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近日要求各地学习贯彻《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从四方面坚持不懈抓好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升耕地产出能力,努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扎实开展耕地质量建设编制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中长期规划。围绕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目标,积极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实施土地  相似文献   

2.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也是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重要内容,做好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对开展耕地质量建设、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夷陵区始终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量质并举,聚焦耕地质量建设提升,2019年以来新建高标准农田12.75万亩,投入各级资金2.34亿元。本文介绍了夷陵区现有耕地质量现状,分析总结了限制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地力保障和升级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做法,供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系统的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起步较早、成效明显,总结江苏的做法及启示对推动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200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的实践为基础,以2009~2021年的《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统计数据、政策文件和调研资料为依据,梳理分析了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的发展与成效,总结归纳了在规划、管理、投入等方面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并提出3点启示与建议:(1)强化耕地质量提升;(2)突出绿色生态理念;(3)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条件等各指标的贡献,以位于淮北平原的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为研究区域,基于ArcGIS、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平台,运用特尔斐法进行相关指标权重及隶属度的确定,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评价指标的贡献。结果表明,项目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4.01,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至2.93,耕地质量等级提升1.08,区域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灌溉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7.91、19.64个百分点,灌溉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25;排水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35.13、27.33个百分点,排水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31。研究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灌排条件,使项目区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产田面积占比明显增加,提升了耕地质量等级,其中灌排指标对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作用最大,贡献率达51.85%。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开展等级调查评价。杨凌示范区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耕地质量监测调查与评价工作,合理布设监测点,将监测调查和检测数据结果作为基础,在完成杨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的同时建立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数据库。文章分享了杨凌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主要做法,在总结分析基础上,对提升耕地质量提出开展土壤培肥、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等相关建议,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
科学编制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是确保各级地方政府保质保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围绕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关键环节,对开展规划编制目标定位、前期研究、建设目标确定、建设分区划分、建设项目确定等编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为县级政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以来,泾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20个,建成高标准农田23.26万亩,完成总投资32309.56万元,其中完成中央财政资金7122万元,地方财政资金25187.56万元.坡度小于25度的耕地仍有18.61万亩需要进行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很大,但未治理的耕地呈碎片化分布,给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带来困难与挑...  相似文献   

8.
<正>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全国耕地质量建设现场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农业部明年将大力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以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养分平衡、质量修复为主要内容,以高标准农田工程建成区、占补平衡耕地项目区、耕地质量问题突出区为实施重点,着力提升耕地内在质量,为粮食和农业生产夯实长远基础。会议指出,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关键在耕地质量。多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在切实抓好农  相似文献   

9.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耕地质量管理由监管走向主动提高质量的重要措施。该文分析了吉林省白城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背景,提出了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和整治项目布局,论证白城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投入产出情况,提出了科学规划、分等定级、目标管理、融资渠道和信息化管理5个方面的耕地质量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降低农田环境污染负荷等具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关于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评价体系及管护体系的研究较少,而这部分内容与高标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的根本目标息息相关。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在多指标决策框架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高标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多目标加权评价定量模型,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4年江苏省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总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值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雷达图进一步发现,充分考量土、水、种、肥、药及其他要素的协调发展,对于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基于以上结论和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各要素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23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笔者认为,由于耕地的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和低等耕地作物生长限制性因素改造的技术经济难度,在2030年前难以将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按《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中“3.1高标准农田”定义的通用标准建成。实际上,区域主要栽培作物对于高产稳产条件的要求并不相同,也没有必要制定一个在地块、地形、土壤和农田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一模一样的标准。因此,要按照区域主要栽培作物高产稳产对地块、地形、土壤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制定高标准农田标准,指导地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规划设计,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针对性和效率。并比较现有耕地现状与区域高标准农田的标准的差异,按照先易后难的次序安排,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与分区是基本农田划定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从土壤质地、农田基础设施、耕地空间形态及规模3方面选取10个指标,以综合指数模型及GIS分区技术,将绥化市北林区耕地划分为优先划定、适宜调入、重点建设和退出型耕地类型区。优先划定型耕地综合质量最优,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是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优选区域;适宜调入型耕地也可作为基本农田近期建设的优先区域;重点建设型耕地宜采取中、远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分步建设;退出型耕地不宜划定基本农田。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基本农田分区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近10年来,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为促进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从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收入增加方面总结近年来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从耕地质量建设、绿色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结合等方面分析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升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田生态建设、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构建"五统一"管理新体制等新形势下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采取工程、农艺和生物措施,扩大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实施规模,促进土壤有机质项目的实施推广结合,做好土肥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从而稳定耕地面积和保护耕地质量。介绍了蒙城县耕地质量现状,提出了提高耕地质量的宏观政策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标准农田是一项长远的战略工程,对于改善农田耕作条件、提高耕地质量、稳固基本耕地面积、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科学合理、符合自身条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是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为此,本文结合伊金霍洛旗目前耕地状况和发展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有效地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标准粮田属高标准农田范畴。响水县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县,该县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不足,耕地质量不高。立足现有耕地资源,加强高标准粮田建设,对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笔者几年的高标准粮田项目建设的实践,提出高标准粮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自己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示范,并力争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实现新增耕地,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本文主要结合农田建设、市场运营、科技创新等几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目标,重点介绍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实施内容,分区域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技术途径,并提出了制定出台支持意见;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等提升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分析了阜阳市耕地利用程度和耕地质量现状,指出了耕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耕地合理利用与质量建设的建议对策。主要包括:提高合理利用,保护耕地的认识,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耕地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的综合生态能力;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等。  相似文献   

20.
以耕地质量等级更新成果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涵及标准为基础,以我国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为背景,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评价。借鉴美国LESA评价方法,进行自然质量与立地条件两方面的指标的选择应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建设设施完备、高产稳产的现代化农田、建立协调发展的高产农田;并全面展开建设,以提升农田综合质量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