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嫘祖,亦作雷祖、累祖,传说为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因居轩辕之丘而名)正妃。据《史记·五帝本纪》《后汉书·礼仪志》《路史后纪》《轩辕本纪》等书记载,嫘祖为西陵氏之女,是黄帝正妃。传说嫘祖在5000年以前,出生于西阴之地(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北),她是古代最早养蚕缫丝的发明创造者。反映夏代物候情况的《夏小正》中可以看到"三月摄桑,妾子始蚕",即当时于阳历四月采伐桑叶开始养蚕,表明那时北方的养蚕比现在要早45 d,  相似文献   

2.
正唐代北方的蚕茧,由于经过了长期的人工选择,茧形已比过去个大,从新疆发掘到唐代的茧壳,据测茧长3.2 cm,茧幅2 cm,性状已酷似现在四川或山东的三眠蚕黄茧种。但当时北方的白茧仍是相当多的,唐代王建(颍川人,今河南许昌)《簇蚕词》提到"箔头作茧丝皓皓""三日开箔雪团团",四川茧丝是白色,如《唐书·尹思贞传》"天宝中,益州……白净无异乎常蚕",苏涣《变律诗》"养蚕为素丝"。但四川茧色可能已有变化,并对蚕茧要求提高丝长,  相似文献   

3.
卫斯 《农业考古》2007,(1):160-165
嫘祖,又称雷祖、累组。是中华人文先祖黄帝之妻。史传,是她发明了养蚕和缫丝织绸技术,才使人们结束了赤身裸体,野蛮荒幼的时代。《山海经·海内经》云:“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史记索隐》司马贞按:“黄帝立四妃,象后妃四星。皇甫谧云: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  相似文献   

4.
嫘祖与先蚕     
先蚕是最先教人们种桑养蚕织丝的神,又称先蚕神。嫘祖是黄帝之妻,传为蚕桑业的开创者,也是先蚕神的代表。考古发现最早的蚕茧和蚕丝织物是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黄帝时代,证明黄帝"垂衣裳"和嫘祖"养蚕为丝"的传说不是空穴来风。蚕桑文化是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嫘祖文化是黄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嫘祖文化是研究黄帝文化和农耕文化的需要,也是开发嫘祖文化和弘扬嫘祖精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1958年2月全国蚕桑会议决定,要在1962年以前,全部良种化,用国内自己培育的和从国外引进的良种全部代替现用的沄汗和华八或华九及沄文和华十的3种交杂蚕种。这样生产的缫丝原料茧,由于蚕品种改良,缫丝量多,丝长长,解舒良好,可以符合缫丝自动化的要求。江苏浙江两省的养蚕基础较好,群众技术优良,首先有条件提前良种化,因而在1958年就着手繁育镇5、镇8和镇10等新品种的原原种和原种。1959年进一步大量繁育新品种的丝茧用种。这些新品种的优点是丝量多,丝长长,但是五龄期经过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桑蚕丝绸文化的发源地,距今5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植桑养蚕缫丝织绸,并以先进的植桑养蚕、高超的缫丝织绸技术闻名于世,被称为"东方丝国"。桑蚕丝绸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对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互利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2009年9月,"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正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四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遗产的内容包括种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一系列环节的生产工艺,包括绫绢、缂丝、纱罗和织锦在内的丝绸产品,还有由此衍生的各类相关民俗活动。蚕桑丝织技艺与民俗活动至今依旧保存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的太湖流域与四川成都等地,并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8.
金远 《农业考古》1992,(3):245-248,26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养蚕缫丝的国家,已有近五千年的蚕丝生产史。在历史上很长的时期内,缫丝都是由鲜茧直接进行的,人们必须在茧出蛾以前短短的几天里,夜以继日地将茧缫完。这种缫丝生产是间断地进行的,它极大地限制蚕丝生产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丝织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多,蚕丝生产的不断扩大,贮茧技术便应运而生了。现代生产的茧的贮存,可分为鲜茧干燥(即烘茧)和贮藏两大内容,茧的长期贮存便是由这两项工作共同  相似文献   

9.
徐思弘  雷达  雷刚 《农家顾问》2014,(10):16-17
<正>种桑养蚕、丝绸纺织曾是湖北省英山县的传统产业,但由于经营分散、产业链短、产品档次低,曾被桑农们视为"鸡肋"产业,经历数次种与挖的"纠结"。近年来,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英山县独创的"平面茧"技术和"三种三养"复合模式,实现了种桑养蚕亩收益破万元。随着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双提升,这项传统产业又要"火"一把了。  相似文献   

10.
户主汪瑞明。住址湘乡市潭市镇小车村。邮码:411400。最初订阅《湖南农业》时间2006年。2007年生产规模和效益2006年,成立富农蚕桑发展有限公司,启动蚕桑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种桑养蚕、蚕茧加工和缫丝产品的生产。公司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在潭市镇小车村建立了办公、养蚕和烤茧车间1500多平方米,建成示范桑园67公顷,植桑100多万株,育苗150万株。2007年基地65户农户实行了秋季首批养蚕,养蚕种250张,养蚕产量达到10625公斤,  相似文献   

