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豪利  郭栓 《北方水稻》2009,39(6):33-34
通过试验将水稻工厂化育秧与手动播种器育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工厂化育秧工作效率高,平均每小时可完成375盘的播种任务,5~6 h可完成1栋棚的育秧任务,而常规育秧方法每栋棚摆盘、播种各需1 d。两者相比,工厂化育秧可提高工作效率4~5倍。并且使水稻实粒数增加15粒/穗,产量增幅达到2.8%。  相似文献   

2.
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育秧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分场在六队建设了一个水稻高科技示范园区,并一次性投入26万元,建起了一个配有14栋钢骨架大棚(大棚长636m,宽6m,面积381m2),一栋300m2的日光温室的水稻育苗基地,且配套应用了井水微喷灌溉技术,从而实现了机械化育秧,为育出好苗、壮苗创造了有利条件。伴随这一育苗基地的诞生,随即出现了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科技含量很高的设备,来降低水稻育秧成本。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在年初制订了提高水稻育秧大棚综合利用率的可行性方案和实施措施。即在大棚水稻秧苗出棚后,再种植两茬蔬菜、瓜果…  相似文献   

3.
八五七农场现有水田1.9万hm2,全部采用大中棚育秧,每年育秧的苗田就有200多公顷。过去用小、中棚育秧,水稻移栽后只能种植大豆、白菜等,经济效益很低。2000年农场引进钢骨架大棚育秧,并对大棚综合利用进行初步尝试,主要种植元葱、西瓜、西红柿、油豆角、大葱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1年全场630栋大棚100%综合利用,主要种植西瓜、香瓜、生姜、花生、地瓜及新、奇、特、名、优品种,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几种作物栽培的技术要点1.1蕃茄类①床土配制草炭3份,腐熟有机肥3份,大田土3份,炉渣1份…  相似文献   

4.
水稻"两段式"超早钵育高产栽培技术,集"两段式"育苗、钵体育苗的优势于一身,通过超早播种育苗,延长了水稻营养生长期,使晚熟品种也能够安全成熟。介绍了该项技术的概念及采用该项技术的典型田块产量情况,分析了其技术优势,并从品种选择、苗床准备、种子处理与播种、钵盘及时入棚、大棚育苗管理、本田精细整地、超稀摆栽、本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查哈阳农场在1996年试验示范了15亩的水稻“三膜、钵育、摆栽”技术,水稻平均单产达808.Ikg,1997年推广了4.5万亩平均亩产为661.4kg,最高亩产达809kg。摆栽水稻较机插亩产量平均提高123.Ikg。经两年的试验推广,对此项技术有下列启示:1“三膜、钵育、摆栽”的秧苗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因采用钵盘育苗,单株发育较好,平均每株带菜0.5-0.7个,摆栽后缓苗时间较短,1997年4.5万亩摆栽水稻的缓苗时间平均为1.6天,其中老稻田平均只有06天,新稻田平均为1.4天,盐碱地3.2天,技机插缩短8-10天。同时,抗寒抗旱性较机插栽培强。1997…  相似文献   

6.
采用西瓜嫁接技术 ,解决了水稻育秧大棚种植西瓜不能连作的问题 ,使大棚综合利用率和效益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水稻机械化栽培和技术的提高,对育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化育秧对营养土含水量要求高,必须集中育苗。但集中育苗运输不方便,成本大,各生产队很难达到要求。人工摆盘慢,质量差,早春土壤含水量大,筛土困难。为培育壮秧,节省劳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我们通过两年的实践,摸索出一种省工、省力、节约盘育秧成本的方法,即秋摆盘春育秧。秧田建设:秋天收完大棚中所种植的作物后,做秧床,高30cm、宽7m、长60cm,翻15cm左右,及时粗耙整平。挖好床间排水沟,疏通秧田各级排干,以便及时排除冬春降水,保持土壤…  相似文献   

8.
采用西瓜嫁接技术,解决了水稻育秧大棚种植西瓜不能连作的问题,使大棚综合利用率和效益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秋备土、秋打床的优点和方法,以及大棚育苗的优点,从棚址选择、大中棚规格、扣棚等环节详述了大棚的建造,阐述了寒地水稻育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水稻育苗前的平地散墒工作,黑龙江省的水稻育秧棚在水稻移栽后大部分闲置。将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技术应用于水稻育秧棚中,可免去起垄、培土等破坏土壤平整的农事操作。把这一南方成型的免耕栽培技术引用到北方,能够充分利用北方的稻草资源、减少焚烧稻草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又做到了省工节本、取材便利,为黑龙江省水稻育秧棚综合利用、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并且提高了马铃薯栽培的经济效益,一举多得,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水稻机械化栽培和技术的提高,对育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化育秧对营养土含水量要求高,必须集中育苗。但集中育苗运输不方便,成本大,各生产队很难达到要求。人工摆盘慢,质量差,早春土壤含水量大,筛土困难。为培育壮秧,节省劳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出一种省工、省力、节约盘育秧成本的方法,即秋摆盘春育秧。  相似文献   

