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27;吡·福·多悬浮种衣剂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27;吡·福·多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配比的室内筛选、助剂配方研究、主要技术指标和田间药效等.田间试验表明:27;吡*福*多悬浮种衣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棉花出苗无不良影响,以1∶40~60的药种比例处理棉花种子,对棉花苗期病虫害(地老虎、棉蓟马、立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2.
防治棉花苗期地老虎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为棉花苗期的一种重要害虫.一般一年发生五代,其中以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生的第一代在棉花苗期发生多,为害重.1~2龄幼虫在棉籽发芽后,子叶未出土时可食空棉籽,留下种壳;2~3龄幼虫可为害刚出土的子叶,啃食叶肉,留下网状表皮或咬成许多小孔形成缺刻;长至3龄后通常咬断棉花嫩茎,将咬断的棉苗拖到洞口,一般每条幼虫可咬断4~7株棉苗,最多的可达10株以上,食量不断增加,严重造成棉花苗期缺苗断垄,影响棉花一播全苗.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摸索适合我县以棉花为主要作物的多熟高效种植模式,5月上中旬,对我县产棉乡镇"蚕豆~棉花"、"玉米~棉花"、"蔬菜~棉花"与"油菜~棉花"栽培模式的前作经济效益情况开展了对比调查.  相似文献   

4.
新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有效态氮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棉花膜下滴灌条件下的棉田土壤碱解氮、铵态氮含量变化是,0~10 cm土层与滴灌带垂直水平方向0~75 cm 变化波动最大,其次是10~20 cm土层,20~60 cm变化比较小.硝态氮含量的水平变化有所不同,0~60 cm各层土壤变化均较大;棉花各生育时期土壤垂直向下0~6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和盛花期铵态氮含量,由上向下呈比较均匀的直线递减变化,硝态氮含量是0~10 cm土层比10 cm以下高出1倍多,呈陡减变化趋势;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碱解氮含量随棉花生育进程逐渐下降,但在棉花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在63~81 mg/kg较高水平,这是新疆获得大面积棉花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正确认识桉树旱雨季蒸腾耗水规律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桉树栽培抚育提供指导。【方法】在广东雷州半岛地区选择11a生桉树林设置20m×20m样地,根据每木检尺结果按径阶选择生长状况良好的粗皮桉样木3株,于2017年6-10月(雨季)和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旱季),采用热扩散茎流计(德国,SF-G)对样木的蒸腾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林分气象因子、林内降雨及土壤水吸力动态,分析0~100cm土层土壤水吸力与降雨量及粗皮桉蒸腾耗水与日潜在蒸散量和土壤水吸力的关系。【结果】各土层(0~100cm土层每20cm为一个土层)土壤水吸力与降雨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受降雨影响,雨季平均土壤水吸力(21.28kPa)显著小于旱季(510.44kPa);不同土层水吸力在观测期内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化幅度差异较大。粗皮桉蒸腾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雨季是桉树蒸腾耗水的主要时期,日平均蒸腾速率是旱季的1.8倍,各月平均单株蒸腾耗水量9月8月7月6月10月11月12月1月,雨季显著大于旱季;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日潜在蒸散量均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雨季蒸腾速率与各层土壤水吸力无显著相关性,但旱季与土壤水吸力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土壤水分在旱季成为粗皮桉蒸腾耗水的主要限制因子;旱季不同土层土壤水吸力与蒸腾速率相关性差异较大,相关系数大小为40~60cm20~40cm60~80cm80~100cm0~20cm。20~80cm土层是11a生粗皮桉的主要水分利用层。【结论】在雷州半岛地区,旱季土壤水分是限制粗皮桉蒸腾的主要因子,与潜在蒸散共同决定粗皮桉蒸腾;在无法改变光热的条件下,旱季适当补充水分,可有效提高桉树林分蒸腾,进而提高林分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夏棉晚春播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王厚振,王兴刚,李彦景,于凤华(山东省植保总站济南250100)(宁津县植保站)棉铃虫发生轻重,与环境条件及栽培制度有关。越南原来是旱季植棉,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每季防治次数曾达20~30次。现在改为雨季植棉,棉铃虫成...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态棉区棉花单铃重的变化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不同生态区育成的品种 ,在新疆的南、北疆棉区和河北棉区进行“双向异地种植” ,横向比较了不同生态棉区棉花产量库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 ,新疆棉区产量库构成因素中单铃重增加幅度最大 ,南疆和北疆棉区单铃重分别为 5 .89g~6 .5 0 g、5 .4 3g~ 6 .12g ,较河北南宫棉花铃重提高 5 1.16 %~ 2 4 .2 3%。新疆棉区单株结铃数虽低 ,但因收获株数是河北南宫的1.5倍 ,所以单位面积总铃数高于河北。新疆棉花铃重高 ,表明在单位面积株数多的条件下个体生长仍较健壮 ,这主要是因为新疆棉区日照时数多、日温差大 ,光合产物生产与累积多 ,既有利于个体发育 ,又有利于光合产物在棉铃中的累积 ,最终单铃重高 ,这是新疆棉花获得高产的重要生理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8.
焉耆盆地棉花在不同播期,其棉株的生长与产量差异很大,4月26日播种的棉花较5月6日播种的棉花果枝数增加0.9~1.1台,增幅13.6;~18;,达显著水平.单株载铃增0.6~1.5个,增幅10.9;~26.8;,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皮棉475.2 kg/hm2,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1995,(10)
水稻是泰国的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为1000万公顷左右,约占农作物总面积的65~70%,稻谷总产约2000万吨(单产水平只及我国水稻单产的1/2左右),种植季节可分雨季和旱季两种,雨季水稻5~8月种植,11月至翌年初收获,种植面积约占全年水稻总面积的90%以上;旱季水稻1~5月种植,6~9月收获,产量约占全年总产的10%以上。雨季水稻的主要特点是米质优良,但产量较低;旱季水稻虽有高产特性,但因品质  相似文献   

