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为了增补和完善毛角豆芫菁Epicauta hirticornis Haag-Rutenberg雌雄成虫触角形态特征描述,并为揭示其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毛角豆芫菁雌雄成虫触角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毛角豆芫菁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及分布既有共性又存在明显差异。雌雄成虫触角共有的感器分为3类6种,即3种毛形感器(ST1、ST2、ST3)、2种锥形感器(SB1、SB2)和B?hm氏鬃毛(BB);雄虫触角特有的感器类型包括锥形感器(SB3)和耳形感器(SA);而雌虫触角特有的感器类型有钟形感器(SCa)和鳞形感器(SQ)。此外,对毛角豆芫菁成虫触角各类感器的功能进行了讨论、分析和推测。  相似文献   

2.
栗实象Curculio davidi是为害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的主要种实害虫,严重影响着板栗的品质和产量。为探明栗实象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形态和分布,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栗实象雌雄成虫触角及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栗实象雌雄成虫触角柄节、梗节、鞭节1~6亚节长度存在显著差异。雌、雄成虫触角上均有7类12种感器,包括4种刺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1种叉形感器、2种毛形感器,1种B?hm氏鬃毛、1种腔形感器和1种端指形感器。其中雄虫刺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Ⅰ、叉形感器的长度显著长于雌虫,雄虫鞭节第7、8亚节的锥形感器数量显著多于雌虫。  相似文献   

3.
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Poppius)是我国北方小型农林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天敌昆虫生产及防治害虫应用上具有较大价值。为了深入了解其化学感受系统,揭示东亚小花蝽的捕食行为机制,有必要对其触角结构及感器进行超微结构分析。本研究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东亚小花蝽1~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触角的结构和感器的类型、分布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1~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触角均为线状,分为柄节、梗节和鞭节(2亚节),随着东亚小花蝽生长发育,触角总长度及各节长度均显著增加,各节直径的增加不显著。东亚小花蝽触角上有5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具弯钩形感器和钟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各有2种亚型,钟形感器仅在1龄若虫触角上存在,2~5龄若虫及成虫触角上该感器退化消失。雄成虫触角感器数量明显多于雌成虫,若虫感器数量比成虫少。不同类型的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与分布各不相同。东亚小花蝽触角大小和感器的种类及数量随生长发育而变化,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技术, 研究了粗角梯天牛Pharsalia antennata雌雄成虫外部形态特征?触角和跗节感器种类及其差异?外部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粗角梯天牛雄性个体体长明显大于雌性; 雄虫触角总长为体长的两倍余, 雌虫触角仅稍长于体长; 雌虫第5腹节明显长于雄虫第5腹节?感器研究表明, 雌雄成虫触角上分布有5类18种感器, 即6种锥形感器?5种毛形感器?5种刺形感器?1种Bǒhm氏鬃毛和1种钟形感器, 其中毛形感器Ⅴ型仅分布于雄虫触角, 锥形感器Ⅵ型和钟形感器仅分布于雌虫触角, 毛形感器Ⅰ型在雌雄虫触角上的分布和数量存在差异?雌雄成虫跗节表面着生有3类8种感器:毛形感器3种?刺形感器3种和锥形感器2种, 同种感器仅在长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杂拟谷盗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杂拟谷盗成虫触角形态及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杂拟谷盗成虫触角为棒形,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又分为9个亚节,不存在雌雄二型现象。雌、雄成虫触角上均存在以下6类14种感器,包括Bhm氏鬃毛、3种毛形感器、1种栓锥形感器、6种锥形感器、1种刺形感器、2种指形感器。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长度、基部直径没有明显差异。结合感器的形态、分布和已报道的触角电位反应数据,对杂拟谷盗触角各类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6.
