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参数的最佳控制,对于促进温室内作物的生长及产量的提高十分关键.为此,以番茄的鲜质量作为决策目标函数,以温室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参数作为变量因子,运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温室内环境参数改变对番茄鲜质量的影响,运用MATLAB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试验指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其较优组合是: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80%,光照强度为63.2klx.  相似文献   

2.
黄瓜是设施蔬菜栽培的主要作物之一。为此,以黄瓜温室产出与投入比的最大值作为温室环境控制的目标进行决策,为温室作物生长提供经济适宜的环境参数和生长条件。同时,重点研究了温室内黄瓜生长的环境参数(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对成本的影响规律和温室环境系统最佳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试验指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试验因素主次排列为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其较优组合是温度为31℃、相对湿度为85%、光照强度为16klx。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温室番茄光环境的自适应调控,设计了基于RF-GSO(随机森林-萤火虫)模型的温室番茄自适应调光系统,实现温室中温度、CO_2浓度、光照强度的实时采集,同时通过无线传感网络将信息传输到温室番茄自适应调光系统软件平台上,该平台可动态显示实时环境参数,并能实现补光灯远程调控。采用RF-GSO算法对温室内番茄理想光照强度进行动态计算,并将其与传感器实测光照强度间的差值作为调控参数,实现温室内番茄光环境的自适应调控。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检测的光照强度与温室调光目标值的决定系数R~2为0. 955,均方根误差为2. 168μmol/(m~2·s),系统丢包率为0. 417%,说明基于RF-GSO的温室番茄自适应调光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在新疆南部地区选取克州作为代表该地域特点的2010年新建的1座日光温室作为代表,采用智能环境监测仪全天候对温室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获得日光温室内的气温、地温、湿度、光照强度的实测数据,通过与室外实测环境参数的对比,分析克州日光温室结构参数对日光温室环境的影响.新建温室内最低气温9.9C,温室气温平均偏离度30.2%;地温平均偏离度为23.4%,两者均偏大;温室最高光照强度平均47.7kLux,日照时长平均为7h,基本满足作物的采光需求,但光照强度稍微欠缺;本次测试的温室内平均相对湿度为67.5%,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新建温室在气温及低温的稳定性、光照强度方面尚需继续优化,但从整体测试数据来看,温室内小气候环境参数基本满足温室果蔬的春提早、秋延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夏季玻璃温室内,进行了环境因子对番茄苗期生长与生理特性影响的试验,分析了环境因子(土壤含水量、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的变化对番茄苗期的影响.试验表明: 温室内太阳辐射、空气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的变化对番茄苗期的茎流量有着显著的影响,14:00时左右,茎流量达到最大;灌溉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0%时,番茄苗期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温室内不同时间、位置的环境参数存在变异性,且随天气与季节变化,日光温室冠层光照强度、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分布差异性问题,构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环境感知节点部署在作物冠层位置,集成了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等传感器。首先,基于实时采集的温室环境数据,采用反距离加权算法进行插值分析,得到环境参数的离散曲面;其次,通过基于质心坐标的K-means聚类算法,得到了温室内连通及非连通区域的代表性特征点;最后,采用半变异函数与变异系数方法对温室环境的空间变异性与时间变异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夏季日光温室在下午表现为高温与高光照,08:00、16:00的光照强度分别为12:00的24.2%、72.9%,08:00的空气温度(27.7℃)较12:00、16:00低约6.0℃,对应的空气湿度(90%)高约30%。晴天最大光照强度分别为阴天、雨天的1.4倍和4.6倍,晴天、阴天最高空气温度高于雨天(29.5℃)约6℃,最小空气相对湿度远低于雨天(84%)。夏季日光温室晴天与阴天表现为高温和低湿,雨天表现为高湿和低光照。各环境参数中,光照强度的空间变异性最强,变程为10.34m。空气温湿度的空间变异性较弱,整体分布均匀。光照强度、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时间变异性均为中等变异程度。环境参数的特征点及时空变化规律有助于日光温室传感器的高效部署,为揭示作物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青岛市城阳区东旺瞳村的试验温室茶园小型智慧监测气象站监测的影响茶树腾发量数据,将Penman-Monteith作为基本方程,借鉴参考作物腾发量模型进行茶树腾发量计算,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温室各环境因子对温室茶树腾发量的影响大小。试验结果表明:①温室茶树腾发量的大小与环境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温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的改变,茶树腾发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②在温室茶园中茶树在晴天、阴天以及雨天时各环境因子对腾发量的影响大小程度排列顺序是相同的,即:土壤含水量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且晴天时茶树腾发量远远大于阴天与雨天,阴天和雨天温室茶树腾发量基本相同。因此在农业温室灌溉设施中,可以通过调节主要环境因素来影响作物腾发量,达到节约水源的目的,并且促进茶树的有效生长,提高茶叶质量与产量,可以为温室茶树精准灌溉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温室光照环境调控成本较高的问题,在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的条件下降低调控成本,提出效益优先的温室光照优化调控模型.通过设计嵌套试验获取温室不同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组合下的黄瓜光合速率数据,以此环境参数作为输入、光合速率作为输出构建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光合速率预测模型;继而采用融合两种不同光...  相似文献   

9.
