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六斑刺鲀(Diodon holocanthus)为辐鳍纲,鲀形目,二齿鲀科的一种,属热带海洋性底层鱼类,主要栖息于浅海礁石区、软质底海域或开放性水域,其肉质鲜美,鱼皮含丰富的胶原蛋白,深受市场欢迎。作为具有重要开发潜力的品种,目前来源全部为海上捕捞,资源量也随着渔民过度捕捞呈锐减趋势,总渔获产量不高,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其人工繁育技术已获得成功,但关于幼鱼的运输方法还未见相关报道。现对六斑刺鲀幼鱼的运输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东海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自2016年起致力于六斑刺鲀(Diodon holocanthus)人工繁育技术的探索研究。通过不断摸索,已初步掌握了六斑刺鲀亲本人工驯养的技术和方法。在对野生亲本强化营养后,于2017年6月26日获得首批约320 g受精卵,经孵化培育获得初孵仔鱼2.3万余尾。截至目前已培育平均体长(21.5±2.5)mm的仔鱼约2 100尾,仔鱼可正常摄食、生长状况良好。我所科研人员已初步掌握了六斑刺鲀亲本培育和人工育苗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六斑刺鲀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品种,如何驯养成功并提高成活率是其目前人工驯养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难题。本文介绍了如何针对野生六斑刺鲀自然习性,选用适宜的活饵料,通过投喂过程中逐步调整不同饵料混合比例,使野生六斑刺鲀在人工驯养条件下逐渐适应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成功提高六斑刺鲀在人工驯养环境下的驯养成功率和成活率,从而为下一步实现其人工繁殖与规模化养殖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六斑刺鲀(Diodon holocanthus)隶属于鲀形目、二齿鲀科、刺鲀属,俗名气瓜仔、刺规等。热带海洋性底层鱼类,仔、稚鱼时期随着大洋漂游生活,成鱼后则栖息于岩礁区之浅水域,不善游泳,行动缓慢。六斑刺鲀肉质鲜美,鱼皮富含丰富的胶原蛋白,深受市场欢迎,最高时可达200~240元/千克。目前六斑刺鲀来源全部为海上捕捞,资源量也随着渔民过度捕捞呈锐减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刺鳅苗种生产和养殖发展较为迅速,但大刺鳅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还不完善,限制了产业化发展.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2013年开始组建大刺鳅科研攻关团队,开展了亲本驯养、人工催产、孵化和批量化培苗技术研究,在大刺鳅人工繁育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21年7月,笔者在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大刺鳅苗种养殖时,大...  相似文献   

6.
<正>六斑刺鲀(Diodon holocanthus)隶属于鲀形目、二齿鲀科、刺鲀属,俗名气瓜仔、刺规等,为热带海洋性底层鱼类,仔、稚鱼时期随着大洋漂游生活,成鱼期则栖息于岩礁区之浅水域,不善游泳,行动缓慢。六斑刺鲀为肉食性,坚硬的颌齿可咬碎贝类、棘皮动物及螃蟹等无脊椎动物为食,其肉质鲜美,鱼皮富含丰富的胶原蛋白,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市售六斑刺鲀来源全部为海上捕捞,已有资料证实其资源量随着渔民过度捕捞呈锐减趋势,而且其资源群体数量不稳定,具  相似文献   

7.
斑鳜(Sin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隶属于鲈形目、脂科、鳜鱼属。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目前。由于苗种是由天然水域中捕捞的。数量有限。制约着了斑鳜养殖业的发展。为此。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了丹东市财政局下达的《鸭绿江斑鳜人工繁育》试验项目.旨在通过人工繁育解决鸭绿江斑鳜人工养殖种苗奇缺问题.发展斑鳜人工增养殖事业.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增加渔民收入和增强地方财力。2005年5月末人工催产斑鳜7组。获卵10万粒,生产出水花4万尾。培育出平均全长2cm苗种2.85万尾。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日前,由莱州市大华水产有限公司进行的“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公司在2002年以来进行漠斑牙鲆引进与苗种规模化生产研究和漠斑牙鲆养殖研究的基础上,于2004年以来开展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通过4年多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建立了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人工繁育、养殖工艺技术和养殖模式,实现了亲鱼自然产卵,验证了漠斑牙鲆适合于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共培育出性状优良的漠斑牙鲆子一代亲鱼200尾,繁育子二代苗种94.3万尾,延续了子一代鱼的优良性状。试验养殖,池塘养殖成活率达到90%,每667m^2产量达到276.8kg;工厂化养殖成活率达到95%,单产达到每平方米11.7kg;网箱养殖成活率达到86.9%,单产达到每平方米10.4kg。养殖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六斑刺鲀隶属于鲀形目、二齿鲀科、刺鲀属,俗名气瓜仔、刺规等。分布较广,在我国各海域均有分布,栖息于岩礁区之浅水域,肉食性,以贝类、棘皮动物及螃蟹等无脊椎动物为食。六斑刺鲀肉质鲜美,鱼皮富含胶原蛋白质,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因其具有食用、药用及观赏价值,刺鲀越来越受到关注,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六斑刺鲀均为  相似文献   

