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轻型木结构建筑台风荷载响应的相关研究。简述了台风对木结构建筑作用的分析与计算方法;详细介绍了佛罗里达国际大学风墙实验;概述了用于预测风致荷载响应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建模技术的发展与模型的加载和验证方法;分析了建模方法对结构行为的影响。该文可为轻型木结构建筑的风工程学理论、材性研究及防台风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木结构建筑减振降噪研究,以一栋普通轻型木结构建筑和一栋葡萄牙软木优化轻型木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态激励法和现场声压级法,分别测试两栋建筑的动力参数(频率、峰值加速度、阻尼比)和隔声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轻型木结构建筑均符合舒适度要求,同时软木优化轻型木结构建筑的平均阻尼比比普通轻型木结构建筑高1.6%;在关闭门窗,交通噪声源和扬声器噪声源共同作用情况下,软木优化结构建筑的平均隔声量比普通结构高4.6 dB(A);其中软木优化结构的减振降噪性能好于普通轻型木结构建筑,可以明显改善木结构建筑楼盖振动特性和隔声效果。上述以期为轻型木结构建筑的减振降噪优化设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蒋柯夫  杨瑛 《林产工业》2022,(10):51-55
为提供一种适合轻型木结构建筑碳排放计算方式及降碳路径,采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将轻型木结构建筑生命周期分为木材固碳、建筑建材的生产与运输、建筑施工、运行使用、拆除处理五个阶段,通过研究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得出符合轻型木结构建筑特点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并提出合理选择建筑木材、延长木材储碳周期、优化能源消耗结构、科学管理工程施工等降碳策略,以期为轻型木结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方法指导,为轻型木结构建筑选材、建设、运行及拆除处理等阶段相关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热流计法对两种常用型建筑外墙的传热系数进行现场测量与分析。计算和实测轻型木结构建筑和混凝土建筑外墙结构的传热系数,比较评价这两种不同外墙类型与结构的热工性能,并确定其建筑复合外墙热工级别和适用区域。研究表明,两种常用型建筑外墙体的传热系数的理论值与实测值一致;轻型木结构建筑外墙热工级别达到Ⅲt级,可用于寒冷、夏热冬冷地区;钢筋混凝土外墙结构较厚,但其保温效果较轻型木结构差。上述以期对轻型木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节能保温优化设计及其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轻型木结构目前在国外应用广泛,在国内常用于中低层居住式建筑,其建筑楼盖的隔声问题关系到用户居住的生活质量。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轻型木结构建筑楼盖隔声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加速行业标准制订工作,重视建筑楼盖隔声理论基础性研究和不同激励方式下的试验方法研究,运用层板复合材料、动力学和声学理论等进行隔声楼盖结构优化设计等提高我国轻型木结构建筑楼盖隔声技术的主要措施,对于提升我国木结构建筑行业楼盖隔声技术,更好满足用户居住舒适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落叶松资源情况及材质特点,综述了用于轻型木结构建筑落叶松材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和开发轻型木结构用落叶松木质材料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按照我国4个主要建筑气候区域,以呼和浩特、银川、南京及广州4个具有典型气候特征的地区为例,采用瞬态热湿传送模型(WUFI),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4J924《木结构建筑》中设计的4种不同构造形式的轻型木结构墙体进行10年期的热湿模拟预测,探究4种墙体使用中的建筑室内温湿度变化规律及居住舒适度。结果表明:在模拟的10年时间内,4种轻型木结构墙体的内外温湿度均相对稳定,具有良好的保温调湿作用,可以满足人们实际居住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如何建造好木结构房屋,加快产业化发展,笔者就有关问题特别是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谈些建设性意见。1木结构建筑的概述1.1木结构建筑的分类根据《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及《木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木结构按材料分类,大体分为三类:普通木结构、胶合木结构和轻型木结构。普通木结构是指承重构件采用方木或原木制作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国情的轻型木结构屋面板的应用研究对于轻型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以适于中国国情的定向秸秆板作为轻型木结构建筑的屋面板,通过试验研究其作为屋面板的集中静载和冲击荷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定向秸秆屋面板干湿状态下,集中静载的平均挠度分别为5.56mm和6.23mm,极限荷载分别为2821N和2778N,在冲击荷载达到规定的102N·m(即冲击高度达到760mm)的情况下其平均挠度分别为5.46mm和6.09mm,极限荷载分别为3257N和3094N。与国内外常用的轻型木结构屋面板相比,定向秸秆板作为屋面板其集中静载和冲击荷载性能均优于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不同时期轻型木结构建筑墙体的热工性能优化设计工作,笔者以南京地区A、B两幢轻型木结构建筑四种不同外墙体为研究对象,实测外墙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四种不同组合外墙体的传热系数,并分析了两幢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舒适度。结果表明,实测A、B两幢建筑的外墙体传热系数值均<0.4 W/(m^2·K),达到严寒地区热工性能设计标准。其中A幢软木外墙体建筑的保温性能优于B幢防腐木外墙体建筑;A、B两幢外墙体传热系数测试值与其理论值相对误差分别为3.51%和11.40%。