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提出了基于多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方法对灌区的节水改造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西北内陆灌区为例,根据其特点从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初步建立了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四元和五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方法构造流域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指标样本值隶属于可变模糊集"灌区节水综合效应评价标准等级"的相对隶属度函数,建立了西北内陆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可靠合理,方法简便实用,在灌区综合效应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分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节水灌溉主要影响因素及效能表现形式,依据科学性、简性性、可操作性及针对性等原则,在对综合采用专家评分法、Delphi法、层次分析和隶属度等方法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非量纲化处理与检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现有规划、规范及发展现状对所选指标进行了分级,为开展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准确评价节水灌溉工程的可行性以及效益、作用,从而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甘肃省1996年以来完成的77个节水增效示范工程为评价对象,从节水灌溉内涵出发,在全面分析基础上,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成功度等方法构筑出6层次、16类、70项单因子指标的节水灌溉后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了项目执行过程、运行管理机制、技术适应性、社会影响、环境影响、国民经济效益和财务分析、目标与可持续等全系统的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实例分析,为节水灌溉项目的后评价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许一  徐得潜 《节水灌溉》2012,(6):64-66,71
节水灌溉效果评价可评判节水灌溉项目实施的优劣程度,评价指标多,并具有模糊性。针对节水灌溉效果评价的特点,设计了节水灌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综合评判与模糊决策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节水灌溉效果评价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模式选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节水农业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成为破解农业水资源短缺的关键途径,因地制宜选择适应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尤为重要,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模式选择研究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难题亟待解决.通过分析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综合绩效评价和风险等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影响因素指标选取较为随意,偏重性较强,缺乏一套规范、科学的指标选取标准;综合绩效评价层次众多,动态变量和不确定性因素波动大,社会绩效和生态环境绩效难以量化,缺乏统一公认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与其配套的实用评价模型;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的选择受到众多风险因子制约,其风险因子分类识别较为复杂,选择风险与灌溉绩效之间的定量关系难以确定等问题,并对未来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节水灌溉项目综合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捷  吴玉芹  史群 《排灌机械》2004,22(6):21-23,40
我国节水灌溉项目后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尤其节水灌溉综合后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节水灌溉项目综合后评价是将所评价的节水灌溉项目,利用一定的方法,最终求出一个可用于评估比较的综合评价值。为达到此目的,该文提出了多层次多目标的指标合成法加成功度法求综合后评价,评价结果科学合理,方法简便实用。该方法反映了各节水灌溉工程的实际状况,使得节水灌溉项目综合后评价可尽快地推展开。  相似文献   

7.
节水灌溉综合评价理论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根据“可能──满意度”理论,研究了节水灌溉综合评价指标的合理度确定方法,提出了定性定量指标结合的节水灌溉综合评价理论与模型,为节水灌溉工程的方案决策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促进农民自主发展节水灌溉的内因和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节水灌溉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推动、行政力量组织的方式开展,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缺乏内在动力的现实,提出了必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及管理等手段,促进节水灌溉实施主体一农民自主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并就具体的内因和动力进行了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9.
岭东南地区节水灌溉综合评价与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分析岭东南浅山丘陵区大田作物不同节水灌溉方式的工程技术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各影响因素,提出一套综合"经济-技术-社会"的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理论为指导结合专家评分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系统评价数学模型,对不同灌溉方式的综合效益进行客观的定量评价。通过对管道灌溉、膜下滴灌、半固定式喷灌、时针式喷灌等不同灌溉方式的分析评价,结合浅山丘陵区大田作物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条件下各种灌溉方式的优缺点,确定了半固定式喷灌是最适合岭东南地区的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0.
节水灌溉作为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其长效管理和持续运行至关重要,合理的补偿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节水灌溉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节水灌溉效益价值评估、节水灌溉补偿机制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以节水灌溉综合效益和节水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节水灌溉补偿为主攻方向,从节水灌溉综合效益产生机理与补偿机制理论框架,节水灌溉综合效益价值评估与补偿标准确定,基于选择模型的节水灌溉补偿客体受偿意愿3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节水灌溉补偿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节水灌溉效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节水灌溉的实施是人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典型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因此节水灌溉的效益研究应同时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的耦合效应.回顾了国内外节水灌溉在节水、经济、生态及灌排工程效益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节水灌溉效益的研究应从可持续的观点,也就是要从生态、社会、经济方面量化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水平出发.今后应加强节水灌溉条件下水文循环变化规律、农田尺度内生物群落及其环境效应、农田生态环境容量及水资源承载力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估是节水农业中最基础的工作,在分析国内外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估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节水农业工程系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其综合效益评估涉及面广、因素庞杂。鉴于此,在灌区节水农业纵、横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FA理论,经逻辑分层、归类,构筑出4层次、3大类、24项单因子指标的区域性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3种节水技术模式以生产上的常规灌溉模式为对照进行了技术优属度评价,以期为黑龙港平原主流节水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模糊集理论和熵信息理论为指导,构建模糊综合评价熵权数学模型,对节水技术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港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节水技术模式从优到劣排序为:春2水模式、传统模式(对照)、春1水模式、免春灌模式。春2水模式适宜在黑龙港平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井渠结合灌区缺乏节水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等突出问题,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井渠结合灌区节水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出了计算机辅助评价决策系统,该系统在国家节水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山东威海井渠结合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区"应用表明,系统确定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科学、合理,评价结果可靠,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性能稳定,操作简便。对于不同类型灌区节水效果评价及项目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轻小型喷灌机组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喷灌机具,经过40多年的发展,轻小型喷灌机组已经具有多种机组形式,可满足各种地形条件、投资水平及劳动力状况等不同场合应用。总结了轻小型喷灌机组不同配置形式的优缺点,详细分析了国内外轻小型喷灌机组的评价指标。针对不同评价指标提出,应研究轻小型喷灌机组形式的设计和管道水力计算,通过合理的能耗评价指标,优化机组配置,以降低系统能耗。还应研究室外试验条件下机组配置参数、管道布置情况及运行条件、环境因素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喷灌系统喷洒均匀性的影响,研究适用于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的一套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最后提出将灰色关联法应用于轻小型喷灌机组的多因素多目标评价中,为喷灌机组比选及机组性能综合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准确评价农业高效用水工程的可行性,从而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了技术、工程、管理、环境及效益组成的农业高效用水工程综合评价体系;针对农业高效用水工程的特点,采用指标体系法建立了定性评价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具体的农业高效用水工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灌溉方法对保护地番茄需水特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温室小区栽培番茄的试验方法,研究渗灌、滴灌、沟灌及其灌水技术参数与番茄生育期内耗水量及产量的累积状况,对每一灌溉方法的增产和节水效果进行评价;由于这一温室小区试验是在以相同方案、于同一地块上连续8年进行节水灌溉试验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因此,通过测定土壤水吸力变化、水分利用效率并比较其在灌水处理间的异同,探讨了不同灌溉方法在保护地应用的番茄需水特点。  相似文献   

18.
灌区排水再利用研究及其应用不仅对保障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提高农田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灌区排水再利用研究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包括排水再利用基础理论研究、常见的排水再利用工程运行模式和减轻排水灌溉利用负面效应的管理措施。指出我国灌区排水再利用具有较大潜力,排水再利用的节水减污效果明显,目前关于排水中氮磷等营养成分的研究成果较多,对盐分及其他组分的研究相对较少,再利用的工程运行模式与灌溉管理措施是影响排水再利用效应的关键因素,排水水质和水量变化规律、最佳再利用模式和灌溉管理措施的选择、再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与风险分析等是今后排水再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