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熊猫栖息地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的生境是指生物生活繁衍的场所,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构成.近几个世纪以来,物种绝灭的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生物生境被人为破坏.对保护生物的生境评价,是分析这些物种种群减少和濒危原因的重要手段,同时其能为制定合理的保护对策提供依据.根据大熊猫生境分布特点,将影响大熊猫生境质量的因素分为非生物环境因子、生物环境因子和干扰因子,探讨大熊猫生境评价的指标体系,为大熊猫栖息地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湿地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目前所处困境,探讨了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指出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生态过程和湿地可获得的价值。环境影响的识别应包括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境功能等八个方面,影响因子的识别应考虑对湿地水质、湿地生境和湿地水文功能有影响的三类因子。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探讨对于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在对工程实施内容剖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工程实施所面临的主要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工林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 发挥着重 大作用。但由于长期沿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使得我国人工林质量低下,生态功能较 差。通过深 入分析了我国人工林经营中存在的诸如病虫害严重、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借鉴欧洲 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重视生境评价和演替规律研究, 对现有人工 林,按照不同类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如团状采伐、带状采伐、单株采伐等创造林窗 ,进而通过人 工造林或天然更新的方式促其形成复层异龄混交林而实现近自然化改造;以合理的收获作 业恢复 地力、通过法律和政策体系规范人类经营活动等我国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天然林是实现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天然林在改善群落结构、抵抗病虫害、提高林分生产力、促进养分循环、维持地力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优于人工林。因此,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利国利民工程,其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它既是构筑国土生态屏障的重大措施,也是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留下优质丰富的生态资源的重大举措。通过对现有天然林资源的严格保护与积极培育,使其能够得到休养生息,从而加快天然林从以单一利用木材为主向以生态利用为主转移的步伐,实现天然林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工林现状与近自然经营途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工林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但由于长期沿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使得我国人工林质量低下,生态功能较差.通过深入分析了我国人工林经营中存在的诸如病虫害严重、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借鉴欧洲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重视生境评价和演替规律研究,对现有人工林,按照不同类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如团状采伐、带状采伐、单株采伐等创造林窗,进而通过人工造林或天然更新的方式促其形成复层异龄混交林而实现近自然化改造;以合理的收获作业恢复地力、通过法律和政策体系规范人类经营活动等我国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青钩栲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分结构与地力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福建三明莘口小湖青钩栲天然林与30年生人工林林分结构和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内植物种数是人工林的2.18倍,乔木层有三亚层,灌木层有两亚层,而人工林的均为单一层次;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的土壤结构特性,水分性能较佳,土壤营养贮量丰富,土壤微生物活动、酶活性及氧化代谢能力增强;林地地力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建议加以重点保护和深入研究,这对物种多样性保护和林地地力维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开发项目的加强,植物激素类农用化学品将会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而植物激素类农用化学品使用不当会导致作物减产减收、品质下降、污染等负面效应,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本文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包括评价工作程序、评价内容、评价因子、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对策等方面。旨在为农业开发项目中植物激素类农用化学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开发项目的加强,植物激素类农用化学品将会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而植物激素类农用化学品使用不当会导致作物减产减收、品质下降、污染等负面效应,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本文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包括评价工作程序、评价内容、评价因子、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对策等方面。旨在为农业开发项目中植物激素类农用化学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近10年来国内有关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性质有不良影响,具体表现为土壤密度、孔隙度、结构、持水量、酸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元素(N、P、K、Ca、Mg等)含量及有效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等一系列肥力指标质量的下降和某些条件下第二代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的衰退。从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落叶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特点、落叶松凋落物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及营林生产活动的干扰等多方面分析了地力衰退的原因。最后,对调整群落结构、合理轮作、林地施肥及土壤改良等一系列防止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桉树人工林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相反的观点则认为,桉树人工林对生物多样性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很重要。