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棉花产量、节约农本、防治棉花苗期病害,对棉花育苗施用苗床专用肥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苗床专用肥,棉苗出叶速度快,出苗率高;施用苗床专用肥能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叶片发病,提高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专用肥及钾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钾肥和棉花专用肥的应用效果,为合理施用钾肥及优化棉花专用肥配方提供理论依据,1998年我们进行了棉花专用肥和钾肥肥效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不同固体滴灌专用肥在膜下滴灌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固体滴灌专用肥的施用效果。[方法]在新疆生态条件下,选用高产棉花品系293和710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分析不同滴灌专用肥对棉花生物学性状、干物质累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滴灌专用肥均能明显提高棉花产量;同时,滴灌专用肥可明显增强棉花的生物学性状,增加棉株总干物质累积量及生殖器官干物质累积量。不同品种对滴灌专用肥的响应不同,293对有机肥、生物肥反应敏感,710对有机肥、无机肥反应较敏感。[结论]依据不同品种对滴灌专用肥的响应,通过协调关键栽培技术调控棉花生长,进而调节棉株干物质累积与分配,对实现新疆棉花超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棉花苗床肥肥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神山棉花苗床肥肥效较好,施用后苗期病害轻,对棉花出苗无不良影响,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新型棉花专用肥在阿克苏地区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总结出棉花上施用新型棉花专用肥能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改善产量结构,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施用新型棉花专用肥处理皮棉产量达175.3 kg/666.7m2,与常规施肥相比增产24.5 kg/666.7m2,增产率为16.3%;与清水对照相比增产39.6 kg/666.7m2,增产率29.2%。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棉花苗床肥肥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神山棉花苗床肥肥效较好,施用后苗期病害轻,对棉花出苗无不良影响,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棉花生育期较长,传统棉花生产除施基肥外,生育期间还要多次追肥,一般包括追施苗肥、花铃肥、盖顶肥等,费工费时。控释氮肥的优点是显著降低氮素的挥发和淋失,大幅度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氮肥施用对环境和地下水的污染。控释氮肥一次性作为基肥施用,既提高了利用率,又减少了追肥环节,省时省工,降低了生产成本。我们研制了与棉花需肥规律同步的棉花控释肥和棉花专用肥,取得阶段性成果。控释氮肥是专用肥的核心,其关键技术是控释氮肥的研制与生产。  相似文献   

8.
梁新英 《农村科技》2008,(10):27-27
为了探索棉花滴灌专用肥大田施用效果,连续3年对固体滴灌专用肥和液体滴灌专用肥进行田间试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酸性液体滴灌专用肥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性液体滴灌专用肥是根据滴灌系统和滴灌棉花需肥特点而研制开发的新型复合肥。试验表明 :液体滴灌专用肥随水滴施可显著提高棉花单铃重、单株铃数和产量。随水施用液体滴灌专用肥可不同程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较常规施肥提高 5 .8~ 2 0 .3个百分点 ,磷肥利用率提高 3.6~ 12 .8个百分点。液体滴灌专用肥全部追施与基肥 +尿素追施相比 ,增产籽棉 35kg/ 6 6 7m2 ,增产率 13.31% ,施肥成本减少 12 .3元 / 6 6 7m2 ,净增产值 112元 / 6 6 7m2 。  相似文献   

10.
棉花水浮育苗的优势及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水浮育苗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棉花育苗技术,是由湖南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陈金湘教授等经10多年的攻关研究,获得的科技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该成果包括苗床专用肥、育苗托盘、育苗基质和养分添加剂等系列专利产品和水浮育苗综合配套的专利技术。2003~2005年在棉花科研、生产上进行比较试  相似文献   

11.
为校正麦茬棉配方肥效果,特选择中、低产田类土壤的麦茬棉田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麦茬棉施用42%专用肥料可促进棉花正常生长,对棉铃数和单铃重的增加有良好地促进作用,对于产量形成有着明显效果。施用42%棉花专用肥的处理较普通复混肥处理有着极显著的增产效果,试验中每667m。减少60.5元施肥成本的同时增加收入95.0元。因此,在大田棉花上每667m。施用42%棉花专用肥50kg作基肥,适量配施N月巴是节本增效的较好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和常规培肥对水稻秧苗素质、抗旱耐碱能力的强弱、病害发生情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处理的秧苗,其单株带蘖数较常规培肥高48.9%,成秧率比常规培肥高40%,且秧苗素质好,根系活力强,抗旱耐碱能力强,在秧田生长期内基本未发现黄、僵、枯死苗,植株抗性强.秧苗栽插后,缓苗期短,分蘖发生早、发生快,高峰苗提早,有效穗多.施用"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增多,比常规培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1.8%.  相似文献   

