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18(2):F0003-F0003
吴志峰,博士,研究员。1969年11月出生,汉族,湖南湘潭人。1992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专业(地貌),获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10月毕业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进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土壤学会土壤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土壤学会秘书长,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理事。担任《生态环境》、《亚热带水土保持》编委。  相似文献   

2.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18(1):F0003-F0003
蔡崇法,1961年11月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汉族。1983年6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同年进入该校继续学习,攻读硕士,1986年7月获土壤学硕士,研究方向土壤地理,1998年7月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水土保持与农业生态。2002年9月.2003年8月在美国农业部国家泥沙实验室访问研究。1986年硕士毕业后一直在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副系主任,院长。1998年被湖北省授予学科带头人,2004年被湖北省水利厅聘为湖北省水土保持科技顾问。  相似文献   

3.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5,17(4):F0003-F0003
崔鹏,1957年8月生于陕西长安。汉族。1982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1985年在中科院成都地理所获硕士学位。1990年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系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1994.10~1995.10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做高级访问学。1995.10~1997.2在英日伦敦大学伦敦皇家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年度优秀论文评选工作结束。《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委会及有关专家从2004年第1-4期的98篇论文中评选出10篇优秀学术论文,并将获票最多的《山区小流域生态修复研究》《小流域侵蚀产沙分布式数学模型的研究》《城市水土保持的理论与实践》3篇论文推荐到中国科协,  相似文献   

5.
吴发启教授 ,男 ,生于 1957年 9月 ,陕西省黄陵县人。 1982年1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9年 8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获土壤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 ,一直在原西北林学院水土保持系、环境学院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任教至今 ,  相似文献   

6.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18(4):F0003-F0003
杨玉盛,男,196d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兼职教授。1988年毕业于福建林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2002年从厦门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旅游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6):F0003-F0003
姜德文先生,男,1959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7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工作后又师从北京林业大学校长朱金兆教授,并获得农学博士学位;1982年分配到内蒙古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工作,从事水土保持科研管理、规划设计、试点和重点治理小流域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二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于2010年8月14日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李锐副主编主持,出席会议的有王礼、王兆印、王百田等编委,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焱、副秘书长岳金山和编辑部成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通报》2006,26(5):F0003-F0003
张仲子先生,男,生于1938年,陕西省三原县人。1962年毕业于西北生物土壤学院土壤系土壤专业,并被分配至凤翔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1980年在西北大学地理系进修学习。1981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土壤侵蚀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1989年晋升为副研究员,并调至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先后任责任编  相似文献   

10.
关君蔚,男,满族,1917年5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共党员。中国当代水土保持学科的奠基人,生态控制系统工程的开拓者。1938年赴日本,在东京农工大学林学系专攻理水防砂工学、森林生态和木材化学。1941年毕业回国,任北平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副教授。1949年初,参与筹备成立林业部,7月任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副教授。1952年以来,一直在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事水土保持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转为资深院士。曾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治沙暨沙产业学会副理事长、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国执行委员会高级顾问,现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名誉理事长及《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主编等职。  相似文献   

11.
吴发启教授,男,生于1957年9月,陕西省黄陵县人。1982年1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8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获土壤学博士学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原西北林学院水土保持系、环境学院以及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任教至今,任系副主任、副院长等职,兼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林业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吴发启教授1993-1994年赴意大利摩德纳大学访问,1996年被遴选为杨凌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科技新星,1997年经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员会、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教学、科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博士生导师。 吴发启教授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先后为水土保持、沙漠化防治专业的专科、本科和研 究生讲授了《地质地貌学》、《风沙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自然地理学》、《水上保持原理》、《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与设计》、《土壤侵蚀研究方法》、《流域管理学》和《土壤侵蚀力学》等9门课程。《水土保持原理》、《沙漠学》1997年被评为原西北林学院优秀课程。对该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有独到见解,一些观点已被21世纪生态环境类教改课题组采 用。编著和参编出版教材4部。 1982年以来,吴发启教授先后参加、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推广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8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先后主持的主要项目有"陕西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淳化黄土残塬沟壑区开发治理与农持续发展研究""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定位试验示范综合研究"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应研究"等,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其代表性专著及论文有《缓坡耕地侵蚀环境及动力机制分析》,"黄土高原南部侵蚀能量组成与分级特征","黄土高原南部侵蚀能量的产沙特征及其作用"和"SoilErosion Prediction on Sloping Cultivated Lands in theSouthern Loess Plateau in China"。经过长期的研究和生产实践,对黄土高原南部缓坡耕地侵蚀环境与动力机制、小流域水上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一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配置等有较为系统的认识。(1)得出缓坡耕地侵蚀产沙量较少的降雨区域特征;(2)建立了缓坡耕地径流能量计算方程,并依据降雨量、雨强和平均径流深对降雨动能、径流能量进行了等级划分和命名;(3)研究了侧向水平风对降雨动能的作用。得出降雨动能随风速而增大,迎风坡单位面积的降雨动能最大,背风坡、侧风坡单位面积的降雨动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4)研究了表层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土壤含水量、容重、作物根量等。前者与其呈二次曲线关系,后两者均为线性关系;(5)将泥沙输移引入缓坡耕地的侵蚀研究中;(6)系统地研究了缓坡耕地养分流失、肥力下降和生产力衰退的机理。得出土壤养分衰减是通过径流与泥沙流失2个方面来实现的;(7)依据黄土高原南部土壤侵蚀规律、社会经济状况和农业生产需求,参与组织创建的小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治理模式,解决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难题,"八五"至"九五"累计创经济效益5.0×108余元,社会效益显著。 在新千年的开始,吴发启教授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身到"西部大开发"、"山川秀美"建设的历史性工程之中。他经常参加考察,撰写论文,提交报告,为有关管理、决策部门献计献策;同时不断总结经验,集成成果。并正在精心编撰《黄土高原农林复合配置》和《水土保持规划》2部专著,为区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提供科技支撑;他主持的国家西部科技专项"陕北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沙产业技术开发示范"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专题"农果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建没与示范"等项目,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必将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供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综合办公室,陕西杨凌712100)  相似文献   

