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红 《山东农业》1998,(10):23-23
近年来,长清县财政局紧紧围绕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支农资金的利用率,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多方筹集资金.把增加农业投入放在首位 ——摸清底子,加大支农投入力度。1998年,长清县安排支农资金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共安排支出1079.7万元,比上年增长41.8%,其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类比上年增长33%,农业综合开发比  相似文献   

2.
刘耀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00-11302,11329
依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选取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7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我国“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农民纯收入与各项收入、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各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纯收入与各项财政支农支出的灰色关联度变迁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各时期与家庭经营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呈现下降的态势;从总体上看,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的灰色关联度有下降的趋势,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农业科技3项费用和农村救济费的灰色关联度呈现上升的趋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呈现出下降趋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表现出增强的趋势,救济费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农民收入的增长对农业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呈现出增强的态势。最后提出了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坚持对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实行动态调整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人们生存的根本、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保障,但同时农业具有弱质性,因而决定了其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靠财政支农支出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新疆一直以来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在农业上的发展一定程度决定了新疆的社会稳定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本文根据1995—2017年新疆的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经济的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并综合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等方法研究新疆的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的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是正向的,但是当前新疆财政支农支出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制约着对农业经济增长积极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据此,从扩大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和加大新疆农民创业就业相关培训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促进新疆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新疆制定和调整财政支农政策提供参考,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新疆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新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结论:新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总产值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益,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增加0.29%,贡献率仅次于农民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现阶段应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水平,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并加强农业直接补贴,实现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构优化,促进农业产值增长。  相似文献   

5.
河南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本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选取河南省1978~2006年的农业产出和财政农业支出的数据为样本,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农业GDP相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弹性仅为0.02698,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烟台市牟平区财政局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为己任,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结构,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选准切入点,积极参与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大力实施食用菌名牌带动战略,加快了食用菌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0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70.4亿元,增长8%,其中农业总产值1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1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121万元,增长20%。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考察论证,确定财政支农重点 牟平区委、区政府把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根据这一总体部署,财政部门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财政支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改变过去的全方位投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茌平县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不断增加支农资金投入,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财政支农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大棚菜、大蒜、食用菌、池藕等创税农业,有利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2000年全县冬暖式大棚发展到5万个,大中小拱棚达到18万个,食用菌完成500万平方米,桑园面积达到1300公顷;池藕2000公顷,多种经营总收入达15.2亿元,比1998年增长27%,粮经比例由1998年的7:3提高到5:5,农民人均纯收入2208元,比1998年增长243元。 一、多方筹集资金,重点支持农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茌平县财政部门以农业结  相似文献   

8.
《农业质量标准》2007,(B12):57-57
2007年12月19日,财政部长谢旭人在出席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时讲话指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预计将达到4318亿元,同比增长22.8%。2008年,财政部将进一步加大支农投入力度,认真落实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的要求,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支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农支出是我国农业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分析了新疆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和增长率,在分析新疆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借鉴CD函数建立模型,通过使用EVIEWS5.0软件,计算出了财政支农支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0.
张修广 《山东农业》2002,(11):24-25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作为县、乡基层财政支农部门,如何面对新形势,适应新要求,更好地做好财政支农工作,已是当前急需探讨和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沂水县的实际,针对当前县、乡财政支农的现状和问题,就如何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进一步做好基层财政支农工作,做粗略的探讨。 一、财政支农的现状和问题 1.财政对农业投入比例仍然较少。沂水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九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1.76亿元、2.04亿元、2.46亿元、2.76亿元、3.09亿元,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14%、16%、12%、14%、14%,从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比例上看,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不一致,与财政支出的其他方面比,仍然较低。总体上来讲,县级财政支出对农业的投入相对较少,主要是保人员工资,县以下财政仍然是“吃饭”财政。 2.县、乡负担重,财政难以支撑。从乡镇看,分税制后,乡镇财力没有大的增长,不少乡镇财政收入预算数字有一定水分,可用财力基本未变甚至减少。多数乡镇主要财源来自农业、工商税收,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2-2008年海南省的统计数据资料.用修正了的C—D生产函数模型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南省农业GDP相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弹性为-0.065778,1982-2008年间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平均贡献率则达到了6.68%。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海南应该加大财政支农的规模并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利用陕西省1980~2011年的财政支农数据,分析了陕西省财政支农的现状并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考察了各类财政农业支对陕西省农业产出之间的动态影响及贡献。研究结论表明:生产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村救济费对陕西省农业产出增加的稳定贡献率分别为:7.954%、7.579%、6.373%、3.283%。如果将各项财政农业支出的贡献率与各项财政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之商定义为财政农业支出效率,各项财政农业支出支农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业科技三项费(486.49%)农村救济费(62.77%)农业基本建设支出(33.66%)农业生产支出(10.71%)。基于此,提出了在财政农业支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应减小财政农业支出中生产支出的投入比例,增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比例,以提高陕西省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需要得到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以山西省为例,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选取山西省1980—2009年农业经济和财政数据,从实证的角度量化分析了山西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包括增长效应和收入效应);并提出了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及农民收入增加的财政支农政策建议,旨在探索完善这些地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明  卓建伟  胡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895-3896
在Granger因果检验法验证财政支农支出增长和农业产出增长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生产函数测定财政支农各类支出的边际产出效应,并从财政支农政策制定和执行两方面探讨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偏差的原因。主要结论是:农业公共产品投入不足极大地制约着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潜力;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支农资源的配置效率,必须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适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压缩农业事业费支出,并在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其中财政农业救济、农业其它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独立直接效应,农业生产性支出、农业科技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溢出直接效应。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独立直接效应与溢出直接效应呈现非同向性、多样性、非对称性与动态性发展规律,并受经济增长、居民消费、社会投资的约束效应、财政非农支出的间接效应、农业各税冲销效应的影响制约。  相似文献   

16.
实证检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效应,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正的效应,说明财政支农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优化并扩大我国财政农业支出,从而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紧围绕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坚持多渠道筹集支农资金,突出投入重点,强化财务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大投入,财政支农支出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近几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牢固树立强农固本的思想,积极筹集支农资金,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证。1995~1997年,全省财政支农预算安排平均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递增,是历史上财政支农投入最多的时期。去年全省年初预算安排增幅高达33.6%,总额达到27.4亿元,其中,济南、德  相似文献   

18.
在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验证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生产函数测定财政支农各类支出的边际产出效应,并从财政支农政策制定和执行两方面探讨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偏差的原因。主要的研究结论是:农业公共产品投入不足,极大地制约着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潜力;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支农资源的配置效率,必须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适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压缩农业事业费支出,并在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林华 《山东农业》2001,(8):26-27
利用财政补贴和投入支持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一直是世界各国农业财政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我国财政支农的投入仅占农业GDP的5%~6%,但财政支出对农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支持作用。据农业部信息中心测算,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与农业增加值和粮食产量的增长密切相关,1980~1997年间,每增加1亿元农业基建投资,可增加农业增加值38亿元,增加粮食产量39万吨。针对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存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表示,今年将把支持“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突出加强农业基础,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7161.4亿元,比上年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