13.
棉花苗床(育苗田)土质肥沃、温湿度适宜,杂草危害猖獗,影响棉苗的生长发育.棉花苗床杂草的防治应结合农业措施,同时应用除草剂加强化学防治.农业措施主要包括苗床土的精选,选择过去杂草发生较轻田块的土;对所选土进行挑选、过筛,除去一些大粒杂草种子、莎草等杂草的根茎,减少土壤中的杂草种子数量.防治时主要抓好覆膜前施用除草剂,对于后期杂草发生较重的苗床,可以在揭膜后施用茎叶处理除草剂及时补治,减轻杂草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合我县农业生产的滴灌肥品种,研究氮磷钾配比较为科学合理的滴灌肥种类,特调选了本地区滴灌肥使用量较大的几个棉花滴灌肥品种,在滴灌棉田设计并实施了田间对比试验,研究滴灌专用肥对棉花的增产效果,为今后推广施用滴灌专用肥和微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水稻促花、保花期进行施用促花、保花专用肥和尿素的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专用肥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稻结实率,增加粒数和粒重,提高产量;施用专用肥的增产效果显著,专用肥中含有磷、钾营养元素,在土壤磷、钾缺乏或不足的田块,施用专用肥能显著提高产量,与常规追施氮肥相比,增产率高达9.35%。  相似文献   

16.
一、旱育秧 (一)选地做床 旱育秧苗床应选在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旱田,如老秧底或菜园地,按插每667m2大田需苗床10~13m2规划.苗床长不超过15m,宽1.3~1.5m(按薄膜规格定),床间距0.7m,床头距1m.干犁干耙深翻床土,做畦、施肥、播种.播前3~7天,每10m2施用45%秧底专用肥0.75kg或腐熟农家肥100kg或磷酸二铵0.5kg,严禁施用碳铵.  相似文献   

17.
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供试棉花品种为K8。2.供试肥料钾宝、尿素、滴灌专用肥、磷酸二氢钾。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1施用钾宝和尿素,处理2施用尿素、滴灌专用肥、磷酸二氢钾。3.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在33团5连10-2条田4毛,该地为沙壤土质,质地较均匀,肥力中等。试验面积3.3公  相似文献   

18.
沼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田施用沼肥,结合少量化肥,水稻前期生长较慢,分蘖数和株高不如施用普通化肥或水稻专用肥,但后期转色好,且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都优于施用普通化肥或水稻专用肥的处理,稻谷产量与施用普通化肥的处理相比无明显增产效果,比施用水稻专用肥的处理减产4.6%.但施用沼肥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比施用普通化肥和水稻专用肥分别降低19.0%和42.5%,同时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N、P、K等营养元素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因此,稻田施用沼肥,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小麦拔节孕穗期进行了施用拔节孕穗专用肥和尿素的对比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专用肥中含有磷、钾 ,在土壤缺磷钾及施磷钾不足的小麦田 ,施用专用肥能提高肥料利用率 ,增加粒数和粒重 ,提高产量 ;施专用肥的增产效果显著 ,达 7.1%。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养分配比复混肥对夏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情况下,冬小麦收获后免耕播种夏玉米(蠡玉68),玉米出苗后在行间距根部5~8 cm处集中一次性条施所有肥料,后期不再追肥。试验设不施肥(空白对照)、20-10-11玉米专用肥施用量450 kg/hm2、尿素施用量375 kg/hm2、30-5-5玉米专用肥施用量450 kg/hm2、26-6-8玉米专用肥施用量450 kg/hm2、25-8-12玉米专用肥施用量450 kg/hm2和28-5-5玉米专用肥施用量450 kg/hm2共计7个处理,研究不同养分配比复混肥对夏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玉米专用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其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提高千粒重实现的。专用肥的养分配比不同,增产增收效果也不一样,合理选择玉米专用肥能够大幅度提高玉米种植收益,其中施用25-8-12玉米专用肥玉米产量和增收效益最高,施用20-10-11玉米专用肥次之。在该试验地区,仅施用高水平的氮肥对玉米增产效果不大,而施用钾含量高的玉米专用肥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