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的播种育苗,单位面积产茁量将直接影响苗木的质量和育苗成本,如选择适宜的留苗密度很有经济价值。我们于1983—1985年在新宾县林科所试验圃地进行了留苗密度的试验。试验圃地年均气温4.7℃、年均降雨量800mm,无霜期125天,晚霜5月上旬,早霜9月下旬,解冻4月末、结冻10月上旬、圃地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为沙质壤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5cm土层含全N0.127%,全P0.21%,速效N10.47mg/100g±,速效P6.54mg/100g±,速效钾14.9mg/100g±,有机质2.07%,PH6.38,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蓝杉(Picea pungens)播种育苗的圃地选择与区划、整地与做床、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留床苗、移植苗管理以及大苗培育等技术,以期为蓝杉播种育苗及大苗培育工作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 当前桉树造林,除利用小苗直接上山造林外,大多用2—3个月生的播种苗进行换床移植,培育大苗,以供应群众四旁绿化和公路绿化的需要。桉树移植育苗,在一定的育苗技术和圃地自然条件下,苗木品质的好坏和产量的高低与苗木移植密度有很大关系。目前生产上采用的密度很不统一,少的二千多株,多的五、六千株甚或一万余株。为了探索桉树不同移植密度与苗木品质的关系,研究在单位面积上既能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又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适宜密度,我们于1983年进行了桉苗不同移植密度的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针对陕西渭北花椒育苗中存在的突出技术问题,开展了种子不出苗原因研究、单位面积留苗量试验及种子不同处理方法试验,其结论可直接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培育优质苗木是提高造林质量的关键,一九六七年以来,我在落叶松育苗的长期实践中,体会到:留苗密度对苗木质量有极大影响。留苗过密,虽然可以增加产量,但苗木生长纤弱,发育不良,降低了质量;留苗过稀,虽然扩大了苗木生长的营养面积,但给杂草滋生造成条件,且浪费了土地,尤其是落叶松在幼苗期喜群生,苗木过稀,不仅能降低产量,提高成本,而且容易造成苗木的枯死。可见,合理留苗,对提高苗木质量,增加苗木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一九六七年在后腰苗圃落叶松育苗的不同留苗密度试验情况介绍如下:落叶松育苗不同留苗密度试验情况如表1。  相似文献   

6.
国外松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器育苗技术具有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节约种子,打破造林时间限制,缩短苗木留床时间,节约圃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诸多优点。现将国外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从采种、种子处理、圃地选择、播种育苗、病虫害防治、圃苗移栽等几个方面全面介绍了三角枫播种育苗的过程.为三角枫苗木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育苗中施行合理密植,是获得丰产壮苗的中心环节之一。1958年大跃进以来,我盟各地苗圃由于解放思想,革新技术,出现了许多高产苗圃,放出了许多丰产卫星。随着生产实践,今后育苗产量质量将一定一跃再跃,而进行密播密留提高单位面积的产苗量,则更要在生产实践中普遍注意。怎样来掌握合理密植?根据不同树种、作业方式、栽培水平去决定不同留苗密度,而获得质量高产量多的苗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留苗密度的掌握必须均匀、合理,使苗木的个体群体发育得  相似文献   

9.
密度和施肥对楠木播种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全光条件下进行楠木不同播种育苗密度和苗期追施不同肥料种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和不同肥料处理对楠木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量和苗木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株行距10 cm×10 cm的播种密度结合苗期追施速效复合肥或生物有机肥的平均生长量最大、单位面积的合格苗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福建柏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容器、全光圃地、遮荫圃地等不同育苗方式试验 ,发现用不同方式培育的一年生福建柏苗其苗高、地径、侧根数、干鲜重等主要生物量指标差异显著。总结出一套适宜推广应用的全光圃地与遮荫圃地相结合的丰产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1.
香椿播种育苗随留苗密度增大各项生长指标逐渐降低,顶梢冻害和干枯长度增加。从生产销售和育苗效益考虑,播种留苗密度以10~20株/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黄波椤播种留苗密度与苗木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黄波椤播种育苗留苗密度与苗木质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黄波椤播种育苗留苗密度对苗高生长量影响较小,对地径生长量和总生物量影响较大;在垄作和床作播种育苗中以70~90株m~(-2)为适宜;床作育苗较之垄作育苗生长量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八角枫种子采用6种激素、2个浓度处理进行的发芽试验和室内与圃地育苗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八角枫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经100mg·kg-1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6%,超出CK76个百分点;移植苗与圃地播种苗1a总生长量接近。  相似文献   

14.
银杏育苗方式比较试验韩宁林(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1材料和方法1995年用同一批种子,采用:11月育芽苗,3月移栽;1月底育芽苗,3月底移栽;2月初圃地播种,播后盖薄膜;2月初圃地播种,播后盖草4种处理。在1m宽的苗床上...  相似文献   

15.
毛白杨留圃苗不抹芽好魏颖坤,徐国防按照常规,毛白杨留圃苗要在春季发芽前抹去下部芽,意在突出顶端优势,减少苗体营养损耗,培养健壮大苗。但是,笔者经过连续三年比较试验,毛白杨圃苗不抹芽比抹芽效果好。试验田地处育苗老区──赵县马平乡后田村和县第五中学,19...  相似文献   

16.
杜仲速生播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施足基肥、暖窖催芽、早春播种、地膜覆盖和架小拱棚等超常规育苗措施,当年生杜仲苗平均高达1.83m,平均地径达1.53cm;30%优势苗平均高达2.09m,平均地径达1.64cm。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超常规措施育苗的苗高与地径极显著地高于常规温床播种、芽苗移植和辅畦播种育苗的苗高与地径。温床播种、灵苗移植育苗的苗高与地径和圃畦播种育苗的苗高与地径有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镇■县城内苗圃,自1982年开始从辽宁引进沙棘种子进行播种育苗试验。从1986、1987两年开始了较大面积的播种育苗。两年共育苗132.8亩,平均亩产成苗2.5万株。现将大垅直播育苗技术简介如下,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8.
裂叶榆(Ulmus laciniata Mayr.)属榆科落叶乔木,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山西等省,国外分布于苏联(乌苏里)、朝鲜、日本等国,是东北地区优良的用材树种之一。木材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是家具、车辆、农具和建筑等珍贵材种。裂叶榆播种育苗的单位面积产量,直接关系到苗木的质量和育苗经济效益。为选择适宜的留苗密度,于1987年在辽宁省湾甸子实验林场苗圃进行了留苗密度试验。苗圃的年均气温4.2℃,最高气温32.1℃;年均降水量700—800mm,并多集中在7、8月份;无霜期125天。土壤质地为沙壤土,土层  相似文献   

19.
刺槐播种育苗,在一般管理条件下需两年出圃。为提高留床苗的生长量,我圃根据青岛市林业局种苗站的意见,于1984年春对留床苗进行截梢、平茬试验。试验结果是,截梢30%的,平均苗高和根径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大31.8%和1倍;比平茬的分别大1.39倍18.5倍。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木荷育苗试验观察,提出了选圃做床、播种和苗期管理一系列技术措施,并对木荷苗质量进行了分析,认为地径是衡量木荷苗质量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