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多花黑麦草、大麦和油菜3种不同绿肥作物翻压还田在不同浓度沼液条件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8.5 L/m2(L1)和17 L/m2(L2)两种沼液浓度条件下,田间翻压多花黑麦草、大麦以及油菜,设为多花黑麦草(L1)、大麦(L1)、油菜(L1)和多花黑麦草(L2)、大麦(L2)、油菜(L2)几个绿肥试验组,同时设置只浇灌沼液未翻压绿肥的对照组(L1)和对照组(L2),分析绿肥试验组与对照组土壤中pH值与有机质、全氮含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绿肥翻压110 d后,多花黑麦草(L2)与大麦(L2)组土壤pH值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L2),但仅上升约0.17;大麦(L1)与多花黑麦草(L2)土壤盐分显著(P<0.05)高于同沼液添加量的对照组;大麦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种沼液浓度影响下均显著(P<0.05)高于各自对照组,同时油菜(L2)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组(L2)也有显著(P<0.05)提高;大麦组在2种沼液浓度下,土壤全氮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各自对照组;多花黑麦草(L1)和大麦(L1)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L1);大麦(L2)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L2)。[结论] 3种绿肥翻压对浇灌沼液后土壤的改良作用各不相同,但大麦在2种浓度沼液替代氮肥情况下均可大幅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低浓度沼液条件下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在高浓度沼液条件下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可作为一种新型绿肥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种植紫花苜蓿对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和调控因素。[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28篇已发表论文,共计31组紫花苜蓿土壤速效氮含量数据。以清耕为对照,采用Meta分析方法,解析种植紫花苜蓿对牧草地、林地、农田、荒漠、果园共5种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利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气象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速效氮平均效应值影响的调控因素。[结果] 种植紫花苜蓿极显著(P<0.001)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平均效应值和增加幅度分别为0.27±0.07和30.99%。种植紫花苜蓿对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增加幅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牧草地(P<0.001)、林地(P<0.001)、农田、荒漠(P<0.001)和果园,分别为60.01%、58.41%、32.31%、27.12%、22.14%。牧草地和林地平均效应值显著(P<0.05)高于农田、荒漠和果园。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土壤湿度和速效钾含量对平均效应值具有显著(P<0.05)影响,分别可以解释47.81%和17.46%的效应值变异。[结论] 种植紫花苜蓿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存在较强异质性,通过提高土壤湿度和速效钾含量可以有效增加紫花苜蓿固氮能力。  相似文献   

3.
免耕春小麦套种牧草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免耕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套种牧草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小麦套种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野豌豆Vicia villosa、英吉沙豌豆Pisum sativum、玉米Zea mays、毛苕子V.villosa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种牧草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特别是套种白花草木樨和套种野豌豆增加更为明显,其中套种白花草木樨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4.8 mg/kg,增幅19.4%,套种野豌豆土壤有机质增加0.39 g/kg,增幅1.6%,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了8 mg/kg,增幅23.9%;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严重沙化草地治理效果,为草地治理、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2015—2017年,在严重沙化治理区采用同行条播方式混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羊柴(Hedysarum laeve)、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6种优良牧草。以自由放牧区为对照,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进行植物种类调查;测定植物多度、频度、盖度、高度和产量;对植物CO2吸收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进行测定,并进行多元相关分析;计算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电导率。