基于经济最优目标的温室环境控制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温室作物整个生长季节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在营养生长阶段,以温度优先为控制策略,即以温度为主控参数,根据温室内加温和降温的幅度等级来选择相应的执行机构,实现温室内作物栽培的环境参数控制要求。在作物生殖生长阶段,综合控制成本模型、温室环境的预测调控模型和作物生长模型,以温室产出与投入比最大为温室环境控制目标进行决策,为温室内作物生长提供经济适宜的环境参数和生长条件。以黄瓜为栽培对象,进行了温室周年生产。实践表明,按经济最优目标的控制策略来实现温室环境控制,既保证了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又兼顾了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目前温室群测控难、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基于改进PSO算法提出一种多温室物联网群控终端变量协调控制方法。通过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多温室分层分布式物联网群控集成系统,有效融合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采用单个温室的多参数多变量协调控制方法,实现单温室智能化协调控制;通过加设总控制器,根据记录下的多温室作物生长环境参数变换情况,优化区间内浮点数的取值范围,当取值范围优化结果提升值比1%小,则停止寻优,将此时的最优参数输出,完成多温室群控终端变量协调控制。试验结果表明,稳定时设定的目标温度值的平均值为25.6℃,误差值为1.4℃,相对湿度平均值为47.60%RH,误差值为2.4%RH,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也基本可以维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波动,可在较短时间内将各项环境参数调控至温室预设目标环境参数值,提高多温室物联网群控终端变量智能化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膜上穴苗移栽机存在的效率低以及膜上覆土不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膜上开沟栽植的新方法。同时,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设计了移栽机的整机结构,介绍了移栽机的工作原理,并对关键部件结构与参数进行了设计,实现了膜上移栽机的高效移栽和膜上覆土,旨在为高效膜上移栽机的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们更加重视蔬菜产品品质的提高和无公害生产.蔬菜品质不仅受遗传特性的影响,还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灌溉水是影响蔬菜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灌溉水的供给量、水分亏缺程度、灌水方式及灌水水质等4个方面入手,分析灌溉对蔬菜产品品质影响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并简要讨论了灌溉水调控蔬菜品质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缓冲材料厚度对鸡蛋冲击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缓冲材料的厚度对鸡蛋跌落冲击特性的影响进行试验,找出各因素与碰撞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缓冲材料的厚度对冲击力峰值和碰撞时间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挤压机模孔直径、螺杆转速、螺杆螺距和含水率等挤压系统参数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膨化机模孔直径为15mm、螺杆转速为225r/min、螺杆螺距为32mm、血粉的含水率为21%时.膨化血粉蛋白质消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可促进农作物增产,但同时会造成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与施氮量下稻田CH4的排放规律,探讨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稻田CH4排放的施肥方式,为我国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浅谈伊犁灌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有关实例说明伊犁灌区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其中即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科学、合理的灌区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不合理的土地开发会对所在流域或区域带来生态环境恶化等负面影响,最后提出在灌区建设中应注重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和灌区建设统一起来考虑,做到环境保护和灌区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车轮平衡度就车检测的方法有三种:低频检测、共振法检测、预加平衡块法检测。在就车检测中对车轮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即确定平衡块质量及其位置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为车轮平衡就车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目前使用UG8.5软件中的mill_multi_blade模块进行整体式叶轮的编程加工存在的影响型面质量的问题,及不合理的编程方法,提出改善方法与工件装夹、质检的注意事项,借助软件进行仿真加工较好地保证了叶轮表面质量又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利用软件指导产品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云南滇池高原湖泊湿地植物生长种类,采用水槽实验,进行了三种流量、三种不同生长期植物的植物带前、中、后断面沿程流速和垂线流速分布的实验,通过水槽实验研究,分析了植物生长对水流结构影响机理。实验研究表明:①种植物时,植物带前各断面流速比无植物时都有一定的减小,植物对水流有明显的阻滞作用。植物带段过流流速沿程逐渐增加,在一定距离后达到最大值;同一流量条件下,随植物的生长,对水流的阻滞作用越明显,流速变化越大。植物大小一定时,流量越大,植物中流速达到最大值的距离越长。②植物段水流垂线流速分布与明渠恒定流垂线流速分布规律有所不同,植物底部流速比明渠恒定流要小,水面流速比明渠恒定流要大;植物带后水流流态恢复到明渠恒定流流态需要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饲料粉碎机的锤片自磨刃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锤片式粉碎机锤片棱角磨损后生产效率和质量下降的问题,应用传统的渗碳或碳氮共渗的工艺,结合局部保护的方法,使锤片在横断面上产生硬度差,从而达到其自磨刃的目的,提高粉碎机的工作性能。同时,从粉碎机的工作特点、磨损机理及锤片自磨刃工艺等3个方面对其可行性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