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大通县加大了沙棘资源建设的力度,沙棘已在保持水土,增加当地群众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野生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也称醋柳、酸刺,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灌木.广布于我国青海、新疆、内蒙、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甘肃、宁夏、四川、湖北等20多个省区,兼具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在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富裕山区群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斌 《农村科技》2009,(6):102-102
俄罗斯大果沙棘又名醋柳,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为雌雄异株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沙棘枝叶茂密,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抗风固沙,具有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沙棘属胡颓子科,沙棘属,为雌雄异株的灌木或小乔木。沙棘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同时果实和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掌握沙棘的病虫害及其防治知识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沙棘具有耐干旱、耐严寒、耐瘠薄、有根瘤、固氮等特性,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优点,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好树种.  相似文献   

6.
正沙棘是一种集维护生态、保持水土、涵养水分、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及固氮肥壤于一身的优势林木树种。沙棘的根系极其发达,其萌蘖再生能力极强。3年生的沙棘树,一年可向根际周围扩展2~2.5m。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郁闭度较好的沙棘林可减少地表径流60%~80%,减少表土水蚀55%~75%,减少风蚀65%~85%。5年生沙棘林的根瘤量在375~415kg/hm~2。  相似文献   

7.
沙棘属于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小浆果植物,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沙棘果中富含油、黄酮、SOD(超氧歧化酶)、多种氨基酸等活性物质,这些化学成份对人的心脑血管疾病、抗癌、抗衰老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是医药、保健品的上等原料。沙棘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相当高,被科学界誉为"第三代绿色水果"、"维生素之王"。它不但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也可做经济林、薪炭林及饲料林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大面积种植绿植,注重绿化,都是为了提升我们的生态环境。阿泰勒地区位于我国的新疆北部,其自然以及土壤条件等都相对较为恶劣,而种植沙棘因其自身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耐寒、耐盐碱以及抗旱,生长能力强,所以在阿勒泰地区种植既可以有效的保持水土,也能够对水土以及土壤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在畜牧养殖和采果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综合功能。本文就针对阿勒泰地区沙棘的采收进行了分析,针对其现状也探讨了相关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9.
沙棘又名醋柳,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小浆果落叶灌木或亚乔木,其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严寒、耐高温等特性。沙棘根系发达,有固氮根瘤,萌蘖力强,枯枝落叶多,生长速度快,总生物量高,具有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沙棘多为灌木,为深入了解沙棘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作用,本文对辽宁省建平县境内的沙棘灌木林进行调查,并与其他树种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沙棘有许多其他树种不具备的优良特质。  相似文献   

10.
沙棘特性及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棘又名酸刺、醋柳、黑刺,为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西部地区分布极为广泛的一种乡土树种。沙棘枝叶茂密,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抗干旱风沙、耐盐碱瘠薄、御严寒酷暑,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等作用。同时,沙棘果、叶、皮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具有营养保健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我国沙棘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野生加种植面积达2000万亩,占世界沙棘总面积的95%。据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的沙棘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新增加沙棘面积3000万亩…  相似文献   

11.
森林土壤肥力以维持和恢复自然肥力为主,人工施肥为输。概述了森林与土壤的关系,维持和提高森林土壤肥力的途径,对提高森林土壤肥力及其生态、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东  田娜  焦金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70-6873
研究甘肃省临夏州太子山林区云杉幼林—油松林和云杉成熟林—杨桦林土壤化学性质与其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为分析该地区不同林下土壤供肥能力、营养元素之间的动态平衡状况、维护地力、提高森林生产力等,提供有关土壤生物化学活性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土壤健康是维持植物、动物和人类生命系统及陆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保证。原生动物在土壤中分布广泛,可调控土壤微生物组、养分循环、污染物去除等众多生态过程,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及土壤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原生动物捕食及杀菌机制与哺乳动物巨噬细胞免疫机制类似,其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与病原菌的胞内共生关系,是影响病原菌毒力、扩散传播及感染风险的重要环境选择压力。本文总结了原生动物对病原菌毒力、进化、传播扩散的影响,以及病原菌在原生动物胞内的存活和进化机制,为预防环境病原菌富集、扩散和传播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对维持土壤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土壤肥力保持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志红  吴义文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216-2218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对土壤肥力保持与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提出了如何保持与建设土壤肥力的措施,并分析了当前土壤肥力保持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防城区耕地土壤养分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防城港市防城区1980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1998年配方施肥养分测定和2007年国家立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耕地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分析,及对20多年来施肥量的比较,研究肥料施用和耕地土壤养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防城区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较大,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土壤养分含量极不平衡,必须重视用地养地,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6.
刘永刚  刘云彩  冯弦  孟梦  付强  张荃  张文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82-18983,18986
综述了思茅松人工林在遗传改良、立地选择、整地、密度、病虫害控制、林地地力维护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成效,并针对思茅松人工林生产率和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茅松人工林经营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田间小区方法连续3年在邯郸地区褐土研究玉米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培肥地力。与单施无机肥相比,无机肥配施有机物料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同时改善土壤的氮、磷、钾养分状况。在等碳量的条件下,玉米秸秆对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果好于牛粪肥。  相似文献   

18.
生物炭与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4,自引:15,他引:9  
本文综合分析、评述了生物炭在农业环境领域应用的主要研究进展,从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视角,探讨了生物炭对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影响和潜在价值,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客观、深入、综合的分析。认为生物炭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升耕地质量、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应对气候变化、维持和稳定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及保障农业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生物炭在农业环境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重点,旨在为生物炭的应用及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由于生物质炭的碳化学结构主要以芳香碳为主,具有高度的生物化学和热稳定性,可长期保存于土壤中而不被土壤微生物所分解,因此其在增加土壤碳库容量、稳定土壤有机碳库以及维持土壤碳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综述了生物质炭输入对活性有机碳、腐殖质特性以及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较详细地分析了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CO_2通量的影响效果及其机制,最后展望了该方向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乌梁素海湿地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分布特征,选取湿地过渡带典型植被包括芦苇、碱蓬、白刺3种不同的植物群落,在小河口和退水处设两条平行样带,采用平板计数法对湿地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下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和分布明显不同,而且优势类群明显。好气性细菌在小河口芦苇土壤中最多,芽孢型细菌在对照的周边农田土壤中最多,放线菌和真菌在白刺土壤中最多。常年积水的芦苇群落土壤中细菌占主导,季节性淹水的白刺群落土壤中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明显增加,微生物组成结构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而改变。土壤芽孢型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与土壤全氮含量显著相关,说明土壤氮素是调节湿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代谢及物质转化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