本文对两种相反观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今后应加强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变化动态及机理、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对其林地生产力及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保育评价的标准与指标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桉树人工林土壤生物多样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桉树人工林土壤生物多样性是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土壤生物多样性较其它人工林和天然林低,由于土壤生物多样性受地面植被和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土坟内部的生境所制约,因此,要提高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生物多样性,就必须从增加林下动植物的多样性入手,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也是促使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回归到动态平衡的健康状态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森林经营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首先介绍环境影响评价产生的背景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分类管理 .其次论述了森林经营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指出通过森林经营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较全面了解森林经营 ,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益 ,避免决策错误和资源破坏 .最后 ,以用材林经营为例 ,分析了森林经营中林道建设、造林、抚育、保护、采伐等主要经营活动对生物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物理化学环境等的影响 ,以及环境影响识别、预测和评价 ,为森林经营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重庆雪宝山自然保护区AHP生态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保护我国典型的大巴山南坡植被格局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世界极危物种——崖柏(T.sutchuenensis Franch)及其生境,保护相对纬度、海拔最低的大面积的亚高山草甸,保护石灰岩山地常绿阔叶林等多种植物群落类型,保护亚热带-暖温带过渡性生境和生物区系,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等,2002年重庆雪宝山被确定为重庆市市级自然保护区。以该保护区的多样性、代表性、珍稀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稳定性、人类干扰7项要素为主要内容,对重庆雪宝山进行AHP生态评价,研究结果说明雪宝山生态质量较好,保护的优先程度较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保护我国典型的大巴山南坡植被格局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世界极危物种--崖柏(T. sutchuenensis Franch)及其生境,保护相对纬度、海拔最低的大面积的亚高山草甸,保护石灰岩山地常绿阔叶林等多种植物群落类型,保护亚热带-暖温带过渡性生境和生物区系,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等,2002年重庆雪宝山被确定为重庆市市级自然保护区.以该保护区的多样性、代表性、珍稀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稳定性、人类干扰7项要素为主要内容,对重庆雪宝山进行AHP生态评价,研究结果说明雪宝山生态质量较好,保护的优先程度较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杉木人工林地力和养分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17,他引:51  
概述了近十年来我国杉木人工林有关地力和生产力下降问题的报导;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积累、分配和循环,以及林下植被对地力的影响,从人工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栽培措施等角度讨论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及克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夏小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97-8999
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其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阐述,构建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引导同类工程向生态和谐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五华县桉树人工林地位及其生态问题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五华县桉树人工林发展迅速,为林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发展中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如桉树人工林林地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小等。应坚持科学营造桉树人工林,促进桉树人工林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20-01ml 目录     
目的传统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不便于结果比较。目前,物种保育价值模型主要通过林分丰富度核算森林当前保育价值,但未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对树种生长的潜在影响,不能体现森林的长期保育价值。近年来,逐步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新理论中,尚未出现适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福建土地利用情况计算生境质量并划分等级,首次提出生境质量调整系数。利用生境质量和森林分布之间的地理对应关系,构建出基于生境质量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模型(HQ-BPV模型),由此将土地利用的影响融入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中。结果(1)福建省生境质量分布整体呈现内北高南低、内陆高沿海低和自然保护区高非自然保护区低的态势。(2)福建主要植被类型的平均生境质量按大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 > 竹林 > 阔叶混交林 > 阔叶林 > 灌丛 > 针叶林 > 经济林。(3)调整后栎类和栲类的物种单位面积保育价值最高,为3.58万元/hm2,调整后各优势树种(组)的物种保育总值中阔叶混交林价值最高,为658.42亿元,构建模型核算的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2 056.39亿元。结论基于能够量化土地利用影响的生境质量指数,构建出HQ-BPV模型用于评价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价值核算提供新思路,有利于森林资源监测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1,他引:44  
本文应用物种多样性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指数等指标测定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万木林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高,种类组成复杂;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生境有密切关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将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