[结果] 严重沙化草地治理后植物种类由治理前(2015年)的14种,分别上升到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72、83和97种;与自由放牧区相比,严重沙化治理区牧草的平均高度、盖度、多度、频度及产量均显著(P<0.05)提高;严重沙化治理区的CO2吸收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均显著(P<0.05)高于自由放牧区,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P<0.05)、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P<0.05)、牧草产量与光合速率(P<0.05)和蒸腾速率(P<0.01)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严重沙化治理区和自由放牧区的主要牧草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P<0.05)差异;严重沙化治理区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电导率显著(P<0.05)高于自由放牧区。[结论] 严重沙化草地经过治理植物种类数量剧增,牧草生产水平和草地生态效益大幅度提升,土壤养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小黑麦与不同豆科牧草混播时草地土壤养分特征。【方法】研究了3个豆科牧草品种(青建1号饲用豌豆,青海箭筈豌豆和绿箭1号箭筈豌豆)与甘农2号小黑麦以不同混播比例(0∶10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100∶0)混播对浅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混播组合A1(小黑麦×青建1号)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和降低土壤pH值,A2(小黑麦×青海箭筈豌豆)和A3(小黑麦×绿箭1号)有利于提高土壤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混播比例随豆科牧草比例的增加,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全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土壤pH值和速效磷含量显著下降(P<0.05);混播组合与混播比例的交互作用表明,混播比小黑麦单播的土壤pH值降低0.55%~1.52%,有机质含量提高13.07%~18.30%,全氮含量提高20.24%~44.05%,碱解氮含量提高5.44%~12.5%,全磷含量提高12.77%~29.79%,速效磷含量下降17.15%~44.62%,速效钾含量提高6.61%~19.06%。【结论】与小黑麦单播相比,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切根改良后配合氮、磷肥混施对科尔沁草原羊草割草场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在切根基础上对羊草割草场进行不同浓度的氮、磷肥添加试验,设置4个氮、磷添加梯度处理,分别为CK(对照)、NP1(尿素75 kg/hm2+磷酸二铵45 kg/hm2)、NP2(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90 kg/hm2)和NP3(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135 kg/hm2)。每个处理设置3个区组作为重复,共12个试验小区。2014年8月中旬,在每个小区随机设置一个1 m×1 m样方,齐地面刈割植物样品后采集土壤样品,随机设置3个取样点,采用凯氏定氮法、碱解法、钼锑抗比色法、酸溶—钼锑抗比色法、氢氧化钠熔融法、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重铬酸钾滴定法分别测定土壤氮、磷、钾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与CK相比,NP3处理导致10~20 cm土壤层的全氮含量显著(P<0.05)降低;3个施肥处理均可显著(P<0.05)提高0~10 cm和10~20 cm土壤层的速效氮含量;NP3处理可显著(P<0.05)提高0~10 cm土壤层的全磷和速效磷含量,NP2处理可显著(P<0.05)提高0~10 cm和20~30 cm土壤层的速效磷含量;NP2和NP3处理导致10~20 cm和20~30 cm土壤层的全钾含量显著(P<0.05)降低,NP3处理导致0~10 cm土壤层的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降低;3个施肥处理均可显著(P<0.05)提高不同土壤层的有机质含量。[结论]综合考虑施氮、磷肥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情况,在对羊草割草场改良过程中,需要配施一定量的钾肥,有利于改善科尔沁草原羊草割草场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川西北高寒牧区气候寒冷,牧草生长季短,选用抗寒性强的小黑麦品种进行秋播,翌年复种不同作物,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牧草产量。【方法】以8个小黑麦种质(甘农2号小黑麦、甘农3号小黑麦、甘农4号小黑麦、甘农7号小黑麦、藏饲1号小黑麦、小黑麦品系C16、C23、C25)作为秋播材料,次年复种不同作物:B1(50%藏饲1号小黑麦混播50%饲用豌豆),B2(50%藏饲1号小黑麦混播50%箭筈豌豆),B3(50%青甜1号燕麦混播50%饲用豌豆),B4(50%青甜1号燕麦混播50%箭筈豌豆),以研究秋播小黑麦复种不同作物对土壤理化性质(p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及土壤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及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秋播小黑麦复种不同作物后,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均有所提高。【结论】秋播甘农4号小黑,翌年麦复种50%藏饲1号小黑麦混播50%饲用豌豆模式对土壤理化及酶活性影响最大,能够改善土壤理化环境及酶活性,有助于提高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养殖粪污环境污染,减少化肥施用,该试验研究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番茄生长性状、产量、品质和土壤的影响,设置施用常规化肥(CK)、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1 000 kg/667 m2(F1)、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1 500 kg/667 m2(F2)和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2 000 kg/667 m2(F3)4个处理组。结果表明,有机粪肥对番茄生长期叶片数、叶绿素和株幅影响不大,但在盛果期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茎粗有增大趋势,株高变化不明显。