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养牛业历史悠久,受自然条件制约和传统养殖观念的束缚,养牛业长期以来以役用牛的饲养为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牛养殖逐渐增多,主要表现为:肉牛饲养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向高档肉牛生产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养殖规模较小、能繁母牛数量大幅减少等,使原州区肉牛产业受到极大影响.为此,必须转变思路,尽快制定、出台扶持母牛发展的相应政策,推动肉牛繁育的快速发展;强化肉牛养殖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全面推广肉牛养殖适用技术;给予并加强肉牛发展的资金支持,使原州区的肉牛业走上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农业机械基本普及,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传统畜牧业中的役畜养殖快速退出,农村役用牛养殖数量锐减,养牛业已从役用为主转向肉用为主,肉牛的工厂化饲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我国农区,牛的繁殖主要依靠役用母牛。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役用牛饲养量大幅度下降,新生小牛也日益减少。与此同时,专业化、规模化肉牛生产快速发展,肉牛市场上架子牛供不应求、价格猛涨,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母牛的规模化养殖问题已摆在广大肉牛生产者面前。然而,规模化母牛饲养与传统的母牛散养毕竟有很大的不同,应该有一套比较完整的适应农区实际的  相似文献   

4.
一、养牛业发展形势与现状 (一)价值体现发生转化 传统养殖中,役、乳是牛的主要用途和价值体现,肉是被淘汰后的残值所在.在肉牛用途演变历程中,起初牛主要作为耕地和拉庄稼的役畜,广泛用于劳动生产中.改革开放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生产单位的体制下,牛除役用外,还可繁殖后代,所产的犊牛有力地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进入本世纪,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普及,牛的役用功能逐渐丧失,开始向肉用性能转变,以提供肉等高蛋白畜产品为主.  相似文献   

5.
日本和牛     
日本和牛是日本民族推崇的国宝,是在以稻田耕作为主的农业生产中逐步培育出来的肉牛品种,历史上的和牛主要是以役用为主,和牛形成分为3个历史阶段,第1阶段在19世纪末,日本和牛是以田间耕作为主,役用性能非常好,第2阶段是在20世纪初,导入了部分欧洲牛的血统,向役乳兼用型发展,泌乳性能有所改善,第3阶段是二战结束后,国内肉禽品需求增加,农业逐步实现耕作机械化,需要培养本国肉用牛品种,经过导入欧,美等国肉牛的血梳,培育出今天的日本和牛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西门塔尔牛是一种肉、乳、役用的大型牛,是国内重要的养殖品种.西门塔尔牛与国内牛品种之间的杂交育种改良了国内牛品种,杂交牛的生产性能有明显的提升.目前,国内西门特尔牛的养殖数量还在持续增加,在部分地区已成为首选的肉牛养殖品种.但在西门塔尔牛养殖中,牛疫病始终是制约西门塔尔牛养殖发展,威胁养殖效益的头号问题.针对上述现状,...  相似文献   

7.
<正>一、养牛业发展形势与现状(一)价值体现发生转化传统养殖中,役、乳是牛的主要用途和价值体现,肉是被淘汰后的残值所在。在肉牛用途演变历程中,起初牛主要作为耕地和拉庄稼的役畜,广泛用于劳动生产中。改革开放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生产单位的体制下,牛除役用外,还可繁殖后代,所产的犊牛有力地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进入本世纪,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普及,牛的役用功能逐渐丧失,开始向肉用性能转变,以提供肉等高蛋白畜产品为主。  相似文献   

8.
新野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秸秆养畜示范县、全国适度规模化母牛养殖示范县和河南省绿色肉牛生产基地示范县、河南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近年来,新野以建设全国皮南牛强县为目标,以科尔沁牛业落户新野为契机,坚持用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谋划肉牛产业发展,通过抓龙头促带动、抓基地育牛源、抓改良创品牌、抓集群促发展,实现了肉牛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自2011年以来,新野县以"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理念,建设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肉牛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轻对粮食过度依赖、调整肉类产品结构、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重要产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养牛以役用为主,牛肉主要来源于淘汰役用牛。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役用牛因失去了单纯役用的价值而转向肉役兼用。2011年底,我国肉牛存栏量为6646.4万头、牛肉产量为647.5万t,分别比2010年降低1.4%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甘肃省肉牛养殖现状以及饲料使用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主要养殖的肉牛品种、育肥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常用饲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肉牛品种以西门塔尔牛和杂交牛为主,占比分别为53.74%和46.26%,并且44.49%的受访者认为西门塔尔牛生产性能较好;肉牛养殖模式以农牧户个体为单位的分散式养殖为主,占比37.00%,且肉牛育肥过程中管理不规范;甘肃省肉牛养殖的粗饲料使用以秸秆为主,占71.81%,有45.37%的受访者表示不使用或不了解氨化秸秆。在以上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肉牛良种化水平、规范肉牛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程序、加大饲用秸秆的开发和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肉牛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活牛价格、牛肉价格都在不断攀升,养殖企业、农户从中获得了很好的效益。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肉牛产业应该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好种。千百年来,牛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主要为役用。  相似文献   