10.
间作对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红壤旱地上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系统的优势机理,采取随机区组大田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棉花单作(CK)、棉花间作花生、棉花间作玉米、棉花间作甘薯、棉花间作大豆,研究了间作对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种植相比,棉花间作可显著提高棉花皮棉产量,2015~2016年年均增产22.0%~45.4%;棉花间作可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增幅分别为25.0%~150.0%、57.1%~100.0%、22.2%~44.4%和85.7%~150.0%;还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3.3%~53.3%、5.4%~32.4%和30.0%~90.0%.棉花产量除与土壤细菌数量呈极显著相关外,与土壤中其他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的试验示范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进行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试验示范,明确棉田简化施肥、省工节本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棉花施用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前期长势稳健,中后期生育加快,开花结铃多,能提高产量.施用技术方案为棉苗栽前1周施入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1 500kg·hm-2,地膜覆盖移栽,打顶后追施尿素75~120 kg·hm-2;花铃期开始,每7~10d叶面喷施1%~2%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3~4次.  相似文献   

12.
棉花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试验表明,施用钾肥后,可改善棉花的经济性状,使单株脱落率下降3.4;~5.0;,单株结铃数比对照多0.35~1.35个.皮棉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为4.14;~11.78;,其中以处理B和处理A的增产幅度分别为11.78;和9.97;,均达0.01的极显著增产水平.同时品质提高,比强度比对照提高0.9~2.1CN/tex,2.5;跨长比对照增加0.65~1.00mm,含糖率低0.1~0.6个百分点.对不同时期叶片全钾含量水平分析可知,前期与棉花产量无明显的相关性,盛花期后,棉花产量与叶片全钾的关系呈成二次方程抛物线的关系,其中吐絮期籽棉产量与叶片全钾含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r=0.9906**  相似文献   

13.
1996~ 1998年 ,我们陆续从新疆各主要棉区采集和收集 40 0余株病株样 ,共分离获得 10 8株棉花枯萎病菌 ,对其中具有代表性菌株致病性和生理性状研究结果表明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小种仍为 7号生理小种 ,但其致病性较强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致病型主要分为强、弱两种致病型 ,强致病型主要分布于南北疆棉区 ,弱致病型主要分布于东疆棉区。供试棉花枯萎病菌菌系在 2 5℃培养 7天后 ,菌丝为白色 ,菌落皿底产生色素多为紫色或浅紫色 ,大分生孢子大小为 10 .4~ 44 .2× 6.1~ 2 .0μm,多为马特型 ,适应生长温度为 2 5℃~ 30℃以上 ,除供试 6菌株能在 35℃缓慢生长外 ,多数棉花枯萎病菌菌株不易生长 ,吐鲁番菌株 HAI 17在 40℃能缓慢生长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较耐高温 ,在 40、45℃高温下并未致死。目前 ,尚未采到 3号生理小种菌株。  相似文献   

