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明确绵羊肺腺瘤病毒(JSRV)囊膜蛋白(Env)的致瘤作用,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exJSRVenv和pEGFP-C1/enJSRV-env分别转染到永生化绵羊绒毛膜滋养层细胞(STCs)中,筛选最佳转染条件并利用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检测是否引起细胞的恶性转化;用平板克隆试验检测囊膜蛋白的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STCs中转染pEGFP-C1/exJSRV-env质粒后细胞在软琼脂中生长并产生集落,同时表现细胞接触抑制性消失;转染pEGFP-C1/enJSRV-env质粒的STCs则表现为不能在软琼脂中产生集落;平板克隆试验结果经SPSS软件分析,转染pEGFP-C1/exJSRV-env的绵羊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转染pEGFP-C1/enJSRV-env细胞、pEGFP-C1空载体的细胞以及未转染的细胞(P0.01)。exJSRV-Env的表达可以诱导STCs发生恶性转化以及细胞增殖。本试验可以为进一步探讨绵羊肺腺瘤逆转录病毒囊膜蛋白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研究绵羊肺腺瘤病的致瘤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进一步全面研究绵羊肺腺瘤病毒(JSRV)囊膜蛋白ENV的功能。使用本试验室已构建好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xJSRV-env转染NIH3T3细胞,并将此NIH3T3细胞接种到裸鼠体内;重组质粒经尾静脉注射到幼龄BALB/c小鼠体内。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xJSRV-env引起NIH3T3细胞发生转化,转染细胞接触抑制性消失,并形成大量的转化灶;pcDNA3.1(+)/exJSRV-env转染的NIH3T3细胞接种裸鼠使裸鼠致瘤,即引起NIH3T3细胞发生癌变。JSRVenv基因在小鼠体内表达,肝脏细胞出现大面积弥散性坏死,脾脏白髓严重坏死,心肌细胞明显颗粒样变性,肺间质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颗粒样变性。结果表明,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蛋白可以引起鼠NIH3T3细胞发生转化和癌变,使小鼠各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本试验为进一步探索JSRV ENV的致瘤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旨在深入探究外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xJSRV)囊膜蛋白(Env)的致病机制,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病肺的病理特征以及Env、EGFR和MAPK信号通路中p-Erk1/2和p-p38的阳性表达区,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k1/2和p38在病肺中的磷酸化水平。转染重组表达质粒pcDNA 4/myc-His/exJSRV-env到A549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k1/2和p38的磷酸化水平。通过CCK-8法检测转染重组表达质粒的A549细胞的增殖活力。免疫组化结果显示:JSRV Env蛋白主要表达于病肺组织的肺泡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EGFR在病肺组织中过表达于肺泡上皮细胞,脱落的肿瘤细胞及间质细胞中,而在健康绵羊肺中只是少量表达于肺泡上皮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中,p-Erk1/2和p-p38在病肺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肺泡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EGFR、p-Erk1/2和p-p38的阳性表达区均与Env蛋白的阳性表达区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病肺中p-Erk1/2和p-p38的磷酸化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健康肺组织,转染重组表达质粒pcDNA4/myc-His/exJSRV-env的A549细胞中p-Erk1/2和p-p38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说明exJSRV-env确实激活了A549细胞的MAPK通路。而CCK8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表达质粒pcDNA4/myc-His/exJSRV-env的A549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说明exJSRV-env可能是通过激活的EGFR/MAPK通路促进A549细胞的恶性增殖,进而促使肿瘤的发生。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蛋白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抗绵羊肺腺瘤病毒(JSRV)囊膜蛋白(ENV)胞质尾区(CT)的单克隆抗体,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JSRV囊膜蛋白氨基酸序列,根据分析结果合成多肽,将此多肽分别连接钥孔血蓝蛋白(CT-KLH)和牛血清白蛋白(CT-BSA),用CT-KLH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分泌抗CT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CT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8E5,亚类为IgG2a/κ。间接ELISA检测培养上清效价为6.4×103,腹水效价为1×105。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这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能识别JSRV抗原,与其发生特异性反应。试验结果证明,单抗8E5是绵羊肺腺瘤的重要诊断试剂。应用8E5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建立JSRV-EN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ELISA检测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良好,为快速检测诊断绵羊肺腺瘤和研究囊膜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绵羊肺腺瘤病毒(OPAV)NM株囊膜蛋白优势抗原表位,为寻找用于绵羊肺腺瘤病诊断和预防的候选抗原表位提供参考。参照OPAV-NM株env基因序列(登录号:JQ837489),应用Gamier-Robson方法、SOPMA方法和网络服务器PSIPRED、Predictprotein预测OPAV-NM株囊膜蛋白的二级结构。