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林地变更数据为基础,应用遥感波段运算对辽宁省朝阳县森林资源面积消长变化情况进行自动监测,将遥感影像自动监测与人工判读的图斑进行对比计算和现地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运用遥感影像自动监测的方法,可对森林资源面积变化地块进行快速提取,从而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的精度和效率。为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的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林地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青海省8个县为试点区,利用Sentinel-2A和Landsat-8中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2018—2020年试点单位的森林督查成果及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数据,协同运用LSMA光谱混合分析模型、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对试点县2020年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15个月的时间跨度中,共监测疑似林地变化图斑693个,总面积1 286.382 7 hm~2,主要发生在公益林地范围内,占疑似变化图斑总面积97.48%,总体准确率达到87.30%,满足森林资源动态监管要求;10m分辨率的中分卫星影像能检测到的最小图斑面积达到0.1 hm~2,但主要集中在郁闭度较大的林区;在计算机自动检测的基础上,加入人工识别,能进一步提高变化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县级林地变更调查试点技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浙江省县级林地数据库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法,以龙泉市为例,运用RS、GIS、数据库等技术,对地类、管理属性变化图斑进行了变更,形成了林地现状数据库,获取了地类、森林类别等动态变化结果,分析了细班图斑上图、遥感影像局限性、操作细则完善、林业信息系统整合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地遥感监测,就是通过卫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对某一区域使用林地情况进行监测,并制成遥感影像图。介绍了遥感监测主要任务、内容以及图斑的主要类型与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湟中县2009年林地资源调查为基础,2010、2011年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利用Arcgis 10.0软件进行遥感判读区划并进行现地核实调查,用林地变更软件将遥感判读变化图斑、人工造林图斑和征占用林地图斑进行变更,形成本期更新数据和林地变化数据,统计分析林地动态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湟中县林地增加126.85 hm2,减少343.39 hm2,净减216.54 hm2。增加的林地主要来源于人工造林地,减少的林地主要转为工矿建设、城乡居民建设、交通建设用地及其它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6.
使用面向对象的变化检测方法,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研究区的森林植被变化图斑进行检测,研究制定了一套适合贵州省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工作的森林植被变化图斑的提取方案,结果表明,该提取方法变化检测精度为81.98%,精度较高,能有效运用于贵州省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地方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推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林业局的有力指导和严密部署下,内蒙古在首批试点旗县基础上,运用遥感影像判读技术,于2016年对2011年林地"一张图"中地类、林地范围、管理属性因子等有变化的图斑进行区划、变更,最终形成内蒙古本期林地数据库和林地变化数据库,更新全区林地"一张图";从2017年开始,在林地变更成果基础上,逐年实行年度变更。文章阐述了内蒙古林地变更工作的历史背景、工作目的、技术路线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应用广泛,研究林地变更调查中的遥感影像判读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变更调查结果的精度,确保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结合2017年度广西都安县林地变更调查项目,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参考林业经营管理档案,对变化图斑进行修正和判读,并对判读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遥感影像判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影像判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当前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林地变更调查成果质量,及时更新全区林地"一张图",结合首批试点旗、县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运用遥感判读技术、全国林地年度更新信息平台等,对地类、林地范围、管理属性等变化图斑进行变更,形成内蒙古自治区本期林地数据库和林地变化数据库。文章分析了林地变更调查的关键技术方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业科技》2021,46(2)
介绍了以遥感判读为主、现地核实为辅、广泛应用遥感等3S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法,基于陕西省紫阳县林地变更调查图斑两期影像,分析了该项技术方法的主要优点和问题,提出了4项技术方法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林地落界技术方法的介绍,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的图斑界线和遥感影像特征完全吻合,从而为完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广西县级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法,以鹿寨县为例,运用遥感自动检测技术、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等,对地类及管理属性变化图斑进行变更,形成本期林地数据库和林地变化数据库。文章分析了林地变更调查的关键技术方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遥感影像在林业监测方面有着重要应用。可以通过ENVI监督分类方法,对某地区林地进行变化监测,实现林地监测的无纸化、快速化。本文以济南市2017年6月、2018年1月的Landsat-8 OLI影像为例统计林地监测变化结果,对监测结果分析研究,由多个角度证实监督分类法可以对林业主管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数据库技术和3S技术,分析林地落界工作流程,研究林地落界图层标准化建立、遥感判读中林地图斑属性因子快捷填写及林地图斑快捷合并和自动融合的方法,设计林地落界软件结构和功能。基于ArcObjects技术研发了四川省林地落界软件,软件包括标准图层数据建立、林地小班因子借用、林地图斑合并和定制更新等功能,并已应用于四川省100多个县的林地落界实践工作中。实践结果证明,该软件有效地保证了全省落界数据的统一性,降低了林地落界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达到林地落界成果精度要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林地生态红线保护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林地占用进行动态监测,是林地生态红线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以TM8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建立影像解译标志,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云南省全省的林地占用图斑,从区域尺度上获取林地占用图斑的分布和面积情况。结果表明利用TM8影像数据进行林地占用动态监测的结果是可靠的。为进一步开展林地占用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持,为宏观决策者实施林地非法侵占管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GIS、RS与目视解译集成的分类技术。它从遥感影像和GIS矢量数据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了矢量数据的图斑边界和影像分割的信息,研究表明:无论在实验结果还是在分类的机理上都证明了这种GIS与RS集成分类技术的准确率超过了传统遥感影像分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GIS、RS与目视解译集成的分类技术.它从遥感影像和GIS矢量数据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了矢量数据的图斑边界和影像分割的信息,通过经研究表明:无论在实验结果还是在分类的机理上都证明了,这种GIS与RS集成的分类技术的准确率超过了传统遥感影像分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依托计算机自动分类技术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监测,这是当森林资源监测的发展趋势。针对目前林业资源调查研究中效率低的问题,探索利用卫星影像进行林业资源监测的方法。以云南楚雄州为研究区域,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综合利用影像光谱、纹理信息提取这两个时期的林业用地信息,最后分析两个时期的林地时空变化状况。提取林地信息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19.
遥感分类技术一直是林草行业应用的热点和难点,2021年开展的国家林草综合生态年度监测开始广泛应用遥感技术开展林地、草地和湿地图斑变化判读,地类前后变化的识别精度是其难点和关键。通过利用国内首颗分辨率优于0.5m的高分多模卫星,在湖南省桃源县、吉首市2个试验区分别开展林业主要地类识别和树种精细识别应用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方法在林业地类识别中表现较好,林地、湿地、其他林地等主要地类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9.56%,Kappa系数为0.733;K最邻近分类法对杉木、马尾松、灌木组、柑桔4个主要树种的总体识别精度为77.58%,Kappa系数为0.697。总体而言,高分多模卫星遥感分类和目标识别能力较好,在林草调查监测工作中应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遥感信息与林地特征匹配性、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与监测尺度适宜性、遥感监测技术与林地分类体系适应性的基础上,从选取遥感数据、改进遥感影像处理方法、优化监测技术流程等方面着手,给出了提高林地监测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