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利用作物秸秆 保护生态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工副业生产的原料等。近几年,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秸秆量迅速增加,大量剩余秸秆的处理成为农业生产中凸显的问题,部分农民采取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焚烧或随意堆弃,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带来了各种危害,造成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和交通事故频发等,已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舆论关切的热点和难点。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概况我省秸秆资源丰富,2003年,全省各类农作物种…  相似文献   

2.
正莱西市农作物秸秆主要为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秸秆综合利用主要通过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等方式进行。近年来,莱西市农机部门高度重视秸秆的综合利用,通过资金和政策两个手段来推动此项工作,秸秆利用机械呈现井喷式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一、莱西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1.秸秆生产及利用情况莱西市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02万亩,粮食作物种植142万亩,占比71%,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工农业生产资源,不仅可以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而且是造纸、建材、编织、养殖、食用菌等工副业生产的原料。我市小麦种植面积约27万公顷,玉米种植15万公顷左右,大豆、花生种植6万公顷左右,年产秸秆量约450万吨。  相似文献   

4.
一、秸秆还田的意义与趋势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农作物秸秆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造纸、制炭、建材、编织等工副业生产的原料等。世界上凡是农业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山西省畜牧业机械化和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发展步伐,满足广大农户、畜牧养殖户、饲草加工专业户等对玉米收获机械和秸秆加工设备的需求,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山西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于2003年9月26日在忻州市联合举办了全省玉米收获暨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现场演示推广订货会。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农作物秸秆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工副业生产的原料等多种用途。近些年,秸秆产量随着粮食等主产品单位产量的不断提高而迅速增加,然而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逐渐被弱化和淘汰,大量剩余秸秆的处理成为农业生产中凸显的问题,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舆论关切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7.
张敏 《南方农机》2007,(4):27-28
随着生态农业、环保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农作物秸秆处理及综合利用已成为国内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本文列举了固镇县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环境、影响交通和人民日常生活的现状,种养结构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本县农机部门所采取的措施。论述了农作物秸秆饲草的开发及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介绍了几种适合我县农作物秸秆饲草料的加工方法和机械化技术。  相似文献   

8.
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造纸、制炭、建材、编织等工副业生产的原料等。 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能源事业的发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出现了大量剩余。开发利用秸秆,已经成为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新焦点。提高农作物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山东省农机管理部门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当作农机化重点工作来抓,创新秸秆综合利用农机化服务模式,广开利用渠道,全省小麦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318.7万hm^2,综合利用率达92.5%;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面积206.7万hm^2,综合利用率达68%,其中完成玉米秸秆机械还田165.3万hm^2,秸秆还田率达到55%,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秸秆机械化粉碎青贮面积达到28万hm^2。加工、制作饲料、燃料等利用秸秆13.3万hm^2,秸秆焚烧现象比往年明显减少,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被广泛用作饲料、肥料和工副业生产原料等方面,是重要的资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结构的改变,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逐渐被替代。但先进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秸秆用于生产、生活的数量大大减少,致使一些地方出现大面积焚烧秸秆的现象,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一大“公害”。  相似文献   

11.
秸秆综合利用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玉米秸秆资源丰富,秸秆的合理利用既可节约资源,又可减少污染,使其变废为宝。以玉米秸杆为基本原料,通过农业机械等设备进行物理加工,使其变为新型燃料、畜牧饲料及食药用菌培育载体等多项用途的新型原料。本文主要研究玉米秸秆颗粒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发展畜牧业经济所面临的“草畜矛盾”问题,开展了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饲料机械化加工技术的研究。从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草原生态保护进程、推进畜牧业“舍饲圈养,科学管理”的步伐和推动农牧民增收增效几个方面进行了重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合农牧民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状况,提出了三种可行的农作物秸秆饲料机械化加工技术推广应用的形式。并结合国内外农作物秸秆利用情况以及呼伦贝尔市饲草料市场需求能力、开发农作物秸秆饲料加工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指出在呼伦贝尔市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饲料机械化加工技术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处于皖西北的阜阳地区,小麦、玉米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工业生产的原料等。小麦、玉米秸秆用作肥料有直接利用和加工利用两种方式。直接利用一般采取秸秆机械化粉碎直接还田的方法,加工利用主要是利用秸秆堆制有机肥料。小麦、玉米秸秆作为饲料除了直接饲喂外,还有青贮、黄贮、微贮等方法,利用窖、池或塑料袋等,都可以实现集中规模化加工。近几年利用专门的机械设备或秸秆饲料生产线,把秸秆加工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决定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薯类生产机械化技术,油菜、花生、茶叶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草原建设与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工技术,畜禽养殖及废弃物处理技术,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和农机节能技术等11项农业机械化重点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一、秸秆资源及综合利用现状陕西省洋县位于陕西南部汉中盆地东端,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2018年秸秆生产总量达17.7万吨。据有关部门统计,2018年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16.9万吨,其中秸秆机械化还田22万亩、9.4万吨;饲料化利用4.5万吨;饲料化加工4.5万吨,秸秆工业化利用(主要为稻草编制利用)3万吨。秸秆回收加工共7.5万吨,相当于回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发展畜牧业经济所面临的“草畜矛盾”问题,开展了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饲料机械化加工技术的研究。从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草原生态保护进程、推进畜牧业“舍饲圈养,科学管理”的步伐和推动农牧民增收增效几个方面进行了重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合农牧民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状况,提出了三种可行的农作物秸秆饲料机械化加工技术推广应用的形式。并结合国内外农作物秸秆利用情况以及呼伦贝尔市饲草料市场需求能力、开发农作物秸秆饲料加工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指出在呼伦贝尔市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饲料机械化加工技术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为摸清即墨市农作物秸秆生产和综合利用现状,促进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利用工作,笔者对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作物秸秆生产和综合利用状况(一)资源状况。全市常年种植主要秸秆作物面积约144.5万亩,年产生作物秸秆约66.91万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8.54万亩,年产秸秆约25.5万吨;玉米种植面积63.03万亩,年产秸秆约35.58万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秸秆具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在其综合利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使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的机械化技术应用方法,包括粉碎还田机、捡拾打捆机、圆盘耙和翻转犁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9.
实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它能够提高农机配套水平和科技含量,能够提高生产作业机械化程度。利用作物秸秆作燃料发电、生产、沤制沼气,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能够获得绿色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综合利用作物秸秆,能够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而机械化收获正是更好地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莱州市是山东省的农业大市,也是全省的农机大市。小麦和玉米是该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每年播种而积达62000hm^2,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通过推广下米收获、青贮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利用农作物秸秆加上青贮饲料、颗粒饲料,加快了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全市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