11.
企业牵头,联合蚕种场、合作社、家庭农场、养蚕大户共同发起组建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体积极推进"组合售茧缫丝计价二次返利"的产业模式,促进蚕农增收,带动蚕农脱贫,实现农企双赢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栽桑养蚕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优质高产的蚕茧,为缫丝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推行科学的评茧标准,分等级论价收茧,优茧优价,就会有力地鼓励和推动蚕农改进蚕的饲养管理、提高蚕茧质量的积极性,达到稳定蚕桑生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提高蚕茧解舒率的关键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解舒是指缫丝时茧丝离解的难易程度,解舒率就是解舒丝长与茧丝长的百分比。解舒率低的蚕茧不但缫丝工作效率低,屑丝量增加,丝量减少,而且生丝品质也降低。特别是随着自动化缫丝机械的广泛应用,对蚕茧解舒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甚至出现了某些蚕区的蚕茧因解舒不良而被缫丝厂拒绝收购的现象。因此,提高蚕茧解舒率己成为养蚕农户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包世臣是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经世学者之一。其农学杰作《郡县农政》表明,江淮等地广大农民在桑树选育利用、浴连护种、卧种、收蚕蚁、为老蚕做茧提供条件以及为缫丝准备薪柴诸多细节中,特别是在桑树中耕管理、养蚕环境保护和技术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一系列防灾减灾措施。这些构成包世臣经世致用学术思想的部分基础,也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一笔具体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缫丝和织绸的国家,这点已成定论,古代希腊人、罗马人就称我国为"塞里斯",意即"丝国"。在古代,中国是唯一种桑,养蚕,生产(丝绸)的国家。中国(丝绸)不仅是一种服装面料,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服饰文化。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化学纤维经历了仿真丝、超真丝的过程,其物理性能已经超过了真丝,因此,现在蚕丝纤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就蚕桑产业的生态价值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蚕桑产业的发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6.
<正> 利用蚕在成熟时要吐丝的天性,改变其吐丝条件,不给营茧的簇具,而把蚕放在平面物上吐丝成象布一样的丝织物,称为平面茧。这种平面茧不经缫丝纺织,可直接加工书画丝纸、贴墙绢、地毯、丝质皮革、定型丝棉以及多种工艺品。浙江省富阳市农技部门于1986年春蚕试制平面茧获得成功,夏秋蚕扩大了试验规模,经脱脂脱胶处理,加工成定型丝棉、书画丝纸等产品。定型丝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全龄人工室内育和野外育天蚕茧的茧形、茧质及缫丝特性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全龄人工室内育天蚕茧与全龄野外育天蚕茧相比较,茧型大、茧层厚薄开差小、上车率高,但茧色差。缫丝成绩表明:室内育天蚕茧的茧丝纤度粗,茧丝纤度偏差小、纤维量高,但出丝率低,而野外育天蚕茧的纤维量低、出丝率却明显高于室内育天蚕茧。室内育天蚕茧的生丝品质与野外育天蚕茧无显著差异,生丝颜色二者差异较大。室内育天蚕的缫丝效益显著高于野外育天蚕茧。  相似文献   

18.
陈复生  叶崇军  李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14+17618
[目的]探讨常温缫丝的机理.[方法]通过对常温缫丝品种蚕茧丝胶蛋白的练减率进行测定,分析其溶解性.[结果]可常温缫丝、不可常温缫丝蚕茧的丝胶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丝胶蛋白质的常温水溶解性也不会受可否常温缫丝影响,说明可否常温缫丝与丝蛋白质的溶解度关系不大.[结论]丝胶蛋白质含量与常温缫丝没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蚕桑产业发展是南漳扶贫工作的切入点,对于农户来说,投入少、见效快,收入有保障,对农业产业发展方式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抬头桑遮目,走路茧绊脚"。在地处荆山东麓的南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漳是我国植桑养蚕发源地之一,产业链条完整。"这里是全省唯一保持桑蚕养殖、蚕茧收烘、缫丝生产、蚕丝被加工以及茧丝绸综合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条的蚕桑大县。"湖北省农科院成果转化处处长胡兴明说。  相似文献   

20.
3个蚕品种在荔波的饲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广二号、桂蚕二号和洞庭×碧波3个体质强健的夏秋用品种在荔波的饲养调查,分析比较各品种的发育经过、结茧成绩、茧质、缫丝成绩和养蚕效益等,探讨了各品种在荔波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两广二号和桂蚕二号在荔波的适应性强,养蚕使用期较宽;洞庭×碧波也是1个较好的品种,在荔波每年的头2批养蚕期使用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