灰茶尺蠖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涛  黄志嘉  朱映  温秀军 《植物保护》2019,45(6):256-258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灰茶尺蠖触角上主要存在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 ST)、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 SC)和栓锥形感器(sensilla styloconica, SS)。感器的种类和分布在雌雄成虫触角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成虫触角上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美国白蛾雌、雄成虫触角上感器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美国白蛾雌成虫触角呈锯齿状,雄成虫触角呈双栉节状。雌、雄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有所不同,个别感器的长度和基部直径差异显著。美国白蛾成虫触角上分布9类共16种感器,即4种毛形感器Ⅰ~Ⅳ、2种刺形感器Ⅰ~Ⅱ、1种鳞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Ⅰ~Ⅱ、2种腔锥形感器Ⅰ~Ⅱ、1种栓锥形感器、1种舌形感器、2种Bǒhm氏鬃毛Ⅰ~Ⅱ以及1种新的感器——单孔栓感器。毛形感器数量最多,且雄成虫触角上的毛形感器数量多于雌成虫触角上的。单孔栓感器数量较少,雌、雄成虫触角上仅发现2~3个,在雌成虫第1~3鞭亚节腹面锯齿端部各分布有1个。毛形感器Ⅳ——超长毛形感器及舌形感器仅分布在雄成虫触角上。锥形感器Ⅰ~Ⅱ、腔锥形感器Ⅰ和Bǒhm氏鬃毛Ⅰ~Ⅱ的长度在雌、雄成虫间均差异不显著,而其余感器的长度在雌、雄成虫间均差异显著;雄成虫触角上毛形感器Ⅰ~Ⅲ、腔锥形感器Ⅱ和刺形感器Ⅰ~Ⅱ的长度均显著大于雌成虫触角上的,雌成虫触角上鳞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的长度显著大于雄成虫触角上的。表明美国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钩纹皮蠹雌、雄成虫触角的形态特征及其上感器的种类、分布和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钩纹皮蠹雌、雄成虫触角均为锤状,共有4种感器类型,即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和B9hm氏鬃毛,其中,刺形感器有3种亚型,锥形感器有2种亚型。钩纹皮蠹雌、雄成虫触角的鞭节7~9节(F7~F9)上有丰富的感器,是感知外界信息刺激最敏感的部位,雌、雄成虫触角间感器的类型及分布位置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各感器的数量存在性二型现象;锥形感器为嗅觉感器,可以辨别不同寄主的气味,毛形感器可以感受性信息素,在寻找配偶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红棕象甲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外部形态特征?类型和分布?结果表明, 红棕象甲触角共有6种感器, 分别为刷形感器?簇状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孢形感器和叉形感器, 其中刷形感器和簇状感器分别有2种亚型, 毛形感器有3种亚型, 刺形感器有4种亚型?雌雄之间部分感器的着生位置和数量存在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刺形感器Ⅲ型?刺形感器Ⅳ型以及叉形感器可能与雌虫寻找产卵场所时识别寄主挥发物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ée)]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形态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对桃蛀螟成虫触角感器进行观察,并利用触角电位仪分析桃蛀螟触角对5种玉米花丝气味挥发物的反应。发现桃蛀螟触角感器绝大部分位于触角的腹面及侧面,鞭节表皮上有连续的网纹结构,而柄节和梗节上没有。桃蛀螟触角上有7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Ⅰ型、Ⅱ型)、刺形感器、耳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Ⅰ型、Ⅱ型)。桃蛀螟雌雄成虫对花丝气味挥发物产生明显的触角电位反应,雌性桃蛀螟触角对1-己醇、1-庚醇、β-蒎烯和β紫罗酮反应明显,且随浓度的增加,反应强度增加迅速,尤其对1-己醇的反应尤为明显。雄性桃蛀螟触角对于1-庚醇和1-己醇反应非常明显,反应强度明显弱于雌虫。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云南锦斑蛾幼虫头部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器.结果 表明,云南锦斑蛾幼虫头部呈椭球形.每根触角上具有1根毛形感器、1根刺形感器、5根锥形感器和1根栓锥形感器.上唇两侧各有6根刺形感器.内唇分布有6根刺形感器、4根内唇感器和2根指形感器.每个上颚表面具有2根刺形感器.下颚的感器主要分布在外颚叶和下颚...  相似文献   

12.
