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供试苹果属植物30个种类、用PEG脱水剂模拟干旱处理,测定了细胞膜的损伤率,排列了30个种类的耐旱性序列,并进行了耐旱性的分组归类.细胞膜的损伤率与叶片持水率、气孔阻力和蒸腾强度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苹果属植物的耐旱性与耐热性无相关性,并进一步论证了苹果属植物的耐旱性鉴定与耐热性鉴定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苹果属植物嫁接后的表现与亲缘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苹果属植物44个种类嫁接在小金海棠砧木上的表现,探讨了苹果属植物不同组,系及种类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苹果属植物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志钦  李育农 《园艺学报》1995,22(4):341-347
自本世纪30年代在苹果属植物中发现无融合生殖现象以来,有关苹果属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细胞学、遗传学、胚胎学研究,无融合生殖的种类、类型、能力和在栽培、育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多有报道。本文总结了这些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对比当今植物无融合生殖研究现况,提出了苹果属植物无融合生殖今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世界及中国苹果属植物的分布情况和分类概况,并有针对性地叙述了苹果属植物的应用分型情况,即砧木种类、食用种类、观赏种类和基因资源类,提出了各分型的部分代表植物及其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根据我国苹果4大主产区的生态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空间等内容,对应苹果属植物的应用分型特点,为今后各主产区的发展方向及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2个苹果优势区域带应以鲜食苹果为主,加工为辅进行发展;另2个主产带应以发展加工、早熟及观赏类型苹果为主,并辅以进行基因资源类型的保存和利用工作。最后对苹果资源的保存及观赏苹果类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苹果属植物44个种类嫁接在小金海棠砧木上的表现,探讨了苹果属植物不同组、系及种类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们选6个马来西亚辣椒品种进行耐热性鉴定研究,以美国引进的辣椒材料CM334为对照,用细胞膜相对电导率法、高温处理测定辣椒热害指数法、叶绿素含量测定法鉴定其耐热性,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处理测定辣椒热害指数与细胞膜相对电导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基本反映辣椒品种的耐热性;辣椒品种间叶绿素含量没有一定的趋势,耐热性强和弱的品种叶绿素含量相差无几。但是,经高温处理后,品种间叶绿素下降的比率与辣椒热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测定辣椒品种叶绿素下降的比率也可作为鉴定辣椒耐热性的1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世界苹果和苹果属植物基因中心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李育农 《园艺学报》1989,16(2):101-108
根据植物分类学、酶学和核学的研究,作者确认塞威士苹果Malus sieversii.( Ldb.)Roem。是苹果的原生种,它不起源于高加索而起源于中亚细亚,一直延伸到东部与我国新疆接壤的苏联地区阿拉木图。 论文郑重提出世界苹果基因中心应当包括与苏联阿拉木图接壤的我国新疆的伊犁地区。该地区自古迄今长有九千公顷以上的塞威士苹果,而高加索的野生苹果属东方苹果Malus Orientalis Uglitzk,不是塞威士苹果。 在苹果属植物的基因中心问题上,中国的四川和云南的西部,地质学家称为川滇古陆的走廊地带是苹果属植物的大基因中心,就世界范围而言该地苹果属植物的野生种种类最多,但它不是世界苹果属植物唯一的发祥地,因为亚洲的东部和西部、欧洲、北美都长有苹果属的特有种。虽然各地苹果属植物的种类没有川滇古陆多,但所有的种类在不同的地区,同一纬向地带形成了世界苹果属植物的多基因中心。 基于细胞地理学和生态地理学的研究可以看出,世界苹果属植物种类的传播却有从亚洲到欧洲、日本和北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苹果属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苹果属(Malus)植物种类繁多,全世界35个种中,我国就占有23个种.关于苹果属植物孢粉的观察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苹果属植物11个种19个类型的花粉大小、形状及其外壁形态等,以探索了解苹果  相似文献   

9.
现代世界苹果属植物分类新体系刍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研究《世界苹果属植物种类和分类的研究进展述评》的基础上,根据植物形态学、生态学、细胞学、孢粉学、酶学和化学等实验研究所得结果,将世界苹果属植物的主要野生种分成6组、8系、27种、6亚种、14变种和3个变型,附栽培种8种、1亚种、7变种;同样将中国苹果属植物主要野生种分成4组、7系、17种、3亚种、8变种和3变型,附栽培种6种、1亚种、5变种。修正和补充了原苹果属植物分类的旧体系,建立了近代世界苹果属植物和中国苹果属植物分类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世界苹果属植物种类和分类的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世界苹果属植物形态分类的历史和成就,简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该属植物种类和分类的评价,介绍了该属植物分类进入实验阶段的进展,最后对新的分类系统提出了简明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变叶海棠为砧木研究了26个种类的苹果属植物对褪绿叶斑病毒(CLSV)侵染后的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受SLCV分染后,26个种类的苹果属植物嫁接成活率降低,生长量减少,胺接相对成活率的变化与植物的带毒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9r=-0.9361^**)。对砧木和接穗粗度影响不大,对株高影响明显,其变化与其植株的带毒量有显著的正相关(r=0.8048^**)。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叶录素成份a/b比值升高  相似文献   

