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唐占英 《落叶果树》2001,33(6):54-54
黄粉蚜属同翅目蚜科。虫体呈鲜黄色 ,略有光泽。1 996年在砀山县少数梨园发生 ,以后危害面积逐年扩大 ,危害逐年加重。黄粉蚜在我区一年发生 8~ 1 0代 ,以卵在粗糙树皮缝、潜皮蛾危害的翘皮下或断枝处越冬 ,春天梨树开花时开始孵化 ,若虫在翘皮下的嫩皮处刺吸汁液。羽化成虫后在粗皮缝里繁殖。 6月中旬开始向果上转移 ,7月份多集中于萼洼处危害。随着虫量增加 ,逐渐蔓延至全果面繁殖危害。 8月中旬果实成熟期危害更为严重。 8月底至 9月出现有性蚜 ,雌雄交配后 ,陆续转入越冬场所产卵越冬。黄粉蚜喜荫蔽环境。自 1 996年以来 ,砀山县为了生…  相似文献   

2.
在我市的祁县、平遥等酥梨栽培区,梨黄粉蚜危害十分猖獗,严重影响了酥梨的套袋效果。笔者经几年的防治实践,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特总结如下。1 梨黄粉蚜生活习性及其危害特点梨黄粉蚜属同翅目根瘤蚜科,1a(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树皮裂缝越冬,翌年梨花开时孵化出若虫,以若虫和成虫在翘皮下嫩皮处吸食树液,7~9月危害果实,8~9月是其危害严重期,附着在萼洼果皮下吸食果汁,发生量大时,果面上形成堆堆黄粉,实则为该虫的成虫若虫和卵堆,被害果表面初为黄色稍凹陷的小斑,以后渐变褐至黑色,形成具龟裂的大黑疤,严重时果实腐烂脱落,采收较早时常会将…  相似文献   

3.
<正>梨黄粉蚜在山西浮山县1年发生8~10代,以卵在果苔、树皮缝隙、翘皮下和枝干上残附物下越冬。梨树花期越冬卵孵化,于越冬处刺吸嫩皮危害,繁殖1~2代后,于夏季向果实转移。成  相似文献   

4.
1梨黄粉蚜在阳信鸭梨区的发生危害规律梨黄粉蚜在我县一年发生8~10代,以受精卵在树干翘皮裂缝、果台、芽鳞片等处越冬.每年4月上中旬鸭梨开花时,受精卵孵化,若虫先在翘皮裂缝下的嫩皮处、花丛基部或叶腋处刺吸危害、繁殖.6月上中旬开始向果实上转移,初期以萼洼处较多,随着虫量的增加,若虫逐渐蔓延至整个果面,果面上呈一堆堆黄粉状,故称黄粉蚜.该虫喜阴避光,以萼洼、梗洼及两邻果之间较多,若虫不断爬迁蔓延至全树危害.果树初受害时,受害部位变黑不腐烂;受害重时,特别是8月份以后果实近成熟时,受害部位龟裂腐烂.8月下旬出现有性成蚜,由果实移至树皮缝等处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5.
套袋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实套袋是改善鸭梨外观品质的主要技术措施,但套袋后诱发了梨黄粉蚜大发生,给梨主产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此于1996~1998年对套袋鸭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田间调查,提出了梨黄粉蚜的综合防治技术。1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梨黄粉蚜俗称黄粉虫,属同翅目...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豫南大部分地区爆发黄粉蚜虫危害梨果的现象,造成大量梨果"膏药顶",落果严重,给梨农带来严重损失。为什么大家所熟知的黄粉蚜虫会给梨农带来如此巨大的损失呢?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其中的秘密吧!1发生规律黄粉蚜虫俗称黄粉虫,以卵在树皮裂缝、果台残缺、剪锯口、梨潜皮蛾幼虫危害的翘皮下或枝干上伤残处越冬,果台裂缝内最多。黄粉蚜虫1年发生8~10代,梨树开花  相似文献   

7.
果实套袋是改善丰水梨外观品质的主要技术措施,但套袋后诱发了梨黄粉蚜大发生,给梨主产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此于2001~2004年对套袋丰水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田间调查,提出了梨黄粉蚜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砀山酥梨套袋可使果面光洁 ,果点小 ,蜡质增加 ,颜色变白、变黄 ,外观漂亮 ,病虫害减少 ,商品价值高 ,是提高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1 999年我场进行了大面积酥梨套袋 ,有的效果很好 ,有的套袋梨被黄粉蚜为害较重 ,补救防治措施不力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其发生情况和原因及补救方法如下。1 套袋砀山酥梨黄粉蚜发生程度和为害状况  我场 1 999年在 6月上旬套袋 ,于 6月 2 6日和 8月 2 8日对全场套袋砀山酥梨分园片 ,取点调查 ,第 1次每点一般查 2 0个袋 ,调查袋内梨果是否有黄粉蚜为害 ,第 2次每点查 2 0 0个袋 ,调查袋内是否有黄粉蚜为…  相似文献   

