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是否接地运行,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技术、安全、经济性等多个方面。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三种: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前两种接地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后一种接地系统又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这种区分方法是根据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的大小划分的。  相似文献   

2.
配电系统中性点采用何种接地方式与对电器、设备、线路绝缘水平的要求有很大关系。因此需要根据经济技术比较综合考虑,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绝缘水平比不接地系统低很多。发生一相接地时,仍保持低电位,但故障点的电流不再是系统的电容电流,而是短路电流。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正常运行对各相对地电容相等,三相总对地电流为0,当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相的对地电容被短路,中性点位移,故障相电压上升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是35KV以下线路采用的方式,在发生单相接地时,相电压畸变,中性点位移,而线电压不变,需装设有选择性的接地保护。  相似文献   

3.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力求将单相接地故障时的不良后果限制到最低.减少其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危害,为此要选择合适的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要根据不同地区、电网发展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地确定。  相似文献   

4.
高涛 《农村电工》2013,(10):28-29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城市规划水平的提高,配电网采用的电缆线路越来越多,导致系统对地电容电流急剧增加,在现行10 kV配电网线路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下,电容电流的不断增加对线路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严重影响。在正常情况下,10 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允许运行2 h,运行值班人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通过试拉将故障线路隔离。但如果单相接地电容电  相似文献   

5.
<正>1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概念在电压等级35 k V及以下电力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不构成短路回路,接地故障电流非常小,甚至比正常的负荷电流还小,这样的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系统可带故障运行1—2 h,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但这时非接地  相似文献   

6.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系统中 ,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是否接地运行 ,涉及到技术、经济、安全等多个方面 ,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又称非有效接地 )根据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流 ,我国将其划分为小接地电流系统。按我国有关规程规定 ,在 3~10 k V电力系统中 ,若单相接地时的电容电流超过30 A;或 35~ 6 0 k V电力系统单相接地时电容电流超过 10 A,其系统中性点均应采取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消弧线圈迄今已有 80多年的应用历史 ,中压电力系统运行经验表明 ,中性点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优点显著。1 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1接地的危害我国35kV及以下电力网为非直接接地电力网。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仅相电压发生畸变,中性点位移,而线电压不变,用户可继续工作,允许短期(不超过两小时)带接地点运行。因此我国农网35kV变电站普遍采用的检测接地故障的方法是利用母线绝缘监察  相似文献   

8.
谈接地     
王和 《农村电工》2006,14(9):30-30
1 工作接地 为完成正常的工作或为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将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大地连接起来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接地等,均属于工作接地。三相四线制低压电网变压器中性点都要求接地。10kV及35kV电网的中性点不接地,当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很小,不会突然中断供电,也不会对线路造成较大破坏,人们把这种电网叫做小接地电流系统。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接地必须经一点接地,而不能多点接地。  相似文献   

9.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与定位装置的应用河南省新密市电业局张烈江,王国忠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分为:(一)中性点直接接地;(二)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因接地。对中性点的第一种运行方式,要一相发生单相接地时,可采用单相接地保护,快速切除故障,对中性...  相似文献   

10.
徐亚杰 《农村电工》2009,17(11):22-23
在中压电网中,35,10,6kV应用较为普遍,其均为中性点非接地系统。但是随着供电网络的发展,特别是采用电缆线路的用户日益增加,使得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断增加,导致电网内单相接地故障扩展为事故。我国有关电气设备设计规范规定:35kV电网如果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10A,3~10kV电网如果接地电容电流大于30A,都需要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低压电力网中,其运行方式一般有两种: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变压器的这两种运行方式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做简单的比较。1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的优点1.1 能防止变压器低压侧对地电压的升高,即能防止低压侧过电压,从而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人身触电电压,即可以防止一相接地时出现250 V的对地电压。1.2 能够迅速地切除接地故障。当单相接地时,通过接地点的短路电流很大,会迅速熔断熔丝或开关跳闸切除故障。1.3 当发生单相接地时,中性点的电压接近于零;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仍接近于原…  相似文献   