12.
世界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演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引用了瓦维诺夫N.I.Vavilov,兰格菲尔德V.T.Langenfeld,斯泰司C.A.Stace 及俞德浚等关于苹果属等植物种、属起源和演化的学说,结合作者对世界苹果属植物今昔的自然分布和分类的研究工作,论证了世界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演化的中心位于中国的西南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但不是苹果属的祖先种皆起源于该地或亚洲东南的亚热带地区,有不少种是直接起源于今天的北温带—它们过去在第三纪曾经有过亚热带气候。作者认为兰格菲尔德所作关于苹果属植物起源演化的系统发育树图谱中的六个分枝,都是指的次生遗传基因中心,而苹果属植物的初生遗传多样化中心是与其近缘的花揪属、梨属和山楂属相融合的。由于苹果属现代大多数的种都集中在中国西南云、贵、川三省,其中含有古老的多胜海棠等种类,因此将该地区视为苹果属的初生基因中心,是符合C.A.Stace 和V.T.Langenfeld 关于属的起源中心定位学说的,但苹果属古代的起源中心位置是否与现代起源中心位置相符,值得再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苹果种质资源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苹果属植物起源中心之一,苹果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综述了我国苹果种质资源起源、进化与分类、细胞学、无融合生殖、分子生物学和鉴定规范与标准制定等基础性研究进展,并对深化苹果种质资源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苹果属植物种质多样性的SLAF-seq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源  王大江  王昆  丛佩华  李连文  朴继成 《园艺学报》2020,47(10):1869-1882
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技术(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SLAF-seq)对509份苹果属植物种质进行测序,获得586 454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463 612个;经过序列比对,根据完整度 > 0.94、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 0.05,过滤筛选得到46 460个多态性单核苷酸(SNP)位点;基于这些SNP位点构建苹果属植物不同种的系统发生树并分析主成分。结果表明,通过SLAF-seq技术能够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快速开发高通量的SNP标记,并直接用于苹果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34种509份苹果属植物的多样性水平较高(He = 0.318,I = 0.488,Ae = 1.520),在多于1份试材的种群中,变叶海棠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中国苹果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综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苹果属植物分为5个基本的类群,Ⅰ山荆子类群,Ⅱ苹果属植物野生种类群,Ⅲ苹果栽培品种类群,Ⅳ以中国苹果、八棱海棠、花红、楸子和海棠花为主的类群,Ⅴ新疆野苹果类群。野生种丽江山荆子、山楂海棠、陇东海棠、变叶海棠、花叶海棠、滇池海棠和沧江海棠聚类比较紧密,栽培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栽培品种与东方苹果和森林苹果等野生种聚在一起,新疆野苹果与中国原产苹果属栽培种的亲缘与起源演化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考究。  相似文献   

15.
部分苹果属植物的抗盐性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部分苹果属植物的抗盐性鉴定赵进春,任庆棉,刘捍中,刘立军(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兴城121600)我国苹果属植物资源丰富,搞清这些资源的耐盐性,对于发展我国的果树生产,充分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果树育种提供基因源。1试材与方法试材取自国家果树...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苹果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凤之  王昆  曹玉芬  高源  龚欣 《果树学报》2006,23(6):865-870
简要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苹果生产及贸易现状,并概述了我国4个苹果种质资源圃的建设情况和苹果属植物资源收集、保存工作。从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矮化性和无融合生殖等方面对苹果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鉴定评价,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501份苹果种质资源的性状鉴定和评价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建成苹果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目前苹果种质资源创新及利用主要体现在苹果新品种、矮化砧的选育和苹果无融合生殖利用3个主要方面,并提出今后我国苹果种质资源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拥有丰富的苹果属种质资源,现已发现的有23个种100多个类型,广泛地分布于我国各地,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并且大多数种类可以作为苹果树的砧木用于生产。本试验应用嫁接的方法,对原产我国的苹果属种质资源中的一些种类进行了矮化性能鉴定,证明了这些种类具有一定的矮化能力,可为苹果生产提供适宜的矮化砧木,并为苹果砧木育种提供矮化基因源。  相似文献   

18.
苹果属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成明昊  张云贵  李晓林 《园艺学报》2000,27(Z1):469-474
采用系统发生-植物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苹果属植物种的分布、起源和演化.老挝林檎的分布区(也是多胜海棠组种类间的汇集地)为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约北纬20~23°,东经100~110°),该地区是苹果属植物的起源中心.苹果属植物有阿巴拉契亚地区、中亚细亚西部地区和横断山脉地区3个演化中心.三裂叶海棠和弗洛伦萨海棠在世界苹果属植物分类新系统中是独立的单种组、系,未显示出种类间的演化关系;地理分布是隔离的,与老挝林檎是同源区系解体后独立演化的,因此不属于苹果属,而是与其亲缘关系极为密切的近缘属植物.喜马拉雅山荆子亚种与山荆子比较,形态特征差异明显,分布区有明显的地理分异,应当为种级分类单位.  相似文献   

19.
高温胁迫会使植物产生损伤,影响植物的生存,植物通过热激反应来应对热胁迫,如热激蛋白、抗氧化剂、植物激素、渗透调节物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细胞膜稳定性、产生挥发有机物及共生关系等在植物的热激反应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Hsfs、MBF1c、APX1、Zats、DREB2A/2C及WRKY等转录因子在热激反应中传递放大信号,对提高耐热性至关重要。综述了植物耐热性的分子机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植物的耐热性及耐热性植物的选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黄瓜耐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阐述了高温胁迫对黄瓜生理生化过程、细胞膜和相关酶、外部形态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讨论了黄瓜耐热性遗传规律,总结了耐热性鉴定和提高耐热性的方法,并提出了今后黄瓜耐热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