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确定花椰菜在宁南山区露地栽培的最佳作畦模式和种植密度,设置2个不同作畦模式(2行、3行;分别编号为T、N)和3个不同种植密度(2 500、3 000、3 500株/667 m2;分别编号为1、2、3)的双因素试验,比较分析不同作畦模式与密度对花椰菜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椰菜生长、产量及品质指标在不同作畦模式及种植密度处理下有所不同;株幅、花球质量、花球横径、中心柱高在2行作畦且密度在2 500株/667 m2时最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2行作畦且密度在3 000株/667 m2时最优;叶片数、花球纵径在3行作畦且密度在2 500株/667 m2时最优;株高、外茎高、产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可溶性糖含量在3行作畦且密度在3 000株/667 m2时最优。综合考虑花椰菜植株生长、产量及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最终排名N2>T2>N3>N1>T3>T1,2行和3行作畦且密度在3 000株/667 m2时排名前...  相似文献   

2.
对‘沾冬2号’冬枣在陕西省大荔县的引种表现进行了介绍,经多年栽培观察,该品种在当地表现为叶片大而厚、花大、果大、糖高、果实成熟早而集中等特点;第3年开始挂果,平均每667 m2产量达900 kg,第4年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 500 kg,进入稳产期后平均每667 m2产量达2 000 kg。同时又对其生长结果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对陕西省大荔县冬枣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琳  胡彬  肖帅  刘德才  王全红 《蔬菜》2021,(2):33-34
为了开展特色栽培、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上色、采收等技术要点进行详述,总结出1套开展五色韭菜生产的成功栽培技术,每年可以生产2茬五色韭菜,每年667 m2产量约400 kg,青韭可收4茬,每年667 m2产量约2400 kg;韭菜上色处理后,667 m2年收入5.2万~13.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童辉  袁祖华  彭莹  殷武平  杨晓  李培  刘峰  林萱 《上海蔬菜》2023,(1):31-32+93
长研清香为湖南省长沙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极早熟、风味型辣椒新品种,早期产量高,抗病性强,大棚春提早栽培每667 m2优质商品椒产量1 500 kg以上,每667 m2产值可达2万元以上,种植效益较高。该文从茬口安排、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长研清香辣椒大棚春提早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京研迷你9 号为保护地水果黄瓜一代杂种。其母本为广州引进的品种09SG-3 经6 代自交选择获得的自交系G3,父本是由欧洲水果黄瓜资源材料65-60 和95-63 杂交后经 6 代自交选择获得的高配合力自交系 M118。京研迷你9 号生长势强,全雌性。瓜长 14~18 cm,瓜皮深绿色,果面光滑,瓜肉淡绿色,口感脆甜,品质好。耐低温弱光,耐热。抗霜霉病、白粉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越冬温室长季节栽培每667 m2 产量高者可达 12 500 kg,早春温室栽培每667 m2 产量7 900 kg,春大棚栽培每667 m2 产量7 060 kg,秋大棚栽培每667 m2 产量6 500 kg。适合我国北方地区越冬温室、早春温室和春秋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6.
毛世强 《蔬菜》2023,5(5):75-77
针对小型礼品西瓜重茬严重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问题,采用嫁接育苗、高畦栽培、覆盖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施用立美农粉剂(主要成分为过磷酸钙,不但有效降低农残还可以有效补充微量元素)及生物菌肥、生物杀菌剂等绿色技术手段,在提高西瓜抗逆性、抗病性的同时,可以实现小型礼品西瓜的含糖量高于14%,667 m2产量3 000~3 500 kg,667 m2效益2万元左右,大大增加了种植收益。  相似文献   

7.
迪达番茄无限生长类型,大红果,单果质量220~250 g,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南方根结线虫(Mi-1)、番茄灰叶斑病,秋延后保护地栽培4 穗果每667 m2 产量8 000~9 000 kg,北方保护地越冬栽培,每667 m2 产量12 000 kg 以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荔浦芋新品种桂芋2号在张家港地区的大棚栽培引种技术,结果表明,桂芋2号适合在张家港地区种植,667 m2产量可达2 044 kg,667 m2效益在7 000~8 000元。  相似文献   

9.
李林章  张康达 《蔬菜》2024,(3):76-78
为了提高果园林下空地利用率,发展林下经济,经过2年水蜜桃—费菜林下栽培试验,总结了在桃林下套种费菜的生态栽培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果园选择、费菜种苗繁育、套种、定植、田间管理及采收等。套种模式下,明显改善了费菜的口感品质,比常规栽培增产10%~20%,费菜667m2产量5 000~6 000 kg,水蜜桃667 m2产量1 500~1 750 kg,实现667 m2经济效益近5万元;同时,可以减少果园杂草、病害和水蜜桃生理性裂果的发生。费菜林下套种生态栽培技术模式结合了水蜜桃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实现了良好的优势互补,生态经济效益明显,适合我国南方山区作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借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引进的5个辣椒新品种为试材,对辣椒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产量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试验,以筛选适合在通辽地区栽培的辣椒新品种。结果表明:蒙科红九号综合评价最好,667m2产量为2 640.12 kg,显著高于对照,且抗病性强、果大、果色好;蒙科红十号抗病性、抗倒伏及耐旱性均较强,蒙科红十号667 m2产量为2 326.56 kg,显著高于对照。综合来看,蒙科红九号、蒙科红十号适合在通辽地区栽培,其他供试品种在生长特性、产量、抗性等方面表现不佳,但可作为育种资源,进行后续杂交种选育。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设施番茄栽培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从农艺农机融合角度出发,在保证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亟需研究提出宜机械化操作的农艺标准.本试验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以现有栽培密度和栽培畦规格为对照,通过春、秋两茬栽培试验,探究了设施番茄宜机化栽培的栽培畦参数及适宜密度.结果表明:在每667 m2栽培株数不变的条件下,改1.4...  相似文献   

