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花菇是香菇中之上品,其形成的时日较长,肉厚而脆嫩,食味好,柄短而细,形状、色泽也美。在国外市场售价可比一般统菇高二、三倍,每公斤达15美元;国内市场,如广州国营商店,82年冬花菇收购价已比统菇高一倍左右。但大部省、市、花菇收购价每斤仅比统菇高3~4元,由于价格不合理,菇民不愿意生产优质产品。据1924年龙泉出版的《菇业备要》一书载,1923年,广东花菇每担  相似文献   

2.
花菇是香菇中的珍品,花菇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远远超过普通香菇,在河南西峡,干菇从普通菇到优质花菇,价格从15~2 2 0元/kg不等。可见,培育大量的优质花菇是目前香菇产业的重大趋向。1 优质花菇的成因优质花菇并不是某一优良品种固有特性,而是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所产生的优质畸形菇,现将花菇形成的机理和发生过程简介如下:①营养生长良好。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时逢较适宜的出菇温度,特别是温差刺激、氧气增加、光照刺激以及经常搬动的物理刺激,使其迅速转入生殖生长阶段,这是形成花菇的基础。②幼蕾遇…  相似文献   

3.
袋料生产花菇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老法种香菇过程中,在特定季节和特殊条件下能够形成花菇的原理,移用到现行的袋菇生产中来,连续四年以袋料生产花菇为主要目的的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袋料生产花菇不但可能,而且很有发展前途。花菇率高达33~59.1%,并随着精细管理水平和花菇形成条件控制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香菇品位均在厚菇以上,大大提高单袋产值和经济效益。它与普通袋菇生产相比,综合了袋料生产花菇的十条工艺技术环节和六大生产优势。为开创花菇生产新局面,提高香菇质量,增强商品竞争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别很大 ,根据各地方的气候特征 ,材料、生产习惯等特点 ,形成了南北方不同的花菇培育模式。本文就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品种、菌种制作、栽培管理等方面 ,对南北方花菇栽培模式作一比较。1 花菇形成的环境条件①低温 低温是花菇形成的重要因素。气温低 ,香菇生长缓慢 ,菇肉厚 ,蕾期进行“蹲蕾”管理 ,蹲蕾是优质花菇形成的基础。②低湿 湿度及干、湿差是决定着花菇能否形成的主要因子。形成花菇空气相对湿度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 ,培养基内含有足够的水份和养份供应菌丝体吸收 ,满足花菇形成及正常发育。③温差 花菇…  相似文献   

5.
刘瑞璧  刘家旺 《食用菌》1997,19(2):28-28
花菇外形美观,肉质脆嫩口感好,历来被视为色、香、味俱全的菇中珍品。历来多由自然气候形成,产品数量极少。以福建寿宁为中心的袋栽花菇人工培育技术的突破,给香菇生产带来了一次新的变革与飞跃。笔者在指导生产中摸索出了低海拔地区(500m以下)的花菇栽培技术,一般每袋成本1~1.5元,可收花菇250~350g,产值达10元左右,每袋纯利润5~10元,经济效益比普通菌棒栽培高3~5倍。本文就花菇的成因及栽培技术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同行探讨。 一、花菇的形成原因 花菇从实质上说是一种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畸形菇”,它属不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成因是通风干燥、低温及较大的昼夜温差。低温香菇子实体生长缓慢,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子实体菌肉肥厚、质脆嫩,干燥的环境(相对湿度80%以下)使菌盖皮层细胞分裂生长速度缓慢,而菌肉细胞分裂生长速度相对较  相似文献   