12.
2010年8月27日,在郑州召开的《中国水土保持》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上,与会编委和代表们满怀深情地回顾了《中国水土保持》的成长历程,心情激动地畅谈《中国水土保持》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充满信心地共商未来发展大计。大家为《中国水土保持》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而深受鼓舞,为杂志的不断成长而感到高兴,更对杂志的长远发展提建议、想对策、献计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2届编辑委员会第1次会议于2007年9月22日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会议由第1届常务副主编王礼先教授主持。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黄元介绍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三届五次常务理事会通过的《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委会换届工作方案及《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2届编辑委员会委员名单。王礼先教授向与会代表汇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年以来的出版情况、成绩与问题,并提出了第2届编委会的工作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对策建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学》与《水土保持学》(第2版)分别于1995年和2005年出版,累计印数超过2万册,得到了广大使用单位及读者的大力支持与肯定,已成为全国高等院校水土保持及相关课程的教科书、重要参考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工具书及考研必备教材。《水土保持学》(第3版)是根据"十二五"全国重点教材编写计划以及水土保持工作范畴的不断扩大和新需求的不断出现,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编的新教材。以第2版为基础,通过分析第3版的编写思路、内容变化及其特点,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第3版的新内容和编排思路。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通报》2006,26(4):F0003-F0003
赵廷宁,男,汉族,1962年3月5日生于河北省阳原县。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入北京林学院水土保持系(现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学习,1985年获农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衣学博士学位。历任中日黄土高原治山技术训练中心项目研究协调员与日语翻译,水土保持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荒漠化防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中国防治荒漠化培训中心培训部主任,日本琉球大学客座研究员等职。现任北京林业大学工程绿化学科负责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荒漠化防治方向主任、边坡绿化研究所副所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土保持》2007,(11):10-10
由赵方莹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水土保持植物》一书,综合了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植物的品种特性、植物繁育、植物的水土保持功能及应用等内容,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篇。总论内容共九章,包括绪论、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种子植物的器官、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与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与环境、植物群落、植物的分布区划、植物的繁育、植物的水土保持功能等;各论内容共七章,包括水土保持乔木、水土保持灌木、水土保持草本植物、水土保持藤本植物、水土保持草坪及地被花卉、防风固沙植物、水土保持水生植物等。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准格尔旗的水土保持工作从无到有、历经坎坷,主要经历了7个阶段:①1956—1962年,水土保持工作正式兴起,1959年达到高峰,从1960年开始,全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水土保持工作处于半停滞状态;②1963—1966年,国家经济好转,水土保持建设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发展;③1967—1972年,由于“文革”的干扰,水土保持工作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④1973—1979年,水土保持机构重新恢复并逐步加强,以大会战的形式开展水土保持建设,盛况空前,但因贪大求快、不注重科学等问题,使水土保持效益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10年8月27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苏茂林在《中国水土保持》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致辞,他对《中国水土保持》创刊30周年座谈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大会的水保司领导,向多年来关心、支持《中国水土保持》杂志发展的各位编委和同志们表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通报》创刊于1981年,为双月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与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联合主办。《水土保持通报》连续6届被认定为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收编。开本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通报》创刊于1981年,为双月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与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联合主办。《水土保持通报》连续6届被认定为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收编。开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