利用扫描电镜对大草蛉雌、雄成虫触角进行了亚显微结构的观察与分析,旨在为揭示其嗅觉与行为的关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大草蛉触角为线形,共3节,即柄节、梗节和鞭节,其中柄节和梗节均为单节,而鞭节由116个亚节组成。雌、雄触角总长度分别为(1.52±0.08)和(1.58±0.23)cm,鞭节长度分别为(1.44±0.04)和(1.47±0.13)cm。触角感器共有4种,分别是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和Bö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为触角上分布最广、长度最长的感器,共有4种类型,锥形感器有3种类型。感器主要分布在鞭节部位,且布满整个触角表面。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种类、结构、数量、分布均无明显差异,但个别感器长度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感器形态学结构特点推测不同感器功能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成虫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结构,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触角和4龄雌雄幼虫触角及口器上的感受器种类和形状。结果显示,番茄潜叶蛾成虫触角上共有8种类型感受器,分别为B?hm氏鬃毛、毛形感受器、鳞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Ⅰ型和Ⅱ型)、刺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栓锥形感受器和耳形感受器。其中,雌成虫的Ⅰ型和Ⅱ型锥形感受器数量、刺形感受器数量、B?hm氏鬃毛长度、鳞形感受器长度及基部直径、Ⅰ型锥形感受器长度及基部直径、Ⅱ型锥形感受器长度、刺形感受器臼状窝直径、腔锥形感受器基部直径和耳形感受器基部直径均显著大于雄成虫;而雄成虫的毛形感受器数量和腔锥形感受器中心锥长度显著大于雌成虫。幼虫头部共计有6种类型感受器,主要着生在触角、下颚和下唇上,分别为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栓锥形感受器、指形感受器和感觉锥;幼虫触角、下颚和下唇的感受器类型和数量在雌雄间完全相同。而雌性幼虫触角鞭节上的锥形感受器SB5和下颚须上的锥形感受器SB2的长度显著大于雄性幼虫;雄性幼虫下颚茎节上的刺形感受器Sch1和下颚须上的锥形...  相似文献   

14.
革翅目昆虫是河南省中部地区鳞翅目害虫的一类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农业无公害化的发展趋势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中的蠼螋科,蠼螋属中的蠼螋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蠼螋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雄成虫鞭节分别由26和30个亚节组成。共有8种感器类型: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孢形感器、鳞形感器、栓锥形感器、BÖhm氏鬃毛、坛形感器和腔乳头状感器。在触角的不同亚节上,感器类型和数量又有所不同:鞭节上感器种类丰富于柄节和梗节,雄虫触角上的感器种类和数量多于雌虫,芽孢形感器为雄虫所特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颈双缘姬蜂Diadromus collaris(Gravenhorst)触角感受器的种类及分布,本试验对雌、雄蜂触角及感受器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颈双缘姬蜂触角具有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板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等5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分2种类型,锥形感受器分6种类型。毛形感器在雌蜂的触角上分布多于雄蜂,锥形感受器11只分布于雄蜂的触角上,而锥形感受器IⅡ、Ⅳ、V和Ⅵ及腔锥形感受器仅分布在雌蜂上,板形感器在雄蜂的触角上分布多于雌蜂。本文对5类感受器的形态进行了详尽描述,并与其它寄生蜂的感受器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各类型感受器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涛 《植物保护》2017,43(2):112-116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属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为探究其寄主找寻、配偶找寻和种群聚集等行为机制,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红脂大小蠹雌雄成虫的触角进行了观察,并对感器进行了分类以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雌雄成虫触角上共存在包括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在内的5种感器类型,其中毛形感器又分为形态各异的3种亚型。这些感器类型大都在触角的棒节上成带状分布。通过对比其他类似的研究以及感器的外部形态特征,推测红脂大小蠹的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是化学感受器,是最重要的嗅觉器官;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以及Bhm氏鬃毛是机械感受器,且腔锥形感器可以感受温湿度,Bhm氏鬃毛可以感知触角的位置。研究结果为明确红脂大小蠹的生境选择、种群聚集等行为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电镜对南美斑潜蝇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触角为具芒状,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成,鞭节上着生触角芒.触角感器有五种,分别为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钟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所有的触角感器都分布在鞭节上.雌雄成虫在触角形态、感器种类与分布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朱红毛斑蛾幼虫头部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Walker)幼虫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分布、数量以及形态特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朱红毛斑蛾幼虫头部形态及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受器。结果表明,朱红毛斑蛾幼虫头部椭球形,下口式;触角上着生2个毛形感受器、1个刺形感受器和3个锥形感受器;上颚分布有1对刺形感受器和2对栓锥形感受器;下颚分布有1对毛形感受器和1对刺形感受器,下颚须分布有8个锥形感受器;下唇须分布有1个锥形感受器和1个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在朱红毛斑蛾幼虫头部上的分布多而广,在寄主选择时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