从产量来看,仅F3组产量略高于CK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CK组相比,F2组番茄VC含量显著(P<0.05)增加了14.1%,F1组VC含量增加了6.0%(P>0.05);F1、F2和F3组番茄硝酸盐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CK组,且表现为随粪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各处理组土壤pH值、容重和盐分无显著差异(P>0.05);F3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16.74 g/kg,极显著(P<0.01)高于CK组,F1、F2组显著(P<0.05)高于CK组;F1组和F3组土壤总氮相对CK组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20.3%、17.1%;F1、F2和F3组速效钾略高于CK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值得关注的是,与CK组相比,F1和F3组有效磷分别升高了55.7%(P<0.05)和196%(P<0.01),F2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蛋鸡粪肥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及培肥土壤,但为避免番茄硝酸盐和土壤氮、磷等富集,不宜超量施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明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牧草和主要优势牧草的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特征。[方法]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区域(适度放牧区、禁牧区和重度放牧区)进行连续3年野外调查和室内检测,综合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牧草以及优势牧草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适度放牧区优势牧草无芒隐子草和蒙古韭的硒含量显著(P<0.05)高于禁牧区和重度放牧区,适度放牧区牧草铜含量显著(P<0.05)高于禁牧区和重度放牧区,且禁牧区和重度放牧区牧草硒和铜含量近持平或低于该地区安全含量标准;适度放牧区优势牧草蒙古韭的铁含量显著(P<0.05)高于禁牧区;重度放牧区牧草镁含量显著(P<0.05)高于禁牧区和适度放牧区,且超该地区安全含量标准;适度放牧区优势牧草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蒙古韭钠含量显著(P<0.05)高于禁牧区和重度放牧区;适度放牧区牧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磷和钙的含量分别高于禁牧区牧草60.71%、69.00%、47.62%、28.57%和347.85%;适度放牧区牧草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比禁牧区分别降低13.93%、24.80%和6.35%;适度放牧区优势牧草短花针茅粗蛋白质含量高于禁牧区11.50%,优势牧草无芒隐子草粗脂肪、粗灰分和钙含量分别高于禁牧区24.12%、87.56%和116.86%;适度放牧区蒙古韭钙含量比禁牧区高出24.03%。[结论] 由于长期禁牧和过度放牧导致鄂托克旗荒漠草原迁入欠硒、欠铜草地。只有在适度放牧强度下,草地牧草才能保持应有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0.
禾豆混播具有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的效应,是栽培草地建植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不同播种方式(混播、间作和单播)和播种行距(30、25、20和15 cm)下,燕麦(Avena sativa)/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混播草地土壤理化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探究研究区较适宜的燕麦和饲用豌豆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燕麦和饲用豌豆间、混作草地较单播草地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增加。与燕麦单播比较,间、混作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4.60%和16.27%,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0.13%和11.39%;与饲用豌豆单播比较,间、混作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0.42%和12.02%,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3.73%和15.03%。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间作草地,且混播与间作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含量随播种行距增大而增大。DTOPSIS模型综合评价表明,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且行距30 cm处理可显著提高草地土壤肥力,是研究区燕麦和饲用豌豆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光叶紫花苕、箭筈豌豆和豌豆为材料,秋季补播于扁穗牛鞭草草地上,通过对补播草种物候期的观察、草地产草量的测定和牧草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其对扁穗牛鞭草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补播草种的出苗时间基本一致(6~7d),成熟期相近,均在五月中旬;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补播处理的产草量均高于对照,补播箭筈豌豆对草地产草量提高最大;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牧草粗蛋白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而光叶紫花苕和箭筈豌豆在提高牧草品质方面表现较好。综合分析,秋季在扁穗牛鞭草草地上补播光叶紫花苕、箭筈豌豆和豌豆后,全年干草产量分别为12.32、13.97、12.98t/hm2,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36.1%、54.4%、43.4%,并且补播一年生豆科牧草可明显提高春季牧草品质(P〈0.05)。  相似文献   

12.