上述以期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轻型木结构居住环境提供有益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不同时期轻型木结构建筑墙体的热工性能优化设计工作,笔者以南京地区A、B两幢轻型木结构建筑四种不同外墙体为研究对象,实测外墙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四种不同组合外墙体的传热系数,并分析了两幢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舒适度。结果表明,实测A、B两幢建筑的外墙体传热系数值均0.4 W/(m~2·K),达到严寒地区热工性能设计标准。其中A幢软木外墙体建筑的保温性能优于B幢防腐木外墙体建筑;A、B两幢外墙体传热系数测试值与其理论值相对误差分别为3.51%和11.40%。上述以期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轻型木结构居住环境提供有益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强化轻型木结构墙体热工性能的研究工作,笔者采用建筑围护传热系数现场测试法,对内置两种材质的玻璃保温棉在同一轻型木结构房外墙围护结构进行现场传热系数测定,以此比较墙体保温系数的测试值与理论值,并优选保温棉填充材料。结果表明,墙体内填充材料为玻璃保温棉A的墙体的隔热保温性能优于玻璃保温棉B。对轻型木结构墙体进行传热数值计算,得到各组成材料温度的计算值与测试值具有同向可对比性,因此可用复合材料理论预测木结构热学性能。有助于提高我国轻型木结构房屋墙体结构的传热现场测试技术水平,为轻型木结构房屋的墙体结构的节能保温等优化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轻型木结构建筑在国内的迅速发展, 我国已开始从加拿大进口用于木结构的锯材。文中重点介绍了加拿大用于加工锯材的主要针叶树种及其木材特性, 旨在增加国内木材加工业和木结构建筑企业对国外锯材工业和产品的了解, 以进一步推动我国木材工业及相关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关于竹木结构的碳排放量和固碳量对比研究较少,现行计算方法较少考虑其中金属连接件贡献,低估了其碳排放量。通过研究轻型木结构和竹结构建筑物化阶段的碳循环,提出了考虑金属连接件贡献的竹木结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探究其在整个建筑物化阶段的贡献度,进而对竹木结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建筑碳排放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轻型木结构是具有较高固碳能力的低碳建筑,其固碳量可抵消82.80%碳排放量;竹结构单位建筑面积固碳量为碳排放量的1.27倍,是负碳建筑;金属连接件在轻型木结构和竹结构中碳排放量的占比分别为13.76%和35.32%,竹木结构碳排放量计算中需考虑金属连接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介绍平台框架式木结构的结构形式,并对其设计方法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以一栋建筑面积30m2、单层框架式木结构房屋为实例,参照最新的木结构设计规范以及相关荷载设计规范,采用LRFD法对结构所承受的荷载以及主要构件进行设计。通过此设计实例,分析轻型木结构的设计步骤,提出一些我国在木结构设计和研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为相关设计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轻型木结构建筑覆板的集中静载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轻型木结构建筑覆板集中静载结构性能试验的装置、条件和方法,并进行国产人工林落叶松胶合板作轻型木结构覆板的集中静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外胶合板覆板具有相同厚度的国产落叶松屋面板和楼面板,其集中载荷性能均优于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位于上海金桥东郊宾馆的百花园木结构会所,是一幢纯正的日式建筑,占地约2.5亩,建筑面积726 m2.这幢一层半的木结构建筑外观形式上是日式的,但建筑方法却完全是北美的,包括了起主要承重作用的花旗松胶合梁柱以及2×6轻型木结构墙体及木桁架屋顶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人们对木结构房屋整体舒适度的客观需要,采用现场动态测量法,实测同种轻型木结构建筑中分别应用玻璃保温棉A和玻璃保温棉B作填充材料时的外墙的隔声量,同时结合其频谱进行频率成分及其声音源分析,针对不同填充材料对其墙体结构隔声性能影响开展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玻璃保温棉B用于该轻型木结构房外墙结构填充材料能更有效地提高墙体隔声性能,室内A计权声级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居住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三级A计权水平;声频在50~10 000 Hz范围内采用玻璃保温棉A材料作本次测试结构填充材料的性价比较高。上述以期为我国轻型木结构房屋的声学优化设计及其工程应用提供有益借鉴,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人工林小径落叶松集成木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林小径落叶松为原料,研究其异型单元材下锯法,与传统的锯割工艺相比,出材率和综合利用率均有提高;研究异型单元材胶合技术,开发结构性能优良、附加值高,能满足轻型木结构用材标准的集成木梁,为人工林小径木用于轻型木结构建筑和优化集成木梁生产工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人们对木结构房屋整体舒适度的客观需要,采用现场动态测量法,实测同种轻型木结构建筑中分别应用玻璃保温棉A和玻璃保温棉B作填充材料时的外墙的隔声量,同时结合其频谱进行频率成分及其声音源分析,针对不同填充材料对其墙体结构隔声性能影响开展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玻璃保温棉B用于该轻型木结构房外墙结构填充材料能更有效地提高墙体隔声性能,室内A计权声级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居住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三级A计权水平;声频在50~10 000 Hz范围内采用玻璃保温棉A材料作本次测试结构填充材料的性价比较高。上述以期为我国轻型木结构房屋的声学优化设计及其工程应用提供有益借鉴,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