鱼种越冬成活率较高,一般体重如5~10克的鱼种,成活率为48%,20~30克的82%,30~50克的86.5%,50克以上的94.2%。规格小的鱼种含脂肪和蛋白质均低,不足越冬期的消耗  相似文献   

6.
<正> 由于春放鱼种模式和成鱼市场两种因素的制约,大部分鱼种、成鱼需要自然越冬。因此,越冬管理是池塘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高度重视并推广成功的越冬经验,保证鱼类安全越冬。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精养池塘越冬前和越冬期主要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措施,能够保证单产1500kg池塘鱼类安全越冬,越冬成活率达到100%。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亲鱼、鱼种、成鱼的主要越冬技术,阐述了鱼类的越冬机制和主要的越冬方法,并对几种特种鱼类的越冬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水产科技情报》1973,(11):13-13
我们宾县满井公社红旗大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养鱼事业年年发展。在发展养鱼生产的斗争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保护好鱼类越冬很重要。因为,越冬鱼的成活率高,不仅巩固了当年的养鱼成果,也为来年的春片鱼种自给奠定了基础,保证了我场养鱼生产的顺利发展。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只要掌握鱼类越冬规律,在严寒时间长的我省,鱼类越冬问题也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9.
一、越冬鱼种进塘前准备 每年秋季,当自然水温下降到18~20℃时,罗非鱼就要进入越冬温室,我省一般在10月中、下旬。越冬鱼种体质好坏直接影响其越冬成活率,并且越冬鱼种处于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如果管理不当,易患病死亡。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李曼  夏宝东 《黑龙江水产》2006,(3):19-19,22
越冬鱼类,尤其是花白鲢鱼种经过6个月的冰封期后,体质有所消耗,如果在越冬期间出现过低氧而多次加水,致使越冬鱼类的活动增加,越冬鱼类的体质损耗将会更严重,将导致花白鲢鱼种的体质明显下降。在越冬池解冻后,随水温的逐渐升高,体质虚弱的花白鲢易染生疾病,而发生大批死亡,而同池的鲤鱼虽体质消耗也严重,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在越冬池解冻后,以花白鲢为主的越冬池要及时疏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鱼类越冬的成活率关系到养殖户一年的养殖收益,特别是在我们北方地区,每年鱼类的越冬期长达140—150d,如何能够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提高成活率,是养殖者最为关心的,下面就此问题介绍几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讷河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达5个半月,冰层厚度90cm—120cm,鱼类越冬管理难度较大。尤其是有鱼种和成鱼越冬的场户,越冬密度高,稍有不慎,疏于管理,便可造成越冬鱼类的死亡,不仅经济上遭受损失,而且直接影响到下年渔业生产的进行。因此,在整个越冬期间必须尊重科学,依靠技术,以水为基础,以氧为前提,做好管理工作,确保鱼类安全越冬。一、补水是鱼类安全越冬的基础越冬池的水应在封冰前注满,越冬期池水如能保持一定深度可不必注水。但对一些渗漏比较严重的越冬池要定期灌注新水,以保持越冬必要的水深,避免冰层凹陷。如果…  相似文献   

13.
罗非鱼鱼种越冬培育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耐寒能力比较差,当水温降到12℃~13℃以下时,就会出现冻伤或冻死的现象。为了来年继续养殖和生产罗非鱼,必须保存一定数量的亲鱼和鱼种,使其安全越冬,对此我市在在多年的罗非鱼鱼种越冬培育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总结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长竞 《水产养殖》2012,33(2):52-52
现在各地养殖商品鱼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培育鱼种和鱼种的越冬技术,尚未被广大渔民认识和掌握。其实搞好鱼种越冬并不难,只要根据实际情况,按其所需,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就能提高鱼种的越冬成活率。1适当投食保膘一般温水性鱼类,当水温下降到10℃左右,对其食欲虽有影响,但其消化机能并不很弱,对肥、饲仍有  相似文献   

15.
淡水白鲳鱼种在十月份下旬开始进入越冬,越冬入池时间宜早不宜迟,早人池有利于鱼种迅速恢复身体而安全越冬。在越冬前的一段时间里,鱼类摄食量大,必须投喂营养丰富的饲料,可使淡水白鲳在越冬前体内多积累些营养物质,达到体壮膘肥,以供越冬时消耗。越冬的鱼种必须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凡鱼体消瘦、游动迟缓、撮食能力差的,都应尽量剔除。  相似文献   

16.
当秋季水温下降到5-10℃以下时,鱼类停止摄食或摄食量减少。在冬季结冰的情况下,鱼类根本不摄食,新陈代谢缓慢或停止生长。进入冬季如不加强管理,越冬鱼类会死亡,造成经济损失。一、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冬天水位下降,水量少、缺氧,池水清瘦,浮游生物量少。结冰水面透光性差,光合作用产生氧量不足,耗量大,造成缺氧死鱼。鱼类的规格小、体质差、肥满度不够,体内储存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少,不足以越冬期的消耗。另外,鱼种在拉网时受伤及鱼病会造成鱼类越冬死亡。越冬期间忽视越冬管理,也容易造成鱼类死亡。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的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可从每年11月中上句持续到昱年4月中下旬,对水体中高密度的越冬养殖鱼类极为不利。因此,为了确保鱼类安全越冬,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并为昱年开展渔业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有越冬水面的渔场和养殖户要加强鱼类越冬管理,做好预防,在鱼类越冬前和越冬期间做好如下几项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场地处东洞庭湖傍,每年冬季水鸟(鱼燕)成群结队侵害鱼种。1981年在鱼种越冬期间,因受水鸟危害,损失十分严重,42万尾越冬鱼种,被水鸟吃掉31万尾,越冬成活率为26.2%,给1982年成鱼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在1982年鱼种越冬期间,我们采取牵拉化学胶丝复盖鱼池,防水鸟侵害鱼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各养殖单位生产的秋片鱼种都要经历漫长的越冬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养殖单位引入了综合经营机制,即围绕养殖业发展其它相关的垂钓、餐饮、旅游等产业,越来越多的商品鱼也被投入水体进行越冬。如此巨大的淡水养殖鱼类群体,被冰封在大大小小的水体当中,越冬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每年,各地都有因越冬失败造成死鱼的事例。为了确保鱼类安全越冬,越冬户必须充分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和出现问题后的解救准备工作。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和有关资料,总结以下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黑鲷俗称黑加吉、黑立、海鲋等,喜栖于沙泥底质或多岩礁底的浅海水域,一般不作远距离洄游,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属名贵经济鱼类,是海水中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黑鲷在北方地区养殖,由于受冬、春季水温偏低的制约,一般从 11月至翌年 4月长达半年时间在室内饲养并需一定量的热能和相应的配套措施。现结合本场鱼种越冬生产试验,对黑鲷鱼种越冬技术作一浅探。   一、越冬室与越冬池   越冬室可专建,也可利用对虾或其它育苗室改建,关键是室内增温和保温性能良好,要求背风向阳。   越冬池,多为水泥结构,长方形,面积以 20~ 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