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正>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全市耕地面积52万亩,常年小麦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旱地小麦10万亩左右,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28.6%,主要分布在邵原、王屋、下冶、大峪四个山区镇及轵城、坡头部分丘陵区。1旱地小麦生产情况1.1面积及产量。济源市旱地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单产徘徊在200 kg左右,波动幅  相似文献   

2.
河南旱地小麦防缠绕机械沟播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作为河南第一大优势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8 000万亩以上,2015年,本省小麦播种面积为8 198.5万亩,平均亩产422.8 kg,总产达到346.6亿kg,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全省1 000多万亩旱地小麦产量低而不稳,抗灾能力差,年际之间差别较大,是全省小麦生产可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针对本省旱地小麦生产实  相似文献   

3.
我市常年种植小麦170万亩,其中旱地小麦132万亩,占麦播面积的78%。旱地小麦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夏粮生产。旱地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干旱缺水。因此,实现旱地小麦高产,必须围绕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这个中心环节,落实以下四项关键措施。一、深耕改土,以土蓄水深耕能加厚耕作层、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深耕条件下,根系主要分布在0~50厘米土层内,其中0~20厘米土层内的根量  相似文献   

4.
推广沟播是旱地小麦增产的关键技术河南省洛阳市农业局(471009)乔效克孙承都河南省孟津县农技站白彦亭潘建设我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长期以来,干旱一直是我市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典型的豫西旱作业生产区。常年小麦播种面积354万亩,旱地小麦达200万亩...  相似文献   

5.
新安县旱地小麦高产开发技术总结高文军邓军贾焕西姬守伟王毅宋小英(新安县旱地小麦高产开发技术小组,洛阳471003)新安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全县小麦播种面积近40万亩,旱地小麦就有近30万亩。旱地小麦生产状况,对整个小麦生产和农村经济都有非常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旱地小麦生产特点及抗旱增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旱地小麦主要分布在洛阳、三门峡、郑州、平顶山、南阳、驻马店、新乡、安阳、鹤壁、济源等地,近年来河南省旱地小麦播种面积1 600多万亩,占全省麦播面积的20%以上。旱地小麦主要限制因素是干旱缺水,在正常年份旱地小麦产量可达300 kg以上。近年来,由于不断培肥地力、改进耕作制度,部分旱肥地小麦在降水较好的年份,小麦产量和水浇地小麦产量不相上下,亩产也能达到500  相似文献   

7.
丘陵旱地套作小麦机播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技术背景 丘陵旱地套作小麦种植面积占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的绝大部分,然而,随着该区域农村主要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人工劳动力成本大幅度增加,以往的精耕细作已不再适应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小春生产出现滑坡,种植粗放,套作小麦有效穗常不足10万/亩,亩产在200kg/亩左右徘徊,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小春这一季耕地撂荒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是万荣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县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由于万荣县干旱少雨,导致小麦生产经济效益差,造成粮农投资减少,管理粗放,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等,导致旱地小麦产量低而不稳。随着"十三五"规划的进一步实施,万荣县小麦生产将会呈现新的发展趋势,通过改变种植模式,实施轮作倒茬,减少化肥、农药投资,迈进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模式。1小麦生产现状1.1小麦种植现状1.1.1种植模式单一。不论水地、旱地、薄地、厚地多采  相似文献   

9.
2007年全区共播种小麦32.3万亩,比上年减少了0.86万亩。其中水地18.8万亩,旱地13.轰万亩(地膜覆盖300亩);正茬面积9.9万亩,回茬面积22.4万亩;适播面积22.6万亩,晚播面积9.7万亩;主要栽培品种水地有邯郸6172、临丰,615、烟农19等,旱地有临旱536、运旱21—30等。11月份苗情特点:一类苗11.0万亩,群体34.7万,单株分蘖2.3个,次生根4.1条,占35%;  相似文献   

10.
岐山县旱地小麦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岐山县地处陕西关中西部,常年种植小麦43万亩,其中旱地小麦10多万亩。“九五”以来,本县农业科技人员针对旱地小麦生产中存在的水分利用效率偏低、产量年际间波动较大等问题,研究探索旱地小麦综合抗旱节水栽培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2004~2006年,全县旱地小麦连续三年获得丰产;  相似文献   