6.
郝永趵  赵振霞 《蔬菜》2001,(9):17-17
花菇是香菇子实体遇到特定的环境条件,发生保护性的生理变化,而形成的优质畸形菇,是香菇中的珍品。如何采取合理措施,提高香菇栽培中花菇的比例和品质,是提高香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选择适宜品种及催花期 虽然花菇的形成同品种没有必然联系,但不同的香菇品种会因温或停止生长形成花菇丁;而直径3.scm以上的菇营则很难形成花菇。培育花菇的最佳时期为菇营直径2—3.scm,此期菇营已贮备充足的养分,能够在逆境中顺利完成自身的生理变化而形成花菇。 二.温度 温度和温差对花菇的形成和质量的优劣有重要作用。花菇形成…  相似文献   

7.
市场看台     
《蔬菜》2005,(10)
销量将增加价格也将上扬湖南看好今秋冬菇市场秋冬是国内外香菇、双孢蘑菇生产高峰期,竞争激烈。据介绍,在中秋节前后至圣诞节之前都有大量新菇上市,其价格不高,比较适合市民的胃口。湖南省农业厅有关专家表示,今年食用菌销量将增长18%~22%,同时价格也将有所上扬。据预测,今年秋冬菇品市场总体趋势看好。食用菌销量将比上年同期增长18%~22%,且不同品种的菇价略有不同程度的上浮。传统骨干品种香菇,统货收购价每千克将达32~38元,同比上浮4~6元。尤其是3cm以上出口规格的光面菇货价上扬,每千克将上浮到42~46元。白花菇、茶花菇市场平销,…  相似文献   

8.
龙成刚 《食用菌》1993,15(4):28-29
香菇盖表面龟裂成菊花状白色斑纹,称为“花菇”。花菇不但具有美丽的外观,而且肉质肥厚,柄细而短,香味浓。由于数量少,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花菇售价较一般香菇高1~6倍,多生产花菇既可以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又能出口创汇。花菇的白色裂纹,并非某一品种的固有特性,不存在一个自然形成花菇的品种。花菇的形成与环境因素有关,其大体过程是:香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到一定程  相似文献   

9.
花菇是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高贵的香菇,花菇的龟裂纹越宽、越深,品质越好。自然条件下,形成率较低。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了在大棚内从菇蕾形成到育成花菇的渐进过程,大体分为3个阶段,按这3个阶段巧育花菇,花菇形成率可达到98%左右。该项技术可使每间香菇增加产值数千元。  相似文献   

10.
陈若明 《食用菌》1997,19(6):26-27
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历来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过去花菇仅靠段木栽培天然发生,数量少、产量低.现在以福建寿宁为中心的人工袋栽技术的突破,给香菇生产带来了新的生机.花菇的生产成本与普通香菇相近,每袋1~1.5元,可产鲜花菇255g~350g,按鲜菇16~56kg/元计算,每袋的产值可达4.8~16.8元,创纯利润3~15元.现以菇农种植1000袋花菇进行成本利润核算.成本:①木屑  相似文献   

11.
业内人士预测,今年秋冬菇品市场总体趋势看好。今年秋冬食用菌销量将比上年同期增长18 %~22 %,且不同品种的菇价,略有不同程度的上浮。传统骨干品种的香菇,统货收购价每千克将达32~38元,同比上浮4~6元。尤其是3 cm以上出口规格的光面菇,每千克将上浮到42~46元。白花菇、茶花菇市场平销,价格稳中有升,但幅度不大。黑木耳、银耳是市居菜篮子必备货,销量预测会上升25 %,价格上浮13 %~15 %。鉴于今年秋冬市场出现的变化,栽培者必须顺应市场需求发展生产。一、保持传统品牌,稳固出口地位。香菇、双孢蘑菇、草菇、黑木耳、银耳这“三菇两耳”…  相似文献   