紫茎泽兰对7种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榨取液对7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紫茎泽兰地上部水浸提液对7种供试牧草种子的萌发均表现为强烈的抑制作用(P 〈0.05),对光叶紫花苕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小于对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和鸭茅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P 〈0.05);(2)从幼苗生长的测定结果分析,紫花苜蓿,红三叶和光叶紫花苕对低浓度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不敏感,对高浓度提取液较敏感。白三叶、鸭茅、非洲狗尾草和东非狼尾草对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较敏感;(3)根据化感作用检测结果,分析认为光叶紫花苕、红三叶和紫花苜蓿是紫茎泽兰替代种植的适宜草种。  相似文献   

13.
甘南玛曲七种主要饲草营养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南玛曲七种主要饲草的干草产量、高度、常规养分(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磷)进行测定,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干草产量为2882kg/hm2,比新疆大叶苜蓿、甘农l号苜蓿、红豆草和箭(苫)豌豆高,比绿麦、燕麦和垂穗披碱草低,牧草营养价值为甘农1号苜蓿>绿麦>箭(苫)豌豆>垂穗披碱草>新疆大叶苜蓿>燕麦>天然草地>红豆草.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来羊草草地利用不合理,载畜量过大,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和盐碱化的问题,为改善草地植物生存条件,对退化、盐碱化草地进行了种草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4种牧草后均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均增加土壤中的氮、磷和钾,敖汉苜蓿效果最佳,总氮和速效氮含量分别增加0.50%和31.91 mg/kg,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0.252%和11.33 mg/kg,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增加24.37 mg/kg;含盐量和pH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最佳是碱茅,含盐量和pH分别下降0.058%和0.9,其次为军需1号野大麦,含盐量和pH分别下降0.04%和0.74。适应性强,抗旱、抗寒、耐盐碱,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翻压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对植烟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等的影响,在烤烟地冬闲时种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VR)与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V),并预留不种苕子的冬闲地(CK)。紫花苕子初花期时(生育期187 d)采集植株测定其生物学性状及养分含量,然后全部翻压回田,45 d后种植烤烟。烤烟种植时,冬闲地按照广元烟草公司推荐施肥量,即全量施肥(CF);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翻压并减少20%施肥量(V-20%CF);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翻压并减少20%施肥量(VR-20%CF)。烤烟种植前及收获后,采集土壤测定理化性状、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 接种根瘤菌能增加紫花苕子的生物量及养分含量,相比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根产量、总瘤数、株高增加1.3%~50.7%;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加1.8%~5.0%;氮磷钾积累量增加14.3%~21.5%。2) 测定种烟前土壤可知,翻压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能更有效地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与冬闲地比较,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增加2.5%~126.6%;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增加14.6%~82.5%;细菌、放线菌、真菌增加85.3%~236.9%。测定收烟后土壤可知,减少20%施肥量的情况下,翻压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能够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与全量施肥比较,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增加12.3%~64.1%;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增加5.4%~67.0%;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增加65.1%~473.3%。