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2008年,通过对江西省上饶市弋阳越冬区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和越冬区生态因子进行研究,结果发现,2001~2005年间,中华秋沙鸭的种群数量在逐渐减少:而在2006~2008年间,又呈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且中华秋沙鸭在越冬区的生活不稳定,常沿河流逐步迁徙,只作短暂停留,越冬区的范围分布较散.越冬区生态因子的改变和人为干扰是其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其生境的改善和食物来源的丰富与其种群数量的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章志琴  方弟安  王艾平  罗朝晖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5):126-128,前插1
中华秋沙鸭是一种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的濒危鸟类,在我国属于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国际上视其为易危物种。江西省境内一直是中华秋沙鸭的主要越冬栖息地。为了解中华秋沙鸭在我国的越冬地和生境情况以及中华秋沙鸭的种群数量变化,合理保护现有物种,对其在江西省境内的越冬地进行调查与比较。调查发现,中华秋沙鸭越冬地主要在江西的弋阳、浮梁、修水、婺源等地,其越冬栖息地特征明显,且具有明显共性。  相似文献   

3.
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在江西婺源采用瞬时扫描法探讨性别和温度对中华秋沙鸭行为的影响.中华秋沙鸭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是取食、休息、游泳和修整.时间分配方面,雌雄中华秋沙鸭仅社会行为[雌:(2.13±1.40)%和雄:(3.24±1.55)%]存在显著性差异(t=-2.258,df=34,P<0.05),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原因有:(1)非繁殖期雌雄中华秋沙鸭主要任务均为生存;(2)雌雄个体大小差异不大,对能量的需求量相似.日活动节律方面,雌雄的取食和休息行为均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分别为雌:取食(F(10,165)=5.19,P<0.05)、休息(F(10,165)= 2.56,P<0.05)和雄:取食(F(10,165)= 7.55,P<0.05)、休息(F(10,165)= 3.48,P<0.05),其他行为节律均不显著(P>0.05).温度对中华秋沙鸭越冬行为的影响较大,时间分配方面,在<10℃月份环境下,取食(t=-2.166,df= 16,P<0.05)行为显著高于>10℃月份,而游泳(t=5.096,df= 16,P<0.05)行为则相反,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这一结果表明,平均温度降低时,中华秋沙鸭需要摄取更多的食物以补充寒冷天气能量的消耗,并减少游泳行为降低耗能.日活动节律方面,>10℃月份中华秋沙鸭日活动节律,仅警戒(F(10,77)=1.96,P<0.05)行为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其他行为的节律性变化不显著(P>0.05).<10℃月份中华秋沙鸭取食(F(10,86)= 5.93,P<0.05)和休息( F(10,86)= 3.42,P<0.05)行为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其他行为的节律性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可以改变中华秋沙鸭的日活动节律,低温使中华秋沙鸭在夜间消耗较多能量,因此中华秋沙鸭在上午花更多的时间取食来补充能量.休息行为在>10℃月份,中午和傍晚均有一个小的高峰,而在<10℃月份从11:00开始(除13:00-13:59)均保持较高的水平.中华秋沙鸭采取这种对策,可能是<10℃月份,晚上和下午温度较低,为了减少消耗,从下午就开始增加休息行为.低温条件下,中华秋沙鸭增加修整和休息行为,这一结果支持“鸟类在低温环境下通过减少行为活动以降低能量消耗和热量损失”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4.
广西南宁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出现低温阴雨灾害极端天气。为了解棉花种质资源越冬情况,筛选出在严重冻害时能自然越冬的种质材料,从2月下旬开始,对试验田种植的193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越冬调查。结果表明,有29份材料越冬,占全部材料的15.03%,其中有6份材料100%越冬;越冬材料萌芽时间主要集中在3月中上旬。  相似文献   

5.
南疆棉区棉蚜室外越冬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7~1999年,在南疆莎车县通过田间调查等方法研究棉蚜室外越冬规律,结果表明:南疆棉区棉蚜可以卵在室外越冬寄主上安全越冬,越冬寄主有石榴、花椒、木槿、葡萄.春季棉蚜越冬卵孵化时间为3月底至4月初,从卵孵化到产生有翅蚜迁飞需要25~30天.9月下旬棉蚜向棉田外迁飞,10月下旬迁飞结束.10月初开始产卵,至11月中旬结束.棉蚜迁入越冬寄主的时期及产卵时期的早晚与寄主植物叶片的黄枯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区定地饲养的蜂群,一年中繁殖和采集的时间仅有5~7个月,其余时间则为越冬前期和越冬期(10月底~次年3月中旬).这期间,蜂群失去了新老蜂交替保持平衡的条件,完全生活在消耗个体数量和质量的环境中.因此,要加强管理,使蜂群具备安全越冬所需的条件,以较小的消耗保存实力,安全越冬,一般需具备五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杏球坚蚧在张家口地区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雌成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卵,5月中旬卵孵化,9月下旬进入越冬期。药剂防治以3月中旬越冬若虫出蛰期和5月下旬初龄若虫盛期为防治适期;在防治适期可喷施40%速扑杀乳油1 000倍液和2.5%功夫水乳剂2 000倍液和防治效果可达86.63%~97.15%.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区定地饲养的蜂群,一年中繁殖和采集的时间仅有5~7个月,其余时间则为越冬前期和越冬期(10月底~次年3月中旬).这期间,蜂群失去了新老蜂交替保持平衡的条件,完全生活在消耗个体数量和质量的环境中.因此,要加强管理,使蜂群具备安全越冬所需的条件,以较小的消耗保存实力,安全越冬,一般需具备五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二斑黑绒天牛(Embrik=strandia bimaculataWhite)在山东泰安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花椒枝干或树干的基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危害,5月底至6月上旬幼虫老熟化蛹,蛹期25天左右。6月下旬末初见成虫,7月上、中旬羽化盛期,末期在8月上旬。卵期15天。7月下旬幼虫孵化,并开始危害,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幼虫停止活动。幼虫一生危害时间为360~380天。药剂防治可在3月底越冬幼虫刚刚开始危害时,用毒签封堵虫孔;人工防治可结合花椒采摘剪除被害枝条或成虫期进行人工捕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越冬栖息地选择和利用规律,对江西省中华秋沙鸭4个越冬区域进行了调查分析。实地测定河宽、隐蔽度、石滩数量等8个相关环境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生境特征进行分析,对利用和未利用微生境进行非参数检验,采用相关分析判断观测变量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并对利用栖息地微生境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的越冬栖息地的微生境组合具有规律性,并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格局。河流的流速、透明度、隐蔽度、植被盖度、石滩数量为影响中华秋沙鸭栖息地选择和利用的主要因素,其中石滩的作用尤为突出,对栖息地选择、利用和数量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