12.
1 10 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特点 1.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结构简单,运行维护方便,投资省.该系统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非故障相对地电容电流均流过故障点.如果电网较小,线路不太长,接地电容电流很小,瞬时接地故障产生的电弧一般可自动熄灭,系统很快恢复正常.然而实际上电网接地电容电流达到一定数值(一般为30A及以上)时,电弧就难以自动熄灭,但这个电流又不至于形成稳定电弧,故常出现间歇性电弧接地.  相似文献   

13.
<正>一般来说,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就是变电站中变压器的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规定:对35 kV和66 kV系统,当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不大于10 A时,可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当大于10 A又需在接地故障条件下运行时,应采用中性点谐振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110 kV及220 kV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可直接接地;部分变压器中性点也可采用不接地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村10kV配电线路中(两线一地除外),发生单相接地时,其保护大多只取零序电压报接地信号,而取零序电流等作用于接地直接掉闸的并不多。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电网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单相接地保护作用于掉闸应推广应用。 1 单相接地保护作用于掉闸利多弊少 配电线路的单相接地保护,就是小电流接地保护,在我国35kV及以下的电网,为非直接接地电网。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接地电流很小、系统仍可以继续运行。但是电网运行中,发生单相接地时,保护装置只作用于信号,不作用于掉闸。运行人员利用重合闸寻找接地时,在没有排除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间歇性放电,可引起系统内部过电压。因此可能在绝缘薄弱处造成另一点接地,形成短路故障,扩大事故范围。同时也可因内部过压而损坏电器设备。另外因断线接地是人口流动频繁地点,可造成跨步电压,易出现人身伤亡不安全因素。 2 小接地电流的单相接地保护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分析在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配电网10 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3种常见的接地运行方式的运行状况、特点、适用范围,为提高10 kV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10(6)~35kV系统一般采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规程规定允许暂时继续运行的时间不超过2h。电力行业标准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第3.1.2条规定,3~10kV不直接连接发电  相似文献   

17.
张英明 《农村电工》2007,15(6):35-35
我国电力系统中的10 kV及35kV电网,一般都采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电网中主变压器配电电压侧一般为三角形接法,没有可供接地的中性点.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线电压三角形仍然保持对称,对用户供电影响不大,并且电容电流比较小(小于10 A)时,一些瞬时性接地故障能够自行消失,这对减少停电事故,提高供电可靠性是非常有效的.由于该运行方式简单、投资少,所以在我国电网建设初期阶段一直采用这种运行方式,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用电需求.随着电网中电缆线路的增多,电容电流越来越大(超过10A),此时接地电弧不能可靠熄灭,就会产生以下后果.  相似文献   

18.
<正>在10 kV或35 kV中性点不接地(或非有效接地)系统中,由于谐振过电压、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存在,经常导致10 kV或35 kV接地电压互感器烧毁或使某熔断器的熔丝熔断,从而造成系统需停电检修,给电力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对处理一起110 kV变电站10 kV母线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后,电压互感器烧毁及一次保险熔断故障案例,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分析电压互感器烧毁及一次保险熔断故障特征、起因,并认为烧毁电压互感器  相似文献   

19.
系统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时,一般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或称小电流系统。由于单相接地时故障点的电流较小,且电源三相线电压仍保持对称,不影响系统的供电,因此,通常允许带故障运行1~2h。但是分析表明发生单相接地后,非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3倍,为防止故障扩大,必须发出信号并排除故障。尤其是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电网结构复杂化,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相似文献   

20.
1 10kV配电网中性点不同运行方式比较 1.1 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 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如果三相电源电压是对称的,则电源中性点的电位为零.但是由于架空线排列不对称而换位又不完全等原因,使各相对地导纳不相等,则中性点将会产生位移电压.一般位移电压不超过电源电压的5%,对系统运行的影响不大.当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的两相对地电压将升高至原来的平方的3倍,由于线电压仍保持不变,故对用电设备继续工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