12.
吴学谦 《食用菌》1996,18(4):4-4
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在以往原、段木栽培香菇中,自然发生产量很低。国内虽有不少学者对花菇形成过程和成因进行过论述,但大多是根据表象推断,认为花菇必须在低温、昼夜温差大和干燥等生态逆境中才能形成。我们从1988年以来,对代料栽培香菇在自然气候条件下花菇形成过程进行了实地观测,并围绕影响花菇形成的因素开展了研究,现把影响花菇形成的内外因素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花菇生长发育的气象条件及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润 《食用菌》1996,18(3):3-4
花菇是香菇中的优质品和佼佼者,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商品(干品)价格高于一般香菇的2~6倍,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因此,在香菇栽培中掌握和控制好气象条件,对于促进花菇优质高产和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花菇是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畸形菇,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市场售价远远高于普通香菇。因此,在香菇生产中,提高花菇产量一直是广大菇农着力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菇农对花菇形成机理认识不清,难以准确把握花菇生产技术,致使花菇率低,产量不高,生产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于花菇形成的机理,长期以来,众多科研工作者与广大菇农做过有益的探讨。但到目前为止,笔者认为仍然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理论。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每年的秋末春初,也就是三月及十一月,只要遇到干旱天气就会大量形  相似文献   

15.
郝继伟  陈永亮 《食用菌》2007,29(2):42-43
花菇是香菇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特定环境,导致菌盖表皮开裂而形成花纹,露出白色的菌肉组织.是褐色的表皮与白色的菌肉组织相嵌形成的菇体,优质花菇的经济价值较一般的香菇高几倍甚至十几倍.山东省地处黄河流域,冬季干燥气温较低,非常适宜花菇的培育。近几年来山东省部分地区农民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总结出了一种小棚大袋立体栽培花菇技术,其优点是占地少、便于管理、产花菇率高达85%以上.且经济效益高,一个小棚一年可给农民带来7000元左右的收成,非常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花菇是香菇中最优产品,商品价值高,国际市场前景广阔。我国黄河以北的山西、河北、北京等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具备了花菇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尤以长城沿线的燕山山脉前盆地区最佳。我们从1995年开始,在河北省遵化市利用北方日光温室设施进行代料花菇栽培试验,经两年研究,1997年5月通过专家论证,“利用日光温室立体培育优质花菇属国内首创”,“花菇率和一级品率达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代料花菇菌株品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学谦  吴庆其 《食用菌》1996,18(3):9-10
虽然花菇的白色裂纹并非某一品种固有遗传特性,没有一个能自然形成花菇的品种,只要适合代料栽培的香菇菌株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代料栽培花菇管理时都会形成花菇,但是不同特性的菌株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形成花菇有容易与不容易、快与慢、产量高与低、质量好与坏之分,故而进行代料栽培花菇技术研究时还要进行菌株品比试验,以选择最适宜花菇栽培的优良菌株。经1993~1994、1994~1995两个年度的品比试验,筛选出一个中低温型单生的菌肉特厚、鳞片多的优良菌株939,另外9015、241-4菌株也较适宜代料栽培花菇。现把品比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花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菇栽培技术黄秀治(福建省农业区划研究所福州350003)(一)花菇的成因花菇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比例一般只占香菇总产的6%左右。花菇菌盖表面龟裂成的花纹不是品种固有的特性,也没有一个自然能形成花菇的菌种。而任何一个香菇菌株只要给予生花菇的外界条件都可...  相似文献   

19.
泌阳人工培育白花姑技术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菇是香菇中的珍品,而白花菇更是其中的姣姣者。泌阳县广大菇农利用中原冬季的气候条件和优质的栎树木屑,创造了人工调节环境因素,培育优质白花菇的方法。白花菇人工培育技术标志着我国香菇人工栽培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泌阳的实践,精辟地揭示了花菇形成的机理。这一技术精髓,集中体现在催蕾、育蕾、蹲菇和催花、育花、保花上。尤其是人工催花技术,利用了加速菌盖生长出现裂纹的四大因素,即:1.控制“内湿外干”、“内长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香菇新品种庆科20与花菇主栽品种135,在抗逆性、产量、质量、花菇形成速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庆科20是一个很适宜花菇栽培、高产优质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