用Kyte-Doolittle方法预测蛋白质的疏水区和亲水区,用Emini方法预测蛋白质表面可能性,以Jamson-Wolf方法预测蛋白的抗原指数,利用Bcepred、IEDB、ABCpred网络服务器预测囊膜蛋白的抗原性,然后综合评价囊膜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表明,囊膜蛋白(ENV)二级结构丰富,α螺旋和β折叠所占比例相对较多,也具有多处转角及无规则卷曲区域,提示OPAV-NM囊膜蛋白具有较多的优势抗原表位区段。这些优势抗原表位分别为第52~76,101~110,118~165,182~196,201~215,281~305,309~332,335~356,461~476,530~574位氨基酸,其中第461~476位和第530~574位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位于胞外区,且第530~574区段位于en-OPAV和ex-OPAV的囊膜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区,该段氨基酸序列对绵羊肺腺瘤病毒疫苗和诊断方法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旨在深入研究内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nJSRV)囊膜蛋白在绵羊胎盘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体外培养了蒙古绵羊绒毛膜滋养层细胞,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enJSRV-env基因及其受体Hyal2基因全长序列,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上。优化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电转染条件和测定电转效率。将构建好的真核表达质粒分别电转染到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nJSRV囊膜蛋白及其受体Hyal2的瞬时表达情况。并研究高表达enJSRV-env基因及通过RNA干扰沉默enJSRV-env基因对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细胞融合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分别命名为pEGFP-C1/enJSRV-env及pEGFP-C1/Hyal2。研究表明,绵羊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最佳电转染条件为脉冲电压150 V,脉冲时间5.0 ms,电击2次,间隔50 ms。转染pEGFP-C1/enJSRV-env质粒及pEGFP-C1/enJSRV-env与pEGFP-C1/Hyal2共转染的绵羊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中多核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平均每个视野分别可以观察到1.8和2.3个多核细胞。说明enJSRV-env对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细胞融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enJSRV囊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及绒毛膜滋养层细胞融合机理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内源性绵羊肺腺瘤反转录病毒(enJSRV)与外源性绵羊肺腺瘤反转录病毒(exJSRV)基因组结构的比较、enJSRV与绵羊肺腺瘤病(OPA)的关系、enJSRV在羊体内的表达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综述了enJSRV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早期诊断及预防OPA提出新方法,为揭示该病的分子发病机理及探索其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究外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xJSRV)囊膜蛋白(Env)的致病机制,本研究检测了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病(OPA)的绵羊肺组织中p-Akt和p-mTOR的表达定位、Akt和mTOR在肺组织中的磷酸化水平以及Beclin1在病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同时通过表达exJSRV-env的重组表达质粒诱导转化NIH3T3细胞,检测诱导转化的细胞中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Beclin1的表达水平。此外,在诱导转化的细胞中添加mTOR抑制剂Rapamycin后,检测其对Beclin1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p-Akt和p-m TOR主要表达于自然感染OPA病变肺组织的肺泡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中,与健康肺组织比较,在自然感染OPA病变肺组织中的二者磷酸化水平升高显著(p0.05),而Beclin1在自然感染OPA病肺组织中的表达降低显著。p-mTOR在转染env的NIH3T3细胞中的磷酸化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0.01),Beclin1在转染env的NIH3T3细胞中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正常的NIH3T3细胞(p0.01)。而添加mTOR抑制剂Rapamycin后转染env的NIH3T3细胞与对照组细胞相比,Beclin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果表明,自然感染OPA的病肺组织和转染env的NIH3T3细胞的Akt/mTOR信号通路被激活,并通过该通路抑制自噬,提示exJSRV-env可能通过抑制病变细胞的自噬促进肿瘤的形成。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JSRV Env诱导转化细胞及与细胞自噬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试验证明绵羊的Hyal-2不仅可以与绵羊肺腺瘤病毒的囊膜蛋白Env结合,也可以单独与绵羊肺腺瘤病毒SU蛋白亚基结合。为了进一步研究绵羊Hyal-2与SU蛋白可能结合的区域,应用在线生物学软件预测了SU蛋白的膜外区(对应编码基因序列238bp~867bp)将之前已经构建的缺失型SU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su1-su5)与pDsRed-monomer-N1-hyal-2共转染293T细胞,运用激光共聚焦方法结合免疫共沉淀方法确定SU蛋白和Hyal-2蛋白可能结合区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SU1-SU5与Hyal-2均存在细胞内共定位。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缺失型蛋白SU1-SU5与绵羊Hyal-2均不存在相互作用。su基因所缺失区域238bp~867bp对于SU蛋白与受体的结合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0.