10.
目前,泥鳅人工养殖的苗种多来源于自然水域捕捞。野生泥鳅苗种来源不稳定,且质量较差,很难保证养殖的效果。采取人工繁育的办法获得泥鳅苗种可有效保证泥鳅苗种供应,确保养殖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黄海水产研究所组织专家在黄海所海洋渔业科学研究中心和山东青岛金沙滩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对黄海所开展的"绿鳍马面鲀人工繁育技术"项目苗种培育工作进行了现场验收。2016年,黄海水产研究所人工培育绿鳍马面鲀苗种20余万尾,按每尾5元计算,产值将达到  相似文献   

12.
李雄英 《海洋与渔业》2009,(8):31-32,30
鳗鲡肉质细嫩、脂肪丰富,经济价值较高,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必需氨基酸,深受消费者欢迎。惠东县鳗鲡养殖是水产养殖业的一大特色亮点,主要是土池养殖日本鳗鲡和花鳗鲡,鳗苗基本上直接从国外进口,再经标粗培育进行养成。目前,鳗苗人工繁育技术还不成熟,人工养殖要采用天然捕捞苗种,资源有限,苗价较高。现结合惠东鳗鲡养殖情况,对养殖过程的关键技术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正>海南糙海参苗种繁育技术又有新突破。2017年9月,海南省科技厅组织水产养殖专家对省重大科技项目"热带海参规模化人工繁育和增养殖技术研究应用"进行现场测产,经全人工繁育,目前海南糙海参苗种达223.1万头,不仅保证了糙海参增养殖苗种的来源,也填补了海南糙海参全人工繁育技术的空白。糙海参经济价值较高,在国内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它生长迅速、养殖方式简单、病害  相似文献   

14.
<正>在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助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自2016年起致力于六斑刺人工繁育技术的探索研究。通过不断摸索,已初步掌握了六斑刺亲本人工驯养的技术和方法;在营养强化后,野生亲本于2017年6月26日获得首批受精卵,约320g,经孵化培育获得初孵仔鱼2.3万余尾,截止目前已培育平均体长(21.5±2.5)mm的仔鱼约2100尾,可正常摄食、生长状  相似文献   

15.
<正>虎斑乌贼个体大、肉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近岸水产动物。尽管国外在1978年就开始进行了乌贼的繁育和人工化养殖,而直至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还较少。国内虎斑乌贼主要是通过海域捕捞获得,人工规模养殖尚未出现。虎斑乌贼人工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个体发育不良,存活率低等情况。据了解,广东每年海洋捕捞有近2万吨乌贼,平均个体都在0.5公斤以下,其中有2000吨为活捕。广东海洋大学  相似文献   

16.
《水产养殖》2011,(9):3-3
日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自主实施的东海绿鳍马面鲀人工繁育研究获得成功。研究人员自2010年下半年始,全面开展了东海绿鳍马面鲀野生鱼的驯养、饲料开发、性腺促熟、孵化及苗种培育等方面的系统化研究,最终在2011年7月底育出平均全长2.5cm的苗种4.71万尾,苗种培育成活率约为20.9%。  相似文献   

17.
美国漠斑牙鲆引进及规模化育种获成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前,由山东莱州大华水产有限公司完成的“漠斑牙鲆引进与苗种规模化生产”项目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漠斑牙鲆引进与苗种规模化生产”项目从引进苗种生产的总体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其中在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生产技术方面属国际先进水平。漠斑牙鲆原产于北美洲,具有生长快、品质好、适应性广、抗逆能力强等特点,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养殖鱼类,已成为美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养殖产业。漠斑牙鲆的自然捕捞量很小,苗种繁育难度较大,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大华水产有限公司于2002年1…  相似文献   

18.
<正>澳洲淡水龙虾是一种极具推广潜力的水产新品种。目前,因人工繁育的苗种数量较少,市场供不应求。海宁市水产技术服务站和海宁市鸿海养殖有限公司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掌握了较成熟的澳洲淡水龙虾人工繁育技术。海宁基地育苗大棚面积1 500 m~2,2018年投放亲虾2 250 kg,人工繁育澳洲淡水龙虾虾苗380万尾,总产值266万元,  相似文献   

19.
海蜇为我国沿海大型水生生物,具有生长快、适应范围广、耐低氧,可进行高密度养殖等优点,是具鲜明特色的名优新养殖换代品种。在海洋资源日益匮乏,不能满足市场大量需求的情况下,山东省潍坊市水产研究所于2001~2002年的两年间,对海蜇采取捕捞前期自然苗种和人工繁育苗种的办法,利用海水育苗结束后闲置的育苗设施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赣榆县是全国泥鳅养殖与出口大县,墩尚镇周边地区泥鳅养殖面积高峰时达3万多亩,近几年,随着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商品泥鳅市场价格的调整,利用野生泥鳅苗种进行泥鳅养殖逐渐减少,而利用人工繁育的泥鳅苗种进行养殖的养殖户越来越多。2015年,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在省科技厅农业支撑项目"泥鳅大规格苗种生态化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实施期间,与赣榆丰瑞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进行河南泥鳅大规格苗种繁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