14.
1997~ 1998年我们对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菌土壤含微菌核菌量和致病力分化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对石河子和玛纳斯棉田表土 5~ 10 cm棉花黄萎病 3级病株根际混合土壤 ,分离镜检结果 ,棉花黄萎病田土壤含微菌核数量为 10 0~ 2 0 0个 / g土 ,微菌核大小为 88.9~10 1.6× 38.1~ 5 0 .8um。采用 6个鉴别寄主 ,将供试 10个棉花黄萎病菌菌系划分为 3个致病型。强致病型菌株 3株 ,主要为北疆菌系 (玛纳斯、石河子 ) ,平均病指范围为 5 7.1~ 69.1;中等致病型菌株 4株 ,平均病指范围为 2 9.8~ 37.2 ;弱致病型菌系 3株 ,平均病指范围为 9.0~19 .0。中、弱致病型菌系多为南疆菌系 ,喀什地区巴楚县棉花黄萎菌系例外 ,属强致病型 ,平均病指为 60 .1  相似文献   

15.
北疆棉花烂铃病在多雨季节容易发生,造成棉花品质降低,棉花产量下降10%~30%左右。因此,综合防治棉花烂铃病,是提高棉花品质,增加效益的有效措施。一、烂铃病发生特点1.疫病。是我国棉铃病中危害最重的病害,约占棉铃病害所致烂铃总数的60%以上。2.棉株下部1~3果枝成铃烂铃最多。  相似文献   

16.
<正>黄淮海平原有盐碱耕地5000多万亩,其中山东省1800多万亩;山东省还有盐碱荒地500多万亩,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棉花是盐碱地的优势作物.提高盐碱地的植棉技术,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棉花,对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盐碱土含有过量的可溶性盐类,对棉花萌发出苗和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可导致棉花缺苗断垄,迟苗晚发,劣质低产.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后,虽然解决了盐碱地棉花低产变中产问题,但由于常规的地膜覆盖栽  相似文献   

17.
<正>种植棉花,投资大,费工多.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植棉经济效益降低.于棉田间作生育期短、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可以增加棉田收入.1987和1988年,我们在沙雅县进行棉花间作小茴香的调查和试验,结果间作的小茵香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无多大影响,其经济效益远远超过单作棉花.  相似文献   

18.
张进宝 《世界农业》2000,(11):41-43
一、渔业自然条件   几内亚共和国全境多属热带草原气候,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炎热,各月平均气温在 24~ 28℃之间。全国 5~ 11月为雨季, 12~ 4月为旱季;沿海地区 6~ 9月份为雨季, 10~ 5月份为旱季。全境降水丰沛,降雨量从内地向沿海迅速增加,从尼日尔平原的 1 500mm以下增加到沿海的 4 300mm。有许多河流从内陆高原发源,有的流向大西洋,有的流向下游的邻国,所以几内亚有西非水塔之称。几内亚的海岸从西北部的卡特拉克 (Katrak)群岛延伸至南部撒拉杜克 (Sallatouk)角,海岸长 350km。整个海岸虽有平直地带,但总体上凹…  相似文献   

19.
农七师奎管处棉花种植区位于天山脚下,无霜期为137~184天,大于10℃的有效积温在3500~3900℃,属次宜棉区。春季气温回升慢,灾害性天气频繁,终霜期结束晚,不利于棉花早播;生长季节多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灌水施肥小区试验研究了施肥方式和灌水方式对棉田土壤水分动态和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软管灌追肥集中在花铃前期进行较为适宜,追肥次数应控制在3~5次,皮棉产量可达到1 813.5 kg/hm2.常压软管灌与小畦灌相比,可大幅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减少水分的渗漏,灌水生产效率增幅达39.2;,渗漏降低14.64;.常压软管灌因灌水次数多,灌水定额少,灌水前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0;~75;小幅变动,较小畦灌在51;~78;大幅变动更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