12.
棉花西瓜套作采用西瓜两棚三膜育苗,一棚两膜移栽,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的配套争早技术,不仅使西瓜早发提前上市,填补大棚西瓜与露天栽培西瓜的市场空缺,且能缩短棉瓜共生期,延长棉花高能同步期实现棉瓜双高产。  相似文献   

13.
上海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武育粳3号和秀水123为材料,研究了大棚塑盘育秧、营养土的配比、基质育苗和场地育苗等方面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并以此提出了适合上海地区推广的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东北寒地粳稻旱育秧取土难、破坏植被及耕层,水稻无土基质育秧是代替床土育秧的一种新型的育秧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难题。为明确利用烨霖基质所育东北寒地粳稻秧苗素质以及栽后水稻植株长势及成熟期产量,以中龙粳1号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实施烨霖无土基质育秧、营养土育秧(CK)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基质可以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提早返青生长,每盘秧苗质量轻,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用工成本,改善了水稻群体茎蘖质量。与常规营养土育苗相比,该基质育秧机插水稻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叶面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已很普遍,而且叶面肥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为了摸清哪种叶面肥既增产又经济,我们今年做了10个品种的叶面肥对比试验,总结如下:1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北兴农场十队,金沙河稻区土壤为潜育化草甸黑土,有机质含量为36%,pH=7。试验地为种植三年以上的老稻田,属第三积温带下限,年活动积温2300℃,灌溉方式为河水灌溉。供试品种为垦94—202,4月12日大棚播种,钵育苗,5月12日人工摆栽,人工基施水稻专用肥(铁西化肥厂生产)225kg/hm2,5月20日施返青肥尿素45kg/hm2,7月2日喷施接力肥,腐殖酸叶面肥1500ml/hm2 惠…  相似文献   

16.
行向及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育131为试材进行不同行向及育苗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行向对水稻品种的产量影响不显著,但东西行向种植较南北行向种植群体受光好且能显著地增加一次枝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并且,钵育摆栽是通过增加穗数、穗粒数、结实率3个因素来提高产量的,实践证明,钵育摆栽与普通育苗插秧方式比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达到20%。  相似文献   

17.
沿淮丘陵稻区机插秧大棚育秧具有可减小不利气候影响,放宽秧苗适栽期,便于水分管理,提高苗床利用率和实现棚室周年高效等优势。介绍了大棚和喷淋系统的建造及关键育秧技术,涉及到苗床选址、大棚规格、建机井机房、悬挂喷头、播前准备、播种育苗、苗期管理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8.
五常市现有水田667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16%。几年来,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大力普及水稻大中棚育苗技术,使全市水稻生产连年夺得大丰收。1 水稻大中棚育苗主要特点我市水稻大中棚育苗是1980年在引进日本机械化大棚盘育苗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年的示范,1985年开始大面积推广,进入90年代基本普及。水稻大中棚育苗是小棚普通旱育稀植技术的又一次改革,也是现阶段北方高寒稻区最先进的育苗形式。它的突出特点:一是能够解决北方粳稻优质高产品种生育期长和无霜期短的矛盾,能实现抢积温、早育苗;二是育苗作业…  相似文献   

19.
水稻软盘育秧抛栽是一项新型科学栽培技术。为了掌握水稻抛栽与普栽生育特性上的差异 ,1998年在田源乡做早籼品种“6 0 1”抛栽与普栽分蘖成穗观察。现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材料为早籼品种“6 0 1” ,分软盘育秧抛栽和湿润育秧普通栽培两种 ,3月 15日播种 ,三叶一心移栽。水稻抛栽采用塑料软盘育秧 ,秧田管理类似湿润育秧 ,当秧苗长到 3 5~ 4叶时移栽 ,带盘起苗 ,抛栽时本田留薄皮水并按一定宽度留人行道 ,抛栽田与普栽田移栽后及时施用除草剂 ,本田管理按常规方法进行。抛栽和普栽分蘖观察设 3个点共30丛 ,丛苗数取本田平均值 ,插后每…  相似文献   

20.
以欣荣优6307为供试材料,采用大棚地热旱育秧和常规大田竹拱盖膜旱育秧两种育秧方式,设置4个不同播期进行育秧试验,研究了播期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月15日采用大棚地热育秧,秧苗素质较好,产量高,且较竹拱盖膜育秧提早5 d收获。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