绵羊肺腺瘤(OPA)是由绵羊肺腺瘤病毒(JSRV)引起的一种可感染绵羊和山羊肺脏的肿瘤性疾病,近几年国内陆续有绵羊感染的报道,给国内的齐羊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山东某肉羊养殖场的发病羊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通过外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xJSRV)套式RT-PCR检测方法,确诊发病绵羊为绵羊肺腺瘤病毒...  相似文献   

11.
通过PCR方法自含鸡白细胞介素18(Chicken interleukin-18,ChlL-18)成熟蛋白(mature ChIL-18,mChIL18)基因的克隆质粒中扩增mChlL-18基因,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TOPO中。阳性克隆鉴定后,在脂质体作用下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通过问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到了mChIL-18在CEF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从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中提取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法获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受体CD163全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 A上,构建出真核重组质粒pcDNA3.1-CD163,经酶切和DNA测序证明获得了CD163基因,其序列与GenBank报道序列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9.37%。将测序正确的CD163基因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下转染PK-15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到了CD163在PK-15中的表达。将转染的细胞感染PRRSV后,经IFA检测转染CD163的细胞能够被PRRSV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pcDNA3.1-TBP30-Hsp70融合表达质粒对小鼠细胞免疫应答影响,本试验构建了绵羊肺炎支原体pcDNA3.1-TBP30-Hsp70融合表达质粒。用已构建的pMD19T-P30和pMD19-Hsp70质粒为模板,采用基因定点突变(SDM)原理设计引物,应用SOE-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将其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质粒pcDNA 3.1(+)-TBP30和融合重组质pcDNA3.1(+)-TBP30-Hsp70。使用pcDNA3.1-TBP30、pcDNA3.1-TBP30-Hsp70、pcDNA3.1(+)和Elution Buffer对小鼠进行免疫,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干扰素-γ(INF-γ)分泌水平。结果显示,pcDNA3.1-TBP30-Hsp70酶切后可见大小分别约为1 413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和5 400 bp的载体条带。与空白对照组和pcDNA3.1(+)组相比,免疫重组质粒组均可引起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NF-γ、IL-2和IL-4分泌水平的增强,与空白对照组和pcDNA3.1(+)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而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pcDNA3.1-TBP30和pcDNA3.1-TBP30-Hsp70组小鼠血清IL-2、INF-γ和IL-4终分泌量增加,表明重组质粒组可刺激小鼠血清中IL-2、INF-γ和IL-4的变化,并且在时间上都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规律。本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DNA3.1(+)-TBP30-Hsp70免疫小鼠后,IL-2和INF-γ分泌水平的升高,增强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而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影响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分泌,从而提高机体细胞免疫能力;IL-4分泌水平升高,促进机体Th2向Th1分化,维持Th1的优势状态,增强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本试验结果为绵羊肺炎支原体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犬细小病毒VP2基因分泌性表达细胞系,通过酶切将人CD5信号肽序列从质粒中切出,将其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成pcDNA3.1-CD5sp质粒。然后再通过PCR方法扩增犬细小病毒VP2基因,并将其插入到pcDNA3.1-CD5sp载体中CD5信号肽的下游,使其与CD5信号肽序列融合,构建成VP2基因的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pcDNA-CD5sp-VP2。经脂质体介导转染细胞,后通过G418筛选,建立出稳定表达VP2蛋白的CHO-K1细胞系。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犬细小病毒VP2基因的分泌型表达载体结构正确,表达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CHO-K1细胞,通过G418加压,筛选出稳定转染VP2基因的细胞株,经PCR检测证明VP2基因已经整合到细胞的染色体中;经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VP2基因表达的mRNA和VP2蛋白,证明犬细小病毒VP2基因能够在CHO-K1细胞进行稳定性表达。这为下一步研究犬细小病毒VP2蛋白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及VP2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山羊RORα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构建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克隆山羊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α(RORα)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系统分析RORα的生物学特性,最后对其在山羊生物钟系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本研究以1只健康的12月龄雄性西农萨能奶山羊为试验动物,提取其肝组织总RNA,经逆转录PCR反转录为cDNA后,利用常规PCR扩增山羊RORα基因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片段,使用同源重组法将其与pcDNA3.1-Puro-N-3HA载体相连接; 重组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阳性质粒命名为pcDNA3.1-3HA-gRORα; 将pcDNA3.1-Puro-N-3HA和pcDNA3.1-3HA-gRORα质粒分别转染至HEK293T细胞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技术检测山羊RORα的表达; 同时利用ExPASy、ProtScale等软件对山羊RORα基因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另外,使用同源重组法分别构建含有山羊生物钟基因BMAL1和NR1D1启动子片段的pGL4.10-BMAL1-Promoter-Luc及pGL4.10-NR1D1-Promoter-Luc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探究山羊RORα蛋白调控BMAL1和NR1D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作用机制。