12.
肉牛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轻对粮食过度依赖、调整肉类产品结构、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重要产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养牛主要以役用为主,牛肉主要来源于淘汰役用牛。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役用牛已失去了单纯役用的价值,转向役肉或肉役兼用方向发展。2011年底,我  相似文献   

13.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做好粮经饲统筹,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促进养殖废弃物就近资源化利用"。阳信县发展草食畜牧业(肉牛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具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多年来一直养殖鲁西黄牛、渤海黑牛,是全国农业标准化肉牛示范县和山东省优质肉牛主产区。构建肉牛产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肉牛粪污资源化利用,以缓解产业发展面临的环保压力,加快构建现代肉牛产业体系,实现阳信肉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为推进畜牧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样本。  相似文献   

14.
1 肉牛产业现状 1.1 生产情况 由于近年肉牛行情好,销路畅,养殖效益高,全市肉牛发展势头良好.据统计,2012年全市肉牛存栏量、基础母牛数量均较上一年度有所增长.1.2 品种改良 南充市肉牛养殖以黄牛为主,约占存栏量的70%,其次为水牛.近年在阆中、营山、仪陇等肉牛主产县(市)实施了肉牛良种补贴项目,推广西门塔尔牛细管冷冻精液改良配种本地黄牛,加快了肉牛的良种化进程,提高了肉牛生产性能.在改良本地牛的同时,一些养殖户还从四川宣汉、陕西、吉林等地引进良种牛,使肉牛良种面不断提高,全市出栏的肉牛中地方良种牛和杂交牛占70%以上.  相似文献   

15.
肉牛产业(Beef Industry)是以牛属动物的肉作为原料,经过加工以满足人类需求的产业.西方国家由于草地或粮食资源较丰富,他们在将牛属动物作乳用和役用之外,还发展了以肉用为目的的养牛业.我国由于人多地少,牛属动物主要用作役用和乳用.正如一位外国学者说:"80年代之前,中国没有真正的肉牛业".这位学者在解释什么是肉牛业时说:所谓肉牛业是指牛属动物,包括黄牛、水牛、牦牛等动物的肉作为主产品为人类利用的产业.他将中国的肉牛业定义为始于1978年后,即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牛肉生产中心由西部牧区转移到中部平原和东北农区而形成的.中国的学者在描述这一时期农民的心情时说:"生男孩子和下母牛娃成了农民的两大喜事".  相似文献   

16.
养牛,怎样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最近到一些养牛专业户调查,总结他们的经验,用“八改”保“一最”是个好办法: 一、改一用为多用牛。养本地牛(如水牛、黄牛)主要为役用,肉质差,出栏慢,效益低。如果用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黑白花牛为父本,改良黄牛,向肉、乳、役“三兼用”发展,不仅可以役用,而且产公牛可发展为肉牛,产母牛可成为奶牛。农民从改良中得到实惠,他们说:“黄牛变肉牛,  相似文献   

17.
肥育期肉牛饲养管理是肉牛生产的重要阶段。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及市场对牛肉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肉牛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目前我国肥育期肉牛生产各地技术差别不一,特别是有些养殖场(户)缺乏技术,致使养殖经济效益偏低。为解决肉牛养殖中的技术,提高肉牛生产水平,提高肉  相似文献   

18.
<正>1制约肉牛养殖效益的因素1.1良种覆盖面低,牛群品质差1.1.1质量参差不齐,生产水平低。目前,我国农村肉用牛种杂乱,有的为地方牛种、有的为兼用型地方良种牛、有的为引进品种与地方牛种的杂交后代、也有部分为淘汰的役用牛,但支撑我国肉牛生产的主导品种仍然是产肉性能欠佳的地方黄牛品种。我国的肉牛业仍处于以黄牛为主的高数量状态,良种覆盖面低,改良肉牛比例仅为30%~40%,与发达国家改良牛比例90%以上的差距很大,牛群整体品质差,个体生产水平有待提高。2005年,我国黄牛存栏  相似文献   

19.
我国肉牛养殖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至本世纪初的十年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成为肉牛生产大国,如河北省2006年牛出栏601.6万头(包括奶公牛),牛肉产量90万吨,人均占有量13.2千克。但是自2006年开始全国肉牛养殖明显滑坡,据河北省2010年统计,全省出栏仅361.2万头,牛肉产量58.1万吨,与2006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0%和35%,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全国肉牛业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1郓城县肉牛生产历史及现状郓城县养牛历史悠久,培育出了优良地方品种-鲁西黄牛,2000年之前养牛的用途主要是役用,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全县牛存栏大约10万头。2000年以后,农业机械化逐渐普及,牛的役用功能被逐步替代,散养户减少,牛存栏量逐渐降低,但出现了部分小规模养殖肉牛场户,并且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场数量越来越多。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全县存栏肉牛4.8万头,全县最大规模存栏1400头,200头以上规模场38个,100头以上规模场近百家,规模场基本上为异地购买育肥,规模场能繁母牛数量偏少,200头以上规模场存栏18876头,其中繁母牛仅390头。当前郓城县活牛价格为35.6元/kg,按购进体重175 kg/头犊牛11000元,饲养10个月,饲料防疫工时等费用5300元,出栏体重600 kg计,每头出栏牛利润为506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