11.
小麦是黎城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多年稳定在10万亩左右,占全县粮田面积的50%,年总产量在3500万公斤左右,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小麦生产由量向质转变,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优质专用品种越来越多。就我县来说,2005年全县小麦面积11.5万亩,其中优质小麦面积达N8万亩(强筋小麦种植面积4万亩,适宜生产面包的品种1.5万亩,生产馒头的品种2.5万亩)。去年以来,我县争取到了“国家级优质小麦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这对我县小麦生产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如何协调好生产、加工、销售三者关系,实现以加工企业的发展拉动优质小麦生产;以建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加速优质小麦生产;以优质配套栽培技术,强化优质小麦的管理,实现优质优价,就成为我县当前优质小麦生产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 屯留县58万亩耕地,旱地面积占80%以上。20万亩小麦,其中水地和半水地只有6万亩,大部分种在旱地,长在旱季,这是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屯留县农业局技术站在同中国农科院驻屯留旱农攻关组和山西省农科院等单位的密切配合下,于1987~1990年进行了麦秸覆盖栽培试验示范,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屯留县进行麦秸覆盖的示范情况、增产原因及覆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平湖市地处杭州湾北岸,境内地势平坦,常年降雨量1252.4mm,有效积温4983.9℃,无霜期224d。全市陆地面积537km^2,现有耕地面积46.7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2.74万亩,旱地面积3.79万亩,基本农田面积45.03万亩。2007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82.95万亩,复种指数1.78,主要作物种类有水稻、油菜、大小麦、蔬菜、西瓜等。平湖市土壤类型众多,  相似文献   

14.
简阳旱地套作小麦机播机收技术引进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简阳市是四川小麦生产大县,常年播种面积约60万亩,以旱地套作小麦为主。由于缺乏适宜机具,小麦生产各环节主要依靠人力完成,播种方式以"稀大窝"和"砍沟条播"为主,种子聚集度高,个体发育差,产量和生产效益低。加之农村劳动力缺乏,目前种麦的积极性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小麦产业的良性发展。引进适宜的播、收机具,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是稳定小麦面积、提高小麦生产水平的必由之路。一机播技术的引进与示范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是翼城县的主要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0余万亩,其中旱地面积约占六成。平川、丘陵、山区大体各占三分之一。小麦生产的主要受自然灾害气候的影响有干旱、倒春寒、冻害和后期干热风等灾害气候,历年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生产中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问题。这些问题令人忧虑、令人寻思:1小麦生产现状的忧虑1.1小麦品种"杂乱"根据我站2015年对翼城县小麦品种的统计,小麦品种多达37种之多。小麦品种"多、乱、杂"不利于丰产稳产,其主要  相似文献   

16.
豫西丘陵地区平均年降雨量为550~650毫米,又多集中在7~9月份,灌溉困难,旱地面积约697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1.5%,旱地小麦生产在本区有着重要地位。合理施肥对小麦增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如何经济合理施肥,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已成为  相似文献   

17.
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全县耕地面积66.6万亩,其中水田56.25万亩,旱地10.35万亩。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光、热、水分布与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同步的优势。主要粮油作物为水稻、玉米、油菜、小麦、高粱等,粮食播种面积138.45万亩,总产53.60万t,粮食商品转化率11%;主要经济作物为甜橙、龙眼、蔬菜等,种植面积47.01万亩,总产量39.56万t。其中商品蔬菜5.8万亩,产量20万t,商品率58.7%。畜牧业以生猪为主,肉产量9.3万t。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旱地小麦生产面积666.7万 hm2,平均单产120kg/666.7m2左右,约为全国平均产量的48.2%,可见,旱地小麦区是我国小麦生产的“拖腿田”,也是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
  1北方旱地小麦的生态特征
  我国北方旱地属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具有以下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 豫西地区平均年降雨量为550~650毫米,又多集中在7~9月份,灌溉困难,旱地面积约697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1.5%,旱地小麦生产在本区占有重要地位。合理施肥对小麦增产具有很大作用,目前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如何经济合理施肥,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本地区农业生产上  相似文献   

20.
洛阳市旱地小麦面积占60%以上,干旱是制约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播种阶段经常发生的干旱是造成旱地小麦播种期推迟,出苗晚,亩穗数不足,产量波幅较大的主因.经多年对播种方式的研究及生产实践调查表明:抢墒播种、寄种可提高亩穗数,增产效果明显,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抗旱播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