PCR、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pcDNA3.1-3HA-gRORα重组质粒构建成功; qPCR和WB结果显示,pcDNA3.1-3HA-gRORα转染组ROR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pcDNA3.1-Puro-N-3HA转染组(P < 0.0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山羊RORα基因CDS区序列与绵羊、牛和猪的相似性较高,分别为97.5%、97.1%和95.2%。山羊的RORα蛋白是一种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有信号肽的概率较小,无跨膜区; 三级结构与小鼠和人的RORα蛋白差异性极小,三者具有高度相似性。此外,PCR、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pGL4.10-BMAL1-Promoter-Luc和pGL4.10-NR1D1-Promoter-Luc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结果表明,山羊RORα蛋白可以显著上调山羊BMAL1和NR1D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山羊RORα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证明了RORα蛋白可以正向调控山羊BMAL1和NR1D1基因的启动子活性,这为进一步探究山羊核受体RORα的功能及山羊生物钟的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研制水貂阿留申病核酸疫苗,应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去除ADV VP2基因中编码428~446位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与pc DNA3.1(~+)载体连接,构建全基因突变重组质粒pc DNA3.1-ADV-428,在此基础上,截去编码487~501位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构建全基因突变重组质粒pc DNA3.1-ADV-428-487。将构建的重组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接种后14、28、42、56 d抗ADV抗体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接种后第42天小鼠脾细胞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小鼠接种质粒后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均明显增加,第42天抗ADV抗体水平达峰值。本试验通过对ADV全基因突变重组质粒的免疫原性进行分析,为水貂阿留申病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应用重叠扩增PCR(SOE PCR)技术将鸡白细胞介素15(ChIL-15)的冗长信号肽序列替换为较短的鸡白细胞介素2(ChIL-2)信号肽序列,构建了一种新型ChIL-15融合基因(NChIL-15).将其连接到克隆载体pMD18-T中得到重组克隆质粒pMD18T-NChIL-15.阳性克隆质粒经鉴定正确后将NChIL-15基因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得到重组阳性表达质粒pcDNA3.1(+)-NChIL- 15.阳性表达质粒经鉴定正确后应用磷酸钙法体外转染293T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到了NChIL-15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本研究为NChIL-15佐剂作用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构建山羊昼夜运动输出周期蛋白(circadian locomotor output cycles kaput,CLOC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系统分析山羊CLOCK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从山羊卵巢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经PCR扩增山羊CLOCK基因CDS区序列,并以同源重组的方式将其连接至pcDNA3.1-Puro-N-3HA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阳性质粒命名为pcDNA3.1-3HA-gCLOCK;将pcDNA3.1-Puro-N-3HA和pcDNA3.1-3HA-gCLOCK质粒分别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山羊CLOCK基因的表达效果,并对山羊CLOCK基因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山羊CLOCK基因CDS区片段长2 538 bp,将其与线性化的pcDNA3.1-Puro-N-3HA载体重组连接并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后,成功构建了pcDNA3.1-3HA-gCLOCK真核表达载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pcDNA3.1-3HA-gCLOCK转染组CLOCK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pcDNA3.1-Puro-N-3HA对照组(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山羊CLOCK基因CDS区序列与绵羊、牛和马的相似性分别为99.4%、98.7%和95.6%。山羊CLOCK蛋白是一种不稳定蛋白,具有一定的亲水性,无跨膜区和信号肽。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三级结构与小鼠和人的CLOCK蛋白相比具有极高的相似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山羊生物钟基因CLOCK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山羊CLOCK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山羊生物钟的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20.
试验利用Trizol法从鸡肠道组织提取总RNA,采用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α-2,3-唾液酸转移酶Ⅰ(α-2,3-sialyltransferaseⅠ,ST3GALⅠ)基因的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再以阳性重组质粒为模板亚克隆ST3GALⅠ基因的完整ORF区,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进行PCR、限制性酶切和DNA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ST3GALⅠ基因全长1029 bp,测序结果同GenBank数据库收录的序列一致,无任何密码子缺失与突变,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的目的基因大小方向均正确。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cDNA3.1(+)-ST3GALⅠ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的真核表达及对ST3GALⅠ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