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现代高职教育特点与园林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和需求特点,探讨了园林类专业的建设路径。提出了该类专业应以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战略发展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地理气候条件确定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标准;以园林行业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达到合格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就业压力下农业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 当前我国的园林事业蓬勃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但目前我国农业院校园林专业教育体系滞后于社会需求的发展,以致陷入学生就业压力大、前途迷惘等困境。该文阐述了我国目前农业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成因,针对我国高等农业类院校园林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提出见解,以期对专业发展有所裨益,解决农业类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园林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园林专业是近年来许多高校普遍开设的新专业之一,也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较强的应用性专业。园林专业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及园林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该文从修订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性教学实习环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等方面对园林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旨在为高校的园林(本科)专业教学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测量领域发展新技术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园林测量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理论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思考及改进办法,完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张艺尧  张纯 《绿色科技》2019,(7):275-277
指出了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高职院校园林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起到为专业核心课程园林规划设计打基础的作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园林行业中也是设计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以协同教学模式为理论依据,尝试对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为解决课程现存问题,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以期实现课程教学与行业需求全方位、立体化对接,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培养高素质的研究型和应用型复合人才为目标,通过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专业实践体系及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活动,打造园林特色专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依托于我国园林行业的欣欣发展,园林从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也应迈向精细化和市场化发展而在2015年由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棕榈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实战为核心优势,专为行业人员的实战能力提升提供咨询式、定制式的解决方案,因此也成为探索园林行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先行者。2015年10月,棕榈教育被行业权威机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指定为"园林行业人才分级培养标准和培养体系建设单位"。这也将成为棕  相似文献   

8.
针对聊城大学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教学模式老化、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基地不足、缺少"双师型"师资队伍等问题,探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背景下,基于复合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的改革途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因此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复合应用型卓越园林人才的根基。实践教学改革首先应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其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第三,搭建实践创新平台;第四,建设"双师型"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确保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园林专业毕业生基本达到复合应用型卓越园林人才的培养标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行业企业对不同层次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端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基于广泛的市场调研并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构建了园林类专业"1+3"创新型技能人才分层培养模式,即采用"校内课程模块+实际工程项目训练、职业技能大赛集训和实战、顶岗实习就岗就业等3种培养途径"模式分"普才""专才""优才""精英"4个层级对学生进行分层培养。同时,在实施"1+3"创新型技能人才分层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同步进行了专业教学改革,为培养园林领域的专项技术能手和技能精英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是内化行业标准,建设项目化课程,强化校内课程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二是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开展实战教学,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是重视对技能大赛的指导,以赛促学,以赛带训,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四是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顶岗实习机会,落实"就岗就业",加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锻炼。经过几年的实践,"1+3"创新型技能人才分层培养模式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丰富了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二是为高职院校与园林行业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新思路;三是促进了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屡获各类技能大赛奖项,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激发,专业认同感显著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满意度逐年提高;四是增强了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两大城市(呼和浩特、包头)的园林地被植物应用现状分析,提出呼包二市地被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朱洪革 《森林工程》2008,24(6):84-87
预测2010年东北、内蒙古地区木材的供需状况。到2010年区域木材供给量为4808.50万m^3,其中区域木材产量占58%,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占42%。木材的需求量为6475.81万m^3,供需缺口达1 667万m^3。不考虑区域外的需求及国外的需求,东北、内蒙古地区的木材供给还是能够满足本地区经济建设需求的。木材供需的缺口对本地区木材需求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却对其他地区对木材的需求将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东北、内蒙古地区而言,俄罗斯远东地区是理想的木材供应基地,应规范企业的对俄木材贸易,将这一地区开发成可持续的木材供应市场。  相似文献   

12.
杨贺  吴永忠  曾令健  张艳 《绿色科技》2013,(12):255-257
指出了在内蒙古无电地区,采用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为用户提供生活用电是一种典型的解决用电的方案。以锡林郭勒地区为例,依据测风数据对该系统的发电能力进行了评估和计算,通过该系统的供电量与用户用电量及负荷变化规律的对比分析,证明了该系统的供电能力能够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着重分析了内蒙古当前林业发展形势及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的需求 ,并客观的论述了自治区林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林业建设有所帮助 ,从而把握机遇 ,加快环境建设步伐 ,早日改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4.
由河南省洛宁县引入小果黑核桃嫁接苗及种子在内蒙古进行试验,对其植物学特性、生长规律、适应性、繁殖技术做研究表明,该种较适应本区南部气候条件,苗期加强保护,后期管理措施得当,生长稳定,可适时开花结实,本种引种成功为在本地区继续引种研究黑核桃组中其他品种积累了技术资料。作为耐盐碱性强的树种,建议在内蒙古西部相应区域做中试试验。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在内蒙古东部地区收集的1 570株人工杨树样木资料,通过FORSTAT软件对其二元材积模型进行拟合,比较各个模型的效果,选取最佳模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付家机械林场樟子松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整合,在付家林场樟子松初级种子园、1.5代种子园和优树收集圃中共收集到559份樟子松种质资源。这些种质资源大多原产地和来源地为内蒙古红花尔基、嫩江县高峰林场、林口县青山林场、付家林场。建园时间分别为1977—1980年、1988年、1990—1991年,对调查收集到的樟子松种质资源全部数据通过www.fgr.cn注册,提交到GRIN数据库,实现了樟子松林木种质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内蒙古第五次和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分析计算了内蒙古各沙区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内蒙古各沙区森林总碳储量为4 898.05万t,其中沙地为4 614.85万t,沙漠为283.2万t。5年间(2003—2008年)内蒙古各沙区森林总碳储量净增加921.07万t,平均每年净增加184.21万t,核算成二氧化碳总量为675.44万t,占内蒙古年排放量二氧化碳的2.36%。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土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规定,依据《全国荒漠化监测主要技术规定》,区划界定了内蒙古荒漠化潜在发生的范围,并对内蒙古的土地荒漠化状况进行了宏观监测。监测工作中充分利用了"3S"技术,现地调查与遥感解译相结合获取地面信息,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计算各类荒漠化土地面积并进行了程度分级。同时在弄清《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限定范围的土地退化的基础上,调查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范围外的土地退化情况。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荒漠化面积为74.39×104km2(约合11.16亿亩),占自治区总面积118.3×104km2的62.88%,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蓝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蓝莓生产、繁殖、育种等角度综述了我国蓝莓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蓝莓研究热点。我国虽然开展了一定规模的蓝莓种植,但栽培技术不高、效益不好是制约我国蓝莓生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极具优势的野生蓝莓栽培生产尚未成熟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从繁殖方式上看只有少部分品种实现了快繁,有较多的优良引进品种的快繁体系尚未建立,所以快繁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内蒙古大兴安岭高寒地区野生蓝莓的快繁技术的研究还处于研究阶段;种子繁殖正处于起步阶段;蓝莓育种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生产中使用的品种均为引进种,这些品种耐寒性差,越冬防寒技术要求高是栽培推广的限制因素,而内蒙古的野生蓝莓品种虽然耐寒性强,但产量低、果实贮藏性差、栽培成活率低也是生产中的棘手问题,因此,选育出我国自主蓝莓品种是当务之急,尤其以大兴安岭高寒地区野生蓝莓为基础的新品种培育将成为今后我国蓝莓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情况调研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总结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概括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