9.
果实套袋是改善丰水梨外观品质的主要技术措施,但套袋后容易诱发梨黄粉蚜。笔者对套袋丰水梨黄粉蚜发生规律进行了田间调查,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梨套袋是生产无公害梨至关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但在近几年的套袋实践中,梨黄粉蚜对套袋后酥梨的侵害十分猖獗,严重影响套袋酥梨的质量和套袋效果,钻进果袋里的梨黄粉蚜也给防治带来了极大困难。为此,在山西省太谷县进行了田间观察、试验,经多年反复实践,掌握了梨黄粉蚜的发生和防治规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梨果套袋是改善梨果外观品质、减少病虫害和降低农药残留的主要技术措施,随着该技术的推广,梨果套袋逐年增多。但由于套袋前防治不到位、套袋操作不当,以及套袋改变了果实表面的微环境,套袋后易诱发梨黄粉蚜等害虫的发生,而入袋的黄粉蚜由于受到纸袋的保护,用药剂进行防治很难奏效,从而引起梨园大量落果,个别果园甚至绝产,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在县林业局果树基地及周围几个村的梨园内经过多年的细致观察、试验,初步掌握了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总结出了梨黄粉蚜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1休眠期这一时期主要防治腐烂病、轮纹病、干腐病,越冬的梨小、梨儿叉蚜、黄粉蚜、梨木虱及螨类等。防治方法:第一,清除枯枝落叶。枯枝落叶是许多病虫害的主要越冬场所,在梨树落叶后,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带出果园集中销毁或掩埋,可大大减少翌年梨树病虫害。第二,刮除粗皮、翘皮,结合冬剪剪除病虫枝。第三,树干涂白,喷杀菌剂。树干涂白不仅能防止冻害,也能消灭部分在树干上越冬的病虫,可用生石灰12份、食盐2份、大豆粉0.5份、水36份,混  相似文献   

13.
<正>1危害状梨树黄粉蚜又叫黄粉虫、臭屁虫、膏药顶等,属同翅目,根瘤蚜科,梨黄粉蚜为多型性蚜虫,成虫体长约0.7~0.8mm、身体鲜黄色,呈卵圆形,无翅,触角和足短小。卵长椭圆形,长约0.2mm,淡黄色。若虫似成虫,仅体较小,淡黄色。  相似文献   

14.
梨果套袋是改善梨果外观品质、减少病虫害和降低农药残留的主要技术措施。若果实套袋前病虫害防治不力、套袋操作不当,易引发袋内梨黄粉蚜发生。入袋的黄粉蚜受到纸袋的保护,用药剂防治效果差,常引起梨园大量落果,甚至绝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对6.67hm。梨园套袋梨果黄粉蚜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了综合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苹果绵蚜,又名赤蚜、血色蚜虫、白毛虫、山楂卷叶绵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是国家二类检疫对象。1发生规律苹果绵蚜主要以1或2龄若虫在苹果树干的粗皮裂缝、腐烂病伤疤边缘裂缝、前代绵蚜危害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广饶县地处鲁北平原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梨栽培面积超过300hm2,年产梨6750t以上。近年来,梨果套袋已在当地普及,但套袋后黄粉蚜危害也日趋严重,有的年份虫果率高达30%~40%,经济损失惨重。为有效控制黄粉蚜的危害,自2004年起,笔者对该虫的发生及危害习性进行了观察,并严格按照绿色  相似文献   

17.
杜相革  董民 《北方果树》2003,(2):21-21,25
梨黄粉蚜Aphanostigma jakusuidnsis属同翅目根瘤蚜科梨矮蚜属,俗称黄粉虫,忌光,喜钻袋为害梨果.入袋初期在袋口扎丝及梨肩附近可见大量黄粉状物质(实为各龄蚜虫及卵),后期被害处变黑,组织坏死,易感染病菌而腐烂,促进果柄形成离层导致落果.果农俗称"膏药顶".  相似文献   

18.
梨木虱和黄粉蚜是危害梨树的两种重要害虫,通过48%乐斯本、10%吡虫啉、80%敌敌畏等3种农药的药效对比试验看出,喷药后10d(天),48%乐斯本l000倍、l200倍、l500倍的防治梨木虱的效果(分别为99.02%、97.32%和97.48%)明显高于10%吡虫啉2000倍(76.68%);对于黄粉蚜成、若虫的防治效果,各种药剂均较理想,但对黄粉蚜卵的防治效果,48%乐斯本各处理均明显优于10%吡虫啉和80%敌敌畏。建议推广使用48%乐斯本的浓度分别为l500、2000倍。  相似文献   

19.
梨黄粉蚜属同翅目根瘤蚜科,俗名黄粉虫。寄主为梨树,是一种为害梨树枝干和果实的蚜虫。该虫在我市一年发生5~10代,以卵在树皮裂缝及旧果台裂缝内越冬,梨树开花期为卵孵化盛期,成虫寿命长,卵、若虫发育快,世代重叠严重,此虫喜阴怕光,对套袋鸭梨危害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20.
<正>套袋栽培是改善梨果外观品质、减少食心虫等病虫危害和降低农药残留的主要技术措施,但由于套袋前药剂防治不到位和套袋操作不当,以及套袋改变了果面微环境条件,易诱发梨黄粉蚜等害虫的大发生。受纸袋保护,入袋的黄粉蚜很难再通过药剂进行防治,因而极易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