在减少20%施肥量的情况下,翻压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能够更有效地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环境,对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集黄土高原丘陵区和残塬区典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纯林和荒地腐殖层土壤对10种常见植物进行盆栽试验,跟踪测定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丘陵区油松纯林土壤显著抑制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种子萌发,显著降低紫穗槐(Amorpha fraticosa)、苜蓿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的苗高、根长和生物量生长,以及紫穗槐和草木樨的叶片叶绿素含量、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且显著提高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毛苕子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残塬区油松纯林土壤显著抑制沙棘和苜蓿种子萌发,以及胡枝子、小冠花(Coronilla varia)和苜蓿的苗高和生物量生长,降低了草木樨、苜蓿的叶绿素含量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草木樨的CAT活性,显著提高柠条、紫穗槐、小冠花和毛苕子的MDA含量。表明黄土丘陵区油松纯林腐殖层土壤对紫穗槐、苜蓿、草木樨、毛苕子、刺槐和沙打旺以及黄土残塬区油松纯林腐殖层土壤对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苜蓿、和沙打旺综合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合理的亚热带地区冬季牧草高产、高品质种植模式,本研究通过将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分别与4种豆科牧草苕子(Vicia dasycarpa)、豌豆(Pisum sativum)、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进行混播,测定不同组合的生产性能和营养特性指标。结果表明,混播组合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鲜草产量以及良好的营养特性;在刈割3次的情况下,多花黑麦草+紫云英、多花黑麦草+豌豆、多花黑麦草+白三叶、多花黑麦草+苕子和多花黑麦草+苕子+紫云英组合的鲜草总产量分别为44 863.33、43 923.33、47 003.33、46 470.00和37 970.00 kg·hm-2,豆禾比分别为0.076、0.198、0.085、0.116和0.137;在品质方面,多花黑麦草+苕子和多花黑麦草+白三叶组合的营养产出量较优,但前者粗蛋白总产量最高,各项营养产出量中,多花黑麦草+豌豆组合与多花黑麦草+紫云英组合较接近,但稍低于多花黑麦草+苕子和多花黑麦草+白三叶两个组合。综合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和品质,以多花黑麦草+苕子和多花黑麦草+豌豆两个组合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冷季型绿肥对锥栗园土壤生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锥栗园生草法相比传统清耕法和施用化学除草剂法,果园土壤质量的绿肥恢复效益,本研究以福建典型的红壤丘陵山区锥栗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供试样地均分为面积0.3~0.5 hm2的若干试验小区,全园清除自然杂草后,设置撒播鼠茅草(Mode1)、黑麦草(Mode2)、光叶紫花苕(Mode3)3种生草处理,并以施用草甘膦(CK1)和清耕(CK2)处理为对照,每种处理3个重复,2年后,分析3种冷季型绿肥、清耕及施用草甘膦对锥栗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较于清耕处理和喷施草甘膦处理,3种生草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有明显提升,其中鼠茅草处理最高,分别为74.14、156.87和234.76 mg·kg-1;黑麦草处理土壤孔隙度最高,为56.03%;鼠茅草和黑麦草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提升明显,分别为32.29和26.87 U·g-1。2)5种处理土壤共有优势细菌类群主要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24.9%~28.9%、20.9%~28.8%、13.7%~18.6%和10.8%~12.9%,共有优势真菌类群主要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37.4%~73.7%和15.3%~54.4%。3)相较于清耕处理,3种生草处理细菌群落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有所提升,真菌群落有所下降。4)相较于清耕处理和喷施草甘膦处理,3种生草处理土壤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均有所下降,绿弯菌门和浮酶菌门细菌则有所增加,生草促使锥栗园土壤细菌群落由快速生长型向缓慢生长型转变。5)5种处理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非计量多维尺度转换排序(NMDS)表明,土壤真菌群落分异程度高于细菌群落。6)相关分析(CA)和冗余分析(RDA)表明,生草处理通过改变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喷施草甘膦处理通过改变土壤碳氮比,清耕处理通过限制土壤自然含水率改变真菌相关优势类群。综上,锥栗园短期人工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生草处理与清耕处理和喷施草甘膦处理均会形成特异土壤真菌群落。  相似文献   

19.
土壤盐碱程度对燕麦生育期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在盐碱地种植和调制燕麦(Avena sativa L.)的适宜方式,选用6个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将不同品种的燕麦种植在不同盐碱程度的试验地(其中,重中度盐碱地种植牧王、领袖,中度盐碱地种植贝勒、燕王,轻度盐碱地种植贝勒2、爱沃),并通过观察不同生育期燕麦产草量、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分析盐碱地对燕麦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燕麦耐受盐碱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适当盐碱有利于提高燕麦的生长发育;牧王抗盐碱性较强,领袖次之,贝勒最弱;牧王和领袖的干草产量较高,适于乳熟期调制干草,贝勒和贝勒2的干草产量较低,适于完熟期调制干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