12.
针对杭州地区存在的大蒜品种单一、效益不高等问题,引进耐高温、抗病性好的美国花旗西洋大蒜品种,实行周年栽培生产。经过2年示范种植,平均667 m2产量达到2 150 kg,比当地品种增产43%以上,采用一年三茬周年栽培技术,667 m2产量达6 450 kg,经济效益明显,并且延长了上市时间,实现了市场的均衡供应。  相似文献   

13.
立足蔬菜生产一线,以新品种选育、栽培形式改良、示范推广为技术节点,探索总结了1套水果苤蓝春大棚3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通过在大棚内加盖第2层膜和地膜,与外棚膜一起形成3膜覆盖保温结构,为苤蓝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与传统露地、地膜覆盖栽培相比,定植时间从3月中旬、3月下旬提前到2月上中旬,667 m2产量4 000 kg以上,产值9 600元以上,实现了水果苤蓝早种早收,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北京地区3—5月的优质光热条件、稳定基质栽培番茄品质,通过改变传统栽培方法,采用在同一设施内,人为控制植株高度,只留2穗果和水分亏缺灌溉等栽培措施,研究不同栽培密度(每667 m2分别栽4000、6000、8000株)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栽6000株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8...  相似文献   

15.
黄伟  齐恩芳  贾小霞  刘明霞 《蔬菜》2021,(11):21-24
为探索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为材料,共设4种栽培模式。处理T1为露地坑栽,处理T2为黑色地膜单行栽培,处理T3为黑色地膜双行栽培,处理T4为黑色地膜双行微沟栽培,通过农艺性状、商品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比较,选择出最佳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相较于露地坑栽模式,3种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出苗率略低、生育期晚,而株高、分枝数、地上干质量、穴薯块数、穴薯质量均较高,其中地膜覆盖双行微沟栽培方式(T4)表现最佳, 667 m2产量最高,为3 280.2 kg,较露地坑栽增产19.5%;且667 m2产值最高,达到3 936.28元;667 m2纯收益较露地坑栽增收657.2元,增加率达27.6%;因此,地膜双行微沟栽培不但产量高,而且纯效益也高,可作为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栽培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升草石蚕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树立西北高原夏菜特色品牌,发展高原夏菜产区草石蚕特色种植产业,通过项目调研和试验种植,集成地块整理、茬口选择、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促根控秧等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高原夏菜草石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实现每667 m2产量1 800 kg左右,产值稳定在5 000元以上,较传统玉米种植每667 m2增加收入2 000元,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菜用春大豆新品种辽鲜1号的高产高效栽培,选择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两个试脸因子,通过田间双因素试验,研究了供试因于对辽鲜1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2.0万株/667m2,尿素用量以4~8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潍坊地区保护地种植的迷你型南瓜品种,引进14个迷你型南瓜新品种,开展设施栽培品种评价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桔瓜类南瓜品种中,口感好、产量高的品种为迷你白(667 m2产量1 537.2 kg)、迷你皇冠(667 m2产量1 535.2 kg)、桔瓜(667 m2产量1 484.2 kg)和黄桔1号(667 m2产量1 189.52 kg),适合在休闲观光农业中适当种植;参试的贝贝类南瓜品种中,中型贝贝和贝贝生育期适中、长势好、易坐瓜,单瓜质量适宜,产量较高(中型贝贝667 m2产量2 502.0 kg,贝贝667 m2产量2 227.4 kg),而且瓜肉厚、橙黄色,肉质粉糯,口感佳,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在潍坊地区冬季大棚栽培。筛选出的迷你型南瓜品种均可在潍坊地区设施栽培,农户可根据生产需要和市场需求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9.
任延靖 《蔬菜》2021,(9):76-78
作为一种重要的药、食、饲同源蔬菜,芜菁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是一种种植效益好、开发前景良好的高原蔬菜。详细介绍了芜菁的特征特性、营养价值及种植效益,挖掘出芜菁具备适应能力强、抗逆性好、产量高、营养丰富等优势,并从整地、水肥、病虫草害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芜菁人工栽培技术要点,青海地区露地栽培每667 m~2可采收块根3 000~5 000 kg,产值0.3万~1.0万元。  相似文献   

20.
为丰富蔬菜品种,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增加草莓日光温室复种指数,实现增产增收,通过推广应用草莓套种鸡腿菇栽培技术,每栋标准温室可采收鸡腿菇1000kg,较普通草莓日光温室可增收1.5万~2.0万元,折合每667m2鸡腿菇产量和效益分别为2000kg和3万~4万元,同时平均每667m2草莓总产量和效益分别达到4000kg和6万~8万元,日光温室草莓套种鸡腿菇每667m2总收益可达9万~1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现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草莓育苗及定植、鸡腿菇菌棒制作及覆土栽培、套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